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乃是一面镜子,记录了教会如何回应每一个世代的挑战。信徒只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在当下见证基督。华人基督徒继承了19至20世纪西方教会的智慧和愚拙,如果不了解中国教会的历史,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来看待中国教会的历史:
- 从属灵传记的角度理解,可以使我们从宣教士和属灵领袖的事迹得到鼓舞,但比较多仰慕,比较少看到他们生平的历史处境。
- 从传统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任何不符合传统儒家思想的现象,可能都会被认为是不属灵。
- 从西方宣教史的角度理解,看到了宣教运动的成败,但往往忽视华人教会领袖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理解,把宗教看作人民的鸦片,把基督教看成帝国主义的工具。
- 从跨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角度理解,可以避免美国、西方或中国的沙文主义。
- 从神学教义的角度理解,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教会的历史,看到神如何带领华人教会的成熟和成长。
本课程由华人神学教育家林慈信牧师于2012年在洛杉矶讲授,主要是从跨文化交流与冲突、以及神学教义的角度来介绍和解释19至20世纪的中国教会历史,总共9小时39分钟。
课程录音
- 中国教会史01
- 19-20世纪的中国教会历史概览
- 中国教会历史和美国教会历史的相似性
- 中国教会史02
- 来华宣教士的两种敬虔与复兴传统。
- 中国教会史03
- 历史上的社会福音与社会参与
- 美国宣教士在中国的心态和情况
- 中国教会史04
- 非基督教运动
- 宣教路向的转移
- 中国教会史05
- 差会、教会与合一
- 开荒宣教精神与基督教个人主义
- 中国教会史06
- 二十一世纪基督徒的个人主义
- 中国教会的反理性主义传统
- 中国教会史07
- 中国教会的教会意识缺乏
- 中国教会史08
- 中国教会的实用主义传统
- 中国教会史09
- 新文化运动关于基督教的辩论
- 中国教会史10
-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基督教的辩论
- 中国教会史11
-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基督教的辩论
- 非基运动:从群众运动到政治运动
- 中国教会史12
- 非基运动的影响
- 生命社与基督教新文化运动
- 生命社代表:赵紫宸
- 中国教会史13
- 生命社代表:赵紫宸、刘廷芳、吴雷川、徐宝谦
- 中国教会史14
- 生命社是怎样的人
- 生命社对民族主义的回应
- 中国教会史15
- 生命社对非基运动的回应
- 生命社的失败和评价
- 中国教会史16
- 赵紫宸与本色化神学
- 中国教会史17
- 赵紫宸与本色教会神学
- 中国教会史18
- 赵紫宸
- 吴雷川
- 中国教会史19
- 吴雷川
- 中国教会史20
- 吴雷川
- 徐宝谦
- 中国教会史21
- 徐宝谦
- 中国教会史22
- 徐宝谦
- 吴耀宗、丁光训
- 基督教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 改革宗神学与华人教会历史素描1
- 今日华人教会的历史背景
- 第一段,早期宣教士的努力:自由主义的理想和复兴主义的现实
- 第二段,1945或1949之后
- 第三段,1965-1980,华人教会工业化
- 改革宗神学与华人教会历史素描2
- 70年代
- 1980年代前后,一些关键性的人物接纳了新正统神学
- 1985年之后,福音派的出版社开始受新福音派的影响
- 1980年代后期,福音派的共识破裂、新福音派神学垄断了福音派
- 改革宗神学与华人教会历史素描3
- 从90年代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