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的结束:

  • 主后201年,传说位于土耳其东部的奥斯若恩王国(Osroene)成为第一个基督教国家。该王国于主后216年成为罗马的东方边境行省,其首府埃德萨(Edessa)一直是重要的基督教中心。
  • 主后260年,瓦勒良东征失败,成为首位被俘的罗马皇帝。继位者不敢再逼迫基督徒,教会享受了40年的宗教自由,信徒和教堂都大增。
  • 主后301年,基督教成为亚美尼亚王国(Kingdom of Armenia)国教,一直到今天。
  • 主后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开始最后且最大的一次迫害基督徒。
  • 主后312年米尔维安桥战役,君士坦丁顺应大势信主。
  • 主后313年,罗马帝国颁布《米兰谕令》,基督教合法化。君士坦丁善待教会;出资发行圣经、建教堂,将巨额公款拨作教会慈善救济经费,立法施行基督教理念。
  • 主后325年,基督教成为东北非的阿克苏姆王国(Kingdom of Aksum)国教。
  • 大约主后327年,基督教成为格鲁吉亚的伊比利亚王国(Kingdom of Iberia)的国教。
  • 主后361-363年,「背教者」尤利安皇帝企图复兴异教,结果在波斯战死,教会增长更快了。
  • 主后380年,罗马帝国颁布《帖撒罗尼迦敕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 国教化以后,信徒大增,但也有许多机会主义者。许多人拖延到年老或临终才受洗,因为他们相信洗礼能赦免一生的罪,而受洗后只能补赎一次。为此,教会不浪费精力在机会主义者身上,专注于认真准备受洗的慕道者。
  • 国教化以后,各城的主教开始集中精力向乡村宣教,但许多乡村只是把原有的宗教披上基督教的外衣,继续保存下来。
  • 罗马帝国境内的罗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耶路撒冷设有主教长(Patriarch,又译为牧首、宗主教),地位高于一般的主教(Bishop),前四个教会成为最重要的教区。罗马境内的众教会举行了四次大公会议。

合法的益处:

  • 有利于教会总结正统信仰:
    • 主后325年尼西亚会议,通过《尼西亚信经》,宣告三位一体为正统信仰,流放了亚流(Arius,耶和华见证人的鼻祖,依据箴八22和约十四28)。君士坦丁为了维稳,召开并主持尼西亚会议,晚年却接受了亚流派的洗礼。亚流派倚靠皇权东山再起,但正统派坚持三位一体,与之斗争了将近五十年。
    • 主后378年,信从亚流派教义的东罗马皇帝瓦伦特出征蛮族哥特人,兵败战死,全国上下都认为这是神的惩罚。纷争蔓延到各地各阶层,东、西罗马皇帝共同决定中止帝国内部神学问题的纷争。
    • 主后380年,东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并于主后381年召开君士坦丁堡会议,再次确认《尼西亚信经》为正统信仰,并宣告圣灵的神性。亚流派失去政治靠山,证明政治并不能左右正统信仰。但亚流派教义因着乌尔菲拉(Ulfila,主后311-382年)的宣教工作继续存在于北方的日耳曼蛮族。
    • 波斯境内的教会分别在主后410年、420年和430年单独举行会议,讨论与罗马境内的教会面临的同样问题,接受了第一、二次大公会议的信经和准则。
  • 有利于对付异端:
    • 东方教会受希腊文化影响,在基督论上出现异端:亚流否认耶稣是真神,阿波里拿留(Apolinarius)否认耶稣是真人。安提阿教会的聂斯脱里(Nestorius)强调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区别,用水和油的关系作比喻,却使人误以为基督也有两个位格。亚历山大教会的犹提干(Eutyches)强调基督只有一个位格,用水和酒的关系作比喻,却无法解释神人二性之间的区别。
    • 西方教会在救恩论上出现异端:为了反驳多纳徒派(Donatism,认为圣礼的有效性取决于施礼的人是否圣洁,而教会的有效性也建立在成员的品德基础上),奥古斯丁阐释了了教会论与圣礼论;为了反驳伯拉纠派(Pelagianism,认为人心本善,否认原罪),奥古斯丁阐释了人论和救恩论。华人很容易受半伯拉纠主义(Semi-pelagianism)的影响,认为人有能力凭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接受救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神的恩典合作、维持信仰,否定预定论(Predestination)。
    • 今天人文主义时代的信徒,最容易在神论(倾向:自由派、新纪元、金牛犊)和救恩论(否定:人全然败坏、神主动施恩、人被动回应、神预定拣选)上出偏差。
  • 有利于圣经的传播:
    • 君士坦丁出资发行圣经;
    • 主后405年,耶柔米译成拉丁文武加大圣经译本。

独立的教会:

