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中,基督教被普遍称为「恩典的宗教」。基督教学术界公认,恩典并非一种没有位格的力量,好像只要「插上」圣礼、就可以像电池充电一样获得的天上电力;而是一种神以爱待人的位格性活动。
各种书籍和讲道都反复指出,新约希腊文中的「恩典 charis」这个词,就和「爱 agape」这个词一样,完全是基督教的用法,表达了一种自发主动、自我决定的恩慈的概念,而这在希腊罗马世界的伦理和神学中是前所未闻的。主日学的主题也离不开教导「恩典 GRACE」就是「基督付出的代价显明神的丰富 God’s Riches At Christ’s Expenses」。然而,尽管如此,教会中似乎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恩典。
诚然,总会有一些人发现恩典的思想是如此奇妙,以致他们永远也无法真正明白它。恩典已经成为他们讲论和祷告的永恒主题。他们撰写关于恩典的赞美诗,其中一些是千古佳作——创作一首好的赞美诗,需要深刻的感觉。他们为恩典而战,必要时接受奚落和失去特权作为坚持立场的代价。正如保罗对抗犹太教,奥古斯丁对抗伯拉纠派,改教家对抗经院哲学,保罗、奥古斯丁和改教家的属灵后裔也一直在对抗罗马天主教和伯拉纠主义的教义。和保罗一样,他们的见证是:「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他们的人生准则是:「我不废掉神的恩」(加2:21)。
但是,许多教会中的人并非如此。他们可能会谈论恩典的概念,但却仅此而已。他们对恩典的概念只是聊胜于无。这个观念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与经验根本无关。若和他们谈论教会的供暖,或者去年的账目,他们马上会聊得很起劲;但若要和他们谈论「恩典」这个词在现实中的实际含义,他们的态度会变成一种谦恭的茫然。他们不会指责你胡说八道,也不会质疑你的话没有意义;他们只是觉得无论你说的是什么,都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他们在没有恩典的情况下生活的时间越久,越确信在他们的人生阶段中并不真正需要它。
并非人能把握
是什么妨碍这么多自称相信恩典的人真正相信恩典呢?为什么这个主题甚至对一些常把恩典挂在口边的人意义也是如此之小呢?问题的根源似乎在于对人和神之间基本关系的误解——一种不止扎根于头脑、而且扎根于心底的误解,扎根于我们从不质疑、视为理所当然的更深层次。在这个范畴里,恩典的教义首先预设了四项重要的真理,人若没有从内心承认和感受到这些真理,就不可能对神的恩典有明确的信心。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正好与这些真理针锋相对。因此,今天对恩典的信心如此凤毛麟角,也是不足为奇。这四项真理是:
一、人类的道德败坏。现代人陶醉于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自然而然地日益自视甚高。他们认为物质财富无论在哪方面都比道德品质更为重要,所以决定在道德范畴善待自己,认为小善可以补偿大恶,拒绝认真面对自己的道德问题。
他们倾向于忽略自己和别人的良心不安,认为这是病态的心理、疾病的征兆和精神的失常,而不是显示道德实际的指标。因为现代人相信,尽管他们有很些小瑕疵——比如醉酒、赌博、鲁莽驾驶、纵欲、黑白谎言、不道德的交易、阅读色情刊物等等——但是,他们的内心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好人。然后,就像异教徒一样——请谨记,现代人的内心都是异教徒——他们把神想象成自己形象的放大版,假设神对他们也像他们对自己一样满意。
以下这些念头从未进入过他们的脑海——人是从神的形像中堕落的受造物,悖逆了神的律法,在神的眼中有罪和不洁的,只配神的定罪。
二、神报应的公义。现代人只要自己是安全的,对一切恶行都可以视而不见。他们容忍别人的恶行,认为那只是环境使然,换了自己也会如此。因此,父母对管教儿女举棋不定,老师对惩罚学生也犹豫不决,公众对各种恶意破坏和反社会的行为一昧保持沉默。大众奉行的格言似乎是:只要可以忽略罪恶,就应该尽量忽略;惩罚只是最后的手段,只限于为了遏止罪恶产生过于严重的社会后果。尽量容忍和纵容罪恶的意愿,被视为一种美德;而以固定的对错原则生活,反而被人指责为假道学。
现代人以异教徒的方式,理所当然地以为神的想法和我们一样。至于报应可能是神的世界的道德法则,而且是祂圣洁品格的一种表达,这种观念在现代人看来相当怪异。那些坚守这种观念的人,会发现自己会被指控为把愤怒和报复的病态冲动投射到神的身上。然而,圣经自始至终都坚持,神以祂的良善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道德的世界,其中的报应和呼吸一样,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神是全地的审判者;祂必秉公行义,为无辜者伸冤——如果有的话,却会惩罚违背律法的人——圣经的字眼是「追讨他们的罪」(创18:25)。神若不惩罚罪,就是违背自己。除非人能认识并感受到这一事实的真相,也就是作恶者只配从神得到报应的审判,否则永远也无分于圣经所说的、对神恩典的信心。
三、人类灵性上的无能。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书,几乎成为一部现代圣经。近年来,整套商业关系的技巧,都建立在他的金科玉律上:让对方处于无法得体地说「不」的位置。这就证实现代人的信仰和有史以来的异教一样——就是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把神放在祂无法说「不」的位置,来修复我们与神的关系。
古代异教徒认为可以通过增加贡物和祭品来做到这一点,现代异教徒则寻求通过教会礼仪和积德行善来达成。他们承认自己并不完美,但却毫不怀疑地以为:无论他们过去做过什么,今后的体面将确保神最终接纳自己。但圣经的立场,正如奥古斯都·托普雷第(Augustus Toplady,1740-1778年)在《万古磐石为我开 Rock of Ages, cleft for me》中所唱的:
不是我手尽劳苦,促使律法得满足;
纵然感叹不断愁,纵然悔泪不断流,
总不足以赎罪过;
——进而承认自己的无助,然后得出结论:
惟祢能够救赎我!
