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触礁怎么办?

没有希望了?

  虽然菲尔和艾美莉夫妇找牧师作婚姻辅导,但他们不是要牧师帮他们解决问题。事实上他们已经立定主意要离婚。可是他们是基督徒,晓得离婚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圣经根据可以离婚。他们没有犯奸淫,没有遗弃对方,唯一问题是难言的痛苦。他们想,「只要我们能使牧师同意我们的婚姻简直是无法维持下去的话,也许牧师会告诉我们,神对这种情况是会法外施恩的。」他们就是存著这样的心态第一次来见坎宁安牧师,倾吐心事。

  「你看,」艾美莉作结论,「我们的婚姻已经完蛋了。我对菲尔一点感情都没有,也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把婚姻重建起来。」菲尔也用差不多同样的语气作结论说:「牧师,也许你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事了。说来也是,我们之间虽然有许多意见相左的地方,但这一点她却是完全说对了,我们的婚姻的确已经完蛋了。我以前对她一点一滴的爱都已经乾枯了!」他俩说完就安静下来,存著一种不安的信心,内心深处知道离婚是不对的,但一定要把问题的结论说出来。这样的话,牧师还有什么话可说,他们之间已经没有感情,没有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在等牧师说话,希望牧师替他们作最后裁判,宣布说:「既然你们的婚姻已经到了尽头,我看除了离婚外,没有什么别的可作了。」他们希望听到牧师说这样的话,或类似这样的话,让他们除掉一些良心中罪恶感所引起的不安。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他们灵魂的止痛膏药。

  「听到你们现在身处这样的困境,为难的景况,我非常难过。我明白你们为什么要来求助。当婚姻触礁,发生问题,当你们用各样方法希望能把婚姻挽救都失败的时候,你们是需要帮助的。你们说你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没有感情,这是非常严重的事。假如你们不再相爱,那只要一件事可以做。(「来了,」他们想,「牧师要建议离婚了!」)就是你们要学习如何相爱。」

  「学习爱?」他们几乎同时反驳。「你说“学习相爱”是什么意思?」当菲尔定神之后立刻就发问。「说的也是,」艾美莉也用不屑的语气说,「我们怎样去学?怎么可能在情义已尽的时候建立感情?」

  「我不是说感情」牧师说。「我说的是爱。爱与感情是两回事,虽然荷里活电影,电视,花花公子杂志会说两者是一样。首先,爱不是一种感觉。不说其他任何有关爱的内容与意义之前,爱首先是愿意为对方好处而效劳,因为这是神教导我们要作的事。因此,爱的开始是你要有一个讨神喜悦的心志。爱是尽力满足对方的需要,因为你知道这是神要你做的。当真正的爱发生时,随之而来才是感情。」

  「原来是这样,这不是我想你会说的话。」菲尔回答。「我有同感!」艾美莉应声地说。「事实上,」她继续说,「我怀疑你所说的一切;你怎样可以教人去爱?学习爱是什么意思?」

爱是上帝的命令

  「让我先解释一下圣经中爱的意义,然后告诉你们如何去学习爱。第一,圣经中到处都有神要我们相爱的命令。你不会命令别人要有某种感情的,是吗?」

  「大概不会吧…..?」

  「例如,如果我下令要艾美莉生气,她能就因此立刻生起气来吗?可以吗?」

  「…….可能不。」

  「现在请你们听听这段经文。“爱主你的神…爱人如己!”这是神的诫命;神命令我们要爱。假如感情在爱之先,爱就不可能是命令。你们看到了吗?」

  「我想我明白,」菲尔说,「但这对我们有什么关系?」

  「关系才多呢,菲尔。你看,神命令你爱你的妻子。请看神藉著使徒保罗的教导:“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以弗所五25)。记住,基督为教会死在十字架上。」

  「你的意思是我要学习爱艾美莉爱到愿意为她而死吗?」

  「正是如此!」

  「这样的话,算了吧;我绝不能学习到爱她到这样的地步。」

  「不,我们不可以忘记,因为这是神的命令。但我们可以从初步开始。圣经并命令我们“爱你的邻舍”——她是你最亲密的人,你跟她同食同寝….」

  「我连这样的爱她也不能!」

   「我也不能这样爱他!」

  「是吗,听到你们这样说我觉得难过,但仍有希望。圣经坚持我们要有爱心,就算你的爱是最起码的。神命令我们“爱你的敌人”。看到了吗,你们没有其他籍口。你们必需学习相爱。这是神的命令。」

   「啊!不要!」

   「不要!」

  「要!事实上大有希望,因为神命令我们爱。神从来不会命令祂的儿女任何事情,如果祂不给予祂儿女方向与力量来达成祂的命令。」

  「天阿!我们本来是找你帮忙在我们痛苦的婚姻中找条出路,你却把我们捆在婚姻中捆得更紧。谢谢你的白帮忙啦!」

  「是的,真是白帮忙。」

讨上帝的喜悦在解决问题以先

  「等一等,我还没有说完。假如你们要除去痛苦,我可以帮忙你们。但你们不可能从拆散婚姻中找到出路。事实上假如你们要走拆散婚姻的途径,你们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你们不能背叛神,又以为可以解决困难:“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你们绝对不可能作这样的选择,而会得到平安和幸福,或以为从婚姻中走出来就可以解除你们的痛苦。你们要知道,得到平安、幸福和解除痛苦的人是那些集中心意讨神喜悦的人,而不是那些讨自己喜悦的人。如果你们能承认和悔改心中存著要终结你们婚姻的罪恶念头,和你们愿意让我来帮助你们学习遵行神的话语,平安喜乐就会比你预料中更快临到你们。

  「但让我把一件事说清楚:你不能单单为了解除你们的痛苦而做神要你们做的事;你们若顺从神的话去行事,首先是要讨神的喜悦。」

  「是呀,我们是要讨神的喜悦的。事实上我们来的目的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计划要离婚是不大对的,但希望你有办法把它弄对。现在看来好像不大可能了。」

  「是不可能,爱美莉,但我谢谢你把真话说出来。」

  「但是有可能把我们这样烂的婚姻重建起来吗?这当然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但看来不可能成事。牧师,你有没有言过其实?」

  「我知道对你们说来好像很不实际,菲尔,但如果你们真正与神相交,按祂的话语去行事,我敢保证在六到八个月内你们可以得到一个欢乐的婚姻!」

  「这是使人难以相信的!」

第一件事就是求上帝饶恕自己,然后互相饶恕

  「我晓得是令人难以相信,但我看过许多成功的事实,所以我说是真的。但我得警告你们,这样的美事不会单靠说说和作些好决定就会出现。神不要我们光说不练。祂要我们有所行动;祂要我们有所改变。我们有许多地方是很难改的;你也不常喜欢神要你做的事,但你却是非做不可—因为是祂要你做。你也常常不晓得为什么祂要你这样做,但你也是非做不可—因为是要讨祂喜悦。这里有些实际的事要做,第一件就是求神饶恕自己,然后互相饶恕。你们说怎么样?」

  「看来好像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可以试试看。其实我从没有真的要破碎我们的婚姻。」

爱的大能

  「好,让我对你们把圣经中爱的大能的基本认识解释得清清楚楚。首先,我们已经说过,爱不是感情。爱的表现首先是给予对方。感情是自我中心的;爱是以对方为重的。请看这段经文:「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灭亡,反得得永生。」(约三16);「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同时请记住前面我引用以弗所书的经节中几个字「….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圣经中有关基督爱的每一节主要经文,都是夫妇之间一切爱的模式,这种爱是付出,而不是感情。因此,这就是你们起步的地方;你们必须学习如何付出。

  你们要把各自全部所有付出,以满足对方的需要。这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你们自己已经建立了一套只求获取和满足自己,而不是付出满足对方的行为方式。这些都要改变。你们要学习付出,甚至给予那些不很可爱,或不爱你的人。记得吗?主耶稣是为罪人、背叛祂的人、和敌人舍弃自己的生命。你们知道也当这样做,因为祂告诉我们要「善待」我们的仇敌。主说:「如果仇敌饥饿… 给他吃;如果他口渴…给他水喝。」祂没有说「首先要感到爱他,才给他。」不是这样子的。主耶稣只简明地说「给」。假如要等到对我们的敌人有好感和对他发出善心时才给他吃喝,他可能早就等不及而渴死饿死了。我们是要给,给他所需要的—因为这是神的教导,不在乎我们的感觉如何。」

伪君子

   「但是,假如我们向对方作心中根本不愿意作的事,我们不是变成伪君子了吗?」

  「不,艾美莉,你还是用感觉来看人生世事,而不是按圣经的原则。伪君子不是以你情愿或不情愿做某些事来作衡量。无论今天的人怎样说,你就是要作神吩咐你去作的事,以讨神的喜悦,不管你有否这样的感受。」

  「我简直听不懂你所说的,牧师,请你跟我说清楚一点好吗!」

  「好,就是这样子,今天一大早我作了一些我不情愿作的事,一些我不要作不想作的事–就是我得起床!这件事并没有把我变为伪君子吧?」

  「没有,当然没有。」

  「同样你把爱给予别人虽然你并不甘心情愿,这也不等于你是个伪君子。但是,假如我到处告诉别人说我喜欢一大早起来,其实我是不喜欢的,那我才真正是个伪君子。我们照神的话去行事,虽然不甘心情愿,只要我们不乱吹我们真正的动机,那都不是虚伪的行为。我早上要起床的原因是我要向神负责,和向我的老板负责。你用爱心给予别人的理由基本上也是一样:因为你要讨神喜悦,以至使你在神的眼目中是个负责任的丈夫或妻子。只要你的行为不是发自虚假的动机,如说:“我这样做是要讨你欢心,亲爱的,因为你对我是非常的重要!”否则,与虚伪无关。」

饶恕的原则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不过你说我们必要从饶恕做起,假如我并不感到要饶恕菲尔,我还是要像你说的去做吗?」

  「是的,现在你开始明白了。饶恕也不是从感受开始的。饶恕基本上是一应许。当你信靠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时,主应许你不再计较你的罪。这不是说祂忘记了你的罪;神从不会忘记任何事物。意思是祂再不会把你所犯的罪拿来对付你跟你算帐。因此,当你们互相饶恕的时候,你对对方所犯的错过要答应做下列三件事。

  1、我不再翻旧帐来对付你。

  2、我不再对任何人数说你的不是。

  3、我自己不再念念不忘你的不是。

  要使我们对别人有好感,唯一的方法是从对他作当作的事开始。因此,能使我们对别人有好感,最后甚至忘记所有他曾得罪你的地方,就是当你说「我原谅你」的时候和履行上面你答应要做的三项事。你看,你不须要先感到饶恕别人才去饶恕别人。这其实是与我们一切感受相反的。基督耶稣告诉我们,一天得罪你七次的弟兄如果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十七4)。你明白了吗?」

  「啊,我明白了;恐怕太清楚了!我只是不相信我或艾美莉有能力去这样做。」

不是靠自己

  「很好,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因为这不是一些凭你们自己的力量能做的事,但也不是一些你们坐在那边等待神给你们力量才去做的事。在上面提到路加福音同一章中,当主耶稣教导他们要饶恕人一天七次的时候,门徒用这样的话来回答主耶稣:「求主增加我们的信心。」这话表明看来非常虔诚,但实际上是逃避责任的籍口。主耶稣不屑答覆,反而驳斥他们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来,栽在海里。它也比听从。」你看见这话的意思没有?祂的意思是说:「你不须要任何其他东西。甚至你现有的信心已经足够作出奇妙的事,只要你顺服在祂的话语中而行。」这对你们两位也一样。你们两人都是得救的基督徒,你们都信靠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明白罪得赦免和获得永生的确据。你们有圣灵住在你们心中。靠你们自己当然不能顺服神。但你们不用靠自己的力量。你们不须要任何其他资源能力。神所有一切的资源能力都摆在你们面前任你们使用,只要你们愿意踏出顺服祂的一步去作祂在圣经中吩咐我们要作的事。只要你们能真真正正以祷告和信靠的心来顺服神,主耶稣会加给你们所需的力量,因为祂曾应许过「我靠著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主加给我们的力量常常是在我们有实际行动,凭信心顺服主的吩咐去行事的时候才加给我们,因此那些不顺服神,坐在那里不动地等待的,却领受不到这力量。所有神的命令都给予祂儿女有盼望—如上述—神从不会要求祂的儿女作什么事而不给予他们指导和力量去完成的。」

   「好了,我看到神对我们婚姻的期望比我所想的多许多。我对我们的婚姻开始感到有希望。既然圣经有这么多的教导,相信对我们婚姻的问题,比我想像中有更多的解答。」

  「对,菲尔!但让我们把整件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圣经不但对你们的问题有更多的答案,更有对所有一切问题有答案。在祂的话语中,神已经告诉我们「神的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彼后一3)。」

  「好吧,我也愿意这样做。我们怎样开始?怎样进行?」

上帝命令丈夫要爱

  「好,等回你们在神面前和互相之间求完全的饶恕之后(在你们离开之前我会告诉你们怎样做),我会给你们这星期回家做的功课。但在这些之前,有另外一件事我有几句话要说。菲尔,让我们一同再看一次以弗所书五25。请记住,神命令「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整章都明显地说一件事—重覆地说—,就是命令丈夫(不是妻子)要爱。如果你的家庭没有爱,基本上是你的问题,你的责任是要在家中培植爱,维护爱,和使爱增长。」

  「现在,我也觉得有希望了。」

  「我很高兴听到你这样说,艾美莉,在这段经文中也有有关你的责任。我等下会说清楚。现继续谈到保罗指出丈夫是家中的头如基督是教会的头。这话的意思是作丈夫的基本责任是使家中有爱。作头的是有权柄,但一切从责任开始。简而言之,圣经中所说的头是在家中以爱心作领袖的责任。这样的领袖必须是仿照基督爱教会那种爱的领导榜样。也就是说每个结婚的基督徒都有其权利与义务来表现基督与教会那种关系。至于你,菲尔,你清楚知道不是教会先爱基督,而是像约翰一书四19所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而且,神的爱完全出自神纯全的恩典;我们在祂面前没有任何值得被赞赏的地方。神按祂自己的旨意把爱加给我们。因此,菲尔,无论何时你觉得很难示爱的时候,想想神要爱我们也不容易啊!」

  「我一直要作一家之主,但我从来不晓得如何开始。」

  「我也要他负起作一家之主的责任。」

妻子以顺服为本

  「好了,我要给你们有许多要做的功课,在这个星期作个好的开始。艾美莉,虽然神没有要求你在家里的角色是以爱为主体,但神坚决要求你要顺服:「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以弗所五24)。现在让我解释这话的意思。我想你会发觉这命令还有别的意思。事实上,要履行今天我们所听到的一切,达到成功的途径是在一个谷中。开始第一步是…. 。. 」

  读到这里,你也应该知道他们的婚姻有希望了。菲尔和艾美莉只不过是每年上千对夫妻中之一要找真正的基督徒婚姻辅导来解决他们婚姻的困难与问题。请问你的婚姻景况如何?是否一样已经触礁?但还是有希望的。然而这希望不是从任何别的地方可以找到,只有从主耶稣基督身上才找著。如果你还没有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或者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圣经如何解决婚姻问题,或其他生活上的问题,可与给你这份刊物的人联络。亚当斯所写的<<信徒之家>>(Christian Living in the Home  by Jay Adams) 一书会提供给你进一步的帮助。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Your Marriage Goes Sour?”

by Jay E. Adams.亚当斯

如何戒瘾?

重燃希望

  如何戒瘾?烟、酒、毒等瘾?你可能曾经试过许多方法,但都没有用。是的,你可能戒了几天—你以为已经把瘾戒掉,因为两个星期来你都滴酒不沾了。但是,你还是打回原形…离不开你的老习惯。神创造人以管理世界,但你却上钓,被药物把你钩住!有可能获得释放吗?

