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章节说过,有四种「基本」美德和三种「神学」美德,这三种神学美德是信心、盼望和仁爱(译注:参见《哥林多前书》第13章13节)。我将在最后两章谈谈信心,第7章已经谈到了一部分仁爱,但那时主要讨论的,是被称为饶恕的那部分。现在我想再补充一点。
首先,关于这个词的意思。「仁爱 charity」这个英文词,现在的意思只是过去所谓的「施舍 alms」——即周济穷人,所以中文被翻译成「慈善」。最初它的含义要广泛得多。你可以看到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是怎么演变来的。如果一个人有「仁爱 charity」,周济穷人是他最明显的善举之一,于是人们渐渐把它说成好像仁爱的全部含义。同样,「韵律 rhyme」是诗歌中最明显的东西,于是人们渐渐把「诗歌 poetry」这个词当作只是押韵而已。仁爱指「基督教意义上的爱」。但在基督教的意义上,爱并不意味着一种情感。它不是感觉的状态,而是意愿的状态;即我们天生就对自己具有、也必须学会对别人具有的那种意愿。
我在「饶恕」一章中指出,我们爱自己,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自己,而是意味着我们希望自己好。同样,基督徒对邻居的爱、或仁爱,与喜欢(like)或亲情(affection)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喜欢」或「喜爱」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这种自然的「喜欢」既不是罪、也不是美德,正如你喜欢或不喜欢某种食物,不是罪或美德一样。明白这点很重要。这种喜欢只是一个事实;但是当然,我们如何对待它,却有罪和美德之分。
对人天然的喜欢或亲情,使我们更容易对他们产生「仁爱」。因此,我们通常有责任激发自己的亲情——尽可能地去「喜欢」别人,就像我们往往有责任激发自己对运动和健康食品的喜欢一样——不是因为这种喜欢本身就是仁爱的美德,而是因为它有助于产生这种美德。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保持警醒,以防对一个人的喜欢造成对另一个人缺乏仁爱、甚至不公平。在有些情况下,对一个人的喜欢,甚至会与对他的仁爱发生冲突。例如,一位溺爱的母亲,可能在天然亲情的诱惑下「宠坏」她的孩子,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自己亲情的冲动,牺牲了孩子未来真正的幸福。
虽然天然的喜欢通常应该被鼓励,但是,如果以为坐在那里拼命制造感觉,就可以产生仁爱,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些人的个性比较「冷」,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幸,但这并不是一种罪,正如消化不良不是罪一样。它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学习仁爱的机会,也没有免除他们学习仁爱的责任。对于我们来说,准则非常简单:不要浪费时间去纠结你是否「 爱」你的邻居;就好像你爱他那样去做吧。一旦我们这样做,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伟大的秘密:当你的行为好像你爱一个人时,你很快就会爱上他;当你伤害一个你讨厌的人时,你会发现自己更讨厌他;当你以善报恶时,你会发现自己不那么讨厌他。的确,有一个例外;如果你以善报恶,不是为了取悦上帝、遵守爱的律法,而是为了向他展示你是一个多么宽容的好人,让他欠你的人情,然后坐等他的「感激」,你很可能会失望。人都不是傻瓜,是炫耀还是眷顾,他们的眼光非常敏锐。但是,每当我们对另一个自我行善,只是因为它是一个自我,就像我们一样由上帝所造,希望它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像对我们自己的希望一样;那时,我们将学会多爱它一点,或者至少不那么讨厌它了。
因此,虽然基督徒的仁爱让满脑子多愁善感的人听起来有点冷冰冰,虽然与亲情截然不同,但却引向亲情。基督徒与世俗之人的区别,不在于世俗之人只有亲情或「喜欢」,而基督徒只有「仁爱」。世俗之人善待某些人,是因为他「喜欢」他们;基督徒努力善待每一个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发现自己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包括他最初甚至无法想象自己会喜欢的人。
同样的属灵法则,在相反的方向产生了可怕的作用。德国人最初虐待犹太人,也许是因为恨他们;后来变得更恨他们,是因为虐待了他们。你越残忍,就越仇恨;越仇恨,就越残忍——以致永远处于恶性循环当中。
善和恶都按复利增长,所以,你我每天所作的小小决定,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今天最小的一桩善举,就是夺取了一个战略要点;几个月后,你也许能够从这里开始,前往你从未梦想过的胜利。今天对于欲望或愤怒看似微不足道的放纵,就是失去了一座山岭、一条铁路或一座桥头,敌人可能会从那里发动进攻,否则绝对无机可趁。
有些作家用仁爱这个词所描述的,不但是人与人之间基督式的爱,还有上帝对人的爱和人对上帝的爱,后者常常令人担心。他们被教导应该爱上帝,但在自己身上却找不到任何这样的感觉。他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和前面一样:就好像你爱上帝那样去做吧。不要坐在那里拼命制造感觉,而要问自己:「如果我确定自己爱上帝,我会怎么做呢?」当你找到答案之后,就去做吧。
总的来说,上帝对我们的爱,比我们对祂的爱更容易期待。没有人能够始终保持敬虔的感觉,即使我们能够,感觉也不是上帝最看重的东西。无论对上帝还是对人,基督徒的爱都是关于意愿的事情。如果努力遵行祂的旨意,我们就在遵守诫命——「你要爱耶和华你的上帝」(译注:《申命记》第11章1节)。如果祂愿意,祂会赐给我们爱的感觉,我们无法为自己创造感觉,也不能作为一项权利来要求感觉。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记住:虽然我们的感觉可以来来去去,但祂对我们的爱却不会。这爱不会因为我们的罪孽、或者我们的冷漠而减少,它坚定不移地决定,我们必须从这些罪中得着医治,无论我们付出什么代价、无论祂付出什么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