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教会在真理上极为混乱,讲台、课堂上充斥着似是而非的世上小学、谬误异端,但许多信徒却以爱心之名反对为真道争辩,有些传道人是以包容之名竭力为私心开脱。实际上,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流行于教会的诸多异端和新潮思想,早期教会都已详细驳斥;今天教会所面对的挑战和妥协的试探,早期教会都有前车之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耶六16),就让历史来告诉我们吧。以下摘译于《基督教教义发展史》讲义

关于神、圣父、圣子的正统信仰

尼西亚会议之前的神论、基督论真伪辨

人论、罪论、恩典论真伪辨

关于神、圣父、圣子的正统信仰

1、神:一位格、三位格

  1. 只有一位真神。宇宙并没有两位神。(诺斯底主义:创造主creator-demiurge + 至高善神)
  2. 神是位格(God is a person)。神不只是祂的属性的总和。
  3. 神是有位格的(God is personal)。祂在永恒里计划(定旨 decreed)要创造人,与人建立(约的)关系。
  4. 神是既有位格的、也是无限的(God is both personal and infinite)。
  5. 神是不可测度的(incomprehensible),但借着启示是可以认识的(knowable)。
  6. 神是三个位格(God is 3 persons)。 
  7. 神同时是一个位格(一本质,一神格)、三个位格。(God is both one person (one substance, one godhead), and three persons. )(「质 substance」包含所有的属性。「位格 person」和「质 substance」这两个词,最初并无特定意思,只是表示「某事物 something」,所以可以互用。「神格 godhead」指三位一体的神。父、子、灵是三个位格各自的「存在模式 mode of subsistence」,位格之间只有存在模式的不同。)

2、圣子:神的儿子(道)

  1. 我们用「神」来称呼圣父,也用「神」来称呼三位一体的神。
  2. 圣子是神,不是「一个神」。圣子与圣父同质。
  3. 圣子启示圣父,但圣子仍是圣子。祂是祂自己, 并非只是父的启示(形象)。
  4. 圣子并非只是神的理性。圣子是有位格的。
  5. 圣子是神,并非只是一个神,更不是另一个神。
  6. 圣子与圣父同有全部的神性。圣子不是一个次等的神。
  7. 圣子是子(不是女儿,母亲,父亲…)。圣子有祂自己的存在模式(mode of subsistence),祂是以「子」的身份在永恒里存在。

3、父生子:生是必然,并非偶然或主权的旨意

  1. 圣父在永恒里从来就是圣子的父。圣子在永恒里从来就是圣父的子。从来没有一刻父不是父、子不是子。
  2.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不是父自由、主权的行动,不是神计划的一部份。(当我们说到神的计划,一定是说三位一体神的计划。)
  3.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是三位一体神存在的方式。父与子是同永的。
  4.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是必然的(nescessary),不是偶然的(free/contingent)。
  5.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不是神性的放射。(emanation,意思是属性相同、程度不同。)
  6.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不是父本质(神性)的分割(division)。
  7. 圣父在永恒里生子,并不是说子比父有更少的神的本质,或子比父有更少的神的属性。 

4、圣子:一个位格

  1. 圣子是位格(The Son is a person)——具有神所有的属性。父的一切属性,子都有,圣灵也都有。
  2. 圣子是位格(The Son is a person)——有祂的思想、意志、感情、计划、关系。
  3. 圣子是一个位格(The Son is one person): 道成肉身并没有使圣子成为第二个道。

5、道成肉身

  1. 圣子道成肉身;圣父并没有道成肉身。(父和灵都没有道成肉身,但父和灵参与了这件工作。)
  2. 道成肉身的圣子是100%的神,100%的人。
  3. 圣子道成肉身的时候,并非不再是100%的神,不再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
  4. 道成肉身的圣子的人性是 100%的人:包括身体与灵魂,但完全没有罪性。圣子所取的是一个人性(human nature),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位格。(道成肉身的圣子的人性是圣灵为祂预备的,圣子在旧约中以人性显现,不是道成肉身。「神性 divine nature」就是「神的本质 divine substance」,「神性 divine nature」和「人性 human nature」是特地用nature来避免用person这个词,免得误以为耶稣基督有两个位格。)
  5. 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取了(穿上)100%的人性:祂并非是只取了(穿上)人的身体,也包括人的灵魂;这发生在道成肉身的时候,并非发生在永恒里。
  6. 道成肉身的结果是一个位格,神人二性一位格(one divine-human person),耶稣基督。在耶稣基督里,神性与人性并非只是混合(co-mingled),而是完全地结合(united in a perfect union)。(「结合 union」这种表达,是历代神学家反复争辩的结果,其他都可能导致偏差。)
  7. 这位100% 神、 100%人的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升天、如今正在天上。这位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有一天要在历史结束的时候以神人二性一位格回来。