  有,有这可能。但这条释放的道路却不是你一向走的那一条。这是能把你的瘾永远戒除的方法,也是独一无二的方法:就是神的方法。

  首先,让我告诉你有一群像你一样的人,他们为生命被控制的问题而挣扎,请看神对这些人怎样说,并注意下面列出的那些是上瘾的罪:

  「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的名,并藉著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六9-11)

  你明白这段经文的全部意义吗?保罗说「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这话的动词是过去式,是说已经过去了的事。神能使这些哥林多人把他们的不良习染上瘾问题完全解决;这是超乎他们能力之外的。这完全是主耶稣所赐圣灵在他们身上作赦免、洁净和改变工作的果效,以致他们有能力解决他们这样的问题。请注意,不像其他的戒瘾方法,保罗所说的是一次过彻底生效的。意思是保罗不同意有些人说戒酒戒毒瘾的人今后每天都要对他自己说「我是个酒鬼」或「我是个吸毒道友」,甚至戒瘾后一直要这样说。主耶稣不会提供我们这样半天吊的解决方法。祂完全赦免我们,并赐给我们能力来克服这种罪恶。

  你会问,「耶稣如何能改变我以致我能保持这样的改变呢?」问得好。事实上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不对?你不想再次遭遇失望。你不想像过去一样,每次充满希望的时候,结果落得个希望粉碎成空。我不怪你有这样的顾虑,也不要你再有这样的遭遇。你不会再失望—只要你愿意完全按照神的方法,走在领你到永生的道路上。其他方法带给你失败,因为那些不是神的方法。只要你真正依靠在神的应许上,你肯定绝不会失败;因为神是坚守祂的应许的。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放心再存一次希望。

  「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以前戒瘾后又走回旧路?神的方法如何能使我不再这样?」这些可能是你最想要问的问题。就让我来一一解答吧。

儿子认识父亲

  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你要认识神好像一个儿子认识他的父亲一样。假如你从来不是神家里的一员,你不能获得我告诉你有关神的应许。神保留祂的应许给祂的儿女。你不是生在神家,而是生在撒旦的家,就像每个从娘胎出生在这地球上的人一样。意思是说你要再生一次,假如你要成为属天家庭中一员的话。神的灵使我们知罪,也使我们能相信耶稣基督作我们的救主。如果神使你知道和承认自己违抗神的罪是事实,知道自己是在罪恶的捆绑当中,知道自己需要神的赦免,和胜过罪恶的能力,你就当信靠主耶稣作为你的救主。怎样办?承认你违抗神的罪,承认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是把信靠祂的人从罪恶中救赎出来。要得到救赎,你必须相信基督担当我们罪恶和一切因罪应得的惩罚的好消息。按照神自己的应许,祂使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这就是神接受基督替我们的罪作赎罪祭的明证。除非你的罪获得赦免,成为神家中的一员,否则下面所说的与你无关。

圣灵要帮助你

  现在让我们假设你已经接受主耶稣作你个人的救主,知道你的罪已得赦免—-包括不良嗜好上瘾的罪。圣灵住在你的心中。你的身体是神的殿(参林前六19)。意思是你的身体必须荣耀神,你不能污秽或损坏圣灵的殿。你要蒙神喜悦的话,你必须除去上瘾的恶习。你想除去恶习,但不知如何是好。你曾受过伤害,因你曾设法戒瘾,但都失败了,正如你未信主前想法戒瘾一样。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

  请注意,圣灵住在你的心中。祂住在你心中有几个目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帮助你作没有祂你自己作不来的事。其中一事就是帮助你明白圣经和圣经对你生命的意义(读林前第二章)。圣灵是圣经的作者(彼后一20,21);在圣经中圣灵指导你如何解决你的问题。当你以祷告的心来读经时,求神帮助你明白祂的话语,并愿意按照祂的话语而行以讨祂的喜悦。这样的话,圣灵就会把你要行的道路敞开给你。于是,你以祷告的心,信靠顺服地作圣经要求你作的一切,圣灵会加给你力量来达成你的愿望。但在你开始的时候,必须谨慎地带著讨神喜悦的心志来进行,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戒除上瘾的恶习而已。你必须把讨祂的喜悦为主要的目的,高于其他一切之上。神不是给你利用来达到你私己的目的;你必须为祂使用,以达到祂要你达到的目的。

既要脱去,也要穿上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如何改变恶习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有人会走回老路,没法保持看来已经成功的戒瘾呢?原因何在?圣经使人改变的方法又如何避免这种的失败呢?答案在这里:大多数戒瘾方法是教导上酒瘾或毒瘾的瘾君子停止饮酒或吸毒,但这明显是不足奏效。只单要求他们终止吸食海落英,大麻,不饮酒是无用的。罪性的行为不可能就此了结,神说是要取而代之。不是要单单中断停止坏习惯,而是要代之以新的和正当的习惯。当一个瘾君子单单停止或除去他的恶习,他还是个瘾君子,只不过他(暂时)不继续他的坏习惯而已。但真正的改变是把个人对事物的反应作重新改观和适应,以达到一个新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这才是不再走回老路的改变。换句话说,归根结底就是除非有积极的改变,否则没有办法达到恒久的改变。消极的改变(单靠停止,戒除,等)都是不能持久的。

  但是一个人从什么地方可以学到作新的积极改变,和凭甚么力量使他能以新的圣洁生活方式来代替旧的罪恶生活方式呢?只有神在圣经中告诉你应怎样做。也只有在圣经中你才能找到正当的生活方式用以代替你那不正当的生活方式。保罗有这样的话说:「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罗六19)。在歌罗西三章和以弗所四章,保罗说你们要「脱去」(消极的改变)和「穿上」(积极的改变)。这两个词在这两章圣经中重复出现。你要「穿上」新行为来代替「脱去」的旧行为。

   我们认为「戒掉」不是「改变」。一个有酒瘾的人,当他不喝酒的时候还是一个上酒瘾的人,除非他学习到过一与喝酒完全不相干的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有毒瘾的人,除非他能学习过一个与吸毒完全无关的新的生活方式,否则他还是个瘾君子。在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必需有新的生活方式用以代替全部旧的生活方式。当你感到情绪低落,失望,或生气,旧的生活方式是引你去找酒喝。但新的生活方式是按圣经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假如旧的生活方式是注重在维击某些友谊上或到一些大家有同样行为的地方(正如有恶习上瘾的人通常是臭味相投地聚在一起),那么新的方法是不单单要求你放弃旧的友谊和老习惯,而且还要你进一步与基督徒团契建立一个新的和坚强的关系。你所有的活动必需环绕在家庭和教会中(参林前十五33「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及希伯来十24,25「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

  现在让我们看解决你问题的主要圣经教导,这经文以浅白的字句描述这种以新代旧的大能:「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以弗所五18)请注意,这段经文不但要终止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提供一种替代的生活方式。这是有「脱去」和「穿上」兼顾的方法。一种是被形容为「放荡」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是「圣灵充满」的方式。对所有任何不良嗜好的瘾君子,无论是酒瘾,毒瘾,或对提神或改变情绪药物的上瘾,其解答是在于是否有属灵的生命,由圣灵加给信徒力量用智慧和喜乐的心去处理他的问题。(参以弗所五19,20和歌罗西三16,17相关的经文)。

被圣灵充满,重建整个人生

  让我们把两种生活方式作比较:就是醉酒放荡的生活和被智慧与喜乐的灵充满的生活。其意义何在?「放荡」这个词原对希腊文这字的其中一种译法。希腊原文「ASOTIA」这个字的字面意义是「无可救药」的意思,并带有生命被酒精败坏和破坏的含义。这是一无可救药的生命,也是一个放荡不羁以至毁灭地步的生命。保罗警告说这是醉酒的后果;醉酒控制和毁坏你的一切。假如不停止醉酒,不久你和你的一切也就都完蛋了。另一方面是一个由圣灵驱动有喜乐和智慧行动的生命。圣灵充满(在新约圣经中多处谈及)不是获得救恩后恩典的次要工作;而是基督徒灵命正常生长的结果,是每个基督徒生命必具的气质性格。在以弗所五19,20描述被圣灵充满的行为特性,与醉酒生命带来的败坏后果相反。但是(这是重要的一点),圣灵充满不是要我们去想象衡量我的杯子有多满一样(好像我们可以有半杯满,或三分之一杯满这样),而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否被圣灵控制作主,或是被酒精控制作主。圣灵充满是让神的灵分布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中发生影响。当圣灵在我们生命中每一个角度都作主的时候,这基督徒就越来越真正为主所支配。但除非圣灵的影响在你生命中每一个角度都是最高超的(就是充满在你的生命中),否则你会发觉难以代替你的老生活方式。

   你的老瘾无论是酒毒药物都控制(充满)了你的生命,其祸根影响你生命中每一角落,随之而来的就是难免的毁灭。上瘾是一种生命被控制的罪(如哥林多前书六章神指出有「醉酒的」—这就是说,他们的生命有醉酒的特性),这种瘾的影响力已达到这人生命中每一个角落,上瘾在这人的整个生命中的影响力必需用圣灵的影响力取而代之。

  这种控制生命的罪会在人生任何事物上有所行动或反应。假如老张喝醉酒(或吸毒),他的工作一定很差。当他工作很差,他也知道(或别人告诉他)他自己的工作很差,他因此而情绪不好。本来情绪不好是神给他的警告信号,目的是要提醒他省察和终止这样不当的行为。但是,他不去自省改过,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反而用毒品来麻醉或改变自己的情绪。然而醉酒或吸毒达到的兴奋越发破坏他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成为恶性循环。更甚的是他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与配偶的关系也受到损害,以及种种问题出现。当这些情况一一出现的时候,使他的情绪更为不好,为了应付坏情绪,他吸食更多的毒品。这就是他采用了错误和无效的方法来解决他的问题的结果。这一来前后问题循环交替出现直至老张终于发现他整个人(无论他生活那一方面受影响都会使整个人受影响)受制于毒瘾,无论作什么都为毒瘾而作,而毒瘾又使他无论作什么都失败。于是,他的健康、家庭、教会、经济、社交、职业等生活终于变成为瘾君子或酒鬼的生活。这不难看到,当一个人的生命被酒精或毒品充满的时候,不能单靠停止喝酒或吸毒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戒毒方法定必失败与无效的原因。反过来说,唯一正确的方法能够把生命从罪恶捆绑中释放出来,就是要把生命每一角落都完全改变过来。这就是圣经的方法——被圣灵充满,重建整个人生。现在你的生命每一角落都被罪的破坏性控制,这都要完全改变,接受圣灵的影响使你每天受益。请记住这基本法则,然后让我把一个简单的方法勾画出来,这方法可以帮助基督徒把上瘾恶习改掉。

简单的方法

  第一,向神认罪,求祂帮助使你明白圣经的教导,并赐你能力把祂的话语正确地在生活上行出来。真心诚意地作祂要你作的事。

  第二,审察自己生命中每一角落,详细列出你对神对人有得罪亏欠的言行。你要花点时间来列出这样的清单,因为你将来还要继续用它。列单的要点是你的诚实无伪和巨细无遗。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开始。注意:每一样罪恶坏习惯都有圣经的方法取代之。

改变是一种双管齐下的作法

在下面列出要脱去的上瘾恶习
(神说我必须脱去这些恶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列出要重新建立的良习
(神说我必要把这些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作有效的改变。你必须要有一位按照圣经教导的辅导员来帮助你—例如一位牧师,传道人,或有经验的基督徒来帮助你渡过停止使用烟酒毒品等不良嗜好的艰难日子,他也可以帮助你把整个生命重建在圣经的原则和教导上。

  第四,按照上述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经文,你从今以后必须远离那些与你有同样恶习上瘾的朋友;要与他们的关系一刀两断。你不可与他们来往直至你完完全全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只有那个时间,唯一的时间,你自己已经坚强起来到一个地步可以去帮助他们按照神的方法来除去他们上瘾的恶习。你可能想要为此交友问题辩论,但这里没有辩论的余地。任何辩论都是来自严重的自欺。记得这段经文(特别不要忽略开始的四个字)「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第五,按照你上面所列出的各项,你必须把你生活每一方面的正负面结构起来,负面的就是你以前的旧行为(你如何行事为人,如何对你妻子说话,等等),然后把这些负面的每一项行为重建为正面的,就是按照圣经话语来行事为人的新的生活样式。这段时间你需要有基督徒辅导的协助。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和辅导人员建立一套方法以促进你新的生活方式和拦阻旧的生活方式。请仔细详尽地填写:

拦阻与促进

拦阻

对以前的罪恶生活方式
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新的圣洁生活方式
除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

对以前的罪恶生活方式
除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新的圣洁生活方式
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你知道该怎样行。不要再等了;今天就开始吧。藉著神的恩典,你是能够把瘾戒掉的。这当然不容易,也会遇到使你气馁的时候。但假如你是真的信靠主耶稣基督,和按照祂的话语行事,藉著祂的恩典,你是会成功的。如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有关穿上\脱去的大能,请看亚当司著的基督徒辅导手册第十八章(Chapter 18 of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anual, by Jay E. Adams) 。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Know That Your’re Hooked?”

by Jay E. Adams.亚当斯

当怒不可遏的时候怎么办?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不成,我无法控制我的愤怒!」但你是可以的。

  「我不能。」你能!

  「不能。」能!

  「告诉我怎么办!」

  本来这就是我要你先问的问题。像许多人一样,你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为在某种情况下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的。这是错误的想法。我这样说是因为圣经肯定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怒气,只要我们认识和接受基督耶稣作我们的救主。神告诉我们要这样做:「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息)怒。」(箴言廿九11)

  「不过这正是我的困难;我不能忍气息怒。」

  当你说「不能」,其实你的意思是「不要」或「不想」。你可能已经说服了自己是不能的,但这并没有把「你能」的事实改变。「你能」,这是神说的。

   「如果你了解我要我这样做是多么困难的话,我想你会改变你的想法。你不知道我曾经多少次尝试忍住怒气,但最后我还是爆发出来。你不明白我当时所处的情况。」

   我想我是明白你的处境,但我还是要说「不能」是错误的想法。让我们以琼女士为例。她说每当被她的孩子激怒的时候,她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且因此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她的怒气简直像火山爆发,火花与灰烬四射。你看,琼….

  「我可以说是与琼一样!」

  好,我想你也是一样的,因为当她来找辅导的时候,她也说她认为她的愤怒是无法控制的。她与我辩论正如你现在与我辩论一样。我就对她说:「琼,让我描述一个典型的情况,然后告诉我是否如此。例如在一个下雨天的下午,什么事情都不对劲。那天刚好是你的经期,炉子上的水也烧开了,你三个学龄前的孩子被困在家里一整天,和…(你可以把故事接著描述下去)。现在让我们假设继续发生的的事情,你的孩子开始争吵并打成一团,哭哭啼啼闹个不休。你尝试控制自己的怒气,但终于到了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于是由于小小的激怒,你便雷霆大发,不可收拾。好像火山爆发一样,熔岩一般的话语从口中喷出来,火焰与灰烬四射,到处留下伤残痕迹。孩子们吓得躲在桌子下、衣厨内。正如一场好戏上演。在这当儿,电话铃响起来,原来是格兰太太找你,她是当地的是非闲话会的会长。所以你最不愿意她知道你在大发脾气。那么,你怎办? 只有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喂,格兰太太,很高兴你打电话来谈谈…如此,如此。」你知道你作了些什么?你在控制了自己的脾气!说到这里,琼插话说:「这就是上星期发生的事。」

  「这也发生在我身上。」

   因此,你看,琼女士和你都可以控制你们的脾气,只要你们真的要这样做,有更高的动机驱使你们这样做,和当你们有强大正确的决心去做。问题是你对某些情况,某些人物,你学习不去控制自己的脾气,但在某些情况之下,你知道难逃大发脾气的后果时,你就会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想你说得对。」

   以上的精短故事描述了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无论男女–真正主内信徒弟兄姊妹–学习到在家人面前可乱发脾气,但在别人面前却学到控制他们的脾气。有些丈夫每两星期就向妻子出口不逊地发脾气一次,但在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却变得温和得体,平近易人。理由当然是他们学会(注意「学会」这两个字)把脾气收发自如。同时因为这是一种学回来的行为,所以是有希望可以改变它。以前学到的,是可以把它弃掉的,并可以把重新学会的以代替以前所学的,这就是一个新的反应和讨神喜悦的方法。况且,事实上你已经学会在某些情况下控制自己的脾气,这表示你是能学习控制脾气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学习在家里控制自己的脾气。

  奇怪的是,上班族认为在老板面前控制自己的脾气比在妻子面前控制脾气更为重要。你会反驳说:「当然啦,假如我在老板面前发脾气,我会被炒鱿鱼的!」是的,你可能会被炒鱿鱼。但你知道吗?你这样的理解表示你对人生事物的轻重看法大有偏差。你以工作赚钱是那么的现实和立见功利,因此把你的工作放在你人生中的首位。但是,你有所不知,你与妻子的关系和与主耶稣的关系,其重要性远高超乎你的工作之上。当你把工作放在首位的时候,你是在伤害你与妻子和主耶稣的关系。因为你的妻子和主耶稣都爱你,你就以为用言语来伤害他们是无所谓。不是无所谓的,因为你这样做会妨碍你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神的话语是「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歌罗西书三19)。失控的脾气是使人无法接受的,是罪。无论在家或在任何地方乱发脾气都是罪。你的妻子比你的老板更能容忍你的脾气不能改变你犯罪的事实。既然是罪,就该停止犯罪。并且如前述,这罪恶是可以终止的。神自己应许祂会帮助你,「一切的苦毒、恼恨、愤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以弗所书四31)

  「我该怎办呢?我曾尝试所有各种方法,都没有功效。」

上帝的方法

  说起来你并没有试过所有的方法,因为你还没有尝试神的方法。神的方法是不会失败的。在还未谈到圣经中说得清清楚楚的方法如何除去你带罪的发怒之前,让我们先从另一角度去看看有许多人用罪的方法来处理他们的愤怒。他们不把自己的愤怒爆发出来,反而闷不作声,把愤怒压在心头,好像放在气压锅里慢火煎熬一样,于是越积越多,越多越浓。他们变得越来越苦毒和恼恨,天天在算旧帐,恨当年。当圣经说我们要忍住怒气,不是说要我们把怒气压在心中,变成一个心中充满恼恨的人。忍著生气不作罪的怒气发作,与把怒气压抑在心中是两回事。事实上把愤怒积压在心是另一个罪性的极端方法,是神所责备的。「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书四26)。解决乱发脾气的方法不是代之以恼恨,正如解决恼恨的方法绝不是乱发脾气一样。一个人如果把他的怒气积压在心中,有一天会像火山般的爆发是必然的后果。

