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福音事工是残忍的。它的本意不想这样,但事实却是如此。它本想彰显恩典,但结果适得其反。它缩小了罪的问题,也脱离了神的旨意。

  它的后果是双重的:第一,把恩典的工作描述得比实际少;第二,留给人们一个不足以涵盖他们所有需要的福音。以赛亚曾经用短床和窄被来描绘供应不足的痛苦(赛28:20)——这样的菜谱肯定会导致长期的不适和不满,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在属灵的领域,这样的事工会使所有认真相信它的人陷入悲愁。由于它的盛行,已经成为现代人认识神,并在恩典中长进的主要障碍。我们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揭穿它、指出它的不足之处,来帮助那些受害者。

  这是一种怎样的事工呢?首先要说的是,虽然令人难过,但这的确是个福音事工。它的基础是承认圣经是神的话语、圣经的应许是神的确据。它的常规主题,是因信藉十架称义、由圣灵重生,在基督复活的大能中得着新生命。它的目的是使人重生,进而带领他们进入最丰盛的复活生命经历。从任何意义上说,它都是福音的事工。它的错误,并不是那些偏离福音中心信息的事工所犯的错谬,而是只有福音事工才会暴露的错误。这点必须在一开始就强调。

  但是,如果这是一个教义纯正的福音事工,又能错到哪里去呢?如果它的信息和目的如此合乎圣经,又能有什么严重错误呢?答案是,一个完全关注福音真理的事工,如果错误地应用这些真理,仍然可能出错。圣经充满了可以医治灵魂的真理,正如药房储藏了医治身体疾病的药物;但在这两种情况下,误用那些正确使用就有疗效的东西,都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如果你不是涂抹碘酒而是喝下碘酒,后果将与医治相反!重生和新生命的教义也可能被误用,导致不幸的后果。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这就是下面所要讨论的例子发生的情况。

误用的教义

  这里所谈论的那类事工,开始的时候是在福音的背景下,强调成为基督徒后将带来的不同:不但带来罪得赦免、良心平安,以神为父、与祂相交,而且通过内住圣灵的能力,我们将能胜过从前辖制我们的罪;另外,神将赐下亮光和带领,使我们能在各种问题上找到一条出路,比如前途选择、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内心欲望等等,这些问题过去都使我们溃不成军。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而言,这些伟大的保证都是合乎圣经、而且真实的——赞美神,它们确实是真的!但我们有可能如此强调这些,以致淡化了基督徒生活中更为艰苦的一面——每天的管教、与罪和撒但无休止的争战、周期性地行在黑暗中。这会给人一种印象,以为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完美的玫瑰花圃,花园中的一切一直都很可爱,问题将不再存在;或者即使问题来了,只要将它们带到施恩宝座前,就会立刻冰消瓦解。这是在暗示,一旦我们成为基督徒,世界、肉体和魔鬼就不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麻烦;我们的环境和个人关系不再成为我们的问题,我们也不会成为自己的问题。然而,这类建议都是恶作剧,因为它们是错误的。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种方式得到同样不平衡的印象。你可以如此强调基督徒生活中艰苦的一面,从而淡化光明的一面,给人的印象是基督徒的生活大部分是在悲惨阴郁的人间地狱中盼望来世天堂!毫无疑问,这种印象会不时出现,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事工,部分原因是对它的抗衡。但必须说,在这两种极端的错误中,第一种更糟糕,正如在某种程度上,虚假的希望比虚假的恐惧更加邪恶。因着神的怜悯,第二种错误只会让人惊喜地发现,基督徒在忧患中也有喜乐。但第一种错误却把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描绘成一帆风顺,迟早都会导致苦涩的幻灭。

  我们的断言是,为了令人信服地吸引人类的渴望,这类事工允许自己在这一点上承诺得比神所承诺要在这个世界上做的更多。我们认为,这是使这类事工显得残忍的第一个特征。它用虚假的希望来收买果效。当然,这残忍并非出于恶意,而是由不负责任的善意促成的。传道人想为基督赢得听众,所以美化基督徒的生活,尽可能地让它听起来快乐洒脱,以便吸引他们。但是,纵然动机是一片苦心、全无恶意,也无法减少他的夸大其辞所造成的损害。

