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基督徒来说,神的带领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的问题。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怀疑神的带领不是事实,而是因为他们确信这是事实。他们知道神能够、并且应许会带领每个基督徒。书籍、朋友和讲员都告诉他们神如何带领别人的生命。因此,他们担心的不是神不带领他们,而是担心因着自己的某些错误而错过了神的带领。当他们唱这下面这首诗歌的时候,并不怀疑神能如他们所求的那样、带领和供养他们。但他们仍然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否清楚地明白神的带领。
主耶和华,求祢引领,走过今世旷野路,
我本软弱,主有全能,愿主圣手常保护,
天上吗哪,天上吗哪,求主时常赐给我。
(《主耶和华,求祢引领 Guide me, O Thou Great Jehovah》)
然而,并非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这么想的。正如我们一再指出的那样,现代人对于神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扭曲,我们对神的认识被掩盖了——实际上对神已经变得无知。因此,不但教会之外,连教会内部也质疑神的主宰、神的说话、神的独立、神的道德良善,甚至神的位格等事实。这使许多人很难相信神会带领人。如果神不是一位有能力或有意愿带领人的神,怎么可能有神的带领这回事呢?——这就是这类见解背后的暗示。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回顾一些神的带领所预设的基本真理。
神有一个计划
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我们相信神的带领是真实的:第一,神对我们有计划;第二,神能向我们传达祂的计划。圣经对这两个事实都谈了很多。
神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吗?当然有。祂「从万世以前」已经制定了一个旨意,一个会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完成的「安排」,「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弗3:11;1:10-11)。祂有一个救赎祂的百姓脱离埃及奴役的计划,白天用云柱、夜间用火柱带领他们过红海和旷野。祂有一个带祂的百姓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的计划,使古列王登基,「激动他的心」(拉1:1)、使他下诏差遣犹太人回家建造圣殿。祂对耶稣有一个计划(路18:31;22:22),耶稣在地上的整个生活,就是为要遵行父的旨意(约4:34;来10:7, 9)。神对保罗有一个计划(徒21:14;22:14;26:16-19;提前1:16),保罗在五封书信中宣布自己是「奉神的旨意」作使徒的。神对祂的每个儿女都有一个计划。
但是,神能把祂的计划传达给我们吗?当然可以。正如人是会交流的受造物,他的造物主也是一位会交流的神。祂向旧约的众先知、并透过他们向人显明了祂的旨意。祂带领耶稣和保罗。《使徒行传》详解记载了好几次带领的例子:腓力被差往旷野去见衣索匹亚的太监(徒8:26, 29);彼得被吩咐接受哥尼流的邀请(徒10:19-20);安提阿教会奉命差遣保罗和巴拿巴出去宣教(徒13:2);保罗和西拉被呼召去欧洲(徒16:6-1 0);保罗被指示继续在哥林多事奉(徒18:9-10)。虽然异梦、异象和直接说话的带领方法,即使对使徒和他们同时代的人也是特殊情况,但这些事实至少表明,神可以毫不费力地让祂的仆人知道祂的旨意。
此外,圣经对神的带领有清楚的应许,藉此我们可以知道神对我们行动的计划。神对大卫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诗32:8)。《以赛亚书》58:11保证说,人若悔改顺服,「耶和华必时常引导」。神的带领是《诗篇》25篇的主题,里面说:「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所以祂必指示罪人走正路。祂必按公平引领谦卑人,将祂的道教训他们……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祂当选择的道路」(8-9, 12节)。《箴言》3:6也说:「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新约圣经也记载人期望得着神的带领。保罗祈求让歌罗西信徒「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以巴弗也祈求让他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西1:9;4:12)。这些都清楚肯定:神随时乐意显明祂的旨意。圣经中的「智慧」,总是指能够判断哪条道路可以讨神喜悦、使生命稳妥。因此,《雅各书》1:5所说的应许——「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实际上是对神必带领的应许。保罗也劝勉说:「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圣经其他地方的真理,也印证了神必带领的信念。首先,基督徒是神的儿女;如果人类的父母有责任在那些若无知或无能就会带来危险的事情上指导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该怀疑在神的家里不会如此:「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11)
