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上海养病

  一九四零年一月十八日,尚节回到上海,当晚举行家庭礼拜。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强壮,又不肯稍加体贴,每次讲道总是用尽力气、汗泪交流。这样的「拼老命」,拼了将近十五年,现在已到了「当跑的路已经跑尽」的阶段了。尚节灵命转机那年,主启示他只有十五年的工作时间,现在也快满期了。

  一月二十四日,汤仁熙牧师来看他,尚节说:「这次病中,使我学习对别人受苦时表同情,病人最需要主内肢体的安慰与探访。」二月十二日,汤牧师夫妇希望尚节到医院去治疗,尚节说:「一去医院,就不能自由读经祷告,五千日没有间断的日记,恐怕不能继续下去。我想请竺规身牧师来为我祷告。」正说着,竺牧师来了,尚节就向主认罪:「1)在讲道时,看见小孩子在会场上吵闹,就发脾气,把小孩子赶出去,缺乏爱心温柔。2)作见证时,心里是希望能多有人得救,但有时九分会讲到十分。3)才蒙恩时,每天灵修时间很长,但后来一天讲三次道,灵修时间就不够了。4)偷神的荣耀。5)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6)所收的奉献款,应分别为圣,设立一个委办,请竺、汤两位牧师,钱俞慧安老姊妹锦华四人一起管理。神若许可,将来开个灵修院,有几千亩地能自食其力,又可以灵修。」他们祷告了一、两小时,祷告时不觉得疼和累,脓血流出很多。

  尚节在上海家中养病期间,并没有自伤自怜,也没有在病床上过着无聊的日子。在主日清晨,他总喜欢请一帮朋友到家里,对他们讲道,讲完便和他们共同祈祷。在讲道与祈祷时,他的痛楚便忘记了许多。他认为这痛楚是主对他的训练,目的在纠正他的坏脾气。的确,他的脾气这时也好得多了。朋友来访,必加以招呼,走时必送出门。兴化风俗,好友到家里用膳,主人必请太太献上筷子;这种礼节,尚节现在也不嫌麻烦地实行起来了。人们都说,「宋博士的脾气变了。」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全家合影。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全家合影。

  他照常每天读圣经十一章,照常祷告,照常写日记。写日记是他每日的劳作,每写总在一小时以上,从不间断,这是关于他生平最宝贵的材料。有时他觉得写得太吃力时,便叫弟弟代劳,后来又嫌弟弟写得太慢,就请能文的神学院学生笔记他的口述。有空的时候,他还择要答复国内外基督徒的来信。

  二月二十五日,舒邦铎牧师夫妇来看望尚节,对他说:「你一九三一年在南昌我家时,预言自己的工作有三年流血,三年后要退隐,所以从今年起要休息三年,这些预言都要应验。

  周惠灵大姐是护士,悔改后被圣灵充满,奉献一生为主。三月八日,她与爱主的弟兄张卜熊大夫亲自来家中诊视后,劝尚节进医院开刀。尚节说:「我愿意死在讲台上,不愿死在家中。」

  这时,北平的王明道听见尚节病重,他夫人刘景文姊妹正好在上海娘家养病,所以他就请夫人前去探访。三月二十日,刘景文姊妹见到尚节的病痛,又知道他执拗不肯就医,就用《马太福音》第九章十二节劝他入院治疗:「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尚节当天就进了医院。竺规身牧师在上海福音电台广播,请上海全体布道团员为他祷告。

  尚节做手术的地点是上海戈登路大公医院,做手术者是张卜熊大夫。由于尚节体弱,所以先行输血,三月二十日晚上九点半动刀。手术约三小时,脓血流出有两大碗,挖去许多烂肉,整个房间充满臭气。他患的是结核性痔漏,这是一个预后不良的重病,需要长期住院。在住院时期,做他的看护、保姆和管家的,是一位杭州布道团团员张姊妹,和一位为尚节办事务最出力的朱维馨弟兄。这位朱弟兄的祷告是:「主啊,祢若肯,接我回去,留下我的弟兄宋博士吧。」