尼西亚会议之前的神论、基督论真伪辨

6、诺斯底主义:神、人、与宇宙的真相

  1. 误:有许多神。最高的神是「纯神性 pure divinity」(纯存有 pure Being)。祂的神性放射给其他的灵体;(emanated,就像阳光放射,又像从纯金变成金粉、镀金,神性相同,但从圣父、圣子、天使到人依此减少。)神与所有其他灵体合起来就是「丰满 pleroma」。(这是诺斯底主义的世界观 worldview of Gnosticism,现代的新纪元是诺斯底主义的翻版。天主教的阿奎那认为人比神少一点「存有 Being」,也是这种「放射」的模式。但神从来就存在,人是神创造的存在,两者之间并非数量、程度的区别。)
    正:只有一位神。祂的神性不与任何其他活物分享:无论是天使还是人类。但是,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并非放射)造的:有些神的属性是可以传递的(communicable),从这个意义上,人起初在我们有限的程度上(finite level)是圣洁的、公义的、智慧的、权能的……。这些属性都在亚当犯罪堕落以后,被罪所污染。但神的本性并不会放射给我们。(爱任纽,特土良)
  2. 误:人里有神性(的火花 a spark of),因此人性与神性只是在程度上(in degree)的不同,并非在本质上(in essence)的不同。(新纪元、泛神论和许多心理学理论认为神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神,所以要发掘人或人性里的神性。)
    正:创造主与受造物之间有着绝对、无限的区别(an absolute, infinite distinction)。人性根本就不是神性。(圣灵内住,并非成为人的一部分,也没有把人变成神的一部分。人有神的形象,并不是有神性。早期关于道成肉身的异端和今天的新派神学认为,耶稣只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就是这种错误。)
  3. 误:得救需要接受秘密仪式。(诺斯底教派仪式)
    正:得救需要信心和悔改。洗礼是公开的仪式,整个教会作见证人。
  4. 误:物质是邪恶的。(诺斯底主义,某些宗教,某些基督徒。)
    正:物质被造的时候是好的。物质是好的;神要我们享受祂所赐给我们的美好礼物(如:食物),并以祂规定的方法来享用(要节制)。如果我们认为物质是邪恶的,不是成为禁欲主义,就是成为无律法主义(放纵)。唯有正确地理解、运用、顺服神的律法,才能避免律法主义和非律法主义。(解经上的无律法主义:如现代的恩典福音。律法主义往往在某些方面是无律法主义,如:文鲜明。无律法主义往往又会制定圣经里没有的律法,如:抽烟就是没得救。)
  5. 误:有两个神;至高的善神(无底的深渊 a bottomless abyss)和创造主(Demiurge,即旧约的神),后者是次等的神,有情绪(passions,或译为有激情)。(诺斯底主义)
    正:只有一位神,祂是创造主,也是至善的救赎主。

