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儿时的记忆,或许是我们每个人一年中最美好难忘的,有春天扬起的柳絮和春游,夏天的操场和冰棍,秋天给新发的课本包上书皮,冬天靠在暖气片上享受午后的阳光。恐怕以后的日子,再也没有那么单纯的快乐和舒适了。可是,上帝的孩子却是「从幼年以来,敌人屡次苦害我」。回想圣经的记载,无论是以色列民族还是圣经里面的属灵伟人,亦或是主耶稣,在他们还未长大成人的时候都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苦难。或许,他们经历的远远不是一般的苦难,而是「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沟甚长」,我猜想这是不是像是不打麻醉药直接动手术一般的痛苦,一种让常人眼泪都流干了的难受。如果我们把以色列比喻成是一个人,那么他会不会因为看到自己痛苦的经历和别人快乐的童年,而去质疑呢?质疑他的爸爸不如别人的爸爸。他会不会还能坚定地喊出「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从本篇第4节,让我们看到,以色列这个上帝的孩子,没有质疑,他坚信上帝的公义。读了约伯记,我总是在想,上帝的公义是不是就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上帝的公义还包括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上帝是公义的」这句话呢?
——Shanzhao
以色列人出埃及、得救赎的时候, 仇敌的「屡次苦害,不管百姓所遭受的是仇敌的攻击还是神的管教,神始终是他们公义的拯救者。对于今日的我们,经文教导在困境中我们要把一切难处交给神,求祂安慰,坚信神的公义,经过困境,神要把我们肉体的失败,变成我们灵里的得胜。如同主耶稣所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我们人的天性就是不喜欢受苦的,更何况是「如同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沟甚长。」。有时我们害怕苦难到一个地步,以至于害怕神的管教,虽然嘴上说明白约伯记中所言「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23:10),但是心里却深深的害怕成为另一个约伯。当试探来临的时候,我们安慰自己「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祷告的时候却求神让试探快快过去,完全忽略了后一句「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更是完全忘记了「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在「忍耐」阶段就败下阵来。
受洗以来,我常常会觉得背十字架走天路的上行实在是艰难,「软弱——跌倒——神管教」或「扶持——成长——然后再软弱」,这个螺旋的前进实在是太磨人了,更何况常常会觉得自己只是原地踏步,周而复始呢。在这种折磨之下,我有时会想:「神啊,我把我自己完全交给祢,求祢一下子把我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好不好?或是,神啊祢既然可以给我换心,求祢把我其他的零部件全都一下换了吧,行不行?」可是如果可以如此简单,那耶稣何必为我们而上十字架呢?我是不是太小看那个「自我」了呢?
反省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灵命成长的最快呢?是在事事称心如意的情况下吗?那时祷告立刻蒙应允,恩典满满,神的宠爱令自己心花怒放感激涕零,心里确实是满满的感恩和对神的爱,但是也暗暗滋生了「我一定是什么事情做对了,所以神才对自己这么好」的想法,正陷入了撒旦所控告的「因果律」里。所以除了对神的感恩多了一点,充满感谢的度日,灵命有什么长足的增长吗?我想是否定的。反而是在困境里,无法可想,无人可依的时候,到神的面前祈求祷告,把难处交到祂的手中,努力的伸手去抓住祂,在体验到神真的可以开一条新路,并经历神所赐予的艰难中的喜乐与平安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神的信心和认识都大大加增了。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的逆境都会让我灵命成长,回想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区别在于自己的思考焦点。如果自己把焦点放在困境本身,而不是困境的源头上,就会滋生出无数的埋怨和不满,甚至会质问神为什么如此待我,得不到回答时又会问神在哪里,不但生命没有长进,反而大大跌倒。所以神祝福人、成全人往往是借着试炼熬炼达到的,只有借着苦难熬炼,才能洁净人,使人的生命性情达到变化。可见,我们临到的苦难熬炼是神的爱,是神在逆境中磨炼我们的意志,成全我们对神的信心、忠心和爱心。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看环境,把目光单单放在神身上,相信「耶和华是公义的;祂砍断了恶人的绳索。」,则结果必然「敌人屡次是屡次苦害我,却没有胜了我。」
——Wayne
诗篇第128篇给我们描绘了一番蒙神赐福,和谐美满的生活景象,并且一再提醒我们「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然而,刚刚在「愿平安归于以色列!」的祝福中结束,诗篇129篇便两次呼喊「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屡次苦害我。」这与我们心中「蒙神赐福」的生活大相径庭:如果神像父母一样希望我们在平稳安静的生活里安息,享受祂赐下的恩典。那为什么又舍得让我们经受敌人苦害呢?
我想,神绝非吝啬恩典,或是需要我们做一些什么来「配得上」祂所赐的恩典,而是未经神的打磨以前,人还没有预备好来接受神的恩典:在人生命的本质里面,总会或多或少有对肉体的留恋,在我们有意无意之间膨胀起来,使神给我们的赐福变了味道:我们往往知道如何处卑贱,却不知道如何处丰富。试想,亚当和夏娃生活的伊甸园,恐怕比我们任何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都更为优越,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们为了「如神能知道善恶」而选择违背神的心意。更何况我们,恐怕只有在「无衣无食」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既然人无法放下肉体,弃绝自己,就只能由神借着仇敌来「在我背上扶犁而耕」,在我们沉迷在神所赐的恩典中却忘记了自己丑陋的本相时,借着「耕的犁沟甚长」,把我们内心深处的污秽与不堪都挖掘出来,暴晒在阳光之下。这时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那个「恨恶锡安」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里面那个「老我」,我们才会由衷地厌弃自己,厌弃从肉体中生出的一切果子,「愿他们像房顶上的草,未长成而枯干。收割的不够一把,捆禾的也不满怀」。因为若任由肉体而行,就注定生出败坏和灭亡。
所以,神对待我们,真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心肠。祂不仅为我们预备好了恩典与祝福,更亲手预备我们自己,使我们能够承受祂所赐的恩典与祝福。祂不仅借着仇敌来打磨我们,更亲手保护我们「砍断了恶人的绳索」,使仇敌虽然从我们幼年就对我们穷追不舍,却始终「没有胜了我」。
——Ber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