  尚节从手术室被抬回病房时,面色苍白如纸。此后数日,到院探视之亲友,都见他在病床上呻吟痛苦。在大公医院静养了约一个月后,健康渐渐好转。当刘景文姊妹再去看望他时,他就像小孩子般地唱着奋兴短歌:「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在上海大公医院动手术后照片。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在上海大公医院动手术后照片。

  五月二十日,尚节出院回家,五月二十四日在家中作了一首《工人回忆歌》,调用复兴诗歌第4首。这首诗歌,也是对今天每一位神仆的提醒和勉励

  1. 回看以往所行道路,虽是顺服,却非甘心,受主鞭打,方能醒悟。主啊!我愿甘心顺服。
  2. 回看以往所作圣工,虽是忙碌,缺乏爱心,受主惩治,忽然明了。主啊!还我起初爱心。
  3. 回看过去所跑灵程,虽是跟主,自为满足,受主斥责,深自惭愧。主啊!助我谦卑追求。
  4. 回看多年所度生活,虽是不错,未真圣洁,受主对付,叹已败坏。主啊!渴慕完全像祢。
  5. 回看平日所传信息,虽是福音,未付代价,受主启示,有负厚托。主啊!恕我灵里怠惰。
  6. 回看蒙恩所立奉献,虽未违背,己犹未死,受主指点,贪恋世界。主啊!今后一刀两断。
  7. 回看每天灵里交通,虽是不断,未达亲密,受主提醒,辜负主爱。主啊!化我在爱里面。
  8. 回看当年接受十架,虽是背负,常觉灰心,受主鼓励,泪不自禁。主啊!甘跑孤单道路。
  9. 回看平日与人交往,虽是谨慎,未表现主,受主光照,有亏神荣。主啊!人前要表显祢。

  五月二十六日,妻子对尚节说:「上海许多教会都为你的病祷告。今病稍好,应当去聚会。」于是全家都到最近的毕士大小礼拜堂聚会,

  六月七日,尚节又作了《今昔比较歌》,调用复兴诗歌第70首:

  1. 前好表彰自己,今愿主内隐藏;前喜求人夸奖,今惟讨主喜欢;前作工求果效,今乐主旨得成;前讲道凭智慧,今靠圣灵大能。
  2. 前好谈论世事,今愿主内静默;前喜朋友交往,今爱灵里交通;前唱诗求悦耳,今乐爱里忘怀;前祷告凭感觉,今靠信心得胜。
  3. 前好任意判断,今愿主内自察;前喜工作忙碌,今学忍耐等候;前查经求妙解,今乐灵里亮光;前著作凭经验,今靠圣灵启示。

  七月八日,张卜熊大夫提出再次开刀,第二次手术是在上海南洋医院。经张医生许可,宋师母与钱俞慧安老妈妈、周惠灵大姐在旁边观看并祷告。张医生祷告后,将肿处与新伤口割开,将腐肉及朽坏骨头也剪下。八月三日,尚节祷告说:「父啊!这次大病难道要灭掉我的信心吗?要减少我为主作见证的能力吗?」然后他对周大姐说:「人算什么?不过器皿,不是被圣灵使用,就是被撒但利用。神有时给祂仆人特别造就,借着苦难,使之谦卑,使神得到全部的荣耀。

  九月十一日,尚节接到安微宿县生熙安牧师之长女生懿新姊妹的来信,她因病休息半年,所以与尚节分享病中所得:「1)讨神喜悦、作神心上人,比为主作大工还宝贝;2)神让祂儿女们患病,不是损失、乃是恩典,经过死荫幽谷的经历,比站在讲台上向千万人传福音更宝贵。3)工作是属于神的,神必负责,求神赐下一颗安静的心,顺服安息在神的旨意中,学习那更高的事奉,在病床这段日子里满足主的心。4)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九月十八日,尚节与前来探访的竺规身、戚庆才和王彼得牧师谈论病中的体会:「神用患难淘汰不合用的仆人,神也用患难造就每一个工人,借着患难来恢复我们起初的爱心,患难帮助我们进入安息。他们走后,尚节总结了这次大病中得到的最大属灵教训:神要人完全死于『自己』,尊主为大。我们为主作工,当效法保罗,在各地以高举十架为结束,不以自己得荣耀为结束。为主作工,不求什么馈赠,无名无利,只求在主内隐藏,学习对付『自己』。不但领人出埃及,还应当领人过约旦河。在台上根据真道直言,以尊主为圣为标准。见证中不提及悔改人数,亦不必让人签名,不再求人写见证给我,拒绝一切表彰自己的话。人算什么,不过器皿罢了!当多到人不肯去的地方去作工。」

