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史:

  • 怎样装扮历史?
    • 「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介绍William James的实用主义哲学)。
      1. 后期加工:粗暴地伪造、修改、删除史实,技术越进步,P得越像。适合专制社会。
      2. 虚化环境:脱离环境谈史实。iPhone在2007年的地位和在2019年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完全不同。西方文化优越感、天主教抗拒改教、民族主义,要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里看。
      3. 前景叠加:谈史实时不谈时代,iPhone 4和iPhone 11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建国后的美国人并非建国前的清教徒,现代埃及人并非古埃及人;亚米念主义、敬虔主义的影响,要放在多个时代里看。
      4. 以偏概全:用同一种标签概括许多不同的人和事。iPhone手机和iPhone手机膜完全不是一个东西,鸡蛋、鸭蛋、龟蛋、蛇蛋不是一种蛋。英国人有帝国主义分子、鸦片商人,也有宣教士;庚子教难时有真信徒,也有吃教的;改革宗有坚持的神学,也有固执的解经。
      5. 高光特写:一俊遮百丑,不看细节、周围某手机的配置好,并不能掩盖OS烂的事实。约翰卫斯理、查尔斯芬尼所带起的复兴,并不能遮盖他们的信仰偏差所导致的难以为继。
  • 素颜的历史,你就一定能看懂吗?
    • Checker shadow illusion published by Edward H. Adelson, Professor of Vision Science at MIT in 1995
    • 政治正确的历史叙述不是强行P图,而是混淆背景。动机不是混水摸鱼,就是天真幼稚:「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上联:有声的寂静;下联:有光的幽暗;横批:忽悠)
    • 「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4-15)

环境挑战

  • 19世纪是怎样一个世纪: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1859年,狄更斯《双城记》)
  • 不列颠和平时代
    • 从1815年滑铁卢战役到1914年一战爆发,被称为不列颠和平(Pax Britannica,British Peace)。法国逐渐没落,英国逐渐成为全球大国,作为世界警察、维持世界秩序。这段时期欧洲的大规模战争相对比较少,世界的人口和经济都加速增长。
      1. 英国人口:1801年1634万,1861年2907万,1901年4160万。
      2. 美国人口:1800年523万,1860年3144万,1900年7621万。
      3. 法国人口:1801年2735万,1861年3738万,1801年3896万。
      4. 德国人口:1871年4105万,1900年5636万。
      5. 奥斯曼帝国人口:1856年3535万,1906年2088万。
      6. 印度人口:1800年20090万,1871年23883万,1901年29355万。
      7. 中国人口:1805年33218万,1851年43216万,1887年37763万。
    • 在长期和平的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1837-1901年),英国的生育率和存活率都很高,国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比乔治王时代(1714-1837年四个乔治)有极大的提高。维多利亚道德观念(Victorian morality)支持性节制,不容忍罪恶,主张订立严格的社会守则,这一观念因着大英帝国的国际地位而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到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大英帝国的版图和人口都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成为日不落帝国,包括亚洲的印度、香港、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非洲的冈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北美的纽芬兰、加拿大,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

