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算恩典——祢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2000年8月,加拿大宣道会太平洋区会、加拿大华人宣道会联会差派林维楷牧师和林张美真师母到高贵林地区拓荒植堂,服事当地讲国语的华人。2000年9月10日下午,高贵林国语教会借用高贵林宣道会(粤英双语教会)的地下室,开始了第一次主日崇拜。
由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既没有同工、也没有自己的场地,所以第一次聚会的传单上只敢写「赞美分享会」。林牧师讲道,林师母负责主日学,夫唱妇随,一个小小的教会就这么开始了。第一次聚会有37人捧场,到了第三次聚会,只剩11个大人、3个孩子。2002年复活节以后,高贵林宣道会决定发展自己的国语部,要求林牧师另找聚会场地。2003年5月,教会租用了目前的堂址,逐渐稳定、成长。
这20年来,神一路的恩典和带领,见证了诗篇所说的:「祢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祢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65:11):
- 2000年9月10日第一次主日崇拜。
- 2000年10月开始每周固定的祷告会。
- 2001年4月施行第一次洗礼。
- 2002年10月姊妹团契开始第一次聚会。
- 2003年7月接受小组培训,开始每周小组聚会。
- 2003年9月第三周年庆,第一次编印主日崇拜周刊。
- 2003年9月举办第一次影音布道会,由小金子和黄恺欣主领。
- 2004年5月成立第一个事工团。
- 2004年6月成立第一个诗班。
- 2004年8月开始第一个耆英英语会话班。
- 2004年9月枫叶团契开始第一次聚会。
- 2005年11月事工团变成同工团。
- 2006年4月林牧师夫妇第一次外出探访、宣教。
- 2007年5月开始第一次青年聚会。
- 2007年8月同工团变成了同工会。
- 2007年9月第七周年庆,教会凭信心停止接受区会和华联会的经济支援。
- 2010年9月在同工会基础上成立第一个执事会。
- 2012年2月开始第一个中文班。
- 2012年9月按立第一位长老。
- 2013年1月进行第一次一对一门徒训练。
- 2014年9月开始同步读经。
- 2014年10月大学团契开始第一次聚会。
- 2015年9月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
- 2015年12月首次总结蒲公英异象。
- 2016年9月举办第一次同工退修营。
- 2016年12月举办第一届青少年寒假读经营。
- 2017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基要真理系统学习:《海德堡教理问答》、《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和《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
- 2017年5月28日,教会成为加拿大宣道会旗下治理独立的地方教会。
- 2017年9月举办第一届暑假家庭营。
- 2017年9月开始第一期青少年提摩太课程。
- 2018年7月举办第一届大学生夏令营。
- 2019年1月孙波涛牧师与高伟川师母加入教牧团队。
- 2020年1月1日林牧师退任,孙牧师正式接棒。
- 2020年3月22日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教会改用Zoom网络聚会,并陆续使用同工们制作的各种属灵资源,通过网络传扬福音。
属灵传统——我未成形的体质,祢的眼早已看见了
林牧师成长于新加坡笃信圣经长老会,毕业于美国基督工人神学院,在拓荒植堂之前,已经在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全职传道、牧会13年。他出身于传统的大教会,但却在小教会牧会,对于教会的大和小、保守和自由、敬虔和僵化,都有许多认识和体会。林牧师是一位对中国满有负担、非常保守的传统华人牧师,他既有改革宗严谨的神学传统,又有舍命摆上的奉献心志,更有灵火焚烧的敬虔实际。创堂牧师的神学路线、属灵品格和牧养风格,给教会烙下了深刻的属灵印记;圣灵借着牧者和同工的配搭,逐渐塑造了教会的DNA。