生气,却不要犯罪

  「那么,解决罪性的发怒方法是怎样的呢?一方面你说圣经责备发怒生气,但另一方面你又强调怒气不可压制下来。这是不是剩下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说总之发怒就是罪,是吗?」

  不是,这不是唯一可走的路。圣经的确是责备上述的两种对付愤怒的方法,但并没有说所有愤怒都是罪。我们刚才引用的经文以弗所四26,注意保罗说我们生气不要犯罪,把怒气忍到日落就消除。这句经文说得很清楚,「生气,却不要犯罪。」所以不是所有生气本身都是罪。生气是神赐给人的七情之一,是一种正常和有用的情感,但表达这情感时要合乎圣经的原则,和达到神在圣经中设定的目的。因此这种怒气是反映神自己在那种环境时的怒气。「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诗篇七11),和「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马可三5)。这些经文让我们知道是有谓为义怒的。

不是向外爆发,也不是内化压抑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神所责备的两种发怒其错误何在,以及如何才是合乎圣经的怒气?首先请注意,前述的两种发泄怒气的方法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制造新的和更难的问题。怒气是一种强大的激发力量,目的是驱使人去伤害一些事物。但是,问题是神并没有给我们权利去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发怒目的是要伤害别人(或在附近顺手拿到有象徵性东西加以毁坏)。把怒气内在化压抑在心头(虽非故意,但习惯如此的话)乃是要伤害自己。对人对事爆发怒气,就是「发脾气」,的确是可以把「气」发泄出来,但这样并没有真正解决发怒生气的基本问题。反而因为发泄这些气力而不控制,结果成为蓄意伤害别人,这便构成更大的伤害。至于把怒气压抑在心中,就是把「气」对自己身体发 。这些能力本来是用来激发鼓励人以适当的方法来解决生气发怒的问题的,但却误用来针对自己的身体,结果引致精神紧张、肠胃炎、胃癌或其他的痛苦。

  让我用下面图表来解释为什么上述的作法不能达到神把生气的情感赐给人的目的。

  由上图你看到人的精力如何被怒气激动往错误的方向发泄。虽然「气」往两边得以发泄出来,但所发出的强大精力却没有对准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说,请看以弗所四29: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你看,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就算别人对我们不起–也要说造就人的好话,绝不要说伤害人的话。只有神有权摧毁人,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请看罗马书十二18-21)。

  我们现在讨论更重要的是在生气时所说的话(这就是所讨论的原意),必须是针对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伤害人。心理学家及有些人会推荐钟摆式的想法和作法。假如某人是压抑怒气的,他们会推荐把怒气向人或向一个枕头,或象症性的东西发泄出来。但根据圣经教导这是错误的,也是失败的方法。因为虽然精力在一种新的方法下发泄出来,但这新方法与神的话语不相符,所以是错误的。这和第一个方法同样是浪费精力和适得其反。事实上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把一个错误犯罪的发泄方法换上另一个错误犯罪的方法而已。更甚的是,这种钟摆式的方法根本没有触到要解决的问题。 

  或者反過來﹕

  追求钟摆的任何一方,乃是从一极端跑到另一极端,你忽略了圣经教导的中间点,没有把被怒气推动的精力作有建设性的发泄来解决问题,没有用来加强你与别人和与神之间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看看与上述相反的圣经的方法:这是针对使用你的精力来按神的方法去解决你的问题。

中间点

  如果你的问题是向外发泄怒气,火爆脾气,怒气冲天(图解一),你不要忽略圣经的中间点而跑到另一边的内在化把怒气压抑。你必需求神帮助你消除怒气而不是压制怒气。也就是要学习如何在控制下发泄怒气。假如你的问题是内在化把怒气压抑心头(图解二),不要跨越圣经中点而跑到向外发泄那边去。你必需求神帮助你发泄你的怒气而不是把怒气压抑起来。一句话就是必须学习如何控制发怒生气。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发怒生气时,就会像下面的图解所表示一样:

  只有按上述的方式你才能控制你生命中那股强大和重要的力量。怒气,好像一匹好马,必须要上缰的。藉著神的恩典,你可以控制你的怒气,使用你的怒气来荣耀神,只要你顺从圣经中有关怒气的教导。你不用想法改变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你用祷告来求神帮助你按照圣经的教导来行事时,圣灵就会加添你力量。你可以依靠祂。

一个特别的条件

  「我以为其中一定会有什么特别条件。」

  是的,有一个,不过只有一个。就是所有神向你的应许,你必须是个基督徒才有功效。如果你不是基督徒,神的应许对你无用。基督徒就是一个承认自己是罪人,因违背神的诫命要受神的惩罚。他发觉自己无能为力拯救自己,但知道他做不到的神已经替他做了。基督已经来到世上为他的罪受死,受当得的刑罚,基督耶稣因此已经为他付清罪的代价。而且,因为神是圣洁无罪的,天堂是完全圣洁的地方,耶稣已经代替他过圣洁的生活。耶稣就是他的代罪者,已经担当了他所有的罪孽,所以基督的义就算为他的义了。当他明白这真理,并相信这真理(就是信靠基督为他的罪受死和复活)和事实,在他接受和信靠基督耶稣的那一刻,他的罪便得赦免,并因此在神面前得以称义,他就成为一个基督徒。

  现在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基督徒吗?如果不是,我劝你不要先去对付你发怒的问题。凡事先后有序。好好的省察自己的生命,认清自己的罪恶过犯(最好从发怒这问题看起),同时承认自己需要救主。如果神向你说这些话,你现在就应立刻信靠主耶稣。

  对基督徒来说,用神的方法来对付怒气的基本功效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对你身处的特别景况,可能你需要辅导加以改变。如是,你可以找给你本文阅读的人辅导,或阅读这本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anual by Jay Adams 第三十一章。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Anger Gets the Upper Hand?

by Jay E. Adams 亚当斯

如何克服你的恐惧?

恐惧是什么

  本文所说的恐惧当然不是你站在悬崖上恐怕掉下去的那种恐惧,也不是使你看见动物园狮子笼上挂著「请勿伸手进狮子笼」的牌子而不敢伸手进笼子的那种恐惧。不是说这些恐惧。神赐给我们有惧怕的能力是有好目的的,正如祂赐给我们有各样的情感都有其正当的用处,能帮助我们也能荣耀祂。由于我们会产生惧怕,才可以避免伤害与危险,否则我们早就没命了。

  本文所谈的是那些忽来忽去非理性的恐惧,和那些看来相当合理,但却把我们笼罩和控制的恐惧。你不但无法摆脱这些恐惧,结果这些恐惧甚至使你不由自主地作许多你不想作的事。这样的恐惧有时真的好像一个金箍罩一样把我们箍得紧紧,也像一种外来的力量把我们俘虏过去。由于这种恐惧,有人要换工作,搬家,把自己封闭在家中,杀人,和进入神经病院。例如有人对猫有恐惧,对过桥有恐惧,对乘电梯有恐惧,这些人过著一种怪异和徒劳无益的生活方式。这类恐惧,是你无法控制的恐惧(或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你的恐惧),才是你所惧怕的!

  「是啊!」你说,「他明白我的问题;他了解我忍受著被这种恐惧所折磨的苦楚。他知道这是我一想就使我心惊胆战的恐惧。但他能帮助我吗?恐惧简直是一非常巨大的力量;有什么比它力量更大的能把我这恐惧赶走和控制它?我愿意作任何事只要能把这控制我的恶魔驱走。」

「我愿做任何事」?

  你还是有希望的!但这希望不在于想要驱除你的恐惧这件事上。事实上当你说「我愿作任何事」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想法已经与有效应付恐惧的基本原则相反。

  让我先把一些事情说清楚。第一,你说「我愿作任何事」这话是不对的。神不允许你这样作。祂才是指示你一生中在何种景况之下作何事的主。因此,你的心态应该常常是「我愿意作任何祂要我作的事。」有些人真的愿意作任何事去驱除他们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搬家,杀人或自我封闭。但这些都不是神所接受的行为,因为没有考虑到祂和祂在这些事上的意旨。这样作的结果反而会更为恐惧,原因是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恐惧和受制于恐惧。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是因恐惧而引致,是不能克服恐惧的。一个人说他「愿意作任何事」那句话的时候就已经降服于恐惧了。所谓「言由心生」,这样的心思意念是恐惧的想法,结果促进更大恐惧。

  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神要我们先寻求如何讨祂的喜悦,然后才想到恐惧的问题。因此,在马太六33谈到忧虑(次等的恐惧)的时候,主耶稣说:「先求祂的国与祂的义。」假如你把任何事情—甚至连你要克服那可怕的恐惧的意愿–都放在求祂的国与祂的义之先,你是无法达到你的目的。虽然你要设法解除恐惧的捆绑是非常合理的事,但也不能把神放在次要地位。

寻求和称义

  你看到了你曾尝试解决恐惧问题的各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吗?你看到你失败的地方是因为没有转向神吗?神是你的创造主,是明白你一切心思意念的主。你没有回归到祂那里就不是最大的失败吗?你忽略了这位唯有祂才能驱除你内心所有不该惧怕的恐惧,这不是很愚蠢的事吗?然而,你不可以忽略一件事实,就是你不能单单求祂除去你的恐惧。你必须首先寻求进入祂的国度,成为被称义的人。「我怎样才可以成为祂国度的子民?」你会这样问。好,让我告诉你吧。

  地球上每一个人(除了耶稣基督以外)都是生来罪人,在神看来是死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生来没有罪的。但神的国度是给义人,完全的义人。就是说你没有资格进入神的国。你一生中没有把神和祂的意旨放在首位,你是为自己而活。这是敌对神的。你忽略和违反十诫,你撒谎、偷窃、怨恨、淫念等等。这些不但说明你没有资格成为天国的公民,而且你要因所犯的罪恶受到永远沉沦地狱的刑罚;地狱是神为那些轻视不理祂的国度与公义的罪人所设的。但请注意,祂说「寻求」。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寻求祂赦免你的罪和使你获得天国公民的身份。「如何?」你会问。就是要依靠耶稣基督,唯有耶稣基督方可。耶稣来到世界为罪人受死。祂为所有信靠祂的人承担了他们的罪与刑罚,使他们不至下地狱。祂代替他们受死刑,也就是为他们受地狱的刑罚。神表明祂接受了耶稣死在十字架的工作,使耶稣复活升天,现在祂在天上有权柄能力掌管人类和宇宙所有的势力,包括恐惧的势力。那些信靠祂作救主的人,也就是说信祂为他们受死而又复活的人,他们的罪不但得到被赦免,神还应许这些人藉他们的信而被称义。耶稣基督完全的义就加在信靠祂的人的身上,因为他们的罪恶已经加在十字架上耶稣的身上。正如你现在读到这里,神是在定你的罪,你需要一位救主,你不要去想你的恐惧问题,先求祂的国与祂的义,寻找在基督里罪得赦免的喜乐。

  「就是这么容易吗?」你会问。或者说「我已经是个基督徒,但我仍然活在恐惧当中,救恩并没有自动把我从恐惧中释放出来。」不会,我并没有说会。事实上我所要求的是假如你还未认识耶稣基督和接受祂作你个人救主,你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至于你已经是个基督徒,你要把讨神的喜悦放在其他一切事情之上,而不是先要把恐惧消除。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去采用那独一无二真正解决恐惧的方法。

行上帝命令的爱

  好了,现在让我假设你不但是一位基督徒,而且真的愿意作神所吩咐的任何事情来讨祂的喜悦。你不是单单为了把恐惧消除。那你现在该作些什么呢?答案是简单明了的:「尽管你有所恐惧,你还是要做神命令你做那些爱的事情。」

  现在我知道我要加以解释,请忍耐一下。首先,你必须找出那些是因为你的恐惧而对神和对邻舍有未尽责任之处。把这些未尽的责任列在下面空格中:

列出由于恐惧而未尽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想你怎样写。可能你只写一行,也许五行还不够(假如是这样,把你最大的五种恐惧写出来)。也许你写「对驾驶车子有所恐惧,因此不能用车子事奉主。」或者「由于对性有所恐惧,所以不能对丈夫尽作妻子的责任。」或者「由于对大群人产生恐惧,所以不敢去参加教会聚会。」或是其他的恐惧。恐惧有各种形式,但如果某种恐惧令到你恐慌到不敢事奉神,以致你无法建立和使用你的恩赐,那就是罪。任何恐惧的误用(不合圣经的使用)就是罪。这罪必须连根拔除。因此,第一步是要找出因为你的恐惧以致没有爱神和爱邻舍的罪。

爱胜过恐惧

  第二,你必须知道,那些你没有尽爱的责任的地方就是解决你恐惧问题答案之所在。神确确实实告诉我们有一个比恐惧更大的力量–就是爱。神说「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爱比恐惧更强大,能把恐惧驱除赶走。你应该知道这个好消息。你说「很好,但知道这好消息又怎能帮助我?我不明白。」

  请想想这些例子:一个妇人通常是很怕老鼠的,但她居然敢站在老鼠与她的孩子之间来保护她的孩子,无他,出于爱心而已。战场上的一位士兵,在通常情况之下,他是出名害羞(或甚至是胆小鬼),但却能冒著生命的危险,爬出战壕到战场上去救一个受伤的战友。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爱。爱就是战胜恐惧的力量。假如神的恩典对尚未得救的人,也能约束他们的罪性不致完全发作出来,并使他们能作出这样不寻常的举动以表示他们那不完全的爱,那么,你为何不想想神已经藉圣灵住在你心中,岂不使你更有能力来克服恐惧了吗?使徒保罗写给提摩太(提摩太看来对恐惧有些问题)说:「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一7)

  现在让我们把爱与恐惧对比一下。爱是寻找付出机会;爱要问的是「我可以为别人作些什么?」恐惧则虎视眈眈地注意所作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并问「这事对我有什么影响?」爱是「不往坏处想」;恐惧是什么都不想,就是往坏处想。爱是「凡事相信」,恐惧疑心重重。爱是忙于今天应做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担忧明天。恐惧由于集中注意力在明天,以致没有作今天该作的事。爱生出更大的爱心–完成责任带来平安、喜乐、满足感、更大的爱,和敬业的精神。反过来恐惧会做成更大的恐惧,由于没有负起该负的责任,便加上对失责要负的后果的恐惧。

  有一块挂在墙的饰板有这样的话;「敬畏神是唯一的畏惧可以除去其他所有的畏惧。」奇怪的是在圣经中的爱神与敬畏神几乎是同一意义,两者之间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是协调和谐的。敬畏祂的人就会看重祂的话语,并会发现这样的畏惧会转变成为相爱。爱神爱人的爱是一切罪性恐惧的敌人。因此除掉恐惧的方法是要有爱。没有任何一种具有排斥的能力能与神爱的大能相比;神藉著圣灵把祂的爱放在我们心中。也就是说,你在上面空格填上应做各项爱的事,你就该去做,以爱的心态去完成,这样就可以克服你的恐惧。

恐惧是由你自己产生出来的

   「但问题就在这里;每次我想要做自己知道该做的事的时候,恐惧就拦阻我去做。」请等一等,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首先,我们必须把一件事弄清楚,恐惧不是像一只外来的妖怪把你抓住,而你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表明看来的确如此,因为恐惧是由你自己产生出来。没有任何别人,任何外在力量,造成你的恐惧。因此,你得为你自己的恐惧负责,正如你要为你的爱心负责。有爱和不应恐惧都是神的命令(「爱神,爱你的邻舍,爱你的敌人;不要为惧怕而惧怕」)。神没有命令我们把这种情感随意收放,祂只命令我们去做那些可以防范引起恐惧的事。我们也知道这些是什么事–就是对神对人负责的态度和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对你在前面列出的事项起而行之。

  「我已经试过各样方法,但都没有效果。我不管自己会不会产生恐惧,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不能做我上面列出的事项,因为我怕怕。请你把这一点替我弄清楚。」

  好,让我试试看。问题不是你不能作这些爱的事情,而是你惧怕你不能做得到。有时有人会这样说「我恐怕我做不来…或我惧怕我不能胜任…。」这句话最后几个字的意义倒是真:「因为你的恐惧到了一个地步你已经不能做什么了。」换句话说,你自己产生了一种恐惧以致你无法做那些爱的事。但请注意这句话的字眼是可以调动的,你可以改为「我爱所以我能…」或「因为我要爱,我就可以…」你改了这些字,也就改变了相关的事实。只要你在你的生命和话语中,把「恐惧」两字代之以「爱」字,你就可以作任何由爱来推动你作的事。

不要去设法终止恐惧?

  现在让我们探讨问题的核心。你说你曾经试过各样方法来驱除恐惧,是吗?