再者,圣经是神的话语,「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教训」是指关于教义和伦理、神的工作和旨意的全面指导;「督责」,「使人归正」和「教导人学义」,是指把这些教训应用在我们混乱的生活中;「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也就是一生按照神的方式行事——是神所应许的结果。
况且,基督徒有一位内住的教师圣灵。「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约一2:20, 27)。怀疑神是否带领我们,等于毁谤圣灵没有忠于职守。值得注意的是,在《使徒行传》8:29;10:19;13:2;16:6中,特别指出带领是由圣灵提供的,尤其是耶路撒冷会议的决议清楚表明:「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徒15:28)
另外,神要在我们的生命中所得的荣耀,只有当我们顺服祂旨意的时候,才能在我们身上显明。因此,作为实现祂目的的手段,祂必定乐意指示我们祂的道路,好让我们行在其中。《诗篇》第119篇的基础,是确信神愿意指教那些渴望顺服祂的人。在《诗篇》23:3,大卫宣告神为自己的荣耀而带领人的事实——「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这一点已经足够了。毫无疑问,带领是神定意、并且应许给祂的每一个儿女的一个事实。因此,基督徒若是错过它,只能表明他们没有按照应有的方式寻求它。关心自己会不会接受带领,并且研究如何寻求,这种态度是对的。
我们如何获得带领
寻求带领的热心基督徒,却经常摸错门路。为什么呢?原因往往是他们误解了神带领的本质和方法。他们寻求那难以捉摸的带领,却忽略了摆在眼前的引导,对各种错觉敞开心扉。他们基本的错误,是以为带领本质上是圣灵的内在提示,与成文的圣经无关。这种想法与旧约中的假先知一样古老,也和现代的「牛津小组 the Oxford Group」或「道德重整会 Moral Re-Armament」一样新,它是滋生各种形式的狂热和愚昧的温床。
有思想的基督徒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事情似乎是这样的。他们一听到「带领」这个词,立刻就想到某类特定的「带领问题」——或许是他们所读过的书、或听过的见证所特别详述的。这类问题与所谓的「前途选择 vocational choices」有关——也就是在一些看起来既合法又美好、但却彼此竞争的选项之间作出决定。比如:我应该考虑结婚吗?我应该和这个人结婚吗?我们应该再生一个孩子吗?我应该加入这个教会还是那个教会?我应该在国内还是海外事奉神?我应该接受哪个工作机会呢?我应该继续留在目前的工作岗位吗?某人、某事应该占据我多少心思、精力和慷慨呢?我的义务服务时间应该优先考虑哪些需要呢?
当然,因为这些「前途选择」决定性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对喜怒哀乐关系重大,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这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但不正确的是,以为所有的带领问题归根到底都属于这一类。看来这就是错误的根源。
有关神在「前途选择」中的带领,有两个特点是明显的:首先,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直接应用圣经教导来解决。圣经所能做的只是限制合法选择的可能范围。例如,圣经没有叫本书作者向现在是他妻子的女士求婚,或接受按立,或在英国开始他的事奉,或购买那部又大又旧的车子。其次,正因为圣经不能直接为这类个人选择作出决定,所以神所赐的感动和意向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一个人会被吸引委身于这些而非那些责任,并且在思想的时候心中有平安。
我们要查究的错误根源,首先是假设所有的带领问题都具有这两种特征,其次是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寻求这种带领。
在认真的基督徒当中,这个错误所产生的后果既可笑又可悲。由圣灵内在的声音决定和指导一切生活,这种想法听起来很吸引人,因为它似乎高举圣灵的工作,并能让人与神有最密切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如此追求「超级属灵」,只会导致极端的困惑和精神的错乱。