  正如牧师们非常清楚的那样,后面将会发生这些情况:虽然从前听过这类话的顽固听众会对传道人的承诺半信半疑,但少数认真追求的人却会绝对相信。基于这个基础,他们信了主,经历了重生,满怀喜悦地踏入新的生活,确信已经把过去所有的头痛和心烦都抛诸脑后。然后,他们发现事情根本不是那样,根深蒂固的脾气、人际的关系、心中的需要、烦人的试探,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有时甚至变本加厉。神并没有让他们的境遇变得容易一点,而是相反。对妻子、或丈夫、或父母、或公婆、或孩子、或同事、或邻居的不满再次出现,似乎已经被信主的经历彻底改好的试探和坏习惯又来了。在开始基督徒经历的最初几周里,当第一波巨大的喜乐席卷他们的时候,他们真的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自行解决了,但现在却发现并非如此,潇洒生活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在成为基督徒之前让他们跌倒的事情,正在威胁让他们再次跌倒。他们此刻该怎么想呢?

  事实上,被圣经称为「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赛40:11)的那位神,对于新生的基督徒是非常温柔的,正如母亲对待新生的婴孩一样。基督徒生命的开始,往往带着极大的情感喜乐,惊人的眷顾护理,非凡的祷告回应,作见证也能产生立刻的果效。这样,神鼓励他们,在生命中建立他们。但是,随着他们日益强壮、能够承受更多的时候,祂就会在更严格的学校里训练他们。神会藉着反对的压力和令人沮丧的挫折,使他们尽可能地多接受测验——不会太多,正如林前10:13所应许的;同样也不会太少,正如徒14:22所告诫的。这样,祂建立我们的品格,坚固我们的信心,预备我们去帮助别人。这样,祂将我们的价值观具体化。这样,祂在我们的生命中荣耀祂自己,使祂的能力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因此,当基督徒与神同行时,发现试探、矛盾和压力增加了,实在是很自然的事——事实上,如果没有增加,反倒有问题了。但是,如果一位基督徒被告知,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没有阴影、没有麻烦的,那么他只能得出结论,当那些软弱、瑕疵的经验不断涌现时,自己一定是偏离了正轨。他会说:「出问题了,这一套行不通了!」他的问题将是:怎样才能让那一套再次「行得通」呢?

错误的补救方法

  现在,这类事工第二个残忍的特征就出现了。他们首先制造了一种枷锁,误导初信的基督徒把所有挫折和困惑的经验都视为不合格基督徒的标记;现在,他们又制造了进一步的枷锁,建议穿上补救的紧身衣来消除这些经验。他们坚持把基督徒的「挣扎」诊断为「失败」,认为这是由于不能持守「成圣 consecration」和「信心」而导致的旧病复发。他们认为,初信者起初向他新发现的救主完全降服,因此就有喜乐;但从那以后,他已经变得冷淡、疏忽,或以某种方式在顺服上妥协,或是停止了对主耶稣的时刻信靠,这就成了他现在光景的原因。

  因此,补救的方法是要他发现、承认并弃绝他的悖逆,将自己重新奉献给基督,并且每天保持成圣;又要学会习惯在问题和试探临到时,把问题转交给基督代为处理。他们保证说,如果他如此行,他将发现自己无论从神学还是比喻的意义上,都将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的确,如果基督徒对神越来越疏忽,重新陷入故意犯罪的道路,他们内在的喜乐和安息就会越来越少,灵里的不安会越来越成为他们的标志。那些因与基督联合而「向罪死了」(罗6:1)——也就是不让罪成为他们生活的支配原则的人——现在已经不能在罪中找到重生之前那种有限的快乐。他们也无法一面沉溺于错误道路、一面亨受神的恩惠——神会鉴察的!「因他贪婪的罪孽,我就发怒击打他;我向他掩面发怒,他却仍然随心背道」(赛57:17),这就是神在祂的儿女误入歧途时的反应。未经重生的悖逆者,往往是乐不可支,但背道的基督徒总是悲惨的。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问:

  我第一次见到主面,所尝福气何在?