  「正是,我曾经花了不知多少时间在这问题上。」

  这也正是你不能克服自己恐惧的原因。你要设法终止你的恐惧;你把恐惧–也就是终止恐惧–放在你一切计划事情之上。但事实上你应不要再设法去终止你的恐惧。正如有些人他们整天的忧虑就是为忧虑而忧虑。

  「什么?你的意思是我不要去想法终止恐惧,我就不会恐惧吗?」

  不是,请不要急。当然你要停止这样的作法。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但这是靠自己的力量做不来的。你必须除掉心中对恐惧和一切曾使你产生恐惧的事物景况的关切担心。反过来你要学习把你的关注完全集中在你该作的事情上,就是你知道神要你作该作的事。正如你曾经一天到晚想到你恐惧的经历,现在你应该代之以想念如何计划、盼望和作出实际行动来得到爱的经验。正如你曾学会(带著恐惧的心态)预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使你困窘或遭遇危险,所以现在你必须学习(带著恳切的心态)预料你可以做什么事情来讨神和人的喜悦。

  「但是这也使我开始感到惧怕–就是每当我想到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充满惧怕。」

  不,甚至连你说的话也要改变(记得「有诸内形诸外」这句话吗?);你不能再想或说你过去恐惧的经验。反过来你必需学习把注意力放在爱的方面上,就是集中你的心思意念在如何能使别人得到好处与益处。爱从不为自己著想,或只考虑做某事情对自己的后果如何。爱只想到别人的利益,因此为了爱是愿意冒险的。

  让我们举一两个例子。妻子与丈夫做爱,在概念上你应知道做爱这件事本身和行为都不应引起恐惧,许多妻子都能证明这事实。并且你也知道神创造人的性欲是使人感到愉快的。但是,假如你对做爱感到恐惧,那么可以看见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过去的恐惧经验上,这经验使你产生恐惧。这一来,恐惧就与做爱这件事(理性地或非理性地)连在一起,但不是因果关系的相连。因为原本使你产生恐惧的那一次事件已经老早就过去了,但恐惧却没有成为过去。这就是因为你过去有一次在做爱中或做爱之前的恐惧经验,以后恐惧就与你做爱这回事连结在一起。但你可以学习把恐惧在做爱中除掉(因为恐惧与做爱没有因果关系,两者是不相连的)–或把你惧怕做某些事情的那种恐惧除掉–然后把爱的话语和意念与做爱连在一起,你就可以克服这种的恐惧了。你必需学习在思想上,期望上,和计划上都不是自我中心,不要集中在自己的恐惧和担忧上。反过来当你想到要与配偶做爱时,你要预料、计划和关怀如何使对方得到喜乐。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可以驱除恐惧。你必需从头到尾学习爱而不是恐惧。一个只顾自己而产生恐惧的人,可以单凭爱改变他成为一个专顾别人,关心别人,带给别人喜乐与满足的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有点希望,相信整个问题就是如此!」

恐惧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不是,还有别的。让我这样说吧–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问题–恐惧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你老是记著过去一次可怕的事件;例如你幻觉身处在一大群人中(或在做爱时受伤害,或其他)。这次经验是非常可怕和难为情的。甚至你现在想起来,也立刻觉得怕怕。你想:「我再不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你想到这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时,你就认定是会发生的,于是就开始对这事产生恐惧。你看到这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了吗?就是你因恐惧自己遭遇恐惧而产生恐惧。你感到恐惧笼罩著你,使你惧怕再遭遇一次恐惧的经验。这样的恐惧,带给你比你现在感到的惧怕更为恐惧,于是你的恐惧步步高升,越来越厉害…看到这恶性循环了吗?那个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幻觉是由于睡眠不足(由于拼命啃书准备大学期考),因此你的幻觉是一大群人而你自己身处其中–有这样幻觉是因为一大群人会引起你极大的恐惧和困窘。所以你现在想尽办法不要在人群当中,恐怕再来一次恐惧的经验。(就是说你要想尽办法避免人群,其动机是由于害怕。)事实上你越小心避免,你越变得惶惶不安,也越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你对这类事情越担心,也就产生更多的恐惧。因此,不是人群会产生恐惧–人群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你自己制造的恐惧;你对人群有所恐惧,因为人群曾经使你有过惧怕的经验(你把原来一次的经验,应用于日后可能接触的所有人群,使你见到人群就害怕。)但人群不会引起恐惧,而是你自己的恐惧使你产生恐惧。人群使你想起你以前在人群中的一次惧怕经验;你就惧怕以后再有这样的惧怕经验。

  「好,我明白这一点。但实际上我如何能消除对恐惧的恐惧呢?我怎样去爱神和爱人呢?请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该如何做。」

  我会。当你定意要按圣经的教导去爱人,并用行动表现出来的时候,你是由一个被恐惧操控的生命转变为一个由爱掌管的生命。除此以外,没有别法。这是殉道者走的道路,也要成为你要走的道路。你要明白,你想尽办法驱除惧怕,反而产生惧怕,你这样的努力其效果是适得其反。当你想法不要惧怕时,那个时刻你已经有恐惧的感觉,于是产生恐惧,或使你感到不再想作这样的努力。因此,你必需学习以祷告的心立意顺服神去做神要你做的事,不管你过去做这事的时候有没有给你恐惧的经验。这就是打开你心牢的钥匙。

行动指南

  让我用不同的话语来重述一次。不要设法终止恐惧。你要向神这样说(真心诚意地说):「主啊,如果我再遇到一次恐惧经验,我只有接受它。我要把这些都交托在你的手中。」这也好像彼得所说的意思:「你要将一切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五7)然后,有计划地进行去作神要你负责的任何事情。脑子里想的应该完全是顾念那些你要对他们表示爱心的人,和想念如何对他们实行你爱心。(我要用喜乐和参与教会事工和主日学的事奉来赞美主。让我看看,这个星期的主日学课程是要学习约书亚记。我要将我所要说的成为别人的祝福。但是,我好像我没有一本约书亚记的参考书。我想应该去找一本比较好的买回来,然后我每天要特别留出最少四十五分钟来准备下周的主日学功课…)于是你开始顺服神,忙著祂要你做的事情,无论有多少的成就都感谢祂。集中你的心思在你要实行的爱的工作上,不要专注在设法避免恐惧经历的方法上。不要浪费你那宝贵的心思意念在恐惧经历上。也不要想法终止你的恐惧。要想的是如何事奉神和如何使用你的恩赐才能去帮助别人。

  任何时间你发觉自己的思想跑回禁地的时候(肯定有此可能–开始时常会如此,慢慢就要用爱来约束和管教),你要改变你思想的方向。不要让你自己有任何清醒的一秒钟让思想跑回旧路。反而要乾脆地求神帮助你专注在保罗在腓立比四8-9节中列出的各项。

  你必须从心底里说出来:「就算有一次恐惧经验,那又怎么样?是不愉快,是令人心烦,但我还是活过去–我以前还不是这样过来的吗?」当你真正能这样想而没有忧虑,你就看出自己有所改变了。

  当你按照圣经教导去完成爱的责任,而不是随著恐惧的感觉而逃避责任的时候,你将会发觉你以前的思维方式很快就被除灭。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我已经告诉你如何应付这种情况。如你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你最好还是去找一位基督徒的辅导人员协助解决有关严重的恐惧问题。他可以帮助你把你问题的特点找出,而这些特点是本文没有提及的。你可以找你的牧师,属灵领袖或送你这册子的人来帮助你。如要进一步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资料,请阅读 Jay E. Adams 所著的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anual 第十八和三十六章。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Fear Overcome You?

by Jay E. Adams 亚当斯

如何从忧郁沮丧中走出来?

你有希望

  也许你根本不要读本文,因为你现在意志消沉忧郁到一个地步什么都不想看。「这有什么用?」你会这样问,「我什么都试过,对我都没有作用。」

  不过,在你放下本文之前,让我把一句话说清楚,并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就算你暂时把本文放下,但我下面这句话会令你再把本文拿起来读,并且要从头到尾把它读完,看看我究竟说些什么。我这句话就是:「你是有希望的;你可以克服你的忧郁沮丧,不但现在能做到,而且是一劳永逸的。」在本文中我要告诉你如何走出和离开忧郁沮丧。只要你读完本段,你就会发觉许多像你一样的人,都可以从忧郁沮丧的困境中走出来。当你继续读下去把本文读完,你会发觉你所读到的,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方法,不要很长时间才生效,而且是绝不会失败的。我能作这样的断言,理由是我所要告诉你的不是我自己的方法,也不是什么高人的妙方,而是神的方法。

  这就是我说有希望的原因。因为你终于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所有其他一切方法对你都无效。我同意你这样的说法。但到现在为止,你尚未采用过神的方法。你是否觉得现在是该看看神对你的问题有什么话说的时候了吗?

有条件吗?

  「是否个中还有什么圈套?」你会问。

  「假如你这样问的意思是走出忧郁沮丧的途径还有什么条件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条件有三:

   一。在你祈望神帮助你解决你的困难之前,你必须亲自认识祂。

  二。你不能把解除你忧郁沮丧的痛苦作为你首要的目标,而是先要立意遵行神的话以讨神的喜悦。

   三。你必须完全按照神的话去做,不管自己的感受如何。

  就是这三条件。如果你问的「圈套」是指是否还有一些现在不告诉你,等到将来才告诉你非做不可的条件,好作为不能兑现我所作承诺的借口的话,那我可以向你保证完全没有这回事。在神带领之下我们是可以击败忧郁沮丧的;认识神和遵守祂话语的人神会藉著圣灵赐他大能来克服忧郁沮丧。

你还认识上帝吗?

   「好,」你有所保留和谨慎地说,「请你告诉我吧!我觉得有意思,但我还是不太快存有希望。我要听听你说什么,但不会期望太高,免得一两个星期后落得更大的失望,打回原形。这样使我更痛苦。我曾经有过不少的希望,但到头来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现在让我开始作你所列出的所谓「条件」的第一项。你一直在说我必要认识神,这是什么意思?我不大明白。」

  我很高兴你一开始就提出这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所有其他一切都与这基本问题相关。你不可以把神当成一部机器,利用祂制造出你所要的东西来,也不能把顺从圣经话语行事是一种手段或投机取巧的方法以达到你的目的。神在圣经中把改变人生的原则与方法说得清清楚楚,但这些原则方法不是机械化地生效,是要神的赐福的。换句话说就是你开始时必需有祂的赐福。要有祂的赐福,你必须与祂攀上好关系。

  「恐怕我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

  好,让我解释一下。你和我以及所有出生在这世界上的人类,除了耶稣基督以外,都是生来罪人。我们的父母是罪人,他们所生的儿女也是罪人。你的儿女,也像你一样,生来就是罪人。圣经教导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三23)。当神说「世人」,就是指所有的人类。你可以在你周围看到这个事实;你从不会遇到一位完全无罪过的人。这也就是问题的结症。神是一位圣洁的神;祂在完全公义的境界中。然而,我们却是罪人,因此不能与祂同在一起,并且因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祂隔离,我们拒绝顺从祂的诫命而成为祂的仇敌。神说「你不可撒谎,」但我们都曾撒谎。祂说「不可偷盗,」但在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不曾偷盗,从作孩童时偷吃饼乾开始。不听从神也把我们落在危险中,因为神不但是圣洁的,也是一位公义的审判者,要审判祂所创造的万物。祂审判我们要我们因我们的罪受到刑罚。但神也是一位满有慈悲怜悯的神,在基督里让我们的罪得到赦免。有些人的罪从未获得神的赦免,这些人就不能获得永生,永生是神赐给那些认识和接受祂的人的永远的荣耀。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

  「但一个人怎样能认识神呢?」

  认识神是相信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我的意思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把自己从罪恶中释放出来,神因著祂的慈爱给我们一个罪得赦免的方法,就是差派祂的儿子来到人间代替我们接受我们罪有应得的刑罚。当我们在神面前承认自己身处险境,并且真心为自己过著叛逆神的生活而认罪悔改,并要依靠为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神就拯救(救赎)我们脱离永恒的刑罚。神也就不再因我们的过犯而定我们的罪,并接受我们作为朋友。于是,从此神不单单是我们的审判者,也是我们的慈爱天父。人若通过这途径去认识神,祂对这些认识祂的人作了应许,并成就了祂的应许。祂的应许都在圣经中显明出来,但这些应许与不信祂的人无关。

  你若要知道更多有关上述的一切,可以查阅下列的圣经章节:以弗所书二8,9;约翰福音三16;罗马书四4,5。假如你还是不明白,询问送这单张给你的人,或者接洽这单张的印发人,他们的联络地址印在本文之末。

  现在让我假设你已经信靠基督,接受祂作你个人的救主,但你还是被忧郁沮丧所困扰。记得我曾说认识神是战胜忧郁沮丧的条件;但我并没有说认识神本身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从这一点开始去谈论这问题。

忧郁源于缺乏自制和自律

  虽然忧郁沮丧是可以摧残人和使人生畏的问题,而且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当中都非常普遍习染流行,但要解决这问题却不是如看起来那么困难。你必须承认忧郁沮丧的来源因是由于缺乏自制和自律。圣灵工作之一就是要帮助那些信靠和顺服神话语的人建立自制和自律。这些顺服于神的人,不作自己喜欢的事,而是作神吩咐他要作的事以讨神的喜悦(歌罗西书五23)。这就是问题的结症。

  「我还是不大明白。假如你要我听从你所说的,请你说得更清楚一点。」

  当然,刚才所说的只是一般的大纲,等下我会把细节详细告诉你,因为我要在未谈细节之前让你先注意这些基本事实。好,现在让我们谈到实际的情况。就是一般家庭主妇,传道人和那些要为自己设定工作时效的人最容易受到忧郁沮丧的侵袭。那些每天都作例行公事的人,他们的生产效率已经有人为他们设定,上班工作到中午十二时就有产量多少,到下午五时的产量又是多少。这类工作人员较少会发生忧郁沮丧的问题,原因是这些人的工作不全靠自制和自律,他们的工作和果效是受别人的管理和规定。因此,他们很少赶不上工作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那些必须学习自制自律的人来说,只要在某一天稍为忽略了自律,他就会感到挫折,这挫折感又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挫折上,以至忘记了他原本的责任,常常这样就使他开始落在绝望和沮丧中。他的作业时间打断了,他有许多该完成而未完成的工作,这些做不完的工作堆积得越来越多,于是…他就一步一步走上忧郁沮丧的道路。他的挫折夹杂著一大堆东西(病痛,失望,没有悔改的罪恶感,等)。他没有按照神的方法来处理挫折,倾向情绪化而不去履行该负的责任,以至只愿与自叹自怜的人为伍(或变成自言自语,畏缩不前)。这一切是主要的作料足够使你熬出一碗臭味难嗌的忧郁沮丧浓汤来。

沮丧是恶性循环

  神创造我们有一颗良心,当我们没有履行当行的义务和责任时,我们的良心会感到不安。如果不及早对此有所警惕,就会把我们带进沮丧的境地。大卫王把沮丧看为神给他的一个慈爱的警告,以激励他悔改和改变他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当大卫犯罪之后,他说「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诗篇三二4)。忧郁沮丧潜在的罪恶感是由于没有按照神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或挫折。因此,无论凭什么理由而不理会这警告,或使用任何方法去企图终止这警告,如使用电震击疗法,吃抗抑郁药物,自酿饮料等,只会增加失败,使罪恶感加重,情绪变得更恶劣。结果忧郁沮丧恶性循环,越来越厉害。

  用神的方法来解决对付忧郁失败基本原因,最好从认真体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四8所说的那段经文开始。「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保罗一生多次受敌人打击,遭遇难以承受的苦难,也曾面对难以应付的困境。他受到折磨,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但却从不因此而变为忧郁沮丧。当他身处这些试炼的日子当中,神一直赐他力量来应付每一个困难而不至灰心。他曾受挫,但他不让挫折影响他继续作自己清清楚楚知道应该做的事。他没有因失望灰心而放弃神托付给他,要他继续努力的工作。他虽跌倒,但仍能站起来。沮丧的人是跌倒了站不起来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能分辨感到苦恼、失望、不乐、健康衰弱、或甚至因罪恶感而至情绪低落,与感到忧郁沮丧的不同。跟保罗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常会有低潮不乐的时候;都有气馁的时候。但这不等于忧郁沮丧。忧郁沮丧是由于我们没有按照神的方法来对付低潮、失望、困扰、罪感或肉体的痛苦。当我们让这些不愉快的感受来妨碍我们作当作的工作和当负的责任时,沮丧就随之而来。当我们任由这些不愉快的感受摆布我们,而不负起对神对人的责任时,我们觉得有罪,这一来使我们感到更难受。当我们已经被恶劣的感受困扰时,再加上罪恶感,使我们的心境更为恶劣低沉,于是更不能继续正常的工作。如果我们跟随这些越来越多的自我不满感受–常常很容易会变成这样–就更越想越多,永无终止。现在你该明白我为什么我说沮丧是恶性循环的了。

  「正是如此,就是感到越来越坏。」

  是的。只要你一直在随著自己的感受行事,它告诉你「不能」做你知道本该做的,你就不做,结果就是把自己陷在沮丧的深渊中越陷越深,事情越做越少,最后什么都不干,只有躺在长沙发上看电视,啃巧克力糖。我所说的会使你有所感触吧?