  那时上海怀恩堂刚刚落成,准备举行奋兴布道大会。因为堂宇宽阔,他们认为若非用宋博士的声望作号召,恐怕难以满座。因此,戚庆才牧师请尚节从十一月十日到十一月十六日在怀恩堂领会,尚节便答应了。十一月十六日,到的人很拥挤,怀恩堂内喧哗杂乱。尚节缓步上了讲台,以击桌,大声说:「这到底是教堂,还是戏院啊?」会众这才寂静下来。那天他讲的是「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讲到后段,就感到支持不住了。讲完归家,他的疮口又再度发炎,痛楚增剧,身体越发衰弱了。他叹息说:「料不到我竟这样不中用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海伯特利教会成立二十年特刊,尚节在上面写道:「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至微仆人尚节敬祝。」

  尚节本来预备再去南洋,由于在怀恩堂领会,伤口复发。医生说,上海的天气太潮湿,对伤口收口不利,最好是到北平,那里天气干燥。十二月四日,尚节把家人留在上海,由天津布道团团长张周新陪他去北平。路上经过升天殡仪馆,他心想:「这次到北平,恐怕要升天了」。

二、在协和医院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九日,尚节住进了北平协和医院,被诊断是癌症和结核。医生说伤口有许多管,像铁路似的相通,比给肺开刀还要困难,还要养两三个礼拜才可以动第三次手术。尚节心中难过,想离开医院、不接受医治了。十二月十六日,有弟兄送给他书和经节,一本是《受苦有益》、一本是《写给受苦的基督徒》,经节是「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十二3)。十七日早上祷告时,神启示尚节不要离开,他的心才得以安息。

  二十日查房的医生虽然实话实话,但也说了许多安慰的话,这使尚节反省自己:「这些天内心的争战,都是因为我想自己病不厉害,而医生又说得这么厉害。回想我在许多地方领会时,我讲『你有罪』,许多大罪人向我发脾气,但圣灵作工时,他们承认自己想的完全错误,是自己欺骗自己。我也想到,对罪人不但要指出他们的罪,还应该对罪人有爱心,因而有得救的盼望。

  这时,又有一些探访的人对他说:「为何不靠信心呢?还靠医生?」还有人回忆起过去看见他为病人按手医治。尚节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切话只叫我心里发烧,但有一位姊妹送我一节圣经,『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诗三十九9)二十三日晚上,尚节读了《诗篇》一百三十八篇6-7节,主的话也给了他新的亮光:「只要谦卑交托,甘心在患难中,仰望祂的救赎。」

  第三次手术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当晚是圣诞夜,有诗班来唱诗,尚节想到主从天上来到世界,不慌不忙地来到马槽作一个小婴孩;又想到自己因为要等待两个礼拜才能开刀,就心中着急,何等惭愧!