  在你继续之前,你当然应该问一下,是否有特别故意的:

  罪恶使祢忧伤,把我与祢分开
  (《愿更亲密与主同行 O for a closer walk with God》)。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前面所提议的补救方法,至少在大原则上是正确的。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每个基督徒迟早都会有一天,经历这种事实:神正在使用训练成熟信徒的方法来训练祂已经成圣的儿女,正如祂训练约伯、一些诗篇的作者和《希伯来书》的收信人一样,通过让他们经受世界、肉体和魔鬼的猛烈攻击,以便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坚固神百姓的品格。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神的所有儿女都要经历这种训练——这是「主的管教」(来12:5,伯5:17;箴3:11)的一部分,是每个祂所爱的儿女都必须接受的。如果这是发生在那些困惑的基督徒身上的事情,那么上面所建议的补救方法将是灾难性的。

  它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它会惩罚每个虔诚的基督徒,让他们过着跑步机式的生活,每天寻找不存在的成圣上的失败,以为只要能找到一些这样的失败,并且加以承认和弃绝,就可以恢复属灵婴孩的经验,而这正是神现在要他们离开的。因此,它不但会使灵性倒退和不真实,也会使他们与神的旨意背道而驰。神从他们身上拿走了属灵婴孩无忧无虑、只有欢笑和被动地等待满足,正是为了让祂能带领他们进人更长进、更成熟的经历。地上的父母喜欢他们的婴儿,但如果他们成长中的孩子想再次成为婴儿,他们会很难过,并且不愿让他们重返幼稚的生活。我们的天父正是如此。祂希望我们在基督里成长,而不是在基督里做婴孩。但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教导,在这点上使我们与神对立,因为它使我们把回到婴孩时期当作我们最大的目标。

  我要再说,这是残忍的,就像古代中国缠住女孩的脚、并且强迫它们永久变形的习俗一样残忍,两者都没有良善的动机。若是接受上面提议的补救措施,最小的影响是阻碍灵命的发展,产生一大堆幼稚的、只会咧嘴笑、不负责任、自我陶醉的福音巨婴。在真诚和诚实的信徒当中,最坏的影响将是各种以福音形式出现的病态内省、歇斯底里、精神崩溃和丧失信心。

忽略恩典

  基本上,这种教导错在哪里呢?可以从许多角度来批评:它没有把握新约关于成圣和基督徒争战的教导,不理解在恩典中成长的意义,不明白内在罪性的运作,混淆了基督徒在地和将来在天的生活,误解了基督徒顺服的心理——那是圣灵激发的主动、而不是圣灵激发的被动。但是,基本的批判必然是:它忽略了恩典的方法和目的。让我们解释一下。

  什么是恩典?在新约中,恩典意味着神向那些只配接受与爱相反的事物的人所发出的爱的行动。恩典意味着神移动天地,拯救那些无法举起一根指头来救自己的罪人。恩典意味着神把祂的独生儿子送到十字架上、降下地狱,好让我们罪人能与神和好,并被接纳进人天堂。「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

  新约不但指出恩典的旨意,也指出恩典的工作。前者是神永恒的拯救计划,后者是神「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腓1:6),祂藉此呼召你与基督活泼相交(林前1:9),使你出死入生(弗2:1-6),借着圣灵的恩赐给你印上属乎祂的印记(弗1:13-14),将你变成基督的形像(林后3:18),并且最终使你的身体在荣耀中复活(罗8:30;林前15:47-54)。

  几年前,在新教学者中流行说,恩典是指神爱的态度,而不是祂爱的工作。但这并不合乎圣经。请看林前15: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在这里,「恩」这个词清楚地表明了神在保罗身上爱的工作,祂首先使他成为基督徒,然后成为传道人。

  恩典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为了恢复我们与神的关系。当神因我们相信祂儿子而赦免我们的罪,藉此奠定这种恢复关系的基础时,目的是为了使我们从此与祂相交。而祂更新我们的本性,是为了使我们有能力、也是为了引导我们活出爱神、信靠、以神为乐、盼望和顺服的人生。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些行为构成了与神的真实相交,祂是经常向我们启示自己的那位。这就是恩典一切工作的目的——对神更深的认识,与祂更亲密的相交。恩典就是神吸引我们罪人越来越亲近祂。

  神如何在恩典中实现这个目的呢?不是保护我们免受世界、肉体和魔鬼的攻击,也不是保护我们免受压力和挫折的环境,更不是保护我们免受自己的脾气和心理所造成的麻烦,而是让我们面对这一切,使我们充分体会自己的软弱无能,驱使我们紧紧地倚靠祂。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就是神为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各种难处和困惑的最终原因:为了确保我们能学会抓牢祂。圣经花了那么多时间重申神是稳固的磐石、坚定的山寨、软弱者的可靠避难所和帮助,是因为神愿意花那么多时间让我们明白,自己无论在灵性还是道德上都太软弱了,因此不敢自信能找到或遵循正路。