  「真是感触太多了,但怎么办?描述一个问题是一回事,要解决这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做当做的事

  我同意你的说法,但重要的是要正本清源,看清楚问题的原动力和作用,然后才可对症下药。前面我说过忧郁沮丧是由于对心情恶劣的景况作了错误的处理应付。你心情的恶劣原本可能是由于你自己的罪,但也可能是由于患了四天的感冒,你还得要上班处理你不在的时候留下来堆在你办公桌上的一大堆工作。所以你根本就不想上班,也不想工作,一方面是工作量比平常多了许多,另一方面是你自己体力比平常弱。你可能不想烫那些衣服(「啊,看看那一大堆衣服!」)或不想改阅你桌子上堆满的试卷(「除非我很想做,否则这堆试卷是改不完的了!」)。无论是什么事情,首要问题是:你没有做你自己知道该做的事,反而听从自己感受的摆布,希望过些时间会感到喜欢做这些不想做的事。这样的话,你已经在那可怕的沮丧道路上走了好几大步。避免沮丧的关键就是:当你知道自己有工作责任要担负的时候,不要跟随自己的感受行事。反而要作当作的,不管自己感受如何。当你起而行之的时候,初时可能会木然呆板地作,但单为了要讨神喜悦,也知道是神要你做的,慢慢你的感受就会改变。神便会给你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你对那些以前认为是可怕的工作都热心地干起来。因此,你绝不可以等到你感到喜欢才做,可能你一直都不会感到喜欢做这工作。你也不可以尝试直接改变自己的感受;你是做不到的。作你知道神要你作的事,不管你喜欢与否,随之而来你的感受才会改变。这是慢慢产生的副作用。这就是如何抵挡赶退将要淹没你的沮丧浪潮的秘诀。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你说只要我作神要我作的事,目的是要讨祂的喜悦而不在乎自己对该工作的爱恶,神就会赐福和使我坚强起来,结果甚至会改变我的感受。」

行动指南

  你说得对!简而言之,你要做的就是:

  一、把因为你不想做而未做的工作一一列出。

  二、立刻开始做这些工作以讨神的喜悦和那些靠你完成工作的人的喜悦(他们可能是你的配偶、家人、老板、朋友等。)

  三、不管自己的感受如何,继续努力把工作完成,你的感受也会有所改变。要把你淹没的浪潮将因此会退下去。家庭主妇们:立刻开始收拾房间,下厨烧饭菜,准备迎接你的丈夫下班回家吧。售货员:不要敷衍拖延了;立刻把有可能销售的客户名单找出来,拿起电话,作生意的约会,然后立刻上路去找他们,不见不休。不管你该作的是什么,你自己知道,立刻就去作–千万不要等到你感到高兴喜欢才作。也不要把该作的事情放在一边,等到你觉得方便的时候才作。任何你现在可以做的就立刻马上做,不要等一下才做。

为未来加油

  一旦你从抑郁不乐的心境中走了出来,就为自己的将来设想。将来你可用同样的方法避免沉落在忧郁沮丧的深渊中,正如现在你能把自己从这深渊的边缘拉出来一样。这方法就是:作在你生命中任何低潮时刻神要你作的工作,不管你喜欢与否。你一定要把将来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安排好,然后按安排的时间行事,不管自己感受如何。假如你不会替自己安排生活工作时间,去找一位牧师或教会同工帮忙。帮忙你安排生活工作日程时间的辅导人员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考察你有没有按时间日程行事,直至你习惯了按安排的时间过活为止。他也可以鼓励你「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十24)。神自己有祂的计划和时间表;你是神按祂自己的形像所造的,不能没有生活工作上的计划和时间的安排。假如你把生活工作时间日程安排好,你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顾影自怜,与邻居密友在电话中谈个不停,或早上一边喝咖啡,一边抱怨不停而不干活。咖啡应该是工作完毕时的享受,而不是代替工作的。

   因此,现在你应该知道如何走出忧郁沮丧,和知道应怎样做来避免它。让我摘要地用不同的语气再说一次。

  一、承认自己没有负起该负的责任的罪,以及其他任何没有悔改的罪。

  二、立刻开始作神要你作的工作来讨祂的喜悦,不管自己的感受喜爱与否。

  三、按照圣经教导来对付任何特别的罪,就是那原本引起你情绪恶劣的罪(不过情绪恶劣不一定都是因罪而起)。

  四、不要与那些顾影自怜,畏缩不前,满腹牢骚的人混在一起。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按照已定的日程时间而不是按自己的感受行事。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Become Depressed?

by Jay E. Adams 亚当斯

忧虑终日怎么办?

  小王的朋友都知道小王是个终日忧心焦虑的人。有一天,小陈看见他居然轻松愉快起来,吹著口哨,满脸笑容,好像把所有忧虑都已抛诸九霄云外一样。小陈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得不向他问个根由。

   「小王,你怎么啦?」他问。「你怎么好像变得无忧无虑的样子?」「小陈,你有所不知,真是奇妙,我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忧虑过了。」「这实在太好了,但你怎么能办得到呢?」小王解释说,「我聘请了一个人替我担当我的忧虑。」「你说什么?」「就是这样。」「这样说来,」小陈仔细一想,说「这倒是个新的点子;告诉我你花了多少钱请这个人?」「每周一千块。」「一千块一个星期?你怎可能每星期有一千块钱给他?」「这让他去忧虑吧。」

  说起来的确很好。你也希望有人能替你担当忧虑,是吗?是的,圣经说有此可能。事实上神鼓励祂的儿女把一切忧虑重担交托给神(彼得前书五7)。最妙的是–这不用花你一毛钱。神愿意白白地替你担当你一切的重担忧虑。祂既然能这样做,以及祂命令我们不要忧虑,因此我们所有的忧虑就是罪。神在圣经中一直嘱咐我们不要忧虑。我们不听祂的话去忧虑,所以就是罪。忧虑恐怕是美国人典型的罪。

忧虑的结果

  忧虑会使你生胃癌,会大伤你的元气,以致提早结束你的生命。忧虑使我们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忧虑表示我们对神缺乏信心,以致不敢负起事奉主耶稣基督的责任。所以忧虑就是罪。

  说不定忧虑令你不能活出你想要活出对基督忠心的生命来。也许你根本就是为自己的忧虑而忧虑!你想要知道的–就是「我对我的忧虑怎办?」圣经上对如何胜过这种罪有怎样的话说呢?圣经说有办法;你可以办得到!

  许多基督徒因忧虑而坐困愁城。小菲是个工程师,被委派建筑一宏伟办公大楼的工程。这任务比他以前所接办过的任何任务都巨大,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他让这些问题困扰他。他开始对这些问题有所忧虑。他的承包工与转包工之间发生冲突;木工与电工之间又不能合作。许多项目不能按期完工。他每天为自己的工作担心,以致愈来愈懒得动,更不能处理每日的日常问题。当他日又一日地这样过著,他终于认为「实在太累了;我再也受不了了!」于是有一天他终于放下铅笔,从椅子中起来,转个湾离开他的办公室。小菲是个基督徒,他来找人给他辅导。他找到了答案。

忧虑是什么?

  圣经中「忧虑」这词有「顾虑」、「担心」的意思。我们还是用一般人都明白其意思的「忧虑」这词来谈这问题。新约圣经的希腊原文「忧虑」这个字有「拆开、扰乱、不宁」的意思。这描述了「忧虑」的影响和效果,也就是我们忧虑的结果。忧虑是关乎我们「将来的事情」;是有关一些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也是有关我们「无法确知的事情」。这也就是忧虑会把我们弄至心神不宁心烦意乱的原因。忧虑的人把眼睛放在将来的事上,但将来事情目前尚未发生。你不能控制将来;你对将来是无能为力的。你不但无能为力,其实你根本不晓得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只有神才知道将来事情的实际情形。忧虑的人开始想像将来事情将会这样这样子发生,然后又再想像是会那样那样子发生。但他不能确知,所以就让忧虑把他自己弄至心神不宁。圣经说忧虑是担心那些不能知和不能控制的将来的事,这些事情把人弄到烦燥不安,惶惶终日。「如果这就是忧虑,」你说,「那么我怎么办呢?」

如何胜过忧虑

  请听听主耶稣怎样说。祂的答案是:「不要忧虑」(马太六31)。但祂没有说到这里就停下来。祂告诉我们如何能胜过忧虑。祂把人对生命所需的忧虑作一个非常深刻的分析,然后作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说:「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马太六34)主耶稣清楚地说明忧虑是不对的,因为忧虑把生命的重点放错了。耶稣说让明天可能发生的问题弄至你今天心神不宁是不对的。

明天有明天的忧虑

  耶稣基督把今天与明天作对比:「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这些话就是神给你对忧虑的答案。每天有每天的难处,又何必集中你的精力在明天的问题上,今天的问题就够你担当了。明天是属于神的;明天是在神的掌握之中。每当我们尝试掌握明天,我们就是窃取属于神的东西。罪人要获取他不该获得的东西,因而自取灭亡。神只赐给我今天。祂不要我们为将来如何而焦虑忧心。将来如何完全在神的掌握中。可悲的是,忧虑的人不但要获取他不该获得的,而且又不能好好地运用神已经赐给他的。

怎样做计划

  在还没有说下去之前,让我先把一点说清楚:就是耶稣基督并没有反对我们计划明天;祂没有反对我们为明天著想或作准备。祂所反对的是为明天的忧虑。就是那种把我们弄至身心疲乏六神无主的忧心与焦虑。马太六章一点都没有说不应该为明天作计划。

  雅各书(四章13节)对这问题有非常中肯的解说。有人误解以为雅各反对一切为将来所作的计划。但事实上刚好相反。在这节经文中,雅各教导我们应该如何计划。他反对作不适当的计划,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按照神的意旨去作计划。计划与忧虑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那么我们该怎样作计划呢?」你会问。雅各的答案是「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你看见不同的地方没有?雅各说你必须作计划(作计划是无可避免的)但不必忧虑。假如你的作法好像自己能够掌握前途,你这忧虑的人就是骄傲自大。雅各说你必需把你的计划放在神的面前,说:「主啊,我尽自己的绵力按照从圣经中所明白你的旨意而作此计划的大纲,但你是全能掌权的主,我把我的计划呈献给你,求你的旨意得以成全。」

  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的生命是属于创造我们的神。但我们也是耶稣基督以重价买赎回来的。主耶稣为我们的罪在十架上舍命把我们从永死中救赎出来。我们每一口气都是在祂的掌握中。因此,你必须说:「主,我把我的计划蓝图放在你的面前,请按你的旨意修正。」当你作这样的计划,把你的草案呈交给主作修正(或取销),喜乐地接受主退回给你的任何修改增删,这就是雅各所说你应当作的,也是基督徒唯一该为明天所作的计划。这任由主修正更改的计划是不会带来忧虑的。当你把最好的计划全心全意地交托在神的手中,那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把握今天

  现在让我们回到马太六章看看主耶稣教导代替忧虑的方法为何。耶稣告诉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但我们还是会关心明天的事,那么怎办?我们不能一下子完全停止关心;人总不能什么都漠不关心。你会问「我能够把自己这样的情感终止吗?」你这问题的答案就是解决忧虑的关键。基督没有要你终止关心,只不过要校正你所关心的对象。关心不是把精力集中在明天的事上;否则会造成你身心俱疲,精神仿佛的。

  假如你把最好的计划放在神的手中,你就不再集中精力在明天的事上,你也再不为明天而担心。那么,你的关心、努力、活力及一切都会用在今天的事情上。这就是关闭忧虑之门的钥匙,也是打开平安之门的钥匙:把你的关心集中在今天的事上!

  关心是对的,没有什么问题。神赐给人类所有的情感都有其正确的用途。我们当按祂的诫命和话语的教导来作适当运用我们的情感。但我们的七情六欲都会有误用的地方。我们对事情的「关心」,是神赐给我们的能力,好让「关心」启发引导我们的体力和脑力集中在应付问题上。但是如果我们把它集中在明天的事情上,我们体内所产生的化能和电能的目的都失败受挫,因为体内产生了这些能力却不得其用。这些能力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不能为还没有发生事作什么。忧虑会引起更多这些不能发挥作用的能力,这些能力中有些是化学形态,那会损伤我们的胃壁。

  如你集中精力在今天的事情上,你的能力就没有白白浪费,而是有所作为。你这种的关心是有用的;你的能力可以用在有效地事奉主耶稣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为问题而担心。这就是主耶稣所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直面今天的问题;解决当前要解决的困难——这就是除去忧虑的关键。

今天的行动

  关心今天的问题不会把你弄至筋疲力尽心神不宁,因为你可以有所行动。你对今天的问题可著手应付,因为你身处其中,可以处理面对的现实问题。小王学到如何处理今天的问题。首先,我们坐下来观察这问题,然后起草一个暂定的全盘处理计划,把这草案计划用祷告交托在神的手里。然后仔细看看未来的一个星期(如果神允许)的情况将会如何,以决定这个星期应作些什么。最后,我们看看今天,并问「现在应该作些什么?」小王曾经察看整个树林,其结论是树林太黑、太密、和太大,所以难以铲平。但他现在学习到这样说:「藉著神的恩典,三棵树木今天就要完全倒下来。」于是,他便集中精力在砍那三棵树的工作上,并且必须忘记其他的树木。第二天他又砍了三棵,再一天又砍三棵,并可能四棵。当他继续这样砍下去,三棵或四棵一天,终于有一天他砍平树林,看见阳光。小王解决了他的忧虑问题,方法是每天解决当天的问题。

  假如你忠心为主作工,尽一己的能力,应付解决当天的问题,你今天晚上回家会感到疲倦,但却是心满意足的。你不是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吗?不是疲倦的满足,而是虽然疲倦,但感到满足,就是工作一天,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知道自己按著主的旨意,对当天的工作已经尽力而为的那种满足。

  你知不知道,圣经说许多忧虑重重的人都是懒惰的人?耶稣基督就这样说过一个对前途忧虑担心的懒人。这人因忧虑而找借口来逃避当负的责任。主耶稣指出他是个懒惰的人。在马太廿五章主耶稣告诉我们三个仆人的故事。主人给三个仆人银子去投资。当主人回来的时候,查问他们的投资,与他们算账。那个领受最多的银子赚了一倍,第二个仆人也一样。但第三个承认他把银子埋藏在地里。主人回来的时候,他从地里把银子挖出来,递给主人说,「我害怕,去把你的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25节)这个仆人担心忧虑投资可能发生的后果。他忧虑又忧虑,忧虑到自己变成瘫痪无能。他忧虑就不工作。他的主人说:「你这又恶(注意,忧虑是罪恶)又懒的仆人!…你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银行),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马太廿五26,27)「你应为所得的银子作最低限度的工作,你却什么都不作。你是个懒惰的仆人。」

  忧虑的人不能作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明天的问题上打转,所以他们根本是一事无成,因为你怎能对将来才发生,和不知道会怎样发生的问题作些什么呢?这种忧虑就像坐在摇摇椅中;你花气力去摇,但你还是原地不动,去不到什么地方。对当天的问题,你总可以有点作为(参林前十13)。也许你不能改变外在的事物,但藉著圣灵使人成圣的大能,你对该问题的态度看法可以有所改变。就算所有事物都不改变,但你自己可以改变。所以总有些事情你可以作的。

致胜法宝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可以用来解决你忧虑担心以至停止工作的问题。代之以忧虑担心,你立刻坐下来把下列的三个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每个问题下面留些空格以便你等一下填写。

  一、我的问题是什么?

  二、神要我如何处理这问题?

  三、我应在何时、何处、及如何开始处理我的问题?

  有时勉强自己把自己问题认识清楚并写出来,就已经引导出解答来。当认清你的问题,就得开始在圣经中找解答。你要问:「我如何为了荣耀神而处理这问题?」但是,不要就此停留在一些美好的解决方法或高贵的理想;你要起而立行。把要作的列出工作程序表,把最难的工作放在第一。不要忘记圣经记载当神命令亚伯拉罕作一件令他非常伤痛的事,把极爱的独生儿子以撒献祭,他一早就起来(创世记廿二3)。那你只有担心神的解决方法。

一件更忧虑的事

  最后的一点:这篇短文是为基督徒而写的。假如你还不认识耶稣基督,没有接受祂作你的救主,让我跟你说几句话。神说基督徒应当一无挂虑,不是基督徒的人就许多挂虑,不是远虑就是近忧。罗马书八28的神应许不是对你说的;那应许是神单向祂的儿女所作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对你的问题,除耶稣基督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解决方法。你所走的路途,是死路一条,领你到地狱去。地狱是一个完全黑暗和孤寂的地方。落在地狱的人就好像天空的流星,各自相隔亿兆万里的距离!(犹大书13)更悲惨的是,他们落在永远的孤寂和黑暗当中,与神永远隔离:「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帖后一9)这是极其可怕的事实。地狱是一个绝顶孤寂的地方,在地狱的人,再也不为将来事情而忧虑,反而为回想过去而悲痛。将来的事实就是永恒的孤寂;永远与神隔绝的可怖是必然的事实。

  也许神已经在你心中动工,要你承认自己的罪恶过犯。可能神要把这篇短文放在你的手中,为的是要你信靠耶稣基督。祂死在十字架上为了担当你我的罪,代付我们地狱的刑罚。所有信靠主耶稣为他的罪而死的人,他的罪因此得以赦免,并获得永生–一个在天堂永远与神同在的生命。神应许说,「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一12)你愿意现在就信靠祂吗?不要单单忧虑–要有所行动!作出顺服神话语的行动来!

  对已经认识耶稣基督的人,让我问你,「你要承认悔改你忧虑的罪吗?」你要这样做,然后每天应付当天的问题,每天为主耶稣基督而工作。

Full translation of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Worry All the Time?”

by Jay E. Adams.亚当斯

圣经的婚姻、离婚与再婚观

引言:为什么需要讨论这题目?