      上图:1886年大英帝国的版图。
      上图:1886年大英帝国的版图。
  • 界动荡的时代:
    • 欧洲革命迭起:180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1820年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专制君主和与之合作的天主教会都是被自由主义者革命的对象。
    • 美国从大西洋扩张到太平洋,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旧帝国主义(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过度到新帝国主义(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强大)。
    • 美国南北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奥斯曼帝国旗下的阿拉伯民族纷纷寻求独立,印度爆发反英战争。
    • 中国爆发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同治回乱。
  • 工业革命的时代:
    • 火车、蒸汽轮船的普及,使交通运输大众化。
    • 大型工厂、城市居民的集中,使工人阶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出现工会组织。
    • 开始出现电力工业。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相继问世。
    • 化学理论日益完善,许多化学元素被发现。出现化学工业。
    • 牛顿体系达到完美的顶峰,电学和热学理论化。
    • 煤和钢铁是19世纪最重要的矿物。
  • 战争革命的时代:
    • 战争规模迅速扩大,武器技术快速发展,从世纪初每分钟3发的前装遂发滑膛枪,发展到世纪末每分钟600发的马克沁自动机枪;从世纪初的风帆木壳战舰,发展到世纪末一体化机械旋转炮塔的万吨前无畏舰。
    •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是第一场现代战争,使用了蒸汽铁甲舰、爆炸炮弹、壕沟战、静止战、电报、天气预报、战地医院、战地记者、铁路火车。
  • 民族主义的时代:
    • 大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拉丁美洲也纷纷独立。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大多诉诸于文化与历史神话,以自证其存续与合法性(如:自古以来)。而在19世纪之前,人们有乡土性、区域性、文化价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并无现代国家观念(体会一下: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兰西王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引发的一场欧洲大战。)。
    • 中国原来并无民族主义,只有不同的主子和永远的奴才:「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礼记-王制-四诛》)。
    • 宋朝在四夷的压力下,形成了民族和国家的边界意识。梁启超在日本接触到了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以后,在1902年的《新民说》首次定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者何?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
  • 国际主义的时代:
    •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
    •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大,欧美工人阶级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先后出现第一国际(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1876年)、第二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1889-1916年)。
  • 大事:
    • 1793-1834年,英国浸信会的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1761-1834年)在印度宣教四十年,与同工翻译了四十种语言的圣经,设立了126家教会和多家差会,引发近代宣教运动。
    • 1798年教宗庇护六世(Pope Pius VI,1775-1799年在位)下令将拿破仑革除教门,被法军抓走,次年逝于法国。1801年,实用主义者拿破仑与教宗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1800-1823年在位)签订和平协定,限制并利用天主教会,以恢复国内秩序。1809年再次囚禁庇护七世五年。

      上图:《拿破仑加冕》油画的局部。这幅画有6米高、10米宽,由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7年完成,描绘拿破仑一世加冕场景。画中的皇后从拿破仑而不是教宗手中获得桂冠。为了不迫害天主教会与政权之间的新平衡,教宗庇护七世很尴尬地祝福了加冕礼。教宗被拿破仑任命的主教们包围着,后面的助手捧着拿破仑于1805年送给他的拿破仑三重冕(Napoleon Tiara)。这个三重冕(Triregnum)虽然用珠宝装饰得非常华丽,但为了羞辱教宗,故意做得又小又重,难以佩戴,只好让助手捧着。三重冕的每道箍中间都有一个美化拿破仑的浮雕。
      上图:《拿破仑加冕》油画的局部。这幅画有6米高、10米宽,由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7年完成,描绘拿破仑一世加冕场景。画中的皇后从拿破仑而不是教宗手中获得桂冠。为了不迫害天主教会与政权之间的新平衡,教宗庇护七世很尴尬地祝福了加冕礼。教宗被拿破仑任命的主教们包围着,后面的助手捧着拿破仑于1805年送给他的拿破仑三重冕(Napoleon Tiara)。这个三重冕(Triregnum)虽然用珠宝装饰得非常华丽,但为了羞辱教宗,故意做得又小又重,难以佩戴,只好让助手捧着。三重冕的每道箍中间都有一个美化拿破仑的浮雕。
    • 1803-1815年,拿破仑战争实施全民征兵制,战争规模空前庞大,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传遍欧洲,最终导致保守势力于19世纪中期纷纷垮台。