虽然我们只是个小教会,但麻雀虽小,也必须五脏俱全。在教会的第一个十年,新移民的流动性非常大,很难建立稳定的同工团队。神先后从新加坡带来几位成熟的信徒,帮助分担主日学和主日敬拜的事奉,但林牧师夫妇还是事必躬亲:传扬福音、照顾新人、栽培信徒、灵命牧养、排忧解难、开车接送、医院陪护……可以说教会的开门七件事,大都落在林牧师夫妇身上。林牧师夫妇没有孩子,却把所有的会众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虽然时有被人滥用爱心,但却初心不改。他们家一周7日开放,电话24小时待命,汽车365天随时出动。林师母的厨艺高超,一年约有一半的日子都在请人吃饭;她在2017年罹患癌症之后,化疗一结束就给大家做饭。几乎所有上过教会的人,都到牧师家尝过林师母的手艺,或被邀去餐馆,以致有人误以为请客费用是由教会报销的。许多信徒都是在一面享受美食、一面领受训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也因此一点一滴地学会了付代价的事奉。吃了什么、听了什么,可能大都遗忘了,惟有「翻转、摆上、为主活、让主用」这些反反复复的叮嘱,渐渐从大家的耳虫变成了心中的印记。
在教会的第二个十年,新移民的流动性降低,会众逐渐稳定、成熟,林牧师夫妇也年事渐高,逐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新人和年轻人身上。圣灵兴起了许多爱主的同工,主动承担起了教会的各项事奉,一边服事、一边学习、一边成长。弟兄姊妹们都把低调而付代价的事奉和奉献视为当尽的本分,「高举圣经、活出生命、实践爱心、广传福音」的理念,渐渐成为本堂的属灵传统:
- 高举圣经:这是本堂首要的属灵传统。只有高举圣经,才能跟定基督、而不是跟随人,事奉才不会出于肉体、沦为人意。圣灵带领本堂的众同工,在学习圣经话语和抓紧基要真理上都付上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 活出生命:不能改变生命的读经是无益的,没有生活实际的生命是虚假的。因此,高举圣经之后就要「活出生命」。我们必须不断地认识并拒绝自己全然败坏的肉体,基督的新生命才越来越能鲜明地在我们里面活出来。
- 实践爱心:本堂虽小,却能竭尽所能地爱人如己,所以一直被来过教会的人称为温暖有爱的属灵之家。真诚持久的爱心必须建立在真理上、融入到生命里,否则教会不是沦为没有原则、迎合人心的慈善组织,就是沦亡有名无实、依样画葫芦的宗教场所。因此,真实地「实践爱心」的前提,就是「高举圣经、活出生命」。
- 广传福音:宣道会最强调的就是实践大使命。传福音是大使命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虽然老牧师最热衷传福音、带人信主,但仍把「广传福音」放在属灵传统的第四位。因为只有在「高举圣经、活出生命、实践爱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凭借生命的见证,把福音传得纯正而全备。
以上属灵传统,是圣灵写在我们教会DNA里的。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卑微的小教会,但却像装有宝贝的瓦器,能蒙神顾念,悦纳我们所献上的五饼二鱼,为了成就祂宝贵的意念,正如诗篇所说的:「我未成形的体质,祢的眼早已看见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神啊,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其数何等众多!」(诗篇139:16-17)
教会建设——叫身体渐渐增长
加拿大宣道会虽然要求所属各教会都遵行总会的手册、宪章,但具体的治理制度却必须由各教会自行制定;虽然要求各教会都信守总会的信条,但具体的教导体系却必须由各教会自己建立。因此,在属灵生命的建造之外,本堂也需要建立一套妥善的治理制度和整全的教导体系,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让「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感谢主,我们这些年在圣灵的带领下,实在从成长的磨炼中受益匪浅。