7、基督(基督教)与哲学

  1. 误:基督徒为了与知识分子分享福音,常常把哲学贴上真理的标签,想把哲学当作桥梁,结果用哲学解释真理,甚至用哲学取代真理。(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俄利根。他们的目的是为向知识分子传福音,结果却是吸收了哲学、自己被绕进去了。)
    正:哲学需要被真理批判,然后用来自圣经的真理更新、重塑哲学,以这种方式救赎哲学。
  2. 误:理性和圣经都是认识真理的途径,理性和圣经是真理的两个来源。(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俄利根。今天的融合派:试图把圣经和科学、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融合,把人的理性提升到与神的话语并列的地位,用哲学来配合圣经。)
    正:唯有神是真理的来源。人要认识真理,必须倚靠神的启示,包括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圣经)。人的理性已经堕落,需要被神改造、光照。(不能泛泛地谈人的理性。人所有的部分,包括理性,分成四个阶段:1、被造时;2、堕落后;3、重生被赎后;4、在荣耀中。)
  3. 误:有些神学家一面承认「信仰的准则」(圣经的权威),一面却深受世俗哲学影响。(俄利根,20世纪许多所谓「福音派」的神学家。)
    正:基督徒若是认信圣经的权威,就要从圣经的立场来批判哲学。(基督徒各种解经的不同,并非前提的不同,只是结论的不同,每种结论都要服在圣经的权威下。)
  4. 误:「道 Logos」赋予人类理性之光,「道」之光是外邦人来到更全备的福音之光面前的垫脚石。(俄利根。)
    正:「道 Logos」(基督)确实在创造之初就赋予人类理性/思想,但人误用了理性(认为自己的理性可以离开神、独立自主),理性已经堕落了。今天的哲学并非人原有的理性正确使用的结果,乃是误用理性的结果。因此,人的理性需要神新的光照。人的理性需要悔改,需要来到神面前、服在祂之下,被祂所更新(罗12:2)。(不能离开堕落的前提,抽象地谈论理性和圣经。堕落的理性需要被救赎。今天的各种错误,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堕落对理性的影响。当我们要讨好人的时候,一定会把人的地位捧得很高:有时是人的自由意志、有时是人的道德哲学、有时是人的良善爱心。有些基督徒喜欢说,所有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但并非所有自称为真理的都是真理,许多都是人的理性堕落、高抬理性的产物。有人说老子的道就圣经的道、哲学家的道就是圣经的道。但哲学家的道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是神的理性、神的属性。世界上的人喜欢寻求找抽象的绝对,因为惟独有位格的绝对才有权统治人、审判人,呼召人:你听我讲、你跟我走、你为我活。一个抽象的绝对观念是不会要求相信、要人悔改的,知识分子最喜欢的就是不要求悔改的信靠顺服和绝对真理。如果基督徒跟着世俗的知识分子和哲学跑,最后得到的就是这种抽象的、非位格的真理。)
  5. 误:基督徒研究了哲学(如:俄利根研究了新柏拉图主义),然后把世俗哲学的思想写进了神学。(如:今天中西众多神学家。)
    正:我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护教,以便批判哲学。当我们写系统神学时,一定要是非分明、批判世俗哲学。(基督徒应当先打好正统的系统神学根基,然后再研究哲学怎样强调人的自主、怎样到处都是盲点,以便正确地批判哲学,向崇尚哲学的知识分子分享福音。)
  6. 误:神的儿子基督=「道 Logos」= 希腊哲学的「道 Logos」。(「道」就是基督。但殉道者游斯丁「道的教义 The Logos Doctrine」为了护教和宣教而与希腊哲学妥协,用希腊的宇宙观来解释「道」,认为这「道」在先知和哲学家中运行,所有按这「道」生活的人都是基督徒。这种教义把圣经里的神等同于不可言喻、绝对没有属性的存在。今天,巴特、现代神学、新纪元都在做这种事,一些华人信徒也把基督当作老子的道。所有离开圣经的哲学和宇宙观,都把神和人放在同一个水平,不是扯低神、就是捧高人,结果两者都成了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听起来都是抽象的,不明觉厉。)
    正:基督是自证为真理本身的主,并非某种人造的观念,如:「绝对真理」、希腊的「道」、或中国老子的「道」。(圣经之外的是抽象的,圣经里的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哲学不一定是抽象的,人发明的哲学都是抽象的。为了向知识分子传福音,过去的早期教父吸收了哲学,把圣经里的神当作希腊宇宙观里不可言喻的神(pure Being、pure Form),是没有属性的存在,若是摸得到,就不再是最高的神。今天的新正统神学也是如此。这些概念之所以令人头疼、感觉抽象,是因为它们不符合圣经。)
  7. 误:神的儿子基督=神圣的道=「神圣的理性」= 非位格的属性和能力。正如人有理性和灵,神也有祂的理性(道)和灵(圣灵)。
    正:神的儿子基督=神,拥有所有圣父和圣灵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主权,永恒,无限,不变;智慧,权能/主权,圣洁,公正/公义,良善/恩慈/爱,真理。我们的神是圣经所启示的神,是无限的、又是有位格的。异教/非基督教的神,不是无限但非位格的(如:希腊哲学的「形式form、理念idea、道logos」),就是有限但有位格的。(如:希腊神话和中国民间宗教中的诸神。希腊哲学两点要害的错误,首先是把「存有 being」当作属性,其次是认为神、天使和人之间的区别只是「存有」的数量多少,都在最高的pure being和最低的pure matter之间作空中飞人。但「存有」只有是与不是的区别,并没有多与少的不同。希腊哲学的「纯存有 pure being」与佛教的「空」、道教的「道」都是同一类的东西。人若不按照圣经、先相信神创造宇宙和人,不是会把受造物向上提升到最高,变成不可言喻的绝对真理;就是向下贬到最低,最后成为什么都没有的空;两者都是虚无。如:一条名叫叫旺财的狗,向上推的终点是活物,向下推的终点是测不准的量子,旺财的特性都没有了。一条好好的旺财,向上推和向下推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这是因为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偶像化,想凭自己堕落的理性来穷究万有。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神才能无所不知,所以中西方的哲学推到最后都是零,最终都是把宇宙的某个片面绝对化。原因就是人的理性要独立自主、离开神、反叛神,想如神能知善恶。)
  8. 误:神的道基督= 一切启蒙之源、人间一切真理之源。因此:所有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一切哲学、心理学、文学等等=神的启示。
    正:基督(道)= 一切真理之源。人被造的时候被赋予了智慧、真理、圣洁与公义(创1:26-28,弗4:24),但人已经从他原有的智慧、公义、圣洁中堕落了。因此,若没有神的帮助,人所寻求的最终必然是愚拙的(林前1:18-31)。因此,人在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都不是神的启示,也不可能是神的启示。相反,这些是堕落的罪人对神普遍启示的回应。基督并不对堕落罪人的哲学与文化中的错误和扭曲的「真理」负责。(堕落的罪人时刻都在压抑或阻挡真理,所以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哲学和宇宙观。但人不是全能的,所以对真理和普遍启示的压抑和阻挡又是不一致的,无法完全。明明是要压抑真理,结果却是相反,所以才有符合客观的科学、与圣经相似的哲学。哲学的混乱状况,就像神允许人不一致地借用神的本钱去做生意。)