  当我们感觉良好地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如果有人拉着我们的胳膊帮助我们,我们可能会不耐烦地甩开他。但是,当我们在黑暗中被困在荒山野岭,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们却精疲力尽,如果有人拉着我们的胳膊帮助我们,我们将会满心感激地倚靠他。神也希望我们体会到,我们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令人困惑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感恩地学习倚靠祂。因此,祂采取行动,驱使我们走出自信、投靠祂自己——用圣经中那句关于敬虔生活秘诀的经典说法,就是「等候耶和华」。

挽回的神

  这个真理有许多应用。最令人吃惊的一项是,神真的会用我们的罪和错误来达到这个目的。祂非常频繁地使用失败和错误作为教育性的管教。我们吃惊地看到,圣经用了那么多篇幅记录敬虔者所犯的错误,以及神如何为此管教他们。

  亚伯拉罕被应许要生一个儿子,但却被迫等候,以致失去了耐心,犯了一个充当「业余上帝」的错误,生了以实玛利——结果被迫再等十三年,然后神才再次向他说话(创16:16-17:1)。摩西犯了一个错误,试图倚靠自己的方法来拯救他的同胞,凭着权势杀死一个埃及人,坚持要为以色列人解决他们的私人问题——结果发现自己被放逐旷野几十年,使他内心不再虚荣。大卫犯了一系列错误——引诱拔示巴、谋杀乌利亚、忽略自己的家庭、为了声望而数点百姓,每一次都受到了严厉的管教。约拿犯了逃避神呼召的错误——结果发现自己逃进一条大鱼的肚子里。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继续。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人的错误,以及神立刻的不悦,都不是故事的结局。亚伯拉罕学会了等候神的时间。摩西的自负得到医治,实际上,他后来的胆怯几乎变成了罪(出4:14)。大卫的每一次失败都带来悔改,每一次的结束都比开始更亲近神。约拿在鱼腹中祷告,结果活着完成了去尼尼微的使命。

  神可以从我们最极端的愚蠢中带出美善;神可以补偿被蝗虫吃掉的岁月。有人说,从来不会犯错的人也从来不会做事;的确,这些人都犯了错误,但藉着他们的错误,神教导他们认识了祂的恩典;若没有犯错,他们永远不能以这种方式如此倚靠祂。你的麻烦是一种失败的感觉吗?是知道犯了一些可怕的错误吗?回到神那里;祂挽回的恩典一直在等你。 

  不真实的敬虔,是一件被咒诅的事情。不真实本身,就是对本章所挑战的那种教导的咒诅。对神不真实,是许多现代基督教的慢性病。我们需要神把我们变成对自己和对祂的现实主义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1725-1807年)有一首著名的圣诗,描述他如何进入我们所寻求的现实主义,盼望他的诗句能够触摸到我们:

  我曾求主,让我成长,
  更增信心,爱心恩典;
  更深体会,祂的救恩,
  更加寻求,祂的荣面。

  是祂教我,如此祷告,
  而我所信,祂已回应,
  但却是以,如此传递,
  几乎逼我,陷入绝境。

  我原以为,会在某时,
  祂会立即,应允我求;
  以祂慈绳,爱索牵引,
  制伏我罪,赐我安息。

  祂使我受,却非如此;
  内心诸般,恶念隐秘;
  地狱权势,全然释出,
  攻击我灵,一无是处。

  祂似有意,伸出祂手,
  加重我苦,实难忍受;
  精心筹划,全被拆毁,
  篦麻枯萎,曝晒谦卑。

  颤栗哭泣,主是为何,
  祢要逼死,我这虫啊?
  「正是如此」,主有回应,
  「应允你求,恩典信心」。

  「我加这些,内在试炼,
  骄傲自我,才能远离;
  拆毁属地,梦想欢喜,
  让我成为,你的唯一」。
  (《我曾求主,让我成长 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

问题讨论:

  1. 作者在本章批判某类福音事工。为什么这类事工是残忍的?什么使它成为一种福音事工?它错在哪里?
  2. 根据第二大段,这事工强调人成为基督徒后,在个人生命中有什么不同?即使都是属实的,这样的强调错在哪里?
  3. 为什么新生的基督徒所经历的,和成熟的基督徒往往有所不同?
  4. 这里讨论的事工,为基督徒人生的挣扎提供什么补救方法?
  5. 这种补救方法什么时候才对?什么时候会酿成大祸?为什么?
  6. 恩典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神如何达成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