首先,我想说一些我希望每个人都仔细注意的话。是这样的:如果本章对你毫无意义,如果它似乎想回答你从来没有问过的问题,请立刻放弃,根本不用理会。基督教中有些东西,可以在你成为基督徒之前、从外面理解。但也有许多东西,当你在基督教的道路走上一程之前,并不能理解。这些东西纯粹是实用的,虽然它们看起来不像。它们告诉你,在旅程中遇到特定的十字路口和障碍的时候,方向在哪里;在一个人到达这些地方之前,不会理解这些方向的意义。每当你在基督教著作中发现任何自己不能理解的陈述时,不要担心。把它放到一边,将来有一天、也许几年后,你会突然明白它的意思。如果你现在就能明白,只会造成一种伤害。
当然,这番话对我和对别人同样不利。我将在本章试图解释的事情,也许超出了我的能力。我可能还没到达那个地方,却以为自己已经到达了。我只能请求训练有素的基督徒留心察看,在我出错的时候告诉我;请求其他人对我所说的话持保留态度——只作为某种可能有帮助的东西,而不是因为我确信自己正确。
我现在要在第二层意义、即更高的意义上谈论「信心」。前面我说了,这层意义上的「信心」问题,是在一个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实践基督教的美德之后,发现自己失败了,明白即使他能够给上帝一点什么,也不过是把原本是上帝的东西还给上帝。换句话说,他发现了自己的破产。现在,我们再次看到,上帝关心的不完全是我们的行为,祂关心的是我们应该成为具有某种品质的受造物——祂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受造物——以某种方式与祂自己相交的受造物。我没有加上「并且以某种方式彼此相交」这句话,因为它已经包括在其中。如果你和上帝的关系是对的,你将不可避免地与你所有的同胞都是对的;就像一个车轮,如果所有的轮辐都正确地安装到轮毂和轮辋上,它们相互的位置也必定是正确的。只要一个人还把上帝看作一位给他安排了一份试卷的考官,或者一个讨价还价的对象——只要他还在考虑自己与上帝之间的要求和反要求——他与上帝的关系仍然不是正确的。他误解了自己是谁、以及上帝是谁。在他发现自己破产的事实之前,无法进入正确的关系。
当我说「发现」的时候,我的意思是真的发现了:不只是鹦鹉学舌。当然,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接受过某种宗教教育,很快就能学会说:我们奉献给上帝的一切,原本都是属于上帝的;即使是原本属于上帝的东西,我们也无法毫不保留地奉献出去。但是,我说的是真的发现这一点:真的通过经验,发现它是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发现自己不能遵守上帝的律法,除非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然后失败了。除非我们真的努力了,否则,无论我们怎么说,内心深处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下次再努力一点,我们将成功地达到完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归上帝的道路,是一条越来越努力的道德努力之路。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努力」会把我们带回家;所有这些努力,都在带向一个关键的时刻,在那一刻,你将转向上帝说:「这必须由祢来做,我做不到。」不,我恳求你们,不要开始问自己:「我已经到达那一刻了吗?」不要坐下来苦思冥想,看看那一刻是否正在到来,这会使人误入歧途。当我们的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不知道那一刻正在发生什么。一个人不会总是对自己说:「喂!我在长大。」通常只有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并且认识到那就是人们所说的「长大」。你甚至可以在简单的事情上看到它。一个人越是焦急地关注自己能否入睡,越有可能睡不着。同样,我现在所说的事情,可能也不会突然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就像发生在圣保罗或班扬(译注:John Bunyan,1628-1688年,《天路历程》的作者)身上那样。它可能如此缓慢,以至于没有人能指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甚至具体的年份。真正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本身的性质,而不是我们在变化发生时的感受。这种变化是从对自己的努力充满自信,到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感到绝望,从而将它交给上帝的状态。
