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名分:我们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指出的第二点,是要从得名分这个角度,去理解基督徒的整个生活。儿子身分必须是主导一切的思想——如果你愿意的话,在每一点上都必须是「规范性的标准 Normative Category」。这是这个身分的本质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我们主关于做门徒的所有教导,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表达,这个事实惊人地印证了这一点。
很明显,正如耶稣总是想到自己是独特的神子,祂也总是想到祂的门徒也是祂天父的儿女,与祂同属一个神圣的家庭。在祂传道的早期,我们听到祂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可3:35)。有两位福音书的作者注意到,祂复活之后如何称门徒为祂的弟兄。「妇女们……跑去要报给祂的门徒。忽然,耶稣遇见她们……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太28:8-10)。「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主对她说的这话……」(约20:17-18)。《希伯来书》的作者向我们保证说,主耶稣把一切祂为之而死、并召为门徒的人都视为弟兄,「所以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说:『我要将祢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祢。』……又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来2:11-13)。当我们进入神家的时候,我们的创造主成了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救赎主成了我们的兄长。
现在,正如耶稣对自己独特的儿子身分的认识,主导了祂在地上的生活,祂也同样要求我们对自己养子身分的认识,也必须主导我们的生活。这点在祂的教导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但在登山宝训中说得最清楚。登山宝训经常被称为「神国的宪章 the charter of God’s kingdom」,但同样也可以被描述为「王室的家规 the royal family code」。因为登山宝训所论一切关于基督徒顺服的主题,基础都是门徒是神的儿子这个观念。这是值得详细讨论的,尤其是因为这点在解经上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
基督徒的行为
第一,在登山宝训中,得名分是基督徒行为的基础。人们常说,登山宝训关于基督徒行为的教导,不是颁布一套全备的守则和详细的解释,要人像机器一样精确地遵守;而是用广泛而普遍的方式,指出指导基督徒生活的精神、方向、目标、原则和理想。人们也常注意到,这是一种既有责任、又有自由的伦理,与当时的犹太律法师和文士老生常谈的税务顾问式教训大不相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正是父母们不断努力传授给孩子的道德教导——具体、富有想象力、用个别例子教导普遍的原则,总是期望孩子欣赏并分享父母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登山宝训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原因并不难找:因为它正是一个家庭——神的家——给儿女们的教导。这个基本方向,体现在我们主所奠定的三个概括性行为原则中。
原则一:效法天父。「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4、45、48)。儿女的行为必须表现出家庭的形像。耶稣在这里实际上是用家庭的方式来重申律法:「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
原则二:荣耀天父。「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儿女若能以父亲为荣,希望别人也看见他有多棒,并在人前谨慎自己的举止、以便给父亲增光,实在是一件美事。同样,耶稣说,基督徒在人前的行为,也要能让人给颂赞归给他们在天上的父。他们最应当关心的,是他们被教导在祷告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太6:9)。
原则三:取悦天父。在《马太福音》6:1-18中,耶稣强调信神的人必须一心一意地讨神喜悦,祂这样指出这个原则:「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太6:1)。这种「赏赐」当然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家中的奖励,正如父母给那些努力让自己高兴的孩子一种额外的「爱的惊喜」。我们主应许赏赐的目的(太6:4, 6, 18),并非让我们把它当作工作报酬或交换条件,而是为了提醒我们,当我们专心致志地讨神喜悦、并且惟独为祂喜悦的时候,我们的天父必然会注意到、并且会表现出特别的喜悦。
基督徒的祷告
第二,在登山宝训中,得名分是基督徒祷告的基础。「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6:9)。正如耶稣向神祷告的时候总是称祂为父,亚兰文「阿爸」就是孩子对父亲的昵称,祂的追随者也当如此。耶稣可以向天父说「祢已经听我」(约11:41),祂也要门徒知道自己作为被神收养的儿女,这对他们也同样真实。天父总是随时可以被祂的儿女亲近,从来不会忙到没时间听他们说话。这正是基督徒祷告的基础。
根据登山宝训,有两件事与此有关。首先,祷告不可被看作客观或机械的术语、一种向某个可能忽视你的人施加压力的技巧。「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之先,你们所需要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7-8) 。其次,祷告可以是自由而大胆的。我们不必犹豫像小孩子那样厚着脸皮,大胆地向父母要任何东西,因为知道可以完全倚赖他们的爱。「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凡祈求的,就得着……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7-11)