  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尚节做了一个梦:在一个大礼拜堂里,许多人很长时间没有听他讲道,现在都来听,礼拜堂外有个广告上面写着宋尚节医好什么人、什么人。尚节立刻声明,不是我能医好谁,一切荣耀当归给神。说完下台,看见许多天使,每个天使手中拿一朵百合花。梦醒之后,尚节赞美主说:「多年来为别人祷告,许多病人蒙神医治,他们以为是我医好他们,把我看作神,现在我病了,能叫他们明白宋尚节是人不是神。」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尚节的脓越来越多,晚上发烧,整夜不能睡。第二天,尚节接到舒邦铎牧师的信说:尚节在他家说过十五年的工作预言,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二年是与主同埋葬的时期,深信神有重要的工作托付他,所以要有长时间的准备。尚节看完信,心中很快乐,烧也退了。

  一月二十三日中午,尚节第四次动手术,接着在协和医院住了六个月。期间,尚节同房的俄国人开刀后吵得厉害,尚节说:「我忍不住发脾气,后来心中深深痛悔,然而已经变作许多反对真神的笑柄。」后来,尚节住一个安静的单间,但很快又让给一个有精神病的小孩。接下来的同房是一位抽烟的朝鲜人,他的烟味实在使尚节受不了,但尚节却靠主得胜、学习忍耐,抓紧机会向他谈道。尚节深深体会到:「要作神的仆人,若要每一句话有惊天动地的能力,他就必须先为他所传的信息吃苦。没有大患难,就没有大光明;没有大磨练,就没有大托付。神要把大任务交托一个人,必须叫他受苦到极点。」

  在住院期间,每次医生换药都使他非常痛苦。尚节认为是他们心急、不顾病人的痛苦。而护士换药细心,比较慢、不痛苦。但是,尚节后来渐渐发现,每次医生换药,当时虽然痛苦、后来却很好受。而护士换药,当时虽不痛苦、后来却很受罪。从此,他就欢迎医生换药,并且体会到:「讲道也有两种,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神让我们先苦,实在是为我们的益处。」

  那时,内地会西教士柏康尔夫妇因为儿子住在协和留院,常常到院,经王明道介绍后,他俩与尚节互相认识,以后常作交谈。在谈话中,尚节表示他的病是主对他的管教,要把过去的坏脾气改变过来。关于尚节的性情,柏康尔早有所闻,现在亲见其人,深爱他之温柔和平,以前所闻的暴躁轻慢之气,已经无影无踪了。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宋师母(左一)和王明道夫人刘景文(右一)在北平协和医院病房内留影。
上图:一九四零年,宋尚节、宋师母(左一)和王明道夫人刘景文(右一)在北平协和医院病房内留影。

三、在香山祷告

  这次手术虽然做得很成功,但因为尚节不能离开工作,所以一再拖延、迟了六个月,病已深沉,所以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一九四一年六月七日,尚节离开协和医院,住到北平布道团团长许文贞医生家,宋师母随舒邦铎牧师到北平护理他,上海的四个孩子交给一位保姆照顾。六月二十二日,纳粹德国突然袭击苏联,欧洲战火向东蔓延。七月三日,尚节接到家信,知道最小的男孩天旨病重住院,宋师母不得不赶回上海。当天,尚节搬到香山卧佛寺路口鲍家花园,租了园中的小平房;一面养病,一面查经。其地名「一棵松」,颇饶山林之胜,空气新鲜,但是没有电灯和自来水,晚上只能点着煤油灯查经祷告。八月三日,尚节早上读《以西结书》二十四章16节:「人子啊,我要将你眼目所喜爱的忽然取去,你却不可悲哀哭泣,也不可流泪。」读经以后,尚节就唱「主旨得成」歌,心想,「天旨是否已经归天了呢?」当天他就收到妻子的来信,原来七月十八日,尚节唯一存活的儿子天旨也因腹膜炎去世了。

  此时此境,遭遇此事,在常人当然不免是一大打击,但尚节却已经学习到了在夜间歌唱的功课。他心中所挂念的,乃是主的旨意成就。八月五日,他给舒邦铎牧师写信说:「在我祷告中间,神清楚指示,中国教会大复兴的时候到了。这个大复兴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圣灵自己的工作,在一帮工人心中运行激励他们,同心合意地联合起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作一个长期的祷告,作一个灵里祷告的工作。在灵里祷告的时候,神自己要动工,领他们进入真理的深处;领他们到完全死透的地步;领他们到『不要我、只要主』,『不是我、却是主』,『不见我、只见主』的地步;领他们到有同一的心灵,跑同一的脚踪;领到肢体彼此建立,灵里互相交通,在爱中建立自己的地步;领他们到爱主所爱、看主所看、恨主所恨、祷告主所要祷告、做主所要做成的地步;领他们到断开一切锁链,在灵里自由的地步,用信心做成神所要做成的工作。在这一个月中间,神借着祂孩子的手,写信给各教会的工人,赶快退到一个安静的所在,彼此联合,作成那祷告的工作。神要在这个时期,做奇妙的事。」