8、神的不可知性与可知性

  1. 误:神 = 完全不可知(all unknowable)、无底的深渊(unfathomable)。神是「全然的他者 Wholly Other」。只有基督(道)启示了神。(古今各种非理性主义 irrationalism。)
    正:如果神不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对于我们是不可知的。但神定意并确实通过 (a) 自然,(b) 我们的心,和 (c) 圣经来启示祂自己。 因此,神是可以通过启示被认识的(God is knowable through revelation)。人需要圣灵的光照,才能明白圣经中神的启示。

9、神是不变的,神是动态的

  1. 误:神总是(永远)在行动(God is always (eternally) in action)。(俄利根,当代的进程神学。)
    正:神是不变的。可是祂计划了创造、掌管宇宙历史、救赎、审判,因此祂不断执行祂的计划,从这角度来说,「我父作工至今。」可是神的动力,作为并没有使祂的本性、计划与应许改变。神是不变的。 然而,神在永恒里计划了 (a) 创造世界,(b) 掌管历史/宇宙,(c) 拯救罪人,以及 (d) 审判世界。 祂不断实施祂的永恒计划,从这个角度说:「我父作工至今」。 但对于神的本性、计划或应许而言,神是不变的、并非动态的。

10、人的困境

  1. 误:人的善恶不是神赋的本性。由于某些灵体在永恒里犯罪并堕落,因此才存在物质(被创造),才存在人的肉体。(身体是神对天使的审判、是灵魂的监狱,物质是神的咒诅。)
    正:人被造的时候是善的(包括身体和灵魂)。因为人的罪,邪恶才存在于人类的世界(罗5:12)。
  2. 误:人的问题、人对救恩的需要 = 因为人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
    正:人的问题、人对救赎的需要 = 因为人背叛了神。人的问题是属灵的(与神的关系,悖逆神)和道德的(心被污染,行为不义)。人是「不虔,不义」(罗1:18-21)的。
  3. 误:原罪通过生育繁殖传给全人类。(传统的罗马天主教教义)
    正:神把亚当作为全人类的头和代表。因此,神把亚当的罪归算给 (charged, reckoned, imputed)全人类。结果是:所有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婴儿都有神所归算的罪。(繁殖是神审判的一个步骤,并非罪的起源。)

11、基督是神

  1. 误:有两个「道」。(俄利根)
    正: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位基督。
  2. 误:有两个「道」:神里面(神格里面)的「神圣理性 divine reason」或能力,和道成肉身的道。(亚流)
    正:三位一体里的第二位(圣子)是一个位格;道成肉身并没有改变这个事实。
  3. 误:基督(道、神的儿子)=在本质从属于父神。(俄利根)
    正:基督(神的儿子)=在神性、荣耀、永恒和所有属性上与父同等。但是,在圣父、圣子、圣灵在永恒里共同计划的救赎计划中,子决定顺服/顺从父,因此,在救赎计划中,圣子从属于圣父。本质三位一体(Ontological Trinity):三个位格同样是神。父是神,子是神,灵是神。计划/秩序三位一体(Economic Trinity):在救赎计划中,圣子、圣灵顺服圣父。
  4. 误:父在永恒里生子,不是一个必然的行动(a necessary act),而是一个父神自由和主权的行动(a free and sovereign act)。(俄利根)
    正:父在永恒里生子,正是三位一体中三个位格存在和关系的模式;这是必然的,不是一个自由的、主权的决定、计划或行动。
  5. 误:圣子是可变的。(亚流)
    正:圣子与圣父,圣灵一样是神,祂是不变的。
  6. 误:道与耶稣的人的灵魂=在永恒里结合。(俄利根)
    正:道,也就是耶稣基督的神性(三位一体的第二位),与基督的整个人性(身体和灵魂)在道成肉身时结合:即圣灵感孕童女马利亚的时候。
  7. 误:基督的神性与人性混合(composite),两性之间并不是结合(union)、融合(fusion)。
    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完全地结合(united in perfect union)。