我知道,「把它交给上帝」这句话可能会引起误解,但目前我们还只能这样说。一个基督徒「把它交给上帝」的意思,是把他所有的信任都放在基督身上:信任基督会以某种方式与他分享基督从出生到被钉十字架所实现的完美的、人的顺服,会使这个人更像基督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弥补了他的缺点。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基督要与我们分享祂「儿子的名分」,要让我们和祂一样成为「上帝的儿子」。在第四卷中,我将尝试进一步分析这些词的含义。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这样说:基督无偿地提供了一些东西,甚至无偿地提供了所有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徒的整个生命就在于接受这个非凡的馈赠。但困难在于,怎样才能认识到,自己所做和能做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呢?我们更愿意上帝数算我们的优点、忽略我们的缺点。在某种意义上,你还可以说,我们永远也无法胜过任何试探,除非我们停止努力胜过它——就像拳击手扔掉海绵认输。但是,你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理由「停止努力」,除非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将一切交给基督,当然不意味着你停止努力。信任祂,当然意味着努力做到祂所吩咐的一切。如果你说信任一个人,却不肯接受他的建议,那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如果你真的把自己交给了祂,那么一定会努力地顺服祂。但是,这种努力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以一种不那么忧虑的方式进行的。你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得救,而是因为祂已经开始拯救你了;不是期望以上天堂作为自己行为的奖励,而是不由自主地想要以某种方式行事,因为天堂第一缕微光已经在你心中了。
基督徒常常争论:引导基督徒回家的,究竟是好行为、还是对基督的信心?我真的没有权利就这个难题发表意见,但在我看来,这就像在问:一把剪刀中的哪个刀片最必不可少。只有认真的道德努力,才能把你带到认输的那一刻;只有对基督的信心,才能从那一刻把你从绝望中拯救出来;从对祂的信心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好行为。过去,曾经有两类基督徒,被其他基督徒指责相信两种假冒的真理:这两种假冒,也许可以让我们对真理看得更清楚一点。有一类说:「好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善行是仁爱,最好的仁爱是捐钱,最好的捐钱是捐给教会。所以,给我们一万英镑,我们会帮你过关。」当然,对于这种无稽之谈的回答是:出于这种动机的好行为,以为天堂可以花钱买,根本不是好行为,只是商业投机。另一类则说:「信心是最重要的,因此,如果你有信心,你做什么都没关系。继续犯罪吧,我的孩子,好好享受,最终这在基督的眼中并没有区别。」对于这种无稽之谈的回答是:如果你所谓的对基督的「信心」,丝毫不必注意祂所说的话,那就根本不是信心——不是对基督的信心、不是对基督的信靠,只是在理智上接受关于祂的一些理论。
圣经将这两件事放在一个奇妙的句子中,看来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前半句是:「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译注:《腓立比书》第2章12节)——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和我们的好行为;但后半句接着着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译注:《腓立比书》第2章13节)——看起来好像上帝做了一切,而我们什么都没做。恐怕这就是我们在基督教中遇到的那种事情。我有点困惑,但我并不奇怪。你看,我们现在正在试图理解的方式,是要把这事分成防水的隔间:当上帝与人同工的时候,上帝到底做什么,人又在做什么。当然,我们起初以为,这就像两个人合作,所以你可以说:「他做了这点,我干了那点。」但这种思维方式行不通,上帝不像那样。祂既在你里面,又在你外面:即使我们能理解谁做了什么,我认为人类的语言也无法恰当地表达它。为了尝试表达它,不同的教会说法不一。但是你会发现,即使那些最强烈地强调好行为的重要性的人,也会告诉你:你需要信心;即使那些最强烈地强调信心的人,也会告诉你:要去行善。无论如何,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我想,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同意我的看法:虽然基督教起初似乎全是关于道德,全是关于责任、准则、罪责和美德,但它会引导你走出这一切,进入一个超越的境界。在那里,我们瞥见了一个国度,那里的人们不谈论这些事情,除非是开玩笑。在那里,每个人都充满了我们应该称之为善的东西,就像一面充满亮光的镜子。但他们不称之为善,不给它冠以任何名称。他们也不去想它,因为他们都忙着观看它的源头。但这是信心之路将要越过我们世界边缘的阶段,没有人能从那里看得太远,但很多人能比我看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