  八月二十六日,宋师母带着三个女儿和保姆从上海迁往香山。此后,尚节的健康日趋正常,就开始若干比较不吃力的工作,和到访的人谈道。在这段期间,他每日读新旧约圣经三章及《启示录》一节,用新旧参照对读,称为「伴偶查经」,或转「生命轮」,常有信徒同工一起查经。

  在上海,宋师母用了六、七百元为天旨做墓碑。尚节知道后,就写信给上海竺规身牧师说:若墓碑还未做成,当用立碑之款作布道团印发布道单张基金之用。九月十七日,尚节在祷告、读经后写道:教会不复兴,我是大绊脚石;许多神儿女的软弱都是我软弱的放大。家庭中之软弱,因为我未作好的模范。保罗劝人效法他,因他效法基督,我却不敢这样说,我看其他人比我有义,我不敢作责备人之器皿,愿在神面前默然无声。越看自己之败坏,越深入主的死;看自己的败坏有多少,深入主死有多少!非自己之虔诚能讨主喜悦,全在于主的怜恤。恨透,死透,则活透!」

  九月二十七日是尚节的四十周岁,他读《使徒行传》第二章,反省自己:回想四十年来,自己有许多易犯的罪,自高、不能与人合作、缺乏爱心,并有许多隐藏的罪,只有求灵火焚烧,焚烧自己的一切污秽,使我爱人灵魂的心不断焚烧。

  九月二十九日,尚节读《约翰福音》二十一章,再次反省自己「许多年来,以打鱼为乐,自以为老练,自以为老手,殊不知这是神的恩赐。最初打几条鱼时,尚知归荣耀于神,打鱼打多了,就喧宾夺主,不将荣耀归于神,反自夸自己是老手了。唉!人之本相就是如此!人的毛病,就是把神所赐的恩赐或工作变作偶像来代替主。」

  入秋之后,尚节身体更见好转,已能在一棵松附近散步游览了。这个古帝王行猎的胜地,此时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奇景。香山的静宜园,是他最常策杖流憩的地方。他看见花草,即以花草作喻,对同行的人阐述真理。在香山旅店旁边有一个高墩,尚节时常喜欢坐在那里读经静修。他在这段时期写了十五首短歌、十九封给国内外布道团的公开信。

  一九四一年十月九日,尚节给南洋布道团员和吴静聆团长写了最后一封信,两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海外的通讯就断绝了。在这最后的信中,尚节说:「我们灵里饥渴时,往往仰赖几个奋兴家的讲道。但他们只能给我们带来短时间的复兴,正如夏甲的一皮袋水,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自己都得不到满足,如何满足别人?现在,让我们来到活水的泉源,祂能给我们无限的供应,主就是那活泉,凡到主面前的,主总不丢弃,主自己将满足每个人。」他又详细介绍了自己病中在香山祷告的经历:「我与一些弟兄姊妹一起祷告九十八天。有时我们祷告五、六小时也不看为太长。我们越祷告,越爱神,越能合一。越祷告,越知道父的心意;越祷告,越喜乐,越得到安息,越思慕主,这样我们越延长我们的祷告。越祷告,我们的心越发出亮光,我们更彼此了解,彼此相爱;越祷告,越有滋味,越死于自己,死于世界,越看见自己的软弱,变得越谦卑。你们可以实行这样的祷告生活,如果每个布道团能够在灵里祷告,将被保守直到那日;如果每个教会有这样一个祷告团,教会将更得到复兴。」