      上图:1777型遂发前装滑膛枪,是拿破仑用来装备法国步兵的主要武器。训练有素的法国步兵每分钟可以发射3次,在80米外击中目标。从14世纪到19世纪前期,是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而燧发枪统治了枪械界两个世纪。
      上图:1777型遂发前装滑膛枪,是拿破仑用来装备法国步兵的主要武器。训练有素的法国步兵每分钟可以发射3次,在80米外击中目标。从14世纪到19世纪前期,是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而燧发枪统治了枪械界两个世纪。
    • 1804-1807年,从小敬虔派的熏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1834年)担任哈勒大学的牧师和神学教授,被称为「自由神学之父」。在此之前,哈勒大学早已放弃敬虔主义、接受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年)的理性主义,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 1805年,一神论者维尔(Henry Ware)出任哈佛神学院院长,该校从加尔文主义转向亚米念主义。
    • 1807年,自由主义者韦伯(Samuel Webber)出任哈佛校长,该校转为自由主义。
    • 1807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贩卖法案。
    • 1807年,伦敦传道会的马礼逊到达广州。
    • 1812年,美国长老会成立普林斯顿神学院,与自由派对抗,直到1920年代沦陷。
    • 1814年,凯旋而归的教宗庇护七世在41年后恢复耶稣会,欧洲复辟的君主们与天主教妥协。天主教会努力推行复兴,把神的形象由严厉变为慈祥,圣母敬礼达到高潮。而法国公立学校则培养无神论中产阶级。
    • 1820-1823年,西班牙(天主教)立宪革命。
    • 1824年,英国殖民马来西亚,1826年组成海峡殖民地(槟城、马六甲、新加坡与纳闽)。
    • 1825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 1825-1835年,查尔斯·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1792-1875年)成为美国第二次大觉醒的领导者,他否定启蒙运动的怀疑理性主义和自然神论,鼓励宣教、净化社会,迎接基督在千禧年之后再来。最终导致美国南北分裂。
    • 1830-1832年,法国(天主教)七月革命、波兰(天主教)革命、比利时(南部天主教、北部改革宗)革命、意大利(天主教)革命、德意志(路德宗和天主教)革命。自由主义者也冲击天主教会。
    • 1830年,摩门教异端在美国开始。
    • 1830年,达秘(John Nelson Darby,1800-1882年)成立普利茅斯弟兄会,他的时代论有很强的加尔文主义背景。
    • 1831年,苏格兰教会的长老法拉第发表电磁感应定律。
    • 1831年,基督复临运动在美国开始。
    • 1831-1836年,达尔文环球旅行。
    • 1833年,英国废奴法案,彻底废除奴隶制度
    • 183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 1836年,弟兄会的慕勒(George Müller,1805-1898年)在布里斯托开始建立孤儿院,他凭信心开始的事奉最终导致信心差会的建立。
    • 1836年,美国长老会成立纽约协和神学院,19世纪后期成为自由神学中心之一。
    • 1837-1839年,狄更斯连载《雾都孤儿》。
    • 1839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在英国投入运营。
    •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 1840-1873年,李文斯顿深入非洲传教、探险。
    • 1841年,第一门发射爆炸性炮弹的匹希斯舰炮在法国造成。
    • 1841年,普鲁士军队开始装备1836年德莱赛发明最早的现代后膛步枪德莱赛针发枪。

      上图:1841年的德莱赛针发枪(Dreyse Needle Gun),开枪时用击针贯穿纸筒式弹壳、撞击子弹底部的雷管。射速每分钟6发。普鲁士于1841年率先装备现代后膛步枪和定装弹,于1848年的德国革命中首次使用,经历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大战役后,使普鲁士迅速崛起、统一德国,并间接导致意大利统一。直到1872年,才被毛瑟1871型步枪代替。
      上图:1841年的德莱赛针发枪(Dreyse Needle Gun),开枪时用击针贯穿纸筒式弹壳、撞击子弹底部的雷管。射速每分钟6发。普鲁士于1841年率先装备现代后膛步枪和定装弹,于1848年的德国革命中首次使用,经历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大战役后,使普鲁士迅速崛起、统一德国,并间接导致意大利统一。直到1872年,才被毛瑟1871型步枪代替。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 1843年,洪秀全落榜,翻阅梁发的《劝世良言》,创立拜上帝会。
    • 1844年,YMCA在伦敦成立。
    •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允许宣教士在五口办学、设医院和教堂。
    • 1845-1852年,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到1860年有两百万爱尔兰人移民美国,成为美国第二大族裔和天主教的主流。
    • 1848年,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引发欧洲民族之春(Spring of Nations)革命,包括意大利(天主教)革命、法国(天主教)二月革命、德意志(天主教和路德宗)革命、丹麦(路德宗)革命、奥地利(天主教)革命等等,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唯有英国和荷兰(改革宗)是少数几个能够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
    •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回应了社会的难处,把自己当作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完整的方案介绍给人,而天主教会则在19世纪失去了工人阶级。
    • 1850年,第一艘蒸汽战列舰在法国下水。
    • 1850年,欧洲人开始大规模使用奎宁预防疟疾,使欧洲殖民者得以深入非洲内地。
    •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 1851年,中国太平天国战争爆发。
    •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对抗英、法、奥斯曼联军。这是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 1853年9月,普鲁士公理会传教士郭实腊建立的中国传教会(Chinese Evangelization Society)差派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年6月3日)来华。
    • 1853年12月,19岁的浸信会牧师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年)开始在伦敦讲道,轰动伦敦38年(1853-1891年),被称为「近代的以利亚」。
    • 1854年,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1846-1878年在位)宣告圣母无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
    • 1855年,英国发明贝塞麦转炉炼钢工艺(Bessemer process),是第一个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
    •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于1867年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开始。
    • 1857-1858年,印军哗变,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
    • 1857年,戴德生接受乔治·慕勒的赞助和建议,前往浙江宁波,建立宁波差会。
    •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 1859年,狄更斯出版《双城记》。
    • 1860年,第一艘铁甲主力战舰在法国下水。