12、基督是位格;子是父在永恒里生的

  1. 误:基督与父同质,但祂不是位格。神只有一个位格,就是父。祂只是神圣的能力或神圣的理性。(特土良,动力神格唯一论Dynamic Monarchianism:撒摩撒他的保罗。)
    正:基督与父同质。但祂是位格,正如父是位格。子的存在模式与父不同(特土良。但不要把「位格 person」、「位格性 personhood」当作属性来看待。)
  2. 误:道是非位格的神圣理性,只有在创造时才成为有位格的。
    正:道(子)在永恒里就是位格。
  3. 误:子与父同质,但只有父才有全部的本质。(特土良)
    正:子与父同质,子与父都有完整的神性(完整的神的本质)。
  4. 误:子是被造的(亚流),父创造了子。子是父从无创造出来的。(亚流派在尼西亚会议上宣称。)
    正:子与父共同创造了宇宙。父生子,不是创造子。
  5. 误:父生子是永恒里的行动(俄利根)。子有一个开始;曾有一段时间子(道)并不存在。(特土良)
    正:父在永恒里生子;子没有一个开始。神的每一个「计划」和「行为」,都是三位一体中的三个位格一起的「计划」与「作为」。从来没有一刻子不存在。

13、人的被造;基督的人性

  1. 误:人是在永恒里被造的。
    正:人是在七日的第六日被造的;人是在时间的开始时被造的。
  2. 误:基督实际上不是一个人。耶稣吃东西,不是因为祂需要食物,只是为了防止否认祂的人性。(亚历山大的革利免)
    正:我们不能否认基督的人性,因为耶稣基督过去和现在都是完全的人。
  3. 误:被「道」充满的灵魂取了一个身体,这个身体被「道」穿入而神化 (divinized,即变成神性)。(俄利根,动力神格唯一论Dynamic Monarchianism:撒摩撒他的保罗,索西尼派Socinians,一神论者Unitarians。)
    正:「道」(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取了(穿上)人性(灵魂与身体)。结果并不是耶稣基督的人性变成了神性,相反,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一个位格、一位耶稣基督:祂是100%的神,又是100%的人。
  4. 误:耶稣被父认(收养)为儿子,因此被人尊敬为神的儿子。(亚流)
    正:子在永恒里就是父的独生子。当道成肉身的基督完成了祂的救赎工作,父神选择荣耀祂、高举祂,并承认/宣告祂为爱子。这个宣告并不是耶稣基督是神儿子的原因,而是子完成救赎工作的奖赏。
  5. 误:耶稣这个人取了「功德」,如:圣洁、神的意识等。 (士来马赫)所以祂成为神的儿子。
    正:神的儿子在永恒里从来就是神,与父同等。祂在圣灵感孕童女马利亚的时候取了人性。

14、道成肉身、神人二性的基督是救赎主

  1. 正:若基督是神,且只有若祂是神,在这个词的完整意义上,神已经无条件地进入了人类。(Reinhold Seeberg)
  2. 误:基督只是一位教师、榜样、赐律法者。
    正:基督来,主要是为罪代死。祂是救赎主。
  3. 误:基督通过向魔鬼支付赎价,拯救了我们。基督欺骗了魔鬼。
    正:基督的死满足了父神的公义和公正的要求,从而平息了父的忿怒(= 挽回祭propitiation)。
  4. 误:基督的神性,在耶稣这个人被挂在十字架的时候,已经离开作为人类的耶稣。
    正:神人二性的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这是莫大的奥秘。(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仍然是100%的神,祂是以托住万有的身份死的。祂与父始终是一,但在约的意义上与父隔绝,代替罪人承受了父的忿怒、定罪、惩罚和咒诅。)
  5. 误:救赎涉及人与神的结合。人被神化了(deified)。(爱任纽)
    正:救赎是神使自己与人和好。人并不成为神!并且,只有一位自己就是神的,才能使我们与神结合。(亚他那修)
  6. 误: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如此混合(co-mingled),以致通过祂荣耀,祂变得几乎无所不在 ( virtually ubiquitous)。(俄利根,马丁路德)
    正:基督的神性在道成肉身时与祂的人性完全结合。基督的神性包括无所不在(omnipresence),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总是无处不在。当基督升天时,是以 100% 的神和 100% 的人升天。道成肉身的神人基督(The God-man, Incarnate Christ)今天正在天上。
  7. 误:当耶稣基督升天时,祂的人性就消失了。
    正:今天,耶稣基督同时在祂的神性和人性里,正在天上。