- 在过去20年里,随着教会的成长,教会的治理制度从无到有,从照搬别人到自己定制,从区会帮忙到我们自己摸索,一步一步地建立和完善,使我们更加体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是基督的教会,既不属于牧师,也不属于会友。我们都是全然败坏的罪人,都有自己的软弱和局限,因此教会必须建立在牧师、理事会和会友之间互相督责、彼此守望的机制上。否则要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弗2:21),在肉体和仇敌的内外夹攻之下站立得稳、为主发光,谈何容易。自2015年本堂成立第一届理事会以来,每届理事都战战兢兢,既没有尸位素餐、也没有滥用权柄,人人都存着向主交账、向会众负责、向下届理事会交待的态度,一面尽职事奉、一面努力成长。理事会忠于职守、不谋私利、警醒守望、互补盲点,仔细推敲章程的每一个条款、政策的每一项内容,不但要应对教会当前的需要和挑战,也要考虑教会未来的难处和危机。圣灵带领我们建立了目前的治理制度,就像带领我们「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诗51:18),应当被珍惜、遵守。我们既不可以为有了制度就万事大吉,更不可为了强调内心而无视制度。教会的治理制度是从历史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为的是减少教会在旷野中白白绕行。两千年的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固然无法阻止教会的僵化,但忽视制度的教会更会迅速走偏;出问题的往往不是制度,而是执行制度的人。耶路撒冷的城墙固然最终被仇敌拆毁了(王25:10),但没有城墙的耶路撒冷更加荒凉(尼1:3),无人管理城门的耶路撒冷更加堕落(尼13:19)。同样,一个治理软弱的教会,容易令人感觉舒适、随心所欲,但却不能成为「耶和华的军队」(出12:41),在异端、世俗和肉体的攻击面前会一触即溃(林前5:2)。所以我们不可把制度看作缺乏爱心、限制福音的阻碍,更不可把制度贬为人意,而要把教会的治理制度看作对肉体的限制和对付。
- 在过去的20年里,面对属灵的争战,教会对信徒的栽培越来越重视。弟兄姊妹们在事奉和争战的过程中,也越来越体会到圣经与基要真理的重要性。因此,教会从2014年开始同步读经计划,又在2017年进行了一年的《海德堡教理问答》和《威斯敏斯德大、小教理问答》学习。2017年底,为了巩固信仰,教会又以《信仰宣言》作为本堂的属灵总结。针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特殊情况,强调了46条信仰立场和操行,帮助信徒在天路上走得更稳。为慎重起见,理事会还特意制定了一个政策:对本堂《信仰宣言》的任何修改,必须由全体理事一致表决同意。本堂目前的教导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但「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3:16)。两千年的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教导固然无法代替生命,但若强调生命却轻看教导,就不可能有真实的属灵生命;出问题的不是教导、而是人。今天,网上的属灵资料很多,但优劣并存、良莠不齐。教会若怠于教导和守望,任由群羊自己漫山遍野地找草,很容易被狼吞吃、被野瓜毒倒。无论多好的讲员,都有各自的局限和盲点,不能不加分辨、全盘接受;无论多好的教导,都要了解神学和历史背景,否则就会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因此,教会应当负责地帮助信徒在真理上打下扎实的根基,也要帮助信徒分辨并杜绝异端和极端。
- 在过去的20年里,因着圣灵的呼召,教会的事奉团队从林牧师夫妇夫唱妇随开始,发展到了今天的理事会、崇拜部、总务部、团组部、关爱部、教育部、主日学、五个小组、姊妹团契、枫叶团契、青年团契、提摩太团契、约书亚团契、弟兄团契、夫妻团契和网络福音事工,几乎所有的会友都是同工,人人都在某个岗位上站立事奉。弟兄姊妹们的忠心摆上和奉献,既是回应神的恩典和呼召,也是操练和成长的机会。在事奉过程中,我们既经历了肉体的时冷时热,也体会了从圣灵而来的负担和指引,更认识了肉体和圣灵掺杂的争战。我们既经历了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事找人,也学会了按着圣灵的恩赐因人设事。感谢主!每当神要兴起祂所要的工作时,总是及时地赐下恰当的工人。20年的事奉使我们渐渐明白了几个道理:
- 神不喜悦少数人包办一切,祂所要的事奉不是为了做事,而是要给信徒操练合一配搭的机会,好让我们发挥各体的功用,让人人都同得造就、彼此相爱、柔和谦卑。
- 神不喜悦倚赖外援,所有的事奉都要由会友各尽其职,好让身体渐渐增长;没有圣灵感动的事工,宁缺毋滥。