的确,我们在天上的父并不总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应允祷告,因为有时我们会求错误的东西!给好东西、给我们需要的东西是神的特权,如果我们不智慧地祈求了一些不属于这类的东西,神就会像任何好家长一样,有权说:「不,那个不行;它对你没有好处——用这个代替吧。」好家长绝不会简单地忽略儿女的话,也不会简单地漠视他们需要的感受;神也不会如此,祂总是给我们应该祈求、而不是我们实际所求的东西。保罗求主耶稣仁慈地除去他肉体中的刺,主却回答要仁慈地保留它、并且加强保罗忍受这刺的力量(林后12:7-9)。主最清楚一切!如果有人不把保罗得到的这种回应当作回应,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经常被误称为「祷告不蒙回应的问题」,这里可以提供不少亮光。
信心生活
第三,在登山宝训中,得名分是信心生活的基础——这种生活,就是当人寻求祂的国和祂的义的时候,相信神会供给物质需要。我希望不用解释,一个人不必辞职就可以过信心的生活。毫无疑问,有些人被呼召放弃赚钱的工作,但若没有明确带领就如此尝试,不是信心、而是鲁莽——两者完全不同!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呼召过信心的生活,也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遵行神的旨意,并且相信神会负责后果。但是,所有的人都会迟早受到试探,把人所定义的地位和安全放在忠于神的呼召之前;然后,如果他们抵挡这种试探,立刻就会面临另一种试探:为自己的立场可能产生的后果忧虑——尤其是像最初听到登山宝训的门徒、以及后来更多的门徒所经历的那样,跟随耶稣会迫使他们实际地失去一些原本可以享受的安全和富足。对于那些在信心生活中如此受到试探的人,耶稣给他们带来了得名分的真理。
主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太6:25)。但是,有人说,这不现实,当我面对这个、这个、还有那个的时候,怎么能不忧虑呢?耶稣的回答是:你的信心太小了。你忘记了神是你的父亲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6)神不是雀鸟的父,尚且如此顾念雀鸟;祂是你的父,岂不显然会顾念你吗?这一点在31-33节得到了正面的表达:「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你们天父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我们可能会撞车,」当全家所坐的汽车在车流中穿行的时候,小女孩焦急地说。「相信爸爸,他是个好司机。」妈妈说。这位小女士得到了保证,顿时松了口气。你也这样信靠天父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不呢?这种信靠至关重要;事实上,它是信心生活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它,最多只能过着半信半疑的生活。
我们得名分告诉我们什么
在前一章中,我们看到新约只提到四次「挽回祭 propitiation」,但这个观念却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从全部新约的角度来看,它是基督救赎工作的核心和焦点。本章也类似。中文译为「得名分 adoption」或「收养」、希腊文的意思是「立为儿子」的这个词只出现了五次,其中只有三次是指基督徒目前在基督里与神的关系(罗8:14;加4:5;弗1:5);但是,这个观念却是全部新约有关基督徒生活教导的核心和焦点。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被要求用六个字来浓缩新约的信息,我的建议将是「藉挽回得名分 adoption through propitiation」,我不指望会遇到比这更丰富、更饱满的福音总纲了。
神所赐的儿子身分,被清教徒领袖约翰·欧文(John Owen,1616-1683年)称之为「我们的特权泉源」,不但在四福音中,在书信中也到处被表述为主导一切的观念和生活。我们将主要从书信中列举证据来继续表明,我们得名分的真理,给了我们新约在其他五个问题上所能提供的最深刻的洞见:第一,神爱的伟大;第二,基督徒盼望的荣耀;第三,圣灵的事工;第四,清教徒所称「福音的圣洁 gospel holiness」的意义和动机;第五,基督徒的确据问题。
神的爱
第一,我们得名分,向我们显明神爱的伟大。
新约给了我们两把尺度去衡量神的爱。第一把尺子是十字架(罗5:8;约壹4:8-10);第二把尺子是儿子身分的赏赐。「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约壹3:1)。在所有恩典的赏赐中,得名分是最高的。赦免从前过犯的赏赐是大的:当知道
忍受羞辱与欺凌,
代替我罪受苦刑;
因祂宝血我得赦,
(《哈利路亚奇妙救主 Man of Sorrow, What A Name》)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奇迹和欢乐源泉。
买赎医治,恢复赦免
谁应像我颂祂不停。
(《赞美天上君王 Praise, My Soul, the King of Heaven》)
同样,现在和将来得赦免和蒙接纳的赏赐也很大。若是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1707-1788年)对《罗马书》第8章欣喜若狂的演绎也成为你的心声:
不再定罪,今我再不畏惧,
耶稣与祂所有属我;
我活在永活元首里,
穿起公义神圣白衣,
坦然到永恒宝座前,
因着基督,我得荣冕——
(《怎能如此 And Can It Be》)
那么,你的灵也会振翅高飞,许多读过《罗马书》第8章的人肯定能理解。但是,当你意识到神已把你从阴沟中带上来,让你成为祂自己家中的儿子——你,一个有罪、忘恩、挑衅、悖逆,却被奇迹般赦免的罪犯——那么你所感觉到神的「无法测度的爱」,也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你就会和查理·卫斯理的以下问题产生共鸣:
噢,我如何能述说,
父啊,祢所显明的恩慈?