汉娜·惠特尔·史密斯(Hannah Whitall Smith,1832-1911年)是一位精明而通情达理的美国贵格会女士,她看到了很多这种现象,并发表于她的「狂热论文 fanaticism papers」中。这本书在她去世后由雷·斯特拉奇(Ray Strachey,1887-1940年)出版,1928年书名为《宗教狂热 Religious Fanaticism》,1934年改名为《历代小组运动和带领的实验 Group Movements of the Past and Experiments in Guidance》。在书中,她讲述了一个女人,她每人早上醒来,就把这一天奉献给主,「然后问主她是否应该起床」,接着一动也不动,直到「那声音」叫她穿衣。「当她穿上每件衣服时,她问主是否要穿这个?很多时候,主会叫她穿上右鞋、但不穿左鞋;有时她要穿上袜子,但不穿鞋子;有时则穿上鞋子,但不穿袜子;所有的衣服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病人,当她的女主人来探望她,无意中把钱留在梳妆台上,她就觉得「有感动……是主想让她把那笔钱拿来,以说明『一切都是你的』的圣经真理」——她果然照做了,把钱藏在枕头底下。当她的女主人回来拿钱时,她又支支吾吾,最终被当作小偷赶了出去。
另外,又有一位「沉静、优雅、已过中年的女士」对人说,「曾经有几次,为了帮助我的朋友接受圣灵的洗,我清楚地感觉到主的带领,让他们和我上床,背靠背地躺着,不穿任何睡衣。』」(参上引书第184、198、245页)。这些可悲的故事,是犯了关于带领的基本错误以后,所导致的典型结果。
这类行为表明当事人并没有把握,我们理性的造物主带领祂理性的受造物的基本方法,是理性地理解和应用圣经的话语。这种带领的模式是最基本的,一方面是因为它限制了需要和给予「前途」带领的范围,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那些已经适应了它、以致自己的基本态度正确的人,才有可能在「前途」带领临到的时候辨认出它来。史密斯太太的朋友们不加批判地把不理性、不道德的冲动当作圣灵的感动来接受,就是因为忘了圣经早已明确要求:要有体面端庄的服饰、尊重别人的财物、认识肉欲并不属灵(提前2:9;彼前4:15;弗4:19-22)。
要真正尊重圣灵作为我们的引导,就要尊重祂用来引导我们的圣经。神用来模造我们生命的基本带领,是将我们赖以生活的基本信念、态度、理想和价值判断灌输给我们,并不是脱离圣经的内在提示,而是圣经所彰显的神的性情和旨意对我们良心的压力,圣灵启发我们理解、并应用在自己身上。
因此,神带领的基本形式,是向我们展示正面的理想,作为我们一切生活的指南:「像耶稣那样做人」;「要寻求这些那些美德,并且竭力实行」;「你们作丈夫的,要知道对妻子的责任;作妻子的,要知道对丈夫的责任;作父母的,要知道对儿女的责任;你们所有人,要知道对主内的信徒和其他所有人的责任。了解自己的责任,并且不断祈求力量履行。」——这就是神藉着圣经带领我们的方式,任何研究《诗篇》、《箴言》、先知书、登山宝训以及书信中论德行部分的人,都会很快发现这点。「要离恶行善」(诗34:14;37:27)——这是圣经带领我们所走的高速公路,所有的劝诫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不要偏离这道。请注意,《罗马书》8:14所说的「被神的灵引导」,并不是指内在的「声音」、或者任何类似的经验,而是指治死已知的恶行、不顺从肉体而活!
只有在这种带领的范围之内,神才会在有关「前途」抉择的问题上感动我们的内心。因此,只要《哥林多前书》7:39和第七条诫命仍然有效,就不要指望神会带领你和不信者结婚,或者与已婚者私奔。笔者曾经听过有人声称,他们被神带领去做这两种事。内在的倾向当然是存在的,但却肯定不是来自神的灵,因为与圣经冲突。圣灵只在圣经所定的界限内带领,绝不会越轨;「祂引导我走义路」,而不是走别的路。
六个常见的陷阱
然而,一个人即使总体上对神的带领有正确的观念,也仍然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前途」的选择中。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没有比这更清楚地证明人性是何等脆弱——甚至包括已经重生的人性。在这些问题上,神的工作是首先使我们的判断、然后使我们的全人都投入到祂在各种选项中已经标明的、最适合我们、最能荣神益人的道路。但圣灵的感动可能被消灭,我们的行为也很容易阻碍这种带领。在此有必要列出主要的陷阱:
第一,不愿思考。这是虚假的虔诚,是一种不健康和有害的「超-超自然主义 Super-supenaturalism」,追求没有理性基础的内在感动,拒绝听从圣经不断要人「思念」的命令。神把我们创造成能够思考的存在,祂带领我们心思的方式,就像我们在祂面前思考事情——而不是用其他方法。「惟愿他们有智慧……肯思念」(申32:29)。
第二,不愿提前思考,权衡各种替代行动方案的长期后果。「提前思考前面的路」,不但是出门行路的原则,也是神为人设立的生活守则。通常,只有当我们思考长远问题的时候,才能看清什么是明智和正确的、什么是愚蠢和错误的。「惟愿他们有智慧……肯思念他们的结局!」(申32:29)。
第三,不愿听取意见。圣经强调这样做的必要性。「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箴12:15)。在重大的决策上不听建议,是自负和不成熟的表现。总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圣经、人性以及我们自己的天赋和局限,即使我们最终无法接受他们的建议,仔细听劝也有益无损。