  1. 在基督徒中间,包括华人福音派教会的信徒,离婚越来越普遍。
  2. 当基督徒离婚时,影响到很多人。小孩亲戚,全教会等。
  3. 神在圣经中对于婚姻,离婚与再婚有清楚的教导。我们不需,也不应该只靠我们自己的想法(常识) 来正视这些问题。
  4. 神为离婚中的受害者提供帮助,支持与安慰。
  5. 基督徒常常对于爱的真义,婚姻,离婚,性,罪与再婚有不合乎圣经的观念。
  6. 我们应该彼此担当重担(加6:2)。因此,我们需要神的教导。
  7. 对离婚有正确的认识,可以帮助单身的青年基督徒好好的准备结婚。

婚姻

  1. 神设立婚姻,为了给人同伴(创2:18)。神也吩咐人类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创1﹕26-28) 。婚姻不是人想出来的,是神所设立的。)神当然知道人类会否人口爆炸,小孩的大学教育太贵等问题!神仍然坐在宝座上!)
  2. 婚姻不是圣礼(我们不同意天主教的教导)。结婚并不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救恩。单身也并不等于更加属灵。婚姻是一个盟约。是在神面前,证人面前立志,立约,终生爱对方。(无论在教会行礼,或在政府面前,交换了誓约,就是结了婚了!)
  3. 爱的真义是什么?(林前13章)。爱就是:决志为对方的最高好处而活。爱不是一个感觉。爱里有感觉,爱也透过感觉来表达。这个功课,神要我们用一辈子来学习。

离婚

  1. 神恨恶离婚。离婚从来就不是神的计划。离婚是人类堕落的后果。(玛拉基书2:16)。可是在人类中,离婚的确会发生。因此神虽然恨恶离婚,可是祂管制离婚。(例如﹕申24章,太19章,林前7章等。)
  2. 虽然神管制离婚,可是神的旨意从来就是﹕一男,一女 = 一体。(太9:6)。
  3. 耶稣教导祂的门徒(基督徒) :不可离婚。离婚乃将婚约破除。(太5:31-32)
  4. 不合乎圣经的离婚之后,若再婚乃是奸淫,因为这个后来的婚姻损害了先头的婚姻的圣洁。注﹕可能很多基督徒目前活在这种的婚姻当中﹔可是不要随便再离婚﹔悔改必蒙赦免!
  5. 耶稣提出一个例外情况﹕淫乱。注﹕淫乱(fornication) = 所有与性有关的罪。 奸淫 (adultery) = 任何违背婚约,不忠的行为。这两个字在圣经里有特定的用法。(太5:32;19:9)
  6. 耶稣在《马太福音》19:9针对的,是犹太人太容易,太轻率地离婚。神虽然管制离婚,要求人离婚时必须给对方休书,可是神从来不鼓励人离婚。神从来没有在任何情况里要求人必须离婚!
  7. 《申命记》24:1-4 描述一个情况:男人休了妻子,因为她不悦目。她再婚,第二个丈夫也因为不悦目她而休了她。两次的离婚,都是不合乎神的心意的。可是,离婚在神的眼中是那么的严重:当第二个丈夫死后,第一个丈夫不可再娶这女人为妻。人再婚后,与前配偶和好再嫁/娶就不可能了。(注﹕不悦目–原文的意思不容易确定。)
  8. 我们必须从《马太福音》18:15-18的角度来看《马太福音》19:9。两处经文都是耶稣的教导!若有基督徒犯了淫乱的罪,教会应该跟着太18:15-18的四步骤﹕ (一) 私下面责;(二) 带一,两个证人面责;(三) 告诉教会;(四) 开除会籍,把他当作外人,非信徒对待。若在第1,2,3步中,他悔改了,那么他应与神,与配偶和好。
  9. 纪律(管教)是耶稣基督对全教会清楚的吩咐(就像洗礼与圣餐是耶稣清楚吩咐的一样)。纪律的目标,一定是恢复犯罪者与神的关系,和与人(家庭)和好。若好好执行纪律的话,教会必定更健康。这需要勤劳的事奉,是不容易的!很多教会在这方面亏欠/懒惰。
  10. 《马太福音》18,19章要一起来读。(一) 基督徒不可(主动)离婚。(二) 基督徒若犯淫乱,教会应该按《马太福音》18章的程序处理。(三) 犯罪者若不悔改,那么另一方可以离婚。神从来没有吩咐基督徒离婚,神从来没有鼓励基督徒离婚;在这个情况,神容许基督徒离婚。(注:对方已经不是基督徒了。)
  11.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10-11教导的与耶稣的教导完全符合。基督徒不可彼此离婚。
  12. 可是在《哥林多前书》7:12-16, 保罗处理了另外一种情况,是耶稣在福音书里没有处理的。(因此保罗说,「不是主说,是我说。」)(一) 基督徒弟配偶若不是基督徒,那么基督徒不可提出离婚,要与非信徒同住。(二) 若非信徒要离开,那么基督徒必须让他离开(离婚) 。神吩咐基督徒要容许非信徒离婚(若后者要这样作的话)。林前7:10-15
  13. 在《哥林多前书》7:12-15,保罗说,因为有基督徒在一个家庭里,那些非信徒都成为「圣洁」了!
  14. 结论:
    • (一) 《马太福音》18,19章教导我们,基督徒配偶,若犯淫乱,而不悔改也不听教会的纪律/管教的话,基督徒可以离婚 (到那个地步,对方已经不是基督徒了)。
    • (二) 《哥林多前书》7:12-15教导我们,当一个非基督徒向一个基督徒提出离婚时,基督徒必须容许离婚。在这两个例外情况下,神容许基督徒离婚。
  15. 请注意:所谓心灵的创伤,从来就不是圣经提供的离婚理由。可是,教会必须根据马太福音18执行处理犯罪事件,这包括一个配偶不遵行婚约的义务,如离弃家庭,或虐待等。有身体/生命危险时,教会应立刻采取行动保护受害者。

再婚

  1. 在《哥林多前书》7:15,当基督徒让非基督徒离婚之后,可以再婚。这是最自然解释14,15节的方法。英文:在这些事上,我们不被捆绑。
  2. 我们的结论是,在《马太福音》19:9,耶稣让基督徒离婚,当对方犯淫乱,不肯悔改也不听教会的管教时。基督徒若离婚,可以再婚。

Jay Adams, Marriage, Divorce and Remarriage in the Bible (Zondervan 1980).
“Divorce and Remarriage,” PCA Digest: Position Papers 1973-1993. pp. 182-293.

心理学与圣经:神学反省

对非基督教思想的深层剖析

  1. 基督教思想。基督徒思想的范围包括﹕认识上帝,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什么是「知识」?不仅是理性追求事实,不仅是哲学的猜测。讨上帝喜悦的知识是「顺服守约」 (Covenant obedience)。(参﹕John M. Frame的著作。)我们必须认识上帝,自己,与世界;我们认知的方法(知识的科学)和对知识的解释(知识的艺术)都必须遵从上帝的话。(参﹕Richard Pratt,《将人的心意夺回》。)
  2.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来自一些「前提」,或「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可以说是﹕我们「心中的坚持」。例如﹕上帝存在吗?人是什么?人的问题来自哪里?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案来自哪里?等等。
  3. 非基督徒的思想的「心中坚持」﹕非基督徒心中坚持「自主」。人坚持自己是离开上帝独立的,自主的。自从人犯罪堕落以来,人拒绝顺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人是自己的律法(auto – 自己,nomos – 律。)「自主」是所有人犯罪以来(非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原则,或「前提」,或「心中的坚持」。现代期的思想文化尤其是如此(1500-1980)。(参﹕《前车可鉴》;《将人的心意夺回》。)
  4. 自从弗来伊德以来,心理学接受了康德的世界观,作为它「心中的坚持」。康德﹕人不可能透过科学与理性认识绝对真理;理性与科学只可能认识事物的外表。至于上帝,永生,爱,自由意志等宗教、伦理上的真理,只能「超越」理性与科学来认识。因此,心理学的世界观(前提,心中坚持)包括﹕自然主义(否认超自然的存在),唯物主义(否认灵魂与上帝的存在),决定主义(否认上帝与人的自由作为事物的成因),进化论(否认创造),逻辑实证主义(否认上帝启示在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权威),相对主义(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5. 在现代期之前,和在目前的「后现代」时期,人坚持「新纪元运动」的哲学前提;我们称它为「一元论」。一元论相信﹕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上帝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上帝。这是「异教」的「心中坚持」。自从古代中西文化中就流行。(参﹕张逸萍,《新纪元的陷阱》;www.cwipp.org 。)
  6. 注﹕一元论的相反词不是二元论或三元论!与一元论相反的是圣经的世界观﹕(一)上帝就是上帝,上帝是创造宇宙的主;(二)人与宇宙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三)创造主与被造物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分。(参﹕范泰尔的著作。)

心理学是什么?

  1. 心理学从一种「科学」(其实是「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直接了当说是「伪科学」),演变成为「新纪元哲学与宗教(即﹕异教)」的最佳推销员团队。其实,「新纪元」的世界观,早在早期心理学理论中就找得到。
  2. 心理学是一种「伪科学」。科学竭力观察事实,按照一些理论来解释所观察的事实。所分析的事实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证实的。心理学不是这样的。心理学中不少的定义和解释都非常主观。(注﹕不论是传统科学或伪科学,都来自人自主的「前提」。)
  3. 心理学从「现代」(康德后;坚持人的自主,推翻上帝的主权与祂设立的权威),到「后现代」。不过,「后现代」在「现代」之前就有了。(参﹕张逸萍博士的著作﹕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 http://www.chinesebiblicalcounseling.net。)
  4. 几位心理学理论大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容格(异教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知心理学」),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非指引式」的,「案主中心」的治疗),埃里希·弗罗姆(修正弗洛伊德的人本主义)。
  5. 一些所谓「基督教辅导」的理论家﹕Gary Collins; James Dobson。
  6. 圣经辅导学与所谓「基督教辅导学」采取完全不同的前提(心中坚持)。 (www.nanc.org; http://www.timelesstexts.org; http://www.ccef.org.)

辅导是什么?

  1. 辅导可以「非指引式 non-directive」吗?非指引的辅导等于非辅导的辅导!(「非指引辅导」这个观念来自罗杰斯,他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这观念却被基督徒辅导员与辅导中心广泛使用。)
  2. 「心理病」的神话。什么是「疾病」?是可以观察,诊断,开药或开刀的问题。辅导呢?辅导是「讲话」。(这种对心理学辅导的批评,往往来自无神论者、犹太教徒,不仅仅来自信仰保守,支持圣经辅导的基督徒!)耶稣讲到人「有病」时,当然是喻意的。
  3. 是,辅导是「讲话」,是带有道德观的讲话。世俗的心理辅导基于世俗的理论,它是不合圣经的伦理。
  4. 非圣经辅导的目标:心理平衡(弗洛伊德),「自尊」,「自我接纳」,或含糊不清的所谓「心理健康」。
  5. 圣经辅导的目标来自《提摩太后书》3:16-17:「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目标﹕帮助人过有纪律的生活,遵从上帝的话,结出圣灵的果子。

事情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1. 三十多年来,亚当斯被诬告、曲解。基督教心理学家说亚当斯认为人的问题都来自罪,没有身体上的因素影响他。其实从《成功的辅导》面世以来(目前中译本名《圣灵的劝诫》,中华展望出版),亚当斯一直坚持,有身体而来的因素!(亚当斯的网站﹕ http://www.timelesstexts.com。)
  2. 圣经辅导运动有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参与,读者可参考他们的著作:  Robert Smith, A Christian Counselor’s Medical Desk Reference; Payne, The Healing of Modern Medicine; and Gary Almy, How Christian is Christian Counseling?.
  3. 显然地,家庭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可是它不是唯一因素。这因素(包括伤害),靠基督的能力绝对可以胜过!还有其他的因素,如﹕遗传,成年的经验,和身体(大脑,神经)等。(参﹕Edward Welch,《都是脑神经惹的祸?》。)
  4. 这些因素包括整个宇宙﹕(一)人的身体;(二)灵界(魔鬼邪灵);(三)物质世界;(四)人的灵魂(属灵、行为因素)。一切都由上帝的护理掌管。
  5. 我们应该如何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必须顺服上帝的普遍启示与圣经启示,来建立我们的方法论。(参﹕范泰尔的著作;中华展望护教学讲义与录音。)我们手上既然有圣经的全部(66卷),我们必须顺服圣经来研究(一)我们的身体,(二)我们的灵魂(信仰,行为),(三)物质世界,(四)人类,(五)灵界;和(当然)(六)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即是﹕圣经在(一)信仰,(二)生活,(三)历史,(四)科学的事上,都是无谬、无误,我们绝对最高的权威。

普遍启示与心理学

  1. 「普遍启示」是指什么?《罗马书》1:20,19,18;《诗篇》19:1-4。上帝在(一)人心(思想)中和(二)受造之物已经自我启示,清清楚楚,叫人无可推诿。
  2. 人在心灵的深处压抑、阻挡这启示,虽然他知道上帝是创造主,理当敬畏祂。
  3. 「普遍启示」的目的不是教导人如何得永生,而是叫他无可推诿,应当敬畏上帝。
  4. 一切的文化﹕哲学,心理学,艺术,科学,宗教等,都是(有罪的)人类对上帝普遍启示的响应。文化不是启示!连脚印(影子)都不是!
  5. 上帝的普遍启示是从上而下的,从上帝而来(罗1:18-20),是「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诗19)。人对普遍启示的响应(包括心理学)是从下而上的;从人发出。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6. 人类既已堕落,这响应(文化)就在核心坚持人的自主,坚持「一元论」,就是保罗所称的「世上的小学」。世俗的文化(包括心理学)必然与上帝的启示斗争。
  7. 称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或哲学)为「普遍启示」是重要的错误。(例如﹕Gary Collins。)

人的道德责任(自由意志,人是道德责任者)

  1. 世俗心理学其中一项重要错误(异端),是把人基本上(甚至只)视为受害者。所谓「基督教辅导」极力推行此观念。这样,人的责任就消除;同时人的尊严,和改变生命(解决问题)的盼望也泡汤。美国刺杀肯尼迪总统(1963年11月22日)的被告者,被心理学家解释为是家庭伤害的受害者。在邮包中寄炸弹的被告者同样被解释为家庭的受害者。这样,社会秩序也瓦解。今天美国人口的百分之一是监犯。(2008年三月的报导。)
  2. 上帝创造人时,给人一个」意志「。有人喜欢称此为「自由意志」,有些神学家称它为「道德责任性」。上帝造人作一位有限的被造物,因此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3. 《创世记》第二章教导:无限的上帝创造了有限的人,赐人有限的、可是真的自由选择。这自由选择附有道德责任;人必须为自己一切思想行为承担后果。上帝在一个特定的处境里赐人此「选择兼责任」﹕在此处境,上帝已创造了一切,也向人晓谕;上帝已向人讲解祂的旨意和吩咐。
  4. 人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人不应只问﹕「谁伤害过我?」而要问﹕「我伤害过谁?」还有:「我如何响应别人在我身上造成的伤害?我的回应有罪吗?」我们须为自己的响应负责。
  5. 人是「从内心发出」一切思想、行为的。这就是说人有「意志」的意思。可是人的
  6. 心堕落了,非常邪恶。人须要换一个心,取得新心,才有能力遵从上帝的吩咐来响应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伤害,等)。

从圣经看家庭

  1. 上帝在创造世界时设立了三个制度﹕婚姻家庭;工作文化,与安息敬拜。因此,人还没有犯罪之前,家庭制度就存在了。
  2. 上帝的旨意是﹕家庭是祂立约的对象,是「约民」的基本单位。约里的人,都是个人,也是家庭的成员,都应顺服,敬拜,记敬畏,爱上帝。上帝的律法(话语),应该在家庭中宣讲,教导。(单身的应被包括在教会的众家庭和大家庭里。)
  3. 上帝在家庭里设立了权威结构。丈夫,父亲应该带领家人顺服,敬畏,敬拜,爱上帝。
  4. 上帝愿意赐福给信徒的家庭(旧约,新约时期都是如此)。在上帝的约中有一些咒诅(特别限制在敬拜偶像的人身上)。基督来,胜过一切的罪和咒诅。
  5. 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得救),是否会因家庭的伤害有负面影响?会的,若还没有完全信靠上帝的话或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的话。但若顺服上帝的话与上帝的灵,这些都能胜过,变为感恩与喜乐。
  6. 世俗心理学(弗洛伊德起)损害了教会与社会秩序,因往往破坏上帝话语的权威,和上帝设立的权威。
  7. 世俗心理学对「性革命」作了重要的贡献,破坏婚姻的圣洁,以西方社会开始推动淫乱和同性恋;换言之,推翻上帝所设立的制度与权柄,破坏人生与人际关系。(不过我们若记得,心理学的前提包括自然主义﹕否认超自然事情;进化论﹕否认创造;相对主义﹕否认宇宙有绝对真理;和人本主义﹕否认上帝的主权,就不足为奇了。)