我——忿怒和地狱之子,
竟称为神的儿子。
(《流浪之魂从何而起 Where Shall My Wondering Soul Begin》)
然而,你不太可能感觉到,你会比他更知道如何给这个问题一个充分的答案。
在古代世界,只有没有孩子的富人才会收养孩子。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收养的对象通常不像今天那样是婴孩,而是已经显示自己有能力显扬家族之名的年轻人。然而,神收养我们,却是出于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我们的品性和过去的表现证明我们配得上祂的名字,而是恰恰相反。我们不配在神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神如何爱主耶稣、高举祂,祂也会如何爱我们、高举我们这些罪人;这种想法听起来荒谬可笑、不可思议——但是,这正是我们得名分的意义。
就本质而言,收养是对被收养人白白的恩慈举动。如果你通过收养一个儿子或女儿而成为父亲,这是因为你选择这样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同样,神收养人,也是因为祂的选择、而不是祂的义务。除了按我们所应得的施行惩罚之外,祂不需要对我们的罪做任何事情。但祂爱我们,所以祂救赎我们、赦免我们,把我们当作祂的儿女,把祂自己给我们作父亲。
祂的恩典也不会停止于第一步,正如人类的父母也不会在办妥收养的法律手续后,就不再爱被收养的孩子。确立孩子作为家庭一分子的地位,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任务是:在你和被收养的孩子之间建立真正的亲子关系。这才是你最想见到的。因此,你设法用你的爱来赢取孩子的爱,你试图通过表达爱来激发爱。神也是如此。从今人生直到永远,祂会不断地用各种方法向我们显明祂越来越多的爱,从而不断增加我们对祂的爱。被神收养的儿女,可以预期得着永恒的爱。
我曾经知道一个家庭,大孩子是父母以为自己不能生孩子的时候收养的。后来他们自己生了孩子,就把爱全部转移到亲生孩子的身上,被收养的孩子明显被冷落了。无论是冷眼旁观,还是从那孩子的脸上,都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件痛苦的事。当然,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可悲失败。但在神的家中,事情却不会这样。就像比喻中的浪子一样,我们可能只能说:「我得罪了你……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个雇工吧。」(路15:18-19)但神却接纳我们为儿子,并用爱祂的独生子同样坚定不移的永恒之爱来爱我们。在神的家里,爱是没有分别的,我们和耶稣一样完全地被爱。这好像是一个童话故事——国王收养了所有的流浪儿,让他们成为王子。但感谢神,这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建立在白白的、至高的恩典之上的确凿事实。这就是得名分的意义。难怪约翰呼喊:「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约壹3:1)一旦你明白了得名分的真义,你的心也必会发出同样的呼喊。但这还不是全部。
盼望
第二,我们得名分,向我们显明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新约的基督教,是一种盼望的宗教,一种向前看的信仰。对于基督徒来说,最好的永远还在后头。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在道路尽头等着我们的是什么?得名分的教义也可以在这一点上帮助我们。首先,它教导我们不要把盼望只看作一种可能性,而是视为有保证的确定性,因为它是一种应许的产业。在第一世纪的世界里,收养的理由是为了有一个可以继承产业的后嗣。同样,神也收养我们做祂的后嗣,这名分保证我们有权(可以这么说)承受祂已经为我们预备的产业。「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8:16-17),「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既是儿子,就靠着神为后嗣」(加4:7)。我们天父的财富是无法估量的,而我们将要承受祂的全部产业。
