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虽然还记得,在美国时曾有一位不相识者送了他一个地球(见第二十一章),但此时他却没有到远方布道的打算。可他又分明听到主鼓励他:「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三8)
南洋群岛的华侨教会,向来与闽粤的教会有密切的联系,此时虽然还未与尚节有交通,但已经有许多福建、广东的蒙恩者向南洋群岛的亲友去信作见证,所以他们对宋尚节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了。尚节首先答应了新加坡基督教联会的聘请,于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到达新加坡。新加坡的英文报纸误传他是来新加坡医治病人,尚节在欢迎会上迅速予以更正,述说国内教会的复兴景象。
奋兴大会从八月三十日开始。主持人原想有三四百人到会,便算热闹了,但主的恩典却超过他们所敢想的。人太多了,只好转借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但仍嫌拥挤。最初的翻译是一位政府部门的中文教师,但尚节的讲道太快,他应付不来,翻译了几次只好作罢,请他的妹妹顶替。他妹妹就是马来亚柔佛州居銮长老会的女传道吴静聆姊妹,她是厦门的一位牧师之女,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神学院,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吴姊妹用扩音器翻译厦门话,大家都听得很满意。尚节一日开会三次,开至九月十二日止。在十四天中,讲道四十余次,共有一千三百六十三人悔改,为八百八十人代祷,成立布道一百十一队,有七、八十位奉献作传道人。九月十一日晚上,新加坡天空忽然显出大十字架,杜景祺长老和妻子在途中都看见了十字架,主给杜长老力量,使他完全胜过了烟瘾。从此,杜长老回家复印传单,述说个人重生及全家蒙恩的经过,主日在教会作见证。圣灵工作,许多听众都认了罪。
九月十三日,尚节离开新加坡赴马六甲,吴静聆姊妹辞去居銮教会的工作,专心作布道团的工作、陪同翻译。后来,她担任新加坡基督教布道团总团长、创办了金链女子灵修院,忠心事奉三十九年。当地的林牧师本来并不欢迎尚节前去领会,因为怕尚节讲道时骂传道人。没想到,与他断绝来往的女儿,竟然在开会后的第三天向他认罪,他的次子、三子也都蒙恩得救,其中一子还决志作传道人。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召开见证会时,林牧师起来作见证,他虽然是个牧师,但在这次聚会中才真正重生。他说当尚节为他按手时,圣灵降临到他身上,好似电流通过全身,不仅林牧师有这种感觉,其他许多人被按手时,也有同样的感觉。

马来亚的马六甲古迹甚多。尚节去讲道时,顺便参观了马礼逊译经处,缅怀先贤、追念草创时代之艰苦,也深知在主里的劳苦决不徒然。那里的女校校长与尚节同心,男校校长则相反。但主仍然逐日增加得救的人数,女校几乎全体蒙恩。尚节为三四百人代祷。第六天本来是最后一次最重要的晚会,但因会督驾到,竟然取消了。
槟榔屿也有美以美会、圣公会、弟兄会之分。尚节在那里借西人礼拜堂聚会,可容七八百人。许多人来自外埠,她们从未听福音、目的只求神医。在弟兄会中,有一人娶了一对姐妹为妻,说是效法雅各娶利亚、拉结为妻。姐姐彻底悔改后,登报与他脱离夫妻关系。这次槟城有五百六十四人蒙恩,有三十三人奉献一生作传道,二百多人在歌声中与尚节泪别。
九月三十日赴马来亚吡叻州实兆远,此地需要两人翻译,一译厦门话,一译福州话。这里有七八百人蒙恩,离开实兆远时,三、四百人扶着尚节坐的车,流泪送别。
十月九日渡海到达苏门答腊的棉兰。该地教会成立了十三年,只有四十七名信徒。尚节第一天领会,一排小孩坐在前面吵,三、四百人涌进来,好像看戏一样。尚节责备他们不守秩序,要让一个最顽皮的孩子出去。会后,长老、执事集合谈论,说尚节没有爱心,责备他假冒伪善,又说这次许多人为病求医治而来,还有许多未信主的,希望尚节不要破坏牧师的名誉。尚节说:「教会领袖不复兴,则一切所做的工夫都是空的。」次日清晨,林启华来找尚节说:「我本是第一个要请你来领会,从新加坡写来的报告,有说你好的,也有说你坏的。我总是想坏的一面,因此在昨天说出许多毁谤你的话。」他流泪请尚节赦免他,于是两人一起祷告。当地一些传道人赞同龚斯德、艾迪、贺川丰彦等社会福音派,尚节则向他们指出这几位的错误,谈及自己未重生前,也曾陷入新派信仰中,所以缺乏能力。十一日晚上,他们都俯伏在地,流泪祷告、不能自禁。
十月十八日,尚节回新加坡开培灵会一周。外埠代表三四百人,连同本地的共约二千人,借扩音器与坐满堂内外的听众查考《马可福音》与《启示录》。尚节希望信徒能在主的言语上站得稳,不为异端左道所动摇。此时,布道团团员已约有千人,分为一百三十二队,实在有统一组织之必要,于是成立了一个布道团总机构,展开全岛个人与露天布道事工。新加坡一行,总计认信者达五千人以上,各礼拜堂从此多告满坐,甚至郊外也要增设布道所了。
培灵会于十月二十五日结束。十月二十六日,尚节离开新加坡回国,近千人到码头送别。人太多了,英国轮船公司(Corfu)不能让人随便上船话别,只好叫他们在岸上摆成长龙,然后一个一个地从一个跳板上去,和尚节握手后,再从另一个跳板下来,一上一下,川流不息。新加坡当地新闻记者特别在报上发表一篇报道,附上了宋尚节的照片。
船开行后,忽有一个十二岁的仰光男孩庄清福跪在尚节面前,求他收留。这孩子是别人送给他母亲的,他偷了母亲许多宝物,母亲实在管不了他,就交给尚节一百五十元,要清福跟着他,如再不悔改,就听其自然。但尚节认为自己四海为家、爱莫能助,回国后只好将他送到南京马兆瑞弟兄所开办的孤儿院去。这事叫尚节想到,奋兴会中新生的主内婴孩,倘若善后乏人、培养无方,亦将沦为浪子。这样想来想去,在厦门举办第二届查经大会的构思,就逐渐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