      上图:1860年下水的第一艘铁甲舰,法国光荣号(Gloire anchored)。
      上图:1860年下水的第一艘铁甲舰,法国光荣号(Gloire anchored)。
    • 1860年,《天津条约》允许向内地传教。
    •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始。
    • 1861年,中国辛酉政变,垂帘听政、洋务运动(1861-1895年)。
    • 1862年,美国发明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机枪,每分钟600转,在南北战争中首次使用。

      上图:1865年的加特林机枪。
      上图:1865年的加特林机枪。
    • 1863年,安息日会在美国开始。
    •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 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战争结束。
    •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千禧年理论破产。
    • 1865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法则。
    • 1865年,法国发明平炉炼钢工艺(Open hearth furnace),被广泛使用。
    • 1865年,凡尔纳出版《从地球到月球》。
    • 1865年,循道会牧师卜维廉在伦敦成立救世军。
    • 1866年,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投入使用。
    • 1866年,西门子公司发明了人类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
    • 1866年,基督教科学会异端在美国开始。
    • 1866年,第一批内地会宣教士到达杭州。
    • 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 1867年,《资本论》出版。
    • 1867年,日本大政奉还,次年开始明治维新。
    • 1868年,凡尔纳出版《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
    • 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
    •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
    • 1870年,英国通过初等教育法。
    • 1870年,凡尔纳出版《海底两万里》。
    • 1870-1871年,普法战争、巴黎公社、国际歌、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
    • 1870年,耶和华见证人异端在美国开始。
    • 1870年,教宗庇护九世正式宣告教宗无谬误(Papal infallibility)。之后意大利趁保护教宗的法军撤离,把罗马并入意大利王国,庇护九世自我紧闭在梵蒂冈抗议。此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开始政教分离和世俗化。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869-1870年)中断,直到1960年才闭幕。但陷入贫困的天主教会却因祸得福,从此脱离政府的限制,可以自由牧会,与教宗更团结,并且不再成为社会敌视的目标。
    • 1870-19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西欧、北美和日本蔓延,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力。
    • 1872年,第一艘纯蒸汽动力战列舰在英国下水。
    • 1873年,凡尔纳出版《环游世界八十天》。
    • 1873年,慕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1899年)开始巡回布道,他反对自由派神学,用前千禧年理论鼓励宣教,复兴之火燃烧大西洋两岸。他在1872年结识了司布真和慕勒。
    • 1874年,雨果出版《九三年》,反思法国革命。
    • 1875年,新帝国主义时代开始(1875-1914年)。因着1873-1896年的欧洲经济萧条,欧洲人大量向亚非地区殖民。
      1. 旧帝国主义的目的时获得海外贸易利益和商品;新帝国主义的目的是获取天然资源,运往母国工业加工,再运往他处倾销。
      2. 旧帝国主义是农业国之间的战争,新帝国主义时代是工业国对农业国压倒性的战争。
      3. 旧帝国主义注重经济和权力的调配掌控,新帝国主义更有领土掠夺的野心和及明确的政治目的。
    •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 187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女皇。
    • 1878年,俄土战争导致巴尔干半岛脱离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却成为引发一战的火药桶。
    • 1879年,爱迪生测试了第一个电灯泡。
    •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 1882年,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一书中说「上帝已死」。
    • 1883-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殖民越南,中国开始筹建北洋水师。
    • 1884年,英国人发明无烟火药,欧洲的步枪从大口径黑火药子弹变为小口径的无烟火药子弹。
    • 1884年,柏林会议,欧洲列强十年内瓜分了非洲。
    • 1885年,奔驰造出了第一台三轮汽车。
    • 1885年,剑桥七杰受戴德生激励,前往中国。
    • 1886年,受慕迪和剑桥七杰激励,美国兴起学生志愿宣教运动。
    • 1886年,英国殖民缅甸。
    • 1887年,柯南·道尔出版《血字的研究》。
    • 1887年,加拿大人宣信(A. B. Simpson,1843-1919年)在美国创立基督徒联合会(The Christian Alliance),两年后成立福音宣道联合会(the Evangelical Missionary Alliance),分别应付国内和海外的需要。1897年合并成宣道会(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在还没有教会的地方宣教。
    • 1888年,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动机。
    • 1888年,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1843-1921年)与戴德生结交。
    • 1888年,南非改革宗牧师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1828-1917年)出版《基督的灵》。英国贵格会宾路易师母(Mrs. Jessie Penn-Lewis,1861-1927年)受此书影响,认识到天然人的无能,因而转向圣灵。她极大地影响了倪柝声(1903-1972年)。
    • 1889年,英国人在1884年发明的马克沁机枪改用无烟火药,开始被广泛接受,每分钟600发,成为第一支全自动机枪。