15、三位一体

  1. 误:神格的三个位格就像戏剧中的三个演员/角色,或者一个演员戴着三个面具。(形体上的神格唯一说 Modalism,即撒伯流主义 Sabellius。周联华的《信徒神学》使用这种解释。)
    正:三位一体有三个不同的位格,但只有一位神。
  2. 误:圣父道成肉身,挂在十字架上。(撒伯流主义又被称为圣父受苦说 Patripassianism)
    正:圣子道成肉身。(是圣子死在十字架上,但圣父和圣灵始终参与。)
  3. 误:神是一体/本质、三位格。「体/本质」就像泥土、金、银、木头一样。(这会把「体 substance」变成非位格的。)
    正:「位格 person」和「体/本质 substance/ousia」的意思是「某物(something」:神是「三某事物 three of something」和「一某事物 one of something」。我们可以说:神是三个位格,同时是一个位格。(这是范泰尔的表达方式。)

人论、罪论、恩典论真伪辨

16、俄利根与希腊教父的人论、罪论、恩典论

  1. 误:「永恒创造论」:人是先存的(俄利根)。
    正:「历史的创造」:人是在时间的起初(第六天)被创造的。
  2. 误:最初的创造所造的,只是又思想的灵体(没有肉体),是与神平等的,与神同样永存的。(俄利根)
    正:起初神创造的,是灵魂与身体结合的人(创1:26-28,2:7),绝对不与神平等;绝对不与神一样永存。人有起源(被创造的时刻)。
  3. 误:今天人类堕落的光景,是因有先存的堕落(灵体的堕落)。(俄利根)
    正:今天人类堕落的光景,是因在历史里(时间开始了之后)亚当的犯罪。
  4. 误:希腊教父:亚当按照神的形象被造,没有道德的完全。
    正:亚当被造有圣洁、公义、真理(创1:28,弗4:24,西3:10)。
  5. 误:希腊教父:亚当只有道德上完全的可能性。
  6. 误:亚当本来就是完全的,若经得起神的考验(顺服的考验),就可以永远活在道德的完全(圣洁、公义、知识)中。
  7. 误:希腊教父:亚当将肉体的败坏传给后代,但它本身不是罪,没有把人类陷在罪孽里。
    正:罪(罪孽)因一人进入到世界;因此死也进入到世界,因为世人都犯了(亚当一人的)罪(罗5:12,15-21)。
  8. 误:希腊教父:人类与亚当只有肉体上的关系。
    正:人类与亚当除了有肉体上的关系,还有「约」中的关系;亚当在约里,是人类的头,人类的代表。
  9. 误:希腊的教父:人类与亚当的关联,只与肉体与感官的本性有关;在人性比较高尚的方面和理性方面没有关联。
    正:罪、审判、与死,由一人传给人类;堕落是全人的,我们整个人:灵魂,身体,都死在罪恶过犯中(弗2:1)。
  10. 误:希腊的教父:人类与亚当的关系,与意志没有关系。
    正:人类在亚当里的堕落,牵涉整个人:理性、意志、情感、身体等。
  11. 误:希腊的教父:罪,总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选择而来。
    正:罪,固然是人的真正选择,但是罪的根源是罪性:人的心(灵魂)败坏。因此,罪不仅是意志的选择。
  12. 误:希腊教父:婴孩不能算是有罪的。
    正:我们在母腹里就是罪人(诗139篇)。
  13. 误:俄利根:人领受恩典,起点是人的自由意志,不是神的恩典。
    正:我们得救乃是本乎恩,借着信(弗2:8-9);起点是神的恩典。
  14. 误:俄利根:自由意志开始了重生的工作;然后神帮助人,神的能力与人的意志合作,使着意志转离恶,行神眼中看为喜悦的事。
    正:神的大能改变人的意志(这就是圣灵重生的工作),使人的意志甘心情愿地降服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信靠基督。
  15. 误:特土良:神创造了普遍的人性。然后神借生殖个别化这普遍的人性(God individualizes generic human nature by procreation)。
    正:圣经说:神创造了人,圣经没有提到「普遍的人性」。
  16. 误:神与人在重生合作 (synergism)。
    正:重生,是唯独神的工作 (monergism)。