自尊,自爱与圣经

I. 再谈「前提」﹕只有好的动机不够

  1. 很多弟兄姐妹在从事辅导的专业或事奉。我们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圣灵住在我们里面,以真理光照我们,圣灵也会纠正我们对真理的错误理解。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好的动机﹕帮助别人,作外展事工分享基督的爱。所以我们会花时间来参加「心理学与圣经」这类讲座。
  2. 不过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光照,和我们好的动机,并不改变一件事实,就是﹕大多数基督徒的思想中含有不符合圣经的观念,理论,和「前提」(世界观)。这些往往与圣经所教导的相反。辅导员若要成熟,长期有效,必须学习圣经的教义﹕就是纯正的,符合圣经的神学。我们并没有意思判断各位的动机,也不论断我们愿意帮助别人的目标。没有基督徒会一天醒过来,说,「今天我决志作一个拜邪灵的异教徒!」当然不会!可是,我们诚恳邀请你重新审核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3. 假如今天的讲座是「市场学与教会增长」,我们会对到会的牧师们讲解﹕虽然诸位牧师的动机是好的(愿意教会增长),可是我们从很多神学院(特别是教牧学博士课程)学到的,不过是资本主义商界的市场学与广告学伎俩而已。虽然我们不判断牧师们的动机,可是我们会向他们的前提(价值观,世界观)挑战!
  4. 事实上,多数基督徒辅导学教授(除了圣经辅导运动的成员例外)是从世俗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教导辅导的。所谓「心理学与基督教融合」必然是失败的。我们须要圣灵光照我们,理清这些反对圣经的观念,清洁我们的思想。最好,最理想的情况乃是;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充分吸收圣经教义和护教学。这样,到了大学,我们已经准备好面对世俗心理学的理论,懂得如何过滤,评判。
  5. 人是什么?我们来看主要心理学理论家怎么说。弗来伊德说﹕人是一大堆彼此冲突的欲望﹕生命之欲(性)和死亡之欲(谋杀)。弗氏氏极度反对、憎恨基督教。罗杰斯说﹕人的自我,就是过去经验的总和;人没有灵魂。行为主义﹕人就是动物。新纪元运动﹕人就是上帝。

II. 「心想意成」﹕积极思想的能力

  1. 很多心理学家和新纪元作者相信,人的思想有极大的能力﹕所谓「心想意成」。你所想的,就能发生﹕心灵可以控制物质世界,可以控制未来。
  2. 「心想意成」若是指我们的思想能控制物质世界(我们的身体,环境等),那么只有上帝有这种的能力。只有圣经的上帝绝对有这能力,有权使用这种能力。上帝思想,计划一件事的时候,事就这样成了。他是按自己计划创造万物的主!上帝说,「要有光」,就有光。上帝的话是主宰的晓谕,是掌主权,全权的话语。唯有上帝有绝对「控制世界」的能力(赛55﹕10-11)。上帝是「凭己意行万事」的主(弗1﹕5,9,11)。
  3.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创1﹕26-28)。上帝是无限的,祂所造的人是有限的。可是人的确是上帝的形象,人有某些方面「像」上帝的性格。因此,人的理性谕思想,在某一个程度上,是上帝思想的「形象」,是「模拟」上帝思维的思维 (analogical knowledge)。当然,上帝的意念不是我们的意念,祂的道路不是我们的道路(赛55﹕8-9)。祂是无限的,我们不是;祂是掌主权的,我们不是;祂是无罪的,圣洁的,我们不是。所以,我们的思想不可能一想就「创造」一件事出来(除非被邪恶灵控制)。我们必须以顺服上帝的话的心来使用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必须是「守约顺服」的行为。
  4. 任何人试图(或教导人)使用自己的思想来控制物质世界的,都有夺去上帝权利的嫌疑。所以上帝禁止我们行邪术!(申18章。) 新纪元哲学事实上相信我们就是上帝,因此我们应该以上帝自居,这样生活。这简直是亵渎!
  5. 我们应该效法上帝的思维而思维 (think God’s thoughts after God);换言之,以信靠,顺服圣经的心来思想一切的事。(参﹕傅兰姆,范泰尔的著作。)

III. 人性本善?

  1. 大部分的心理学理论家都是人本主义者。人本主义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人性本善。(他们也相信人是智慧的,人不需要上帝帮助可以获得智慧;人是绝对自由的,等。)这信念符合圣经吗?
  2.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创1﹕26-28),人本来是公义,圣洁,智慧的(状况一)。可是亚当犯了罪,人类在祂里都堕落了(罗5﹕12-21)。今天人的心是极其邪恶的。我们都死在罪中(弗2﹕1)。这是状况二。唯有圣灵重生我们,我们才被上帝再创造,按照祂的形象,成为1公义,圣洁,智慧的人(弗4﹕24,西3﹕10)。这是状况三。基督徒活在状况三之中,仍然会犯罪,罪是那「另一个律」,住在我们里面(罗7﹕14-25)。
  3. 上帝所赐我们的一切公义,圣洁,智慧,都是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在基督里有分,我们进入到基督里,因此上帝把基督的义归算给我们。我们凭自己一点良善都没有。可是上帝开恩,将基督的义归算给我们(好象刷信用卡一样,算在我们的账户里)。
  4. 任何试图教导人性本善、智慧,而不须靠上帝救赎之恩的,都是谎言。我们这样相信,可能出于好意﹕「噢,我的孩子心底是好的,可是祂在学校顽皮就是啦!」但这是违背圣经教导的想法。

IV. 圣经论自我判断

  1. 所谓「自尊」是什么?是指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很多心理学家教导,我们必须有一个正面积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很多新纪元邪灵(灵媒)也是这样教导。基督徒辅导员,由「爱家协会」杜博士 (Dr. James Dobson) 带领之下,纷纷成了「自尊」的信仰者﹕没有自尊,不可能生活健康,学业、事业成功,婚姻家庭美满。「自我形象」是万善之源,缺乏好的「自我形象」是万恶之根。究竟圣经如何说?
  2. 圣经的确教导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应该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我们应该谦卑,为上帝赐我们的恩赐而感恩,不要傲慢等。这些自我判断的思想来自我们的「良心」,或「心」。我们在上文(第一篇)说过,我们有一个「意志」。意思是,我们一切所作的都是「从心发出」。
  3. 「良心」是什么?良心是人的理性作出道德性的判断。这是清教徒对良心的定义。(参﹕巴刻,《敬虔的追寻》,「清教徒的良心」一章。)一个好的(清洁的,正常运作)的良心,按照上帝如何判断我们来判断自己。我们作错事(犯罪)的时候,良心会责备我们。我们作的对,良心会肯定。一个好的良心对自己说﹕「上帝赦免了我的罪,我在上帝面前被称义;上帝继续在我生命作成圣的工作,我继续成圣。」
  4. 我们的良心并非无所不知,也非无误;只有圣经是绝对无误!因此基督徒的良心必须学习。我们的良心必须跟随圣灵的带领,从圣经学习﹕圣经是圣灵默示的书,为了我们的好处!
  5. 美国加州「自尊工作小组」的调查报告,和《科学美国》的报导(2005)指出,有积极自尊的人会有淫乱行为(注﹕缺乏自制);倾向暴力(注﹕缺乏温柔);倾向傲慢,偏见。有好的自尊,并不一定在学业、事业、人际关系上成功。这是因为我们把一个罪人的自我形象(自我中心的,从「自主」的心思而发的自我认识)当作是正确的自我判断,不考虑自己的罪。我们换假当!我们的心刚硬,我们烙了自己的良心(整个社会如此!)。
  6. 因此,新纪元的灵媒教导「自尊」,不足为奇。撒但最喜欢散播谎言,欺骗我们,叫我们从上帝真理之道上偏离。
  7. 教会必须回到圣经面前,学习如何使用我们的「良心」来敬畏上帝,爱祂,顺服祂,敬拜祂,为祂而活。
  8. 若有人教导「自尊」就是福音(如﹕南加州「水晶大教堂」的Robert Schuller),有好的「自尊」就是得救,这种信息简直不是福音。Robert Schuller所教导的,不是基督教!他的教会中可能有信仰纯正的传道同工和会友,可是根据他的著作和他所宣讲的,他的信息不是《圣敬》所教导的。

V. 我们的自我认同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圣经的模式

  1. 我们应该留意别人对我们怎么想吗?有时候应该,可是我们不应成为惧怕别人的奴隶﹕(一)怕别人会看到真的我;(二)怕别人不接纳我,拒绝我;(三)怕别人会伤害我(感情伤害,身体伤害,性虐待等)。唯一从作惧怕的奴隶释放的方法,乃是首先敬畏上帝!
  2. 可是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评语是有用的,是我们需要的。上帝创造世界时设立了三个制度﹕婚姻与家庭;工作与社会;安息与敬拜(创1﹕26-2﹕3)。父母亲必须教导儿女敬畏上帝,服从祂(申6﹕4-9),教师(教会)必须教导学生智能与真知识(守约顺服);政府必须赏善罚恶(罗13章)。因此上帝所设立的权威会对人发出评判,是他们的责任!
  3. 一些研究指出很多美国学生不能接受自己的成绩不合格。美国学生比日本学生对自己数学成绩自信,但日本学生数学成绩比美国学生高。这说明什么?美国社会已经被「自尊」的谎言完全渗透,以致人拒绝面对事实。社会教导我们不要顺服权威,不要接受责备。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道德和信仰上是破产的,她仅剩下军事,经济和科技的能力罢了!「愚妄人藐视智慧和教教诲。」上帝啊,怜悯!上帝必审判。
  4. 范泰尔称上帝所设立的关系为「代表原则」。人生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的生活,完全在上帝面前(诗篇139篇)。我们所想、所说、所作的,都在祂面光之中。上帝与全人类立约,作我们的创造主。上帝与信徒们立「恩典之约」,作我们的救赎主,生命的主宰。我们因为属于上帝,我们也彼此归属为肢体,彼此「代表」。我们与上帝立约,我们也彼此立约,成立家庭,学校,教会,小区,国家。
  5. 上帝透过立约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真正的身份(认同)来自上帝(罗8章,弗2-3章)。我们真正的身份(认同)来自如何了解死亡,我们死后到哪里去(林后4-5章)。当我们永恒的去处问题安定了,我们就懂得如何生活,我们就有自己真正的身份,我们有「自信」。我们充满着喜乐,感谢的信,因为「这世界非我家」(来11﹕11-16)。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自上帝的恩典,为此我们感恩﹕我们一切所有的,我们今天成何等的人,都因为主耶稣基督。

VI. 罪与救恩﹕究竟福音是什么?

  1. 一位南加州Biola大学的教授说﹕罪就是我们的需要没有满足,或我们没有实现我们的潜能。Biola大学设有Rosemead 心理学院,与福乐神学院的心理学院一样,是相信「融合」心理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学府。
  2. 可是,世俗的心理理论,真的能够与圣经的教义「融合」吗?这位教授说的,刚好与圣经对罪的定义完全相反!罪是什么?罪是对上帝的反叛!罪是干犯上帝的诫命,或不遵守上帝的吩咐。上帝所禁止的,我们去作;上帝所吩咐的,我们不去作﹕这叫罪!
  3. 我们往往把「需要」和「欲望」混为一谈。餐厅的侍应若问我﹕「你需要在你的冰淇淋上面再加奶油吗?」我要不要奶油,和我的「需要」完全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奶油加在冰淇淋上面,也可以活下去!我们要学习分辨「欲望」和真正的「需要」。
  4. 至于「实现我们的潜能」,我们必须以基督作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目标是效法基督(罗8﹕29)。
  5. 救恩是什么?肯定不是「自尊」!救恩乃是罪得赦免,得称为义,作上帝的儿女,承受永生的产业,顺服宇宙的主,在祂国度里(祂国度已临,却未临)。

VII. 我们怎样走下去?

  1. 我们必须审核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信念。要诚实回答﹕你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一)人是什么?(动物?人是上帝?一堆欲望?一对经历?)(二)人的问题从哪里来?(三)解决人问题的方法(答案)从哪里找?
  2. 接受纯正的圣经教义装备。辅导员需要好的神学!需要以圣经为基础的教义根基。
  3. 先接受圣经教义的装备,然后才学习世俗心理学与辅导学的理论。
  4. 参加圣经辅导运动的行列!成为一位真正能从上帝的话劝诫人的工人!

圣经辅导运动简史

  「圣经辅导学」(nouthetic counseling) 是1970年代兴起的一场福音派运动,不过,用圣经作辅导的准则与内容,并不是新事。圣经对自己的宣称是﹕「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这正是圣经辅导的定义与步骤﹕教导神是谁,祂要求人如何生活;督责,指出人的需要和其根源;带领人归回正道上,使人在圣灵的感动下到十字架面前悔改,立志跟随主;教导人透过学习神的话,效法祂公义与圣洁的性情,效法主耶稣基督的样式。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教领袖都致力于讲解圣经,应用圣经,透过解经讲道喂养主的教会。16,17世纪加尔文的学生在英国宣讲十字架与悔改的道理,又建立合乎圣经的治会制度,教会历史上称此为「清教徒运动」(Puritanism)。清教徒牧师系统的解经讲道,又花很多时间精力牧养会众,培育他们的灵性。他们仔细研究撒但如何攻击信徒的心灵;一个神所喜悦的心灵应有哪些品质;成圣的过程必须的因素,可能遇见的障碍,神如何供应我们成圣方面的需要等。他们非常注重「心灵的医治」(cure of souls﹕与今天所谓「内在医治」完全是两码事),其中Richard Baxter(曾于1640,1650年代在 Kidderminster牧会,果子丰硕)将历代清教徒的智慧集大成,著书为 Christian Directory (目前还在出版),就是好几代「圣经辅导”理论与经验的精华。对儿童的灵命指南,最显著的就是约翰本任的《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

  自清教徒的时期(1555-1710),基督教的牧师,传道,长执们都喜爱用圣经真理,神自己的话语来劝勉信徒,建立信仰,胜过魔鬼的诡计,克服罪恶,强化信心,安慰忧伤者。因此,所谓“圣经辅导”,就是用神的话来劝勉人。不幸在康德 (Immanuel Kant) 后的19世纪哲学中,欧洲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共识,就是人不可能透过思想(哲学)或经历(科学)认识神,认识真理。19世纪的哲学既然放弃了人具体找到真理的可能,唯物论,无神论,自然主义,怀疑圣经的文学历史批判等应运而生。这对于人观(人是谁?人基本的问题是什麽?)带来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学敌对宗教信仰,认为是心理不平衡的成因之一,人的本性只不过由性欲和死欲组成;20世纪人文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如罗杰斯Carl Rogers,对福音派辅导影响尤深)否定人的灵魂的存在,认为人的自我 (self) 只是经历的组合,生命只为追求人的自主自由 (autonomy)。与圣经的人观,罪观,救赎观大相径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明显地,基督教大量接受世俗心理学的理论(这里不谈心理辅导的技巧,科学研究等)来看待人;世俗心理学的书籍涌进教会里,包括福音派的教会。在这大潮流中,亚当斯 (Jay E. Adams)为了预备威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辅导课程,对圣经关于辅导的真理作料整理,又与当时市面上的辅导理论对照,逐从新整理福音派的辅导理论基础。1970年,亚当斯的著作Competent to Counsel 面世,书名来自罗马书16章。保罗说信徒们有良善,都能彼此劝诫。中文译本《成功的辅导》由陈若愚牧师翻译,1978年出版;后来又由中华展望再版,书名改为《圣灵的劝诫》。亚当斯称圣经辅导为nouthetic,这字来自新约圣经的「劝诫」一词,意思是面责的劝导(confrontation)。有人误会,以为圣经辅导都是责备,没有爱心,有不顾及人身体上的因素,不细听人的倾诉等等。其实面责(confrontation)并不排除爱心,聆听,同情心,和顾及人身体上的需要!

  亚当斯博士一生努力建立圣经辅导学的理论基础;虽然受到不少的攻击,可是来自不同宗派的牧师,信徒们,纷纷响应,他的学生们到处建立圣经辅导中心。其中有费城的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多位辅导教授们深入研究,如何向人的心(heart, 或motive)说话,分析人心中的动机,和基督改变人心(树根 root)以致改变人生活(果子fruit)的模式与方法。他们的网页是﹕www.ccef.org。圣经辅导学成为一个多宗派,超宗派的运动。

  不同的圣经辅导材料与训练中心的重点稍微有些不同,有的比较多用圣经经句,有的多查《罗马书》等关于对付罪的经文,等。可是他们中的共通点乃是﹕圣经是神的话,圣经对改变人的生命是绝对完备(sufficient)的。圣经的完备性 (the sufficiency of Scripture)乃是圣经辅导运动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所有圣经辅导中心的共同信念。

  圣经教导我们﹕人是谁?人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圣经与世俗心理学提供的答案,乃是天渊之别。因此,圣经辅导学同时是一场护教神学(apologetics) 的运动。

圣经辅导学导论课程要点摘录

I.圣经辅导简史

  1. 宗教改革,清教徒:「心灵的医治」。
  2.  世俗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
  3. 1950年代:世俗心理学进入教会。
  4. 1960年代:进入福音派教会。
  5. 1970亚当斯,《成功的辅导》面世,创始圣经辅导运动。
  6. 第二代圣经辅导运动:CCEF。2nd generation: 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John Bettler -> David Powlison, Paul Trip, Ed Welch.
  7. 全国性组织: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outhetic Counselors.

