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是建立人类对神正确认识的学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学观念。人若没有学过正确的神学,并不等于头脑里没有神学,而是表明头脑里有一大堆错误的神学观念,「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四3-4)。二十一世纪基督徒对于纯正教义的无知和偏见,已经造成了许多混乱:

  • 不少神学界人士弃绝传统的基本教义,神学院以「没有标准答案」为卖点、神学教授以「没有预设立场」为荣,用「言之有理」代替「耶和华如此说」。他们没有勇气承认圣经为唯一的权威,没有兴趣捍卫真理,而是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后现代性格,在信仰宣言中用含糊其辞的圣经「无谬 infallible 」或其他暧昧的表达,代替立场鲜明的「无误 inerrant」。神学生不是信仰倒塌、就是日趋油滑;连基督是唯一的道路也不敢坚持,被包容主义观点取而代之。
  • 许多解经界人士虽然没有直接否定「圣经无误」,但却不认为人能完全洞悉神所启示的真理,提倡各种以人为本的释经理论。这使他们的解经变成聋子的音乐鉴赏、瞎子的艺术评论、僵硬的标本陈列。
  • 有的传道人缺乏活泼的属灵生命,却把神学当作开放的学术时尚,有人用理性批判圣经、以科学否定神迹,追随自由派神学(Liberal Theology);有人否定存在客观真理、热衷追求主观经验,崇尚新正统神学(Neo-Orthodoxy)。
  • 有些传道人缺乏整全的神学训练,却把神学贬为「生命」的对立面,偏重个人的属灵经验、轻看大公教会的属灵传承。
  • 大批信徒用社交媒体取代神学教育,手机刷得越多,接受的错误神学观念也越多。后现代的思潮充斥于教会,例如:要让人自己感受耶稣,祂就是真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耶稣,都是合理的;神无条件地接纳你,没有生气;不要限制神……

  基督的教会在地上有三个功用:向神献上敬拜、向内造就信徒、向外传扬福音(彼前二4-12)。但是,后现代的许多教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真理含糊不清、功用残缺不全的「新福音派 Neo-Evangelicalism」,身在其中的信徒却浑然不觉。他们的特点是:

  1. 敬拜赞美娱乐化,不是用心灵和诚实,而是靠表演技巧。场面热烈,内容空洞。音乐不是为了赞美神,而是为了吸引人;歌词不是对神的敬畏和回应,而是情绪宣泄和自怜自爱;形式不是使人专心向神,而是制造娱乐氛围;敬拜的不是大而可畏的神,而是某位柔情似水、喜爱表演的观众。
  2. 造就信徒快餐化,不是扎根圣经,而是倚赖听道。教会里充斥着「圣经文盲」,他们并不关心圣经是否无误,而是追求感受、过程和当下,对新纪元(New Age Movement)、多元主义(Pluralism or Relativism)、包容主义(Inclusivism)等后现代病毒毫无免疫力。讲台信息不是用解经讲道领人回转向神,而是用圣经烘托励志故事,虽然妙趣横生、但却肤浅简短,满足听众对于爱心医治、自信自尊、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的需要,用社交活动或培训课程代替信徒彼此相交。
  3. 传扬福音市场化,不是与神同工,而是市场营销。教会追求各种增长术,为了迎合顾客而推销廉价恩典,为了扩大市场而借助名人效应。信息只有励志安慰、心理辅导、社会关怀、政治经济等「积极」的话题,淡化或不提全然败坏、罪的可怕、背十字架、分别为圣、忿怒审判、神的主权等「消极」的福音主题。

  末世异端的花样和慕道者的问题层出不穷,信徒若是只凭热心和爱心、不肯在真道上建立自己,不但不能站立得稳,还很可能热心传福音而不认识神。所以使徒保罗祷告:「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10)。华人神学教育家林慈信牧师致力于普及神学教育、直接服务教会,他讲授的《系统神学导论》根据教会的需要设计,一面教导真理、一面指证谬误,深入浅出地帮助信徒建立纯正、系统的神学观念。这部分总共22小时38分钟,有讲台服事的同工,可以进一步学习305小时的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读

一、基督徒生活与事奉:为什么要读神学

二、系统神学的导论:启示论、圣经论

三、圣经神学主题

四、界定神学学派

五、系统神学

六、宣教

七、从教会历史看福音派的身份

八、再思保罗新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s on Paul)认为,教会从从奥古斯丁开始就误解了第一世纪的犹太教、曲解了保罗,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总结的福音真理都是错的。新观相信:「神的义」并非公义,而是神对盟约的信实;「因信称义」的「信」并非信心,而是「忠心」;未来的称义取决于信徒是否一生忠心遵守盟约,得救的确据并非神的恩典和应许;人不需要从神的定罪与忿怒中被拯救,基督的代赎和挽回只是一种异教观念……保罗新观和新正统神学都以学术的名义,首先席卷神学院、进而影响教会,成为二十一世纪初最流行的「别的福音」,以下是美国正信长老会(The 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在第73次总会《称义报告》中对于保罗新观的分析和批判。这部分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补充部分,总共3小时。

  1. 什么是保罗新观?
  2. 保罗新观的前提:圣经论
  3. 保罗新观对神的义、律法的行为和称义的定义
  4. 保罗新观的称义论;批判保罗新观的三个定义
  5. 批判保罗新观的称义论:盟约和法庭
  6. 批判保罗新观的称义论:末世论

九、敬拜的神学

  敬拜神,是教会过去、现在和将来永恒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的敬拜合神心意吗?如何献上蒙神悦纳的敬拜,并不是一个文化或传统的问题,而是一个神学问题;不能顺着人的感觉,只能根据神的启示。这部分可作为本课程的提高部分,总共13小时40分钟。

附: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