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一首出自所罗门的上行之诗。所罗门有着超于常人的智慧和一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也是大权在握,权重望崇。这一切都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赐给他的。「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人不可以不依靠神而完全仰仗自己的才能和势力。我们若是离开了神,一切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徒劳无功。「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都是「枉然」。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华我们的神,引领我们一生的脚步。而且「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在这世上,我们除了神所赐给我们的恩典之外的一切资本都是虚无。就像诗歌中写道: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世上事必然显为虚空。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

  我们一切的福气都是耶和华的恩赐。「儿女」也都是属神的。所以我们要按照神的诫命教养抚育我们的儿女,谦卑地依靠和敬畏耶和华我们的神。箴言14: 26说「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我们「少年时所生的儿女」,若按照神的旨意来教养他们,孩子定会成为「勇士手中的箭」。敬畏神的父母生养出敬畏神的儿女,一生一世都有神的保守和看顾,福气满溢,绝对不会在敌人面前羞愧。

—— By Willis

  「你们清早起来,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 这是一幅人兢兢业业,勤勉奋斗的画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可是,诗人却说这本是 「枉然」。我想圣经在这里启示给我们,如果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肉体的全然败坏,不知道要依靠圣灵。无论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多么的美好善良,小到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富足,大到让社会民族平等自由,我们最后的结局必然都是枉然。回想自己信主之后的所作所为,恐怕这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枉然也不在少数。我还是要靠自己看守城池,靠自己建造房屋,在很多问题,难处和挑战之中,看不到神的扶持和帮助。也体会不到在母亲怀中安然睡觉的安心滋味。求神可以怜悯帮助我!

  本篇第三节开始,话锋突然一转,讲到了子女,乍读起来这个转折十分突兀,因为它跟一二节好像没有直接的上下文关联。而且为什么圣经里要说儿女是勇士手中的利箭呢?他们一定可以成为锋利的武器吗?现代最先进的制造工业也会出现残次品,难道利箭里面就不会出现残次品吗?为什么箭袋充满的人就有福呢?就算现在给我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我一没学过使用方法,二来射术不精,估计会白白浪费优良装备。所以如果利箭子女放在一个不会射箭的家长手中,这是福吗?带着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回看到第三节就可以找到答案: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若不是耶和华铸造利箭,想要锻造儿女的人就是枉然劳力了。若不是耶和华用箭,想要把把射中目标的人也是白费周章!所以利箭之所以是利箭,不取决于人精益求精的努力。利箭之所以是利箭,是因为神亲自建造和使用!

—— By Shanzhao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

  有这样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健康是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0。如果这个1没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归零了。而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对于属神的人来说,神才是那个真正的「1」,当有祂同在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健康,工作与财富让我们得以在地上生活,但让我们存活的却是神,如果我们为了这些而把神放在次要的位置,那就是变相的不信神有能力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那日夜劳碌的结果必然「本是枉然」。而当我们把一切劳苦重担交在神的手中并信靠祂的时候,就不必为日用的饮食而忧虑,因为我们在「安然睡觉」之时也会得到祂的供养,「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 6:26】。

  扪心自问:我有没有真正的把生命的主权交给神?我有没有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我有没有「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呢?向神祷告祈求的时候,我是像雅比斯那样,要求神「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还是「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呢?即使在为「祂的国和祂的义」而事俸的时候,我是不是只顾把自己的草木禾秸硬塞给神呢?即使我在某些事奉前寻求了神的旨意,那我有没有把事奉单单做给神看,有没有也想在其他人前显得敬虔呢?答案真的是让自己羞愧难当,诚惶诚恐。求神帮助!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
「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
「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必不至于羞愧。」

  儿女是神所赐的赏赐和产业,神藉着孩子这个「high maintenance」的产业培养我们的爱心,操练我们的耐心,也是让我们在作父母的过程中体验神对我们这些祂的儿女的怜悯与忍耐。家庭是小教会,如同耶路撒冷一样,根基是神,中心也是神,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父母。打理儿女这份产业是我们基督徒父母一生很大的功课,依然在摸石头过河中。摘录麦克阿瑟将军为其孩子的祈祷文以思索与参考:

  「主啊!求祢塑造我的儿子,使他坚强到能够认识自己的软弱;勇敢到能够面对惧怕;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恳求祢塑造我的儿子,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引导他认识祢,同时又知道,认识自己乃是知识的基石。我祈祷,愿祢引导他不求安逸、舒适,相反的,经过压力、艰难和挑战,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并学会怜悯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的人。求祢塑造我的儿子,心地纯洁,目标远大;使他在指挥别人之前,先懂得驾驭自己;永不忘记过去的教训,又能伸展未来的理想。当他拥有以上的一切,我还要祈求,赐他足够的幽默感,使他能够认真严肃,却不致过分苛求自己。恳求祢赐他谦卑,使他永远牢记:真正伟大中的平凡,真正智慧中的开明,真正勇力中的温柔。如此,我这作父亲的,才敢低声说:『我没有虚度此生。』」

—— By Wa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