II.圣经辅导的目标

  1. 圣经辅导的目标,不是使人感觉舒服(如佛洛伊德Freud: equilibrium)。
  2. 圣经辅导的目标,也不是给人一个积极的自尊心 (positive self-esteem)。
  3. 圣经辅导的目标:助人过有纪律的生活,遵行上帝的话,结圣灵的果子。
  4. 或说圣经辅导的目标是:助人有清洁无亏的良心(提前1:5)。
  5. 圣经辅导是教会传道事工的一种,是上帝话语的教导 (the ministry of teaching God’s Word)。徒20:20-31:或在家中(辅导),或在众人前(讲道)。
  6. 有人提出异议:圣经辅导与传福音有何不同?这样说,辅导只不过是传福音?回答:这有什么坏处?教会不传福音 / 带领人作基督徒,要作什么?
  7. 以 「病人」 和人感受为中心 (client-centered) 的辅导,至终是自私和懒惰的。必须向人挑战:不可凭感觉;生活的目标是顺服上帝,建立自律,结果子。

III.世俗心理辅导专业:附批判

  1.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是医生,可以开药。
  2. 临床心理学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 (Ph.D.) :不可开药。
  3. 社会工作者。
  4. 婚姻家庭辅导,治疗者。
  5. 各式心理治疗者。

IV.心理学是上帝的启示吗?

  1. Cornelius Van Til 范泰尔的批判:专家的权威不能凌驾在圣经以上。(例如:辅导时候可否用圣经,在乎这样作是否符合心理辅导的原则;这种想法,事实上已经将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凌驾圣经以上。)
  2. 文化(包括心理学)是什么?不是神的普遍启示,连影子都不是!心理学是人对上帝普遍启示的回应。堕落的人,对上帝启示的回应一定有错误,有所歪曲。

V.谁能辅导?

  1. 圣灵是辅导者:赛11:1-2。
  2. 《罗马书》15:14 – 基督徒都能劝戒,因有良善与知识 。
  3. 有基督徒特别有辅导的恩赐。罗12:8。
  4. 加拉太书6:2 – 基督徒必须辅导,挽回在罪中的人。
  5. 特别是长老们,牧师传道们,需要辅导。徒20:20,28,31。

VI.圣经辅导的对象

  1. 教会的信徒。教会若不强(内部腐烂),怎样传福音?
  2. 慕道朋友。为什么不可以向他们进行圣经辅导?我们很多时候害怕世人不能接受福音,其实我们的惧怕常常使教会瘫痪 (paralyzed)!

VII.圣经辅导学基本的原则(预设):人是什么?

  1. 预设是不能用逻辑或科学证明,又是我们事先假设,相信的,很基本的信念。
    • 预设的同意词,是「世界观」 (worldview, or world and life view)。例:人是谁/人是什么?是神创造的,还是进化的?
    • 有神的形象,或像动物,仅是一堆欲望(如:佛洛伊德:生欲,死欲)?
    • 人的尊严何处来?来自神的形象?是自发的?
    • 究竟人 「自由」 吗?人可离开上帝自主生活(autonomous) 吗?即:宇宙人生有那些范畴 (categories/contexts),耶稣基督不管理,耶稣不是主?(罗杰斯:人趋向自主 – autonomy:合乎神的设计吗?)
    • 「自由意志」 (free will) 的定义是什么?
    • 人须为自己的行为,言语,思想负责吗?还是一个受害者?
    • 人的问题从哪里来?
    • 从小时的伤害(父母,教师,宗教等)?
    • 还是自己要为自己的罪负责?
    • 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什么?是罪?病?伤害?
    • 如何解决人(辅导求助者)的问题?探索原生家庭所造成的伤害?
    • 带人到十字架,和神的话面前?
  2. 圣经辅导学的人观(预设)与心理学的人观完全不同。
    • 心理学的人观有严重的错误。
    • 我们并不怀疑,大部分的心理学家,动机都是帮助人。
    • 我们不需要怀疑,很多心理学家是虔诚的基督徒!
    • 这些因素并不保证他们的预设是合乎圣经的。
  3. 人观包括:人是什么?人的问题,需要在哪里?如何解决人的问题?
  4. 加尔文:认识上帝,认识人。要认识人,必须认识上帝,祂如何看待人。 (John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Book 1, chapter 1.)
  5. 圣经的人观是:(a)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有(一)真理的知识(知),(二)仁义(意),和(三)圣洁的心(情)。亚当是(一)先知,(二)君王,(三)祭司。(b) 但人犯罪堕落了,知,意,情都歪曲了。(c) 重生的意义:(一)圣灵光照理智,认识真理;(二)圣灵克服意志,人降服在基督下,(三)感情跟著理智与意志,渴慕上帝,到十字架面前。这是具体的思维方式。
  6. 人最基本的需要不是被肯定,被爱,而是敬拜(约4:24)。有三种人:(一)以心灵与诚实敬拜;(二)不以真理敬拜真神;(三)敬奉假神偶像(罗1:25)。
  7. 圣经要求人三样事:(一)信靠,(二)悔改,(三)遵行上帝的话。
  8. 解决人问题的方案,不外这三方面的立志与操练(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VIII.清教徒与辅导

  1.  清教徒成熟,我们这代信徒不成熟。(巴刻J.I. Packer, The Quest for Godliness.)
  2. 为什么我们不成熟?因为我们对神不认真。(巴刻,《活在圣灵中》, J.I. Packer, 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参看「圣灵与圣洁」一章。Chapter on “Holiness and the Holy Spirit.”)
  3. 清教徒:一个牧养教会的运动。 Puritanism was a movement of pastors.
  4. 清教徒牧师都从事辅导,称之为灵魂的医治。这方面的著作,最有名的是《天路历程》;最完备的,是 Richard Baxter, A Christian Directory (800+ pages, $45, Soli Deo Gloria)。
  5. 20世纪的例子:钟马田,《灵性低潮》 (Martin Lloyd-Jones, Spiritual Depression)。辅导的基础是神的话,圣经的真理。
  6. 如何应用圣经在不同生活情况上。
  7. 现代的心理学,是将圣经辅导歪曲,世俗化。
  8. 清教徒与圣经辅导:律法主义?
    • 律法主义 = 要求人遵守一些圣经没有定下的规条。
    • 清教徒:回到圣经找上帝所吩咐的诫命。
    • 另一极端:无律法主义,假自由意志的名义,纵容放纵情欲。

IX.良心

  1. 清教徒对良心的定义:良心是人的理智作出道德判断。讲义中第16-23课对问题的定义,都从思想开始。
  2. 罪人良心的标准不合乎神的律法;因此,对得住良心还是对不住上帝;对不住良心也是神不喜悦的。因此,人需要重生,换心(结36:25-26,约3:3,5,8)。
  3. 良心不可靠,必须学习。基督徒必须操练良心。学习上帝的道。良心由上帝的道与圣灵来管教。

X.圣经辅导的步骤 – 提后3:16

  1. 教导 – 神是怎么样的一位神,祂的吩咐是什么。
  2. 督责 – 我们如何的犯了罪,得罪了神。
  3. 使人归正 – 祷告悔改,立志改过。
  4. 教导人学义 – 操练敬虔,有纪律的生活。

XI.所谓「基督教心理辅导」对圣经辅导的批判

  1. 没有爱心,不同情人,没有同理心。(参:辅导七步骤。)
  2. 亚当斯不了解心理学。(亚当斯的自白:《圣灵的劝诫》:前言,第一章。)
  3. 圣经辅导者只指出人的罪(叫人焦虑更甚)。(人的需要是究竟什么?)
  4. 圣经辅导没有考虑到人身体上的因素。(参基督徒医生的著作,他们同时是圣经辅导员;如:Robert Smith, A Christian Counselor’s Medical Desk Reference。)

XII.圣经辅导两代

  1. 亚当斯:开荒者。 Jay E. Adams.
  2. CCEF:深入研究人的动机。(Walter Chung, 「再谈圣经辅导学」。) 

XIII. 给人们的盼望

  1. 人需要盼望,因为除起初面对的挫折,还因受了非圣经的辅导而失望或绝望。
  2. 我们要给人盼望:但不要乱开支票:你丈夫不会跟你离婚的!(你我怎么知道?)
  3. 真正的盼望:你有盼望,若愿意按照上帝的话面对你的情况,不论你感受如何。
  4. 林前10:13:(一)你不孤独,你面对的问题不是过于人能担当的。(二)上帝是不变的,信实的。(三)有盼望,有出路(若你愿意按照 的话来面对,回应你的问题,无论感受如何)。(四)出路不是逃避,乃是经过,忍受得著。

XIV.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不同

  1. 既然基督徒也会犯罪,那末,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有什么不一样?
  2. 重生的基督徒,会对自己的罪完全诚实面对。只有真正重生的基督徒才会。
  3. 重生的基督徒,会懂得如何面对罪:他会到十字架面前。只有重生的基督徒才会。
  4. 重生的基督徒,在对付罪,胜过罪这事上,是有进步的。

XV.如何面对家庭背景,如何面对过去

  1. 我们要知道求助者的过去家庭背景,伤害等。可是每人必须为自己负责,如何面对过去。我们的过去与现在,都是上帝美好的安排,我们必须学习感恩。
  2. 我们要为过去所犯的罪,少年的私欲,求上帝赦免。上帝必定在基督里赦免我们的罪,这是 的保证!
  3. 接受上帝的赦免之后,我们要为生命里的疤痕感谢 。疤痕(特别是回忆)不一定是惩罚;上帝不咒诅我们一生作次等公民!要从十字架的角度(恩典)来面对过去。基督徒生活肯定会有苦难;原因: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罪一定带来苦难;二,基督徒须要为主,为福音受苦;三,我们因别人犯罪而受苦;四,我们自己犯罪因此受苦。

XVI.如何面对死亡

通常有六种面对死亡的方法:

  1. 否定对方已经去世。
  2. 忧伤以致忧郁。不能正常的工作。
  3. 靠自己的力量面对。(很孤单)
  4. 向上帝发怒,问:为什么?
  5. 向家人发涉怒气,弟兄姐妹之间不和。
  6. 内疚。这是特别侵蚀我们心灵的!
  7. 上面六条都是死路。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有效的面对忧伤,胜过忧伤。
    • 如何依靠上帝?以感谢来回忆过去。感谢上帝将已去世的家人(亲友)赐为我们,在地上活了这些年日。
    •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8. 换言之,我们要靠上帝的恩典与已去世的亲人道别 (Say Good-bye),从今以后,以感恩来回忆。
  9.  一个安息礼拜讲道大纲:
    • God is God.
    • God is good.
    • God will receive His glory.

XVII.正视淫乱 The Biblical View on Sexual Sin

  1. 淫乱 (fornication) 是指所有的性罪。人都会犯淫乱的罪。
  2. 奸淫 (adultery)是违背婚约的行为。已经结婚的人所的罪,称为奸淫。
  3. 淫乱始于淫念 (lust)。我们的大脑是身体里最有力的器官。犯罪往往从思想开始。
  4. 分析:淫念是贪心 (greed) 一种。都犯十诫,都是自我中心生活的表现。
  5. 如何胜过淫念(贪心)? 第一,要在上帝面前承认我们需要圣灵。求圣灵掌管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想生活,眼睛,双手,身体每部分交托圣灵,奉献给 用。
  6. 第二,要操练内心的满足。人的身体,性别,灵魂,自我 (identity) 都是上帝所赐。因此我们需要为这些感谢上帝:(一)我们的性别,(二)我们的身体(是神所造的),(三)我们的感情,包括性方面的(都是神所造的,都是好的;只有误用是才是犯罪),(四)我们的父母亲(不论他们如何养育我们)。
  7. 第三,要知道自己的软弱,而加倍儆醒。
    • 在哪些情况下我会挑起我的私欲?应该避免看什么读物?避免去哪些地方?避免与什么朋友外出?上网时应该如何儆醒?
    • 在上列的情况中,要操练祷告!
    • 谈恋爱者约会时,应避免在哪些地方停留(给自己提供诱惑,给魔鬼留地步)?
  8. 第四,我们需要彼此守望。
  9. 第五,承认我们需要属灵的遮盖与保护。要求教会或团契,长者们为我们祷告。

XVIII.其他问题:

忧虑,忧郁,怒气:参讲义。

关于离婚参:「婚姻,离婚,再婚观大纲」,或《婚姻辅导学》(大光)。

XIX.世俗观念一:「心理病」的神话

附:问题的来源是否出自身体,还是罪?

  1. 人们问题的来源有两种:身体上的。因此,基督徒与教会的牧长必须与诚实的医生合作。其他的就是灵性的(就是,行为上的)。灵性的因素有三类:(一)自己犯罪,(二)他人犯罪,伤害自己,(三)邪灵。
  2. 辅导面对的问题,如忧郁,绝对可能有身体上的因素。
  3. 佛洛伊德前,当人们说某某人有 「心理病」时,有两种可能:一,「病」 用法是寓意的;病可指忧伤,罪,忧虑等属灵问题。二,是指疯狂的人假装生病。
  4. 清教徒牧师都从事辅导:灵魂的医治 。其基础是上帝的话,圣经的教义。
  5. 清教徒称忧郁作病,可是这绝对是寓意的 (metaphorical)。
    •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的革命,乃将寓意的用法变成是事实 – 像与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 其实很多论调没有科学根据。目前很多科学家,心理学家都承认佛氏的理论中所有的重要观念都是错误,都不合乎科学(见 Newsweek 1992的封面文章, “The Death of Freud”; google.com: “Is Freud Dead?”)。这样一来,人们,社会对心理病的态度,就以为它们真的是与身体上的疾病一样,是有科学根据的事实。
  6. 心理病 (mental illness) 观念的问题在于:既是病,人不需负责任。没有责任感,就没有盼望!圣经称罪为罪,是要给人在上帝面前负责;在上帝面前负责,就有盼望。上帝称罪为罪,因有赦罪的恩典提供给我们!赦免比治疗更重要,更宝贵!

XX.吃药可以吗?

  • 我们并不怀疑,吃某一种药会有某一种的效果 (包括 side effects)。Robert Smith, M.D.,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edical Desk Reference. http://www.timelesstexts.org.
  • 千万不要劝一个正在吃药的人,停止吃药。这不是我们的责任!
  • 究竟这个人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问题使他「需要」吃药?
  • 他的问题是否真的大脑不灵或 chemical imbalance?
  • 很多时候,人的所谓「心理病」其实是罪,是逃避责任。《圣灵的劝诫》 Competent to Counsel, 页13, 15; Edward Welch, Blame it on the Brain?

XXI.世俗的观念二:自尊心 (Self-Esteem) 不合乎圣经

  1. 耶稣基督来到世上, 不是要给人一个积极的自尊心 (positive self-esteem)。
    • 这是心理学和一些基督教领袖的提倡,不是正统的福音。
    • 如: Robert Schuller (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California) 认为救恩就是积极的自尊心。
  2. 耶稣基督来,是要我们背起十字架跟从 ,要舍己,而不是爱己。
  3. 那末,我们不是应当爱人如己吗?所以应该先爱己嘛!
    • 这是严重的解经错误。
    • 圣经讲到爱人「如己」,是指我们爱人应爱到什么程度,不是先爱己、后爱人。
    • 我们堕落了的人性,不需要上帝提醒我们爱惜自己!我们的本性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们需要的真理乃是:舍弃爱己,去爱上帝,爱别人。
  4.  Self-esteem 按照心理学的论调,是往往需要别人来赞赏 (positive self-regard)。
    • 这种说法,无形中强调自己的独立,自主,和主权。正与舍己的福音相反。

XXII.世俗的观念三:自卑感

  1. 圣经没有自卑的观念。《雅各书》4章的自卑与心理学的自卑感没有关系。
  2. 我们的自卑,是因为我们与别人比较。我们非常在意他人怎样看我们。
  3. 我在意别人怎样看我,主要问题是:我自己最重要,比任何人,比上帝都更重要。
  4. 解决自卑感的办法:相信上帝,感谢祂所赐给我的一切。
  5. 因此:自卑与自大一样,都是不信的表现。
  6. 很多人很害怕;怕别人看见我的真相;怕别人不肯定我,不喜欢我;怕别人会伤害我。解决的方法:先懂得敬畏上帝!

XXIII.世俗观念四:罗杰斯

  1. 非指引的辅导方法: non-directive counseling; 等于是非辅导的辅导!
  2. 罗氏的人观:人的自我 (self) 乃是一个人的经历的总和。人并没有灵魂。
  3. 而人这个动物 (organism) 有一个导向自主的倾向 (a tendency toward autonomy)。
  4. 怎样使人朝著自主方向走?人需要别人正面的对待 (positive regard),和自己对自己正面的对待 (positive self-regard)。 因此,人需要别人的肯定。
  5. 圣经的人观:人不只是经历的总和;人是灵魂,人是上帝的形象;按上帝的形象被造,有他的经历。而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经历,要在上帝面前负责。

XXIV.世俗观念五:新纪元宗教观念与心理学

  1. 新纪元是古希腊的诺斯底主义( Gnosticism, 新约已指责为异端)和东方宗教(道教,佛教,印度教等)的混合品。
  2. 新纪元的神观:神是我;我是神。我是宇宙;宇宙是我。神是宇宙;宇宙是神。
  3.  新纪元灵媒 (spirit-mediums):今天很多西方的灵媒著书立说,代表天使,邪灵发言。灵媒中的教义(例如: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我就是上帝等)有 80% 已被世俗心理学家用在他们的著作中。
  4. 「基督教心理辅导」的著作,已用上灵媒的教义的50-59%!(见张逸萍女士博士论文: Lois Chan, Unholy Alliance: her Ph.D. dissertation, Trinity College and Seminary of Indiana, 2002。)

林慈信牧师
2004年6月3日,2008年1月12日增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