  十月二十四日,尚节给舒邦铎牧师写信说:「我们在灵里祷告有一百一十三天了,这明显是神在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在灵里深有所得。过去我看布道工作很要紧,如今我看祷告比什么都要紧。属灵的境地是无限量的。在我灵里祷告时,看出末后世代的工人应该有下面十二个需要:

  1. 要完全死透:对世界、对肉体、对自己都要死透;活着不是自己、乃是主,『我』死了才有益处。
  2. 从主那里直接得启示:不光传道,还要作先知说预言;不但是基督启示在他心里,还要成形在他里面,生活在他里面。
  3. 明白全部圣经:不用人的智慧来读圣经,非用神学知识来研究,乃是吃下书卷,化为自己的骨肉,真是肉身成道,要按着正意分解真理。
  4. 在祷告中会听那微小的声音:会明白圣灵的指导,会得着那由上面来的启示,会打破那黑暗的权势,会与神有彼此密切面对面的灵交,会与主一同在至圣所内,有份于代祷的工作,会在主面前得着能力,来攻破撒但一切的诡计。
  5. 真要被圣灵完全浸透:脚被浸透,会跑顺服的道路;膝浸透,会不住地祷告,以神为乐;腰浸透,大胆为真道作证;手浸透,满有神迹奇事随着他;嘴浸透,见证有能力刺心,像天使面貌;头脑浸透,毫无成见;心浸透,以主的心为心;甚至全身浸透,如同彼得影儿能医病。
  6. 满有爱人灵魂的心:看一人灵魂不得救,心如火焚;爱人灵魂到极点,甚至效法主为羊舍命,愿失去全世界而赚得灵魂。保罗视传福音如还债,他说『我不传福音有祸了』,甚至两手织帐棚供给同人的需要,一同来还福音的债。
  7. 高举十字架的福音:有许多人轻看传福音,以为是初步的,不要紧的,把许多理学、小学、遗传、律法拿来造巴别塔。十字架的福音为神的大能,高举十字架才会吸万人来归主。
  8. 灵交的团体:有灵交团体为后盾,一切的能力,离不开同心合意的祷告,离不开马可楼上的祷告。主没有升天以先,吩咐门徒在耶路撒冷同心合意等候。在马可楼上,他们得着活水的浇灌,活水在他们腹中自然而然流出东西来。使徒时代教会,没有人传教会真理,然而有教会的产生;没有提倡远方布道,然而有安提阿差会的设立;没有人提倡远方布道,然而有腓利到旷野去,打那美好的仗;没有人注重方言,然而他们会说万国方言;没人传肢体生活,然而他们会实行彼此相爱;没有人传神迹奇事,然而这些恩赐却随着他们;没人传社会关怀,然而他们会救济寡妇;他们在灵里所得的一切,都离不开马可楼上同心恒切的祷告。
  9. 甘心乐意背十字架:跑孤单的道路,以受苦为兵器,不以福音为耻;效法主的死,实验主的死在身上发动,生在许多人身上发动;甘心乐意出到营外与主一同受苦,不求名利,主内深深隐藏;打破瓦器,使主的名得荣耀,像橄榄越压越榨出油来,使教会发光。
  10. 认识魔鬼的诡计:能认出化装的天使,会识破假先知、假基督,真有分辨的灵,站在守望楼上,为主的教会堵住破口。在地上捆绑天上也捆绑,在地上释放天上也释放。在真理荒凉时代,为教会柱石,不偏不倚,直立不曲,在真道上纯粹毫无瑕疵。
  11. 满有爱心与主内的人合作,同心合意兴旺福音: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不为自己建造巴别塔,不结党纷争,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不分彼此,只要主的福音被传开,就心满意足。真是为所信的福音,不顾性命地齐心努力。
  12. 儆醒祷告,忍耐等候主再来:不看眼前的孤单黑暗,在百般试炼中有信心、有盼望、有喜乐、能夜间歌唱,忠心至死。我天天为国内外的教会祷告,求神多多造就这样的工人,就是我在这一百多天祷告中所领会的,蒙神喜悦的无愧工人。传道人若有机会到僻静处灵修,也会看到我所看到的,得着神所要他得着的。」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尚节在南洋到过的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地,先后都被日军占领,物资也越来越匮乏。但尚节却心无旁骛、继续写作。据宋师母后来写给吴静聆姊妹的信里说,这些都是他「在病床上痛苦艰难中所得之启示」。例如:十二月二十四日,尚节与全体同工一起查考《以西结书》十三章,然后一起跪下祷告,得着的启示摘录如下:

  1. 神是光明之神,常与神交通者是居光明中,不在黑暗里。你不寻找光,光反要寻找你。神的光要照出你一切隐藏的骄傲、自己的谋算。神的光真是无微不照,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什么隐藏的罪都能照出来。罪不除掉,岂能在光中站立得住呢?神要把利未人关起来,神坐下熬炼,使他们成为精金。
  2. 许多人仰望大山、小山。谁料这大山、小山把神的光阻挡。要直接仰望神,应当直接领人到主面前蒙光照,使他们被建造成为活石。可是人总要为自己凿出池子,去得那死水、臭水,而不愿就近那活水泉源。
  3. 先堵住自己的破口,方能堵住教会之破口;先认识自己的败坏,方能认识教会里的败坏,才配为神说话。雕刻一块石头时,先去掉大块,后去掉小块,最后要去掉那最微小的,使你毫无瑕疵。
  4. 自己什么光景,造就别人也到什么光景。祭司如何,百姓也如何。许多假先知,没有来就光,没有认识自己,不认识神之心意与作为,故他无以领导百姓,也无以堵住破口。你认出是破,他认为不是。刷未泡透的灰,工作不彻底,是不能经过火的试炼。神要拆毁那未泡透灰所抹的墙,拆平到地,以致根基露出,一切归空。
  5. 为了名利,不敢说直话,只为人作靠枕。自己必须明白清楚神的旨意,方能说得直截了当。未受神深的对付,岂能明白神对付教会之原则呢?两年间,神把他的仆人绑起来坐下熬炼他,免跑错路,下入永远之深坑,妙哉神爱!
  6. 以赛亚未蒙洁净前,真是耳聋口哑;蒙洁净后,方能听得清楚,说得清楚,配作先知。如不在宝座前深受对付,只能是假先知。
  7. 真先知不像狐狸有私心,不但不能建设,只会挖洞,把圣城石头偷来为自己建巴别塔。真先知看清破口所在,会堵住破口,成全了那金银宝石的工作。

  从一九四一年七月来到香山,一直到次年二月,尚节写下了每天在香山的祷告读经心得,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香港晨星出版社出版,书名为《隐藏的吗哪》,已出版了卷一至六。

  尚节身体略好之后,就在寓所内辟一堂名「恩典院」,在这里召开不定期的查经会和主日崇拜。还进城小住。这时常来恩典院谈叙的有王明道、汪兆翔、杨绍唐、顾仁恩等人。顾曾为电影明星,生活非常糜烂,听了尚节讲道后悔改,这时在北平传道,一切作风都效法尚节。他的家人由香港乘日本船北上,途中为盟国鱼雷击沉,全家溺死,顾非常心痛。尚节听说以后,对他说:「你我可以来个一个二部合唱,好吗?」

  「合唱?」顾迷惑了,「这时还唱得出来吗?还有什么可唱的呢?」

  「我们可以唱《约伯记》,」尚节静静地回答,「你唱第一章,我唱第二章。」

  十二月二十八日,杨绍唐牧师前来与尚节交通。尚节请他述说自己重生,圣灵充满,圣灵浇灌的经历。尚节说:「神的工人需有分辨的灵,真重生与假重生分别在于是否有爱人灵魂的心。真假圣灵充满是看有没有能力为主作见证。真假圣灵浇灌在于能否以生命传生命。真假先知有分别,假先知:1)靠肉体成全,不靠圣灵;2)不高举十字架,只高举理学、小学、律法、遗传。真先知则相反。」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四日是除夕,尚节作完查经记录后,又去探访、勉励别的病人。先去看望孙玉芳姊妹,又去看望徐亚伦医生,大家一起同唱《主耶稣啊!想起了祢》,告别后回家。尚节自己经历了疾病痛苦、得着了主的安慰,也常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受同样患难的人。