17、伯拉纠与奥古斯丁:人的被造

  1. 误:伯拉纠:亚当被神所造,并未赋予正面的圣洁。他起初的状态是中立的,既非圣善,也非有罪。
    正:亚当被神所造,有圣洁、公义、知识;是无罪的。
  2. 误:亚当有行善或作恶的可能性(比较误导的说法)。
    正:亚当在约中面对神的吩咐;他起初的圣洁、公义、知识是能变的。
  3. 误:伯拉纠:亚当有一个自由,完全不被决定的意志(free, un-determined will)。
    正:人的意志是由神的旨意掌管(决定)的;而神向人启示了祂的旨意,要人选择遵守祂的话。因此人的意志不是完全不被决定,不是随意的。
  4. 误:伯拉纠:人有能力按自己的判断,犯罪或不犯罪。
    正:人不犯罪的能力是神所赐予的。
  5. 误:伯拉纠:人被造是必死的,他已经被死的律所主宰。
    正:人被造,是活在神的面光之中,在神的约里,充满着生命、福乐。
  6. 误:伯拉纠:人的本性中没有先存的恶来决定他一生的路程;人犯罪是自己的选择。
    正:不错,人犯罪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先存的恶」有或没有,是否由它来决定人一生的路程,是抽象的猜测,容易误导人的思想。

18、伯拉纠与奥古斯丁:人的堕落

  1. 误:伯拉纠:人堕落在罪中,损伤的不是他人,仅是自己。人性并没有受到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正:亚当一人犯罪,以致罪、审判、死临到全人类。
  2. 误:伯拉纠:人类没有罪性或罪孽的遗传性传递。
    正:人类在神的约(审判)之下,都被定罪。
  3. 误:伯拉纠:人的本性中没有任何恶的倾向或欲望,使他无可避免犯罪。
    正:我们犯罪,是因为罪性导致(或住在我们里面的罪发动)。我们里面有犯罪的欲望(罗7章)。

19、伯拉纠与奥古斯丁:人的罪、罪孽、罪性

  1. 误:伯拉纠:人类仍然出生在亚当堕落以前的情况中,不仅没有罪孽,也没有罪的污染。
    正:人完全污染了;也承受了亚当的罪孽(罪名)。今天的人类,与亚当堕落前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2. 误:伯拉纠:罪,不在于错误的情操或欲望,只在于意志的个别行动。
    正:人犯罪,是因为「心」(情操、欲望)坏透了。
  3. 误:伯拉纠:每一次的犯罪都在于人自愿的选择。
    正:每一次的犯罪在于人自愿的选择,可是不仅在于自愿的选择。
  4. 误:伯拉纠:人并不必须犯罪。
    正:堕落后,人不可能不犯罪;人受了罪的辖制。

20、伯拉纠与奥古斯丁:人的自由、行善的能力

  1. 误:伯拉纠:人与亚当一样,被赋予完全的自由意志,有选择的自由(liberty of choice),可称为「中性的自由」 (liberty of indifference)。所以在任何情况中,人可以选择善,或选择恶。
    正:堕落后的人,还是活在神的面光之中;人的自由堕落了,被污染了。人并不能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特别没有行善的自由 / 能力。
  2. 误:伯拉纠:在神吩咐人行善这事实上,足以证明:人有行善的能力。
    正:神吩咐人行善,只证明神的吩咐,并不证明人有行善的能力。堕落之后的人有否能力行善,完全要看圣经怎么说。
  3. 误:伯拉纠:人的责任就是他的道德能力的尺度。
    正:人的责任和人的能力的尺度,都在乎神在圣经怎么说。
  4. 误:伯拉纠:罪的普遍性,仅仅是由于错误的教育、不良的榜样、不可破的犯罪习惯。
    正:罪的普遍性,是因为人的「心」坏了。

21、伯拉纠与奥古斯丁:恩典

  1. 误:伯拉纠:人弃恶向善,并非因为恩典。恩典仅是外在的恩赐和自然的赋予,如:人的理性,圣经中神的启示,耶稣基督的榜样等等。
    正:人离弃罪,是因为耶稣基督救赎的大能,和圣灵的呼召、重生。

22、奥古斯丁:罪的本质

  1. 误:奥古斯丁:罪不是积极之物,乃是消极的,是一种缺乏(privation)。罪不是有实质的恶,而是善的缺乏(privatio boni, privation of good)。(这种说法暗示恶并非真实存在的实体。这种说法无法解释:龙卷风是微风的缺失吗?)
    正:罪不是「物」,不过是「真」的。要按圣经、按神的判断来判断罪;罪的真实/实质来自神的判断。罪包括 (1) 亚当不遵行 / 违反神的吩咐;(2) 因神的审判而有的罪孽;(3) 人性的污染:犯罪的倾向;(4) 我们的罪行。把罪说成太「具体」,反而成为更抽象。
  2. 误:奥古斯丁:罪的根源在于自爱(self-love)取代了对神的爱。
    正:罪当然包含人的心偏离神、爱自己、爱世界。但罪也是干犯神的律法。罪是不荣耀神、不敬拜神。要从三个角度来看罪:(1) 准则:神的律法;(2) 心态:爱;(3) 目标:荣耀神、敬拜神。