第四,不愿质疑自己。我们不喜欢对自己现实一点,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我们可以在别人的事情上非常理性,但对自己却完全不合理。我们必须省察并拒绝那些高估自己、逃避现实、放纵自我或自我强化的「感觉」,而不是当作神的带领。对于性或被性支配的感觉,尤其如此。正如一位生物学家兼神学家所写的:
与「恋爱』相伴的快乐和幸福感,往往、但不总是容易使良心沉默、并且抑制批判性的思维。有多少次,当人们说自己「感到被带领」结婚,他们很可能会说「主已经清楚地如此带领」的时候,他们真正描述的只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使他们感到极端乐观和快乐的内分泌平衡状态(巴克莱 O. R. Barclay《带领 Guidance》一书第29-20页)。
我们必须质问自己为什么「觉得」某条道路是对的,并要求自己给出理由——我们应该明智地把整件事告诉我们信任其判断的某人,让他裁决我们的理由。我们还需要不断祷告:「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等节)。质疑自己,永远也不嫌过度。
第五,不愿贬低个人魅力。那些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骄傲和自欺的人,总是很难察觉别人身上的同样问题。因此,一个善意、自欺、但却具有表演天赋的人,很容易支配别人的思想和良心,使别人落入他们的魔咒、放弃正常的判断标准。即使这个有恩赐和魅力的人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试图避免它的时候,他也不是总能阻止别的基督徒把他当作天使或先知,把他说的话解释为对自己的带领,并且盲目地跟随他。但这不是神带领的方法。杰出的人不一定错,但也不一定对呀!他们和他们的观点必须得到尊重,却不能被崇拜。「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第六,不愿意等候。「等候耶和华」是在《诗篇》中经常出现的话,也是必要的话,因为神常常让我们等候。祂不像我们那么着急,祂的带领方式不是让我们知道当前行动不必知道的未来,也不是一次带我们走好几步。因此,当我们有疑惑的时候,就什么也不要做,而是继续等候神;当需要行动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亮光。
没有简单的答案
但是,正确的带领并不意味着会有一帆风顺的道路作为证明。这是让基督徒深感困惑的另一个原因。他们已经寻求带领,并且相信已经得着。他们沿着似乎是神带领的道路出发了,但却很快遇到一大堆若不出发就不会遇到的新问题——孤立、批评、被朋友抛弃、各种实际的挫折。他们立刻变得焦虑起来,于是想起先知约拿,当神叫他往东去尼尼微传道的时候,他却坐船向西前往他施「躲避耶和华」(拿1:3),结果遇上了风暴,在不信神的人面前丢尽颜面,被扔下海让大鱼吞吃——好让约拿醒悟过来。他们就问自己,现在经历的人生逆境,是不是来自神的信号呢?是不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像约拿一样偏离了轨道,走了固执己见、而不是神的道路呢?
这当然有可能,所以明智的人会利用他所遇到的新麻烦,非常仔细地省察原来所领受的带领。麻烦应该始终被视为提醒自己反省的信号,但却不一定是偏离轨道的标志。因为正如圣经普遍宣告「义人多有苦难」(诗34:19),也特别教导跟随神的带领经常会导致挫折和痛苦,若是不跟随、反而可以逃避。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神用火柱和云柱在以色列人前面引路(出13:21-22),但祂带领他们所走的路,竟然是穿越红海惊心动魄的险路,在「那大而可怕的旷野」(申1:19)中没有水和肉的漫长日子,又要和亚玛力、西宏和噩血战(出17:8;民21: 21-32)。所以我们即便不给以色列人找借口,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经常发怨言(出14:10-12;16:3;民11:4-6;14:2-3;20:3-5;21:4-5)。
此外,耶稣的门徒有两次深夜在加利利海遇上恶劣天气(可4:37;6:48),而这两次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海上,原因都是因为耶稣自己的命令(可4:35;6:45)。
此外,使徒保罗根据马其顿人的异梦,断定「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徒16:10),因此渡海到希腊,不久却被关进腓立比的监狱。后来,他「心里定意……往耶路撒冷去」(徒19:21),并告诉途中会面的以弗所长老们:「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徒20:22-23)。事实证明果然如此:保罗跟从神的带领,结果却遭遇极大的患难。
这还不是全部。主耶稣自己的生平,是最后一个例子和证据,可以证明跟从神的带领会带来麻烦。从来没有人比祂更完全地被神带领过,也没有人比祂更全面地符合「忧患之子」的描述。神的带领使耶稣与祂的家人和同乡疏远,使祂与国家所有的宗教和民事领袖冲突,最后导致被卖、被捕和十字架。基督徒在遵行神旨意的时候,还能期待什么呢?「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太10:24-25)。