其次,得名分的教义告诉我们,所应许产业的集合和实质,就是有分于基督的荣耀。我们将会在各个方面都像我们的长兄,至于那在道德和灵性上对神的善工造成双重破坏的罪恶和死亡,将会成为过去。「和基督同作后嗣……和祂一同得荣耀」(罗8:17),「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约壹3:2)。
这种相像将会延伸到我们的肉身、思想和品格。事实上,《罗马书》8:23说到这相像临到肉身是因着得名分,清楚地使用这个词表示,身体得赎也是将要承受的产业之一:「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8:23)。这就是复活之日的福分,将使我们得到儿子的名分所包含的一切内容,因为它将把我们带进我们的长兄现在所享受的属天生活的完整体验中。
保罗细想这事的荣耀,然后向我们保证,万物都在叹息中期待和渴望「神的众子显出来……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8:19-21)。不管这段话可能暗示什么,它都不是为满足自然科学家的好奇心而写的,而是清楚地强调在神的美好计划中,有非同寻常的荣耀正在等待我们。
当我们想到耶稣被高举到荣耀里,进入祂忍受十字架所带来的喜乐中(这是一个基督徒必须经常思想的事实),我们应该也会提醒自己:祂所拥有的一切将来也会与我们分享,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产业,不会比祂的更少;我们是神领进荣耀的「许多的儿子」(来2:10)之一,神对我们的应许和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必不落空。
最后,得名分的教义告诉我们,天堂的体验将是一次家庭团聚:一大群得赎的儿女聚在一起,与他们的父神和长兄耶稣面对面相交。这是圣经给我们关于天堂的最深刻、最清晰的概念。许多经文都指出了这一点:「父啊,我在哪里,愿祢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祢所赐给我的荣耀」(约17:24);「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我们……必得见祂的真体」(约一3:2);「也要见祂的面」(启22:4);「就要面对面了」(林前13:12);「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7)。
这就像生病的孩子终于可以离开医院的那一天,发现父亲和全家人都在外面等着迎接他——这就是一个家庭团聚。班杨(Bunyan)的《天路历程》书中的「固立先生 Mr. Standfast」站在约但河中间说:「我已来到旅程的终点,烦劳的日子结束了。一想到我就要到那里,以及在那边等着我的生活,我的内心就十分火热……我从前靠着道听途说和信心生活,如今我即将亲历其境,而且可以与祂同在,真是好得无比」
使天堂成为天堂的,是因为有耶稣和已经与我们和好的天父同在,祂为耶稣的缘故爱我们,不少于祂爱耶稣自己。看见并认识圣父和圣子,爱祂们、并被祂们所爱,与神的整个大家庭聚在一起,这是全部基督徒盼望的精髓。正如清教徒领袖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年)用诗歌表达的与神之约,他的未婚妻于1660年4月10日也「欢喜地签署这约」:
我对那生命所知有限;
信心的眼睛模糊:
但基督知道一切,我就满足,
我将要与祂同住。
(《主啊,用不着我担心 Lord, It Belongs Not to My Care》)
如果你是一个信徒,并且因此成了被神收养的儿女,那么这个前景便足以让你心满意足。如果它没有使你感到完全满足,恐怕你既不是信徒,也不是儿女。
圣灵
第三,我们得名分,给我们一把明白圣灵事工的钥匙。
在今天的基督徒当中,有许多关于圣灵事工的误解和困惑。问题不是找出正确的语言符号,而是认识这些语言符号所对应的神的工作、涉及的是什么经验。我们都从圣经中知道,圣灵的工作是启示神的心意,并且荣耀神的儿子;同时,祂是重生的媒介,给我们认识神的智慧,赐我们顺服祂的新心;此外,祂住在基督徒里面,使我们成圣,每天给我们力量走天路;确据、喜乐、平安和能力,都是祂的特殊赏赐。但是,许多人还是困惑地抱怨说,这些陈述对他们来说只是公式,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任何与之相符的经验。