23、奥古斯丁:欲念;「能 / 不能」行善或犯罪(「自由意志」问题的症结)

  1. 正:奥古斯丁:人背叛的结果包括灵魂中的强烈欲念(concupiscence):感官欲望不正之辖制;理性之律不再管制灵魂。
    修正:不错,人的欲望辖制灵魂,人的灵魂不能正确运作。不过:情感(欲念)、理性、意志都堕落了,每一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被扭曲、败坏。
  2. 正:奥古斯丁:人被造是不朽的﹔他不是不会受死的影响,乃是他有身体不朽的可能。他若证明自己的顺服,就会在圣洁里得以坚定(confirmed in holiness);就会从「能不犯罪」与「能不死」的境况中,过渡到「不可能犯罪」与「不可能死」的境况中。但是他犯罪了,结果他进入了「不可能不犯罪」与「不可能不死」的境况中。
    修正:「能」与「不能」犯罪,都在神的面光之中,都必须从神的「约」的角度来看。
  3. 正:奥古斯丁:人因为罪完全堕落,不能定意/行出任何善事。不错,意志仍有本性的自由 (natural freedom) ,人仍然能行社会公认的善;但人与神分离,担负罪孽、在恶的权势下,因此不能定意行神眼中正直的事。

24、奥古斯丁:亚当与人类的关系

  1. 误:奥古斯丁:亚当与人类有着有机的关联(organic connection) 。人类的合一性不是盟约性的(federally),而是现实主义的(realistically)。全人类的种子都在亚当里;人类不是个别地组成,乃是有机地组成:亚当里有人类普遍的本性(generic human nature) ,而每一个个体 (individualizations)都是在亚当里已有的普遍本性的有机部份(organic parts)。
    正:「普遍人性」太抽象;「盟约 federal」 关系比较合圣经。
  2. 误:奥古斯丁:全人类都在他里面实际上犯了罪。
    正:全人类都因为「约」在亚当里,亚当代表人类犯罪;从这意义上,全人类都犯了亚当的罪。不是「现实主义」,乃是「约」的观念。

25、奥古斯丁:恩典

  1. 正:奥古斯丁:人的意志需要被更新:从始至终唯独是神恩惠的工作。
  2. 正:奥古斯丁:人的更新唯独归功于神的恩惠;这是神「不可抗拒的恩惠」。可是神的恩惠并不违背人是自由行动者(free agent)的本性。神不勉强人的意志。神乃改变人的意志,使之甘愿选择善。人的意志被更新了,恢复了他的真自由。神的确在人的意志上运行,以致人的意志自由地选择美德、圣洁。
  3. 正:奥古斯丁:重生是完全靠神的恩典的(monergistic)。在重生上,圣灵的运行是必需的,不仅供应人里之不足,而且完全更新人内心的性情,以致人的灵完全的效法神的律法。
  4. 正:神在人身上恩典的工作分三阶段:(1) 预先的恩典(prevenient grace): 圣灵用律法产生罪与罪孽的意识。(2) 运行的恩典(operative grace):圣灵用福音产生信心,使人相信基督和祂赎罪大工,结果人被称义,与神和好。(3) 合作的恩典(co-operative grace)。 人被更新了的意志与圣灵合作,终生作成成圣的功夫。神恩典的工作,使神的形象完全在人里更新,神的灵完全改变罪人,成为圣徒。

26、奥古斯丁:教会、圣礼

  1. 正:奥古斯丁:教会是支配神恩典的机构(independent dispenser of grace)。
    注:「支配恩典」这观念,从宗教改革宗后的角度来理解。
  2. 误:奥古斯丁:洗礼使人重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但是重生之恩会再次丧失。只有那些重生而坚守,或重生后失丧又蒙恢复,才能至终得救。

27、奥古斯丁:神的预定

  1. 正:神在时间里更新罪人的恩典之工,乃是祂在永恒计划里所定意的。
  2. 误:早期的奥古斯丁:神预定是在乎(contingent upon)祂的预知。
    评:这其实是把神对人自由的行动的的预知,当作祂预定的条件。
  3. 正:后期的奥古斯丁:人选择行善,相信基督,都是神恩典的效果。
  4. 正:奥古斯丁:预定就是从神永恒的观点看救恩(salvation viewed sub specie aeternitat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ternity)。
    注:奥古斯丁:至于未被拣选者,他认为神在祂的预旨中(decree of God)忽略了他们。遗弃与拣选是不同的,神的遗弃没有任何神的直接功效伴随着,来达成预期的效果。(改革宗有两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