按照人间的任何一种标准,十字架都是一种浪费——浪费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位先知的影响力,一位领袖的潜能。我们只能通过神自己的宣告,才能明白十字架所隐藏的意义和成就。同样,基督徒被带领的人生,可能看起来也是一种浪费——就像保罗一样,因为他跟从神的带领去耶路撒冷,所以才在监狱中呆了数年,否则他可以一直在欧洲传扬福音。神也不会总是告诉我们,被带领的人生必有的挫折和损失,究竟是为了什么。
伊丽莎白·艾略特(Elizabeth Elliot,1926-2015年)是一位为殉道的宣教士丈夫写传记的遗孀,她的早期经验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确信神的带领,她前往一个厄瓜多尔的部落,把他们的语言简化为文字,以便为他们翻译圣经。惟一可以或愿意帮助她的人,是一位住在部落中的讲西班牙语的基督徒。但不到一个月,这个人在一场争吵中被枪杀。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她又挣扎了八个月。后来,她转到另一个工场,把她完整的语言资料档案留给同事,让他们可以继续她的未完之工。不到两周,她听说所有的文件都被偷光了,一个副本都不存在;她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在人看来,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但她的感想是:
我只需要因着认识到神是祂自己的解释而向祂低头……我们必须让神做祂要做的事。如果你认为你已经知道神对你一生的旨意,并且急于去行,可能你要面临一次当头棒喝,因为没有人知道神对他整个一生的旨意……(《永恒 Eternity》月刊1969年1月号第18页)
这是正确的。或早或迟,那带领我们出黑暗入光明的神,也会带我们出光明入黑暗。这是十字架道路的一部分。
当我们走错了路
如果我发现自己把汽车开进了沼泽,就应该知道我已经走错了路。但是,如果我不得不无助地看着汽车沉没、消失,这种「知道」并不会带来多大安慰,损害已经造成、一切既成事实。当一个基督徒醒悟到他错过了神的带领、走错了道路,是否也是这样呢?损害是不可挽回的吗?他将永远偏离正轨吗?感谢神,不是这样。我们的神是一位不但会恢复,而且会把我们的错误和愚蠢带进祂对我们的计划中、变废为宝的神。
这是祂恩慈的主权奇妙的一部分。「……蝗虫……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你们必多吃而得饱足,就赞美为你们行奇妙事之耶和华你们神的名」(珥2:25-26)。那位把不认主的彼得恢复过来,并且以后不止一次纠正他道路的耶稣(徒10;加2:11-14),今天也是我们的救主,祂从未改变。神不但会把人的怒气、也会把基督徒的冒失变成祂的颂赞。
最近我收到一位牧师来信,他感到不得不离开他的会众和宗派,现在像亚伯拉罕一样,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在信里引用了查理·卫斯理一首关于神带领的主权和稳妥的赞美诗。我要借用这个来结束本章。
神的带领,正如祂在恩典之约中所有的祝福行动一样,是一种至高的主权。神定意带领我们,不但是向我们指示祂的道路,让我们可以走上去,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是要确保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我们可能会犯什么错误,我们都会安全到家。毫无疑问,我们可能滑倒或迷路,但永恒的膀臂托住我们,我们将被寻回、拯救和恢复。这就是神的应许,祂就是如此美善。
因此,讨论神带领的正确背景,是相信神不会让我们毁掉自己的灵魂。所以,在这种讨论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祂的荣耀,而不是我们的安全——因为这已经在祂的顾念之中。我们的自我质疑,在保持谦卑的同时,决不可遮蔽倚靠「耶和华保护者」——我们信实的立约之神所带来的喜乐。以下是卫斯理的诗歌:
以色列军队的元帅,
一切寻求天国者的先锋,
我们栖身在祢荫庇之下,
在祢环护的爱之彩云中。
祢的恩典是我们的力量;
祢的圣言是我们的法则;
主的荣耀是我们的终点。
(《以色列军队的元帅和先锋 Captain of Israel’s host and Guide》)
最后借用约瑟夫·哈特(Joseph Hart)的诗歌结束本章:
那首先的和末后的耶稣,
祂的灵必引我们安然回家,
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颂赞祂,
为未来的一切,我们当信靠祂。
(《我们敬拜的神有多美善 How Good Is the God We Adore》)
问题讨论:
- 我们对神的带领的信心,建立于哪两个事实基础之上?
- 圣经中有哪些蒙神带领的例子?圣经中有关神必带领的应许是什么?
- 基督徒对于神的带领的基本错误是什么?这错误的根由是什么?
- 神究竟如何带领祂的百姓?
- 在「前途」的选择中,神的工作是什么?什么错误会削减圣灵的工作?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务求避免堕入这些陷阱?
- 如果我们走错路,所造成的损害真的不能补救吗?我们怎能肯定并非不能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