      上图:马克沁发明了第一支利用后坐力让子弹自动上膛的自动机枪,后来成为一战战场上的人肉收割机。
      上图:马克沁发明了第一支利用后坐力让子弹自动上膛的自动机枪,后来成为一战战场上的人肉收割机。
    •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 1891年,教宗利奥十三世发布《新事通谕》,支持劳工组织工会,反对社会主义。
    • 1894年,法国、俄国组成法俄同盟。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上图:大清海军镇远号战舰,于1884年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完成,号称东亚第一坚舰。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虏获,战后以战列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参加日俄战争。
      上图:大清海军镇远号战舰,于1884年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完成,号称东亚第一坚舰。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虏获,战后以战列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参加日俄战争。
    • 1895年,第一艘前无畏舰在英国服役。

      上图:英国庄严级前无畏舰HMS Majestic的12寸主炮,炮塔顶部安装了12磅炮。
      上图:英国庄严级前无畏舰HMS Majestic的12寸主炮,炮塔顶部安装了12磅炮。
    • 1898年,美西战争,控制加勒比海和菲律宾。

      上图:1898年美西战争马尼拉湾海战中的美军铁甲舰。
      上图:1898年美西战争马尼拉湾海战中的美军铁甲舰。
    • 1898年,戊戌变法。
    • 1900年,义和团、八国联军。

教会回应:

  • 从敬虔运动(主观主义)中产生了自由神学:
    • 被称为「自由神学之父」德国人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1834年)出身于敬虔主义家庭,但却过份注重主观经历感觉,渐渐远离客观信仰真理。敬虔主义的摩拉维亚神学并不能解决他的怀疑。1787年,他进入已经放弃敬虔主义、接受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年)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中心哈勒大学,受到康德哲学、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逐渐成为不相信特殊启示、否定耶稣神性的自由主义者
    • 施莱尔马赫于1804-1807年担任哈勒大学的牧师和神学教授,哈勒大学从敬虔主义的大本营变成了自由派的大本营。
    • 不相信圣经无误的圣经高等批判(Higher criticism)或历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cism)始于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在自由主义学者中盛行。
  • 从亚米念主义(理性主义、道德主义)中产生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的特点:教义信仰变质,布道方法创新。伯拉纠主义者芬尼是第二次大觉醒的领导者,因此被人称为现代复兴之父(The Father of Modern Revivalism)。他否定加尔文的预定论,加速了黑人教会的发展,导致南北分裂、废除奴隶制,也大大唤起了人们的传教热情。因为芬尼的布道方法获得外表的一时轰动成功,被二十世纪福音派人士捧为英雄。
    • 芬尼的神学:芬尼和耶鲁纽黑文神学派否定原罪,对人性乐观,认为犯罪是道德上的个别选择,悔改归正也是道德上的选择。不相信基督的赎罪是代替我们受死,偿清罪债。所以,他们认为复兴并非神的主权旨意的大能作为,乃是布道家采用人本有效方法传讲道理,听众用自己的理智作出道德抉择决志信主。这种人本思想与方法挂帅的奋兴路线,成为十九世纪的复兴主义:崇尚道德重整与社会改革,宣扬善行的重要性和教会在社会道德改造中的作用;号召青年宣教,推进道德改进的事业。
    • 芬尼的「新措施 New Measure」: 密集超过一周以上的每晚聚会,忧伤者在前排的焦虑座(Anxious Bench),召人到台前来祷告,鼓励人们上台作见证,高压式连串呼召,讲员直接提名为人祷告。根据纽黑文神学,人没有全然败坏,所以有能力改变自己,只要警告他们罪的刑罚何等严重,催促其立刻作出道德选择。芬尼认为关键就在于用什么方法来打动人心。此种利用群众心理、善用大型密集聚会、制造高压气氛、鼓动人本决志的布道方法,是新神学带来的新方法,造成当时教会中的新学派(New School),遭到以普林斯顿神学院为首的旧派(Old School)的反对。他们认为真正的复兴是像第一次大觉醒那样,不是芬尼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神学与方法。
    • 奋兴主义(Revivalism)并非真实的复兴(Revival):芬尼的「新措施 New Measure」成为今日布道家在布道会中使用的流行方法,认为只要方法对,复兴随时可以来。亚米念主义者葛培理的布道方式师承芬尼的奋兴主义,强烈呼召人举手决志、走到台前来。葛培理后来公开宣称:其他宗教里没有听过福音的人,也有得救上天堂的。
    • 从芬尼到灵恩派:芬尼的奋兴运动承接了卫斯理的「完全成圣主义 Perfectionism」,强调人在今生可以达到完全成圣的地步。他的奋兴运动,使循道宗在南北战争以后发展出「圣洁运动 Holiness Movement」。鼓励人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圣洁,即「第二次祝福 Second Blessing」。后来圣洁运动中有一小部分人追求情绪感受过于真理,越来越极端,导致了循道会的分裂。这些人在20世纪初转化成「五旬节运动 Pentecostalism」,转而靠自己追求五旬节的经历,从此开启了「灵恩运动 Charismatic Movement」。 
  • 神的工作带来长久的复兴:
    • 1793-1834年,英国浸信会威廉·克理的事奉,引发近代宣教运动。
    • 1830-1882年,英国普利茅斯弟兄会达秘的事奉。
    • 1836-1898年,英国普利茅斯弟兄会慕勒的事奉,以信心代替政府、教会的支持
    • 1853-1905年,英国戴德生和内地会的事奉。
    • 1853-1892年,英国浸信会司布真的事奉,带起英国的复兴。
    • 1873-1899年,美国慕迪的事奉,受时代论影响,带起美国的复兴。
    • 1885年,受慕迪和内地会的激励,美国发起学生志愿宣教运动。
  • 基要主义:
    • 19世纪末高涨的自由神学与高等圣洁批判学,对教会带来严重的挑战与冲击,大大削弱了20世纪宣教的热忱。
    • 为了对抗自由神学,美国保守派教会领袖于1895年发表了基要信仰五要点:
      1. 圣经各卷都是神的默示,是永无谬误的;
      2. 耶稣基督是神,神迹的历史真实性;
      3. 耶稣基督是童贞女所生;
      4. 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赎罪;
      5. 耶稣基督肉身复活,并将以肉身再次降临人间。

思考问题:

  • 传福音与传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如何平衡?
  • 19世纪以前福音能传遍地极吗?教会史上千禧年观的演变请见《千禧年》

视频资料

  1. 二千年足印-人与机器-德国天主教电影公司(43分钟)

  2. 世界教会历史-十九与二十世纪(1)-苏文峰(33分钟)

  3. 近代教会史-近代历史背景-庄祖鲲(27分钟)

  4. 近代教会史-十九世纪的天主教-庄祖鲲(27分钟)

  5. 近代教会史-十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庄祖鲲(27分钟)

  6. 近代教会史-十九世纪的美国教会-庄祖鲲(27分钟)

  7. 近代教会史-十九世纪欧美以外的教会-庄祖鲲(27分钟)
  8. 近代教会史-十九世纪的宣教-庄祖鲲(27分钟)

  9. 近代教会史-学生自愿宣教运动-庄祖鲲(27分钟)

  10. 宣教历史-殖民主义时期(上)-庄祖鲲(27分钟)

  11. 宣教历史-殖民主义时期(下)-庄祖鲲(2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