- 神要带进永恒里的是教会,也就是基督的新妇(启21:2),传福音只是大使命的一部分,而大使命的目的是建造教会:「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新老接替——你们当刚强壮胆
从2010年3月开始,林牧师就一直在为教会物色继任的牧者,标准是:信仰纯正、忠心良善、安心牧会、对大陆信徒有负担。期间试用了好几位牧师,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而放弃。2018年7月,高伟川传道开始参加本堂的事奉;2019年1月,本堂征得本立比宣道会(Burnaby Alliance Church, BAC)主任牧师和长老会的同意,请孙波涛牧师离开牧养了16年的BAC国语部,加入了我们的教牧团队。2020年1月,林牧师年届七十,正式交棒。
本堂与BAC同属加拿大宣道会太平洋区会,在孙牧师到任之前,区会特意叮嘱本堂不得吸收其他教会的肢体来壮大自己。在孙牧师到任的最初几个月里,许多BAC和其他教会的肢体频频来访,使我们的主日崇拜人数骤然增加。本堂弟兄姊妹难以分辨谁是新人、谁是客人,所以一时手足无措,以致引起了一些误会,以为我们缺乏爱心。但客人陆续各归各的教会以后,误会也烟消云散。两年多来,许多忠心爱主、属灵成熟的新肢体很快加入了本堂的事奉行列,让我们为神的预备感恩,也让我们更加实际地操练身体的合一。新老牧师的交接、新老同工的融合,促使我们都更深入地思考爱心与熟络之间的区别、事奉神与跟随人之间的界限、尊重人的意愿与体贴神的心意之间的不同。
聘牧的过程漫长曲折,但同工们却都因此生命变得更加成熟、事奉变得更加主动。在老牧师几次回国探访、宣教,尤其是在安息年期间,本堂弟兄姊妹全都各就各位、各尽其职。只有一个人人参与事奉,不会因牧者的离开而涣散、反而因属灵领袖的退休而刚强壮胆的教会,才是一个成熟而讨神喜悦的教会。因为真正牧养教会的乃是圣灵,正如摩西在临终之前对百姓所说的:「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31:6)
迎接挑战——愿祢吸引我
2020年3月,本堂因为新冠疫情转为Zoom网络聚会。这本是一个临时的措施,但至今已近半年,恢复实体聚会却遥遥无期。瘟疫和所有的天灾人祸一样,都是经过神的手量给我们的,所以都值得我们反思。网络聚会给众教会都带来了广传福音的机会,但也给众教会造成了潜在的危机。网络聚会可以随时随地、安逸方便,但却使教会越来越偏离了起初的样式。弟兄姊妹之间越来越缺乏真实的交通,彼此相爱越来越不用付出真实的代价,网文的转发代替了福音的宣讲,微信中的祷词代替了膝盖上的祷告,视频里的问候代替了具体的关怀,不少人也因而陷入软弱和涣散的光景。普世的疫情、政治的逼迫和社会的乱象,都在迫使教会化整为零,这个趋势在基督再来之前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当大教会无法继续聚会的时候,信徒之间仍可以彼此交往。怎样使分散聚会的信徒成为 「平凡低微、 随遇而安、繁殖扩散」的蒲公英式小教会,既能保持真实的交通和关爱,又能保证正确地传讲圣道、合宜地施行纪律、共享属灵的资源,使群羊不被异端、世俗和肉体所吞灭,反而更能成为基督精兵,这是教会进入第三个十年后,即刻要面临的挑战。我们不但需要从疫情中摸索当前的应对之道,更应当体会圣灵借着疫情所指示的未来方向。教会因着疫情而被迫化整为零,岂不正是圣灵在催促我们快快实践蒲公英异象吗?「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2:7)
从历史上看,大多数教会的开创者都非常敬虔、忠心,但再完善的治理也不能堵住所有的破口,再全备的教导也不能阻止灵命的僵化,再火热的同工也不能避免爱心的冷淡;经过三四十年以后,许多教会往往都会走偏。这时,神就会兴起环境,洁净祂的教会,把祂的百姓带回到正道上。在平安顺利的时候,教会常常会失去目标,不是用传福音代替大使命,就是把解决问题当作牧养。只有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才能让我们看到福音是否使生命有了真实的翻转,牧养是否使生命有了真实的成长;也才能让我们看到真正维持基督身体的不是有形教会的努力,而是基督自己的吸引和管理。因此,越是北风兴起、南风吹来,越能吹出园中的香气,我们也越「愿祢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祢」(歌1:4)。盼望在第三个十年里,圣灵借着孙牧师继续带领我们一起摸索前行,更多地被主吸引、更大地被主使用!
——William & Qui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