  • 主后431年以弗所会议,第三次确认《尼西亚信经》为正统信仰,宣告基督的神人二性不可分割,将伯拉纠主义定为异端。当时教会出现强烈的敬拜马利亚的趋势,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反对把马利亚当作上帝之母来敬拜,结果被定为异端,但他并非认为基督的神人二性是分开的。安提阿教区中聂斯脱里的支持者离开罗马帝国,被罗马帝国的敌人波斯帝国收容,主后498年正式形成东方亚述教会(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传到中国,成为唐朝的景教和元朝的也里可温教。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和解。
  • 主后451年迦克墩会议,第四次确认《尼西亚信经》为正统信仰,并通过《迦克墩信经》,宣告基督的神人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将犹提干的「基督一性论 Monophysite」定为异端。亚历山大教区中的许多教会继续信奉基督一性论,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的教义。他们自称为东方正统教会(Oriental Orthodoxy),包括今天的亚美尼亚宗徒教会(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叙利亚安提阿正统教会(Syriac Orthodox Church of Antioch )、科普特亚历山大正统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埃塞俄比亚正统台瓦西多教会(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印度玛兰卡正统叙利亚教会(Indian Malankara Orthodox Syrian Church)等等。
  • 主后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主后430年,奥古斯丁去世,汪达尔人攻陷了迦太基。主后434-453年,「上帝之鞭 Scourge of God」阿提拉率领匈人大举入侵东、西罗马帝国。主后455年,汪达尔人再度洗劫罗马城。主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方教会独立于政权。

杰出的教父:

  • 亚历山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主后296年-373年):担任亚历山大主教,反对亚流派,被流放五次。主后367年最早明确列出新约27卷为圣经正典。
  • 迦帕多家三杰(Cappadocian Fathers):该撒利亚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主后330-379年)、拿先斯的贵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主后330-389年)、尼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主后335-395年),担任中亚细亚迦帕多家地区主教,三人继亚他那修之后,合力捍卫三位一体的尼西亚教义。
  • 拉丁教父安波罗修(Ambrose,主后304-397 年):担任米兰主教,坚持政教分离,一生致力于使教会免受皇帝干涉,是第一位能以主教地位影响统治者的教会领袖。
  • 希腊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主后347-407年):担任君士坦丁堡主教,被称为「金口约翰」,批评皇后为自己塑像,被流放。
  • 拉丁教父耶柔米(Jerome,主后347-420年):翻译拉丁文武加大圣经译本,被西方教会使用一千多年。
  • 拉丁教父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主后354-430年):著书立说,对外驳斥异教哲学、对内抵挡异端,总结了三位一体的教义。奥古斯丁认为爱心比圣洁重要,宁愿错在爱心太大、而不是错在过分圣洁,但却主张用武力管教异端。他认为对罪恶讲得深入,对恩典才能讲得透彻。他放弃用哲学解释罪,而是回到圣经。传世之作:《忏悔录》、《上帝之城》。

思考问题:

  •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突破,不是因为殉道者的不屈不挠、来世天堂的承诺、君士坦丁的政治需要,而是因为圣灵的工作。既然有了圣灵的工作,还需要殉道者的血吗?(殉道者的血就是圣灵工作的表现)
  • 君士坦丁主张一位神、一个皇帝、一个帝国、一个教会,早期教会4次大公会议都是罗马皇帝为了维稳召开的,凭什么说圣经没有被篡改,新约正典和三位一体教义没有掺杂政治因素?(神兴起专心跟随神的教父,允许教会出现异端、分裂,保留罗马帝国的对手波斯帝国,留下不同的圣经抄本,都使政治无法控制信仰)
  • 基督教合法化,使大量异教徒涌入教会,教会内部鱼龙混杂,罗马帝国境内的宣教陷入停滞。神为什么允许这事发生?(有利于反思、整理信仰,走得更稳)
  • 神为什么不直接在圣经中定义「三位一体、基督神人二性」,以避免神学争论?(神的本性太丰富,照神形象被造的人太复杂,叙事文体的圣经比充满神学名词的论文能承载更丰富的信息)
  • 既然在救恩中人全然被动,福音不可抗拒,人并不能使人生发信心,也不能说服人接受福音,那我们传福音有什么用?(传福音的人与神同工、被神造就,用福音向被弃绝的人宣告定罪、向被拣选的人宣告释放)

视频资料

  1. 二千年足印-化枷锁为力量-德国天主教电影公司(43分钟)

  2. 世界教会历史-国教化时期(1)-苏文峰(26分钟)

  3. 世界教会历史-国教化时期(2)-苏文峰(32分钟)

  4. 宣教历史-拉丁教父时代(上)-庄祖鲲(27分钟)

  5. 宣教历史-拉丁教父时代(下)-庄祖鲲(27分钟)

  6. 宣教历史-亚洲宣教史(上)-庄祖鲲(27分钟)

  7. 教会历史-三位一体(上)-蔡丽贞(27分钟)

  8. 教会历史-三位一体(下)-蔡丽贞(27分钟)

  9. 教会历史-基督论(上)-蔡丽贞(27分钟)

  10. 教会历史-基督论(下)-蔡丽贞(27分钟)

  11. 教会历史-救恩论(上)-蔡丽贞(27分钟)

  12. 教会历史-救恩论(下)-蔡丽贞(27分钟)

  13. 教会历史-奥古斯丁-蔡丽贞(2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