自然,这些基督徒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于是焦急地追问:新约中活在圣灵里的画面,与他们自己在日常经验中感受到的贫瘠,两者之间的鸿沟怎样才能缩小呢?然后,也许是在绝望之中,他们就开始寻求某个改变心灵的具体事件,期望藉此彻底打破自己所认为的「不属灵的障碍」。这种事件可能是所谓的「凯锡克奋兴会经历 Keswick experience」,或是「完全降服」,或是「圣灵的浸」,或是「完全成圣」,或是「受圣灵印记 」,或者是说方言的恩赐,或者按照天主教、而不是新教的术语,叫做「第二次皈依 second conversion」、或「静默祷告 prayer of quiet」、或「联合祷告 prayer of union」。然后,即使他们经历到某些事件的发生,而且符合他们所追求的效果,他们也会很快发现,「不属灵的障碍」根本没有被打破,于是再次不安地转向另一个新的经验。
今天,许多人都陷入了这些苦恼之中。我们不仅要问,这些人需要什么帮助呢?得名分的真理所揭示的关于圣灵事工的亮光,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困扰,原因是一种虚假的、魔术般的超自然主义,它使人渴望一种好像触电般的、非人格化的、「点石成金」的能力,使他们能感觉到从自已和别人的生活重担及枷锁下完全自由。他们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属灵经验。他们其实是以为,圣灵的工作就是给他们类似迷幻药之旅(LSD trips)的体验。如果福音传道者真的许诺这一点,让吸毒者把他们的幻想等同于属灵经验,那真是害人不浅啊!我们这个世代难道永远也学不会分辨事物的不同吗?事实上,这样追求内心的爆发、而不是追求内心的相交,正显明对圣灵事工的极深误解,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把握一个重要的真理:圣灵是作为「得名分的灵 the Spirit of adoption」被赐给基督徒的,祂对基督徒的一切工作,都是作为「得名分的灵」行事。因此,祂自始至终的任务和目的,都是使基督徒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基督里与神之间亲子关系的意义,并且引导他们在这种关系中向神作出更深的回应。保罗写以下经文的时候,正是指着这真理而言:你们「所领受的是儿子名分的灵,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15和合本修订版), 「神就差祂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也就是促使你们呼叫——「阿爸!父!」(加4:6)。
正如得名分的概念是开启新约基督徒生活观的关键思想,以及整合这些观念的核心思想;同样,承认圣灵作为「得名分的灵」临到我们,也是开启新约所描述一切圣灵对基督徒工作的关键思想,以及整合这些教导的核心思想。
从这个核心思想提供的角度,我们可以看见圣灵的工作有三个方面:首先,祂促使并保持我们觉醒,知道自己藉着耶稣基督的白白恩典成为神的儿女——有时是很清晰地觉醒,平时总能保持某种程度的觉醒,即使我们的败坏驱使我们否定这种意识。这是祂赐下信心、确据和喜乐的工作。
其次,祂促使我们把神当作父亲仰望,向祂表达尊重的坦然和无限的信靠,正如那些安然于可敬的父爱中的孩子们所自然表达的那样。这是祂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的工作——这种称呼描述了什么态度,这种呼叫就表达了什么关系。
第三,祂促使我们的举止与王室儿女的地位相称:彰显家庭的形像、即效法基督,促进家庭的福祉、即爱弟兄,维护家庭的荣誉、即寻求神的荣耀。这是祂成圣的工作。通过这种亲子意识和品格的逐步深化,以及不断追求爱神所爱、恨祂所恨,「我们……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因此,我们若要在生活中确实看见圣灵的工作,并不是在竭力追求感觉和经验的时候,而是当我们寻求神自己,仰望祂为我们的父,珍惜与祂相交,并发现自己越来越想认识和取悦祂的时候。这是必要的真理,它可以使我们摆脱对圣灵的不属灵观点的泥潭,今天有很多人还在其中挣扎。
问题讨论:
- 从登山宝训看,得名分是哪三件事的基础?它如何成为这些基础?
- 为什么「藉挽回得名分」是这么丰富的福音总纲?
- 得名分如何向我们显明神爱的伟大?
- 得名分如何向我们显明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 得名分如何让我们明白圣灵事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