  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日起,尚节在晚上家庭礼拜时除了读经、唱诗、祷告外, 考虑到二女儿九岁、三女儿六岁,年纪尚小,就给她们讲故事。后来讲的故事中,有一百五十四个完全讲神的工人, 集中出了一本书,书名为《工人故事》,一九九一年七月由香港晨星出版社出版。这些故事指出,有的工人不注重圣经,看属灵书籍过于圣经,以致误入歧途,也引领别人迷失道路;有的人不注重祷告,工作就没有能力;有的人不重视为主作见证,不高举十字架,结果工作失败,教会荒凉。同时,也谈到工人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当如何服事主,以及神的仆人当有的脚踪。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以后,日军起初允许西方宣教士自由往来,用温和的手段拉拢中国教会人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把西方宣教士关进了山东潍坊集中营,查封、接管了英美差会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医院,并借口支持「中华教会自立,脱离英美羁绊」,以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控制中国教会。为了应付时局,北平的一些教会领袖在日军控制之下,组织了「北京基督教维持会」,但王明道却拒绝参加、不愿被政治势力利用。四月十三日,尚节接到北平西郊警察分署来信,要他四月十六日去接受质问。尚节心中不安,虽知万事临到、都有益处,但此时局势微妙,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因此,他检查、清理了一切没用的信。晚上祷告会一起唱《安稳在耶稣手中》,心中圣洁,什么都不用怕。那天下午,尚节在周维同牧师的陪同下接受了日本警察的质问。他们问尚节是不是台湾人,他说他是中国人,日本人就大为惊奇。又问他何时赴台湾、从出生到一九二七年的经过、传道的经济来源,一直问了一个小时。最后,他们听说尚节负病而来,还慰问了他几句。次日回到香山家中,同工和家人见他安然无恙,感谢主恩不尽。四月十八日,北平十二位基督教团体和教会的负责人就联合成立了受控于日伪当局的「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周维同牧师也是其中之一,但王明道始终拒绝参加。

  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尚节每晚在家庭礼拜讲「喻经故事」。拿宋师母的话来说,他「每天仍是吃下书卷,倒嚼主的言语,一面回顾,检讨自己过去的工作,一面鼓励,带领锦华和孩子们勤读圣经。每晚有家庭聚会,孩子们当时还年幼,对于普通的讲经及解经不能感到兴趣,亦不能了解,所以他开始每天讲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听来是很浅显的,但其中却关乎灵里重要的事。」尚节讲的时候,不是按圣经各卷次序来讲,而是对哪一卷书有感动,就先讲那一卷;也不是先有了材料,然后再去讲,乃是先有感动,然后祷告,祷告后就讲;甚至讲前还不知道故事的起始和末了。这时都有同工在旁边帮忙记录。这本书特别注重教会与工人的真理,例如:如何建立教会,如何使教会走上合一的路,神家的禾场需要怎样的神国农夫——教会的传道人。主的仆人用故事喻意每一卷圣经,目的是使人更容易发掘圣经隐藏的珍宝。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使人隐隐看见十字架的功能;有从正面开门见山说的,也有从旁面烘云托月来说,目的是引导人高举、仰望、背负十字宝架。故事的中心就是使人认识神的心,去得神的心,好作一个完全满足神心的人。一九五一年,宋师母在将六十四个故事在北京出版,书名为《喻经故事》,里面充满精警的灵意和美妙的文学气息。宋师母在序里说:「主的话化在他生命里面,他将从圣经上所集领会的,配上这十余年在各地工作及个人灵性经验,就是这本喻经故事产生的由来。」

  尚节所讲的故事中,还有一种是含有各种灵训和属灵原则的寓言,含有灵意与灵历的叙述,以及含有预言性的故事。这类的故事有一百五十四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香港晨星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喻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