保罗说:「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3:20)。要修复我们与神的关系,重获已经失去的神的恩宠,不是我们当中任何人力所能及的。一个人必须看见并承认这一点,才能有分于圣经所说的、对神恩典的信心。
四、神主权的自由。古代异教徒认为,每个神明都因自身的利益而与其敬拜者联系在一起,因为需要倚靠他们的服事和贡物来获得福利。现代异教徒在潜意识中也有类似的感觉,以为虽然我们应得的很少,但神在某种程度上有义务爱我们、帮助我们。这就是一位法国自由思想家弥留之际的喃喃自语:「神会赦免,那是祂的工作。」但这种感觉并无根据。圣经中的神并不需要祂的受造物供应所需(诗50:8-13;徒17:25),既然我们已经犯罪,祂也没有义务向我们施恩。
我们向祂能指望的只有公义——而对于我们而言,公义意味着当然要被定罪。神不必因任何人而停止秉公行义。祂没有义务怜悯饶恕任何人;如果祂这样做,只是如我们所说,是出于「祂自己的自由意志」,没有人可以强迫祂。「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6),恩典是自由的,因为它出于那位有权自由地不施恩的神。只有当我们看见:决定每个人命运的,乃是神是否定意拯救他脱离罪恶,而且神并不欠任何人,这时,我们才能开始把握圣经的恩典观。
并非赚取或配得
神的恩典是对罪人无条件的爱,不计较罪人的亏欠和不配。这是神向那些只配受到严厉刑罚、没有其他指望的人所显出的恩慈。我们已经看到,为什么恩典的观念对一些信徒的意义不大——因为他们不认同它所预设的关于神和人的信仰。现在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这个观念对其他人却意义重大?答案并不遥远;从上文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一旦人相信他的光景和需要正如上文所说的,新约恩典的福音必会用惊奇和喜乐使他雀跃起来。因为这福音告诉我们,审判者已经变成了救赎主。
「恩典」和「救恩」互为因果。「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弗2:5;参8节),「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2:11)。福音宣告「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以及「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以及有一活泉按照预言为罪恶和污秽开了(亚13:1),以及基督向一切听见福音的人呼喊:「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正如被称为英文圣诗之父的艾萨克·瓦茨(Isaac Watts,1674-1748年)在他最据福音性(若非最伟大)的《但有君王恩典声 But there’s a voice of princely grace》圣诗里所唱的,我们天生就处于完全失落的光景里:
但有君王恩典声,响彻神的圣言中;
可怜被掳众罪奴,快来信靠至上主。
我灵顺服主权召,拔足奔向避难所;
主我愿信祢应许,为我不信求帮助。
道成肉身开活泉,我愿纵身跃入血,
洗去灵魂腥污点,漂净久染罪愆深。
我如小虫落祢手,有罪软弱又无助;
祢是我主我公义,我的救主和一切!
能够真诚诵唱这首诗歌的人,不会很快厌倦歌颂神的恩典。
新约在三个方面特别说明了神的恩典,每一方面对于基督徒来说,都是永恒的奇迹:
一、恩典是罪得赦免的源头。福音的中心是称义——即罪得赦免,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得接纳。称义是一个真正戏剧化的转变:从一个已被定罪、等候可怕判决的罪犯的地位,突然变成等候继承巨大产业的后嗣。
称义是因着信,发生在一个人真诚信靠主耶稣基督、接受祂为救主的那一刻。称义对我们来说是免费的,但对神来说却是昂贵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神儿子的代赎之死。为什么神「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罗8:32)?因为祂的恩典。是祂自己自由地决定要拯救,才带来代赎。保罗明确说明了这点,他说:我们「白白地称义」——也就是不必付出代价,是「蒙神的恩典」——也就是由于神怜悯的决定,是「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也就是藉祂的代赎转移了神的忿怒,「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因此对每一个信的人生效(罗3:24-25;多3:7)。
此外,保罗还告诉我们,我们在基督里「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弗1:7)。默想这一切,比较一下世界在恩典出现前后的情形,基督徒内心的反应,最崇高的表达莫过于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塞缪尔·戴维斯(Samuel Davies,1723-1761年)的《赦免之神 The Pardoning God》:
伟大奇妙神之道路,无不彰显神圣属性;
但祢无数赦罪之恩,却比其他奇事耀眼:
还有何神赦罪如祢?或有白白恩典丰盛?
激动喜乐迷失其中,我众领受神的赦免;
能赦染至最黑罪恶,得赦因靠耶稣宝血:
还有何神赦罪如祢?或有白白恩典丰盛?
噢!愿奇妙无比恩典,如神一般神奇大爱,
感恩颂赞充满大地,如同充满天上诗班!
还有何神赦罪如祢?或有白白恩典丰盛?
二、恩典是救恩计划的动机。赦免是福音的核心,但却不是恩典教义的全部。因为新约圣经把神的赦罪之恩放在救恩计划的背景下,这计划始于创世之前的拣选,直到教会在荣耀得以完全,才能圆满完成。
保罗在好几处经文简要地提到这个这计划(例如罗8:29-30;帖后2:12-13),但他对此最完整的解释是在《以弗所书》1:3-2:10这一大段经文当中——虽然可以分成小段,但整个思路是一个大段。与往常一样,保罗从一个概括性的陈述开始,然后在其余部分进行分析和阐述。这段陈述是:「神……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即属灵世界的范畴)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
分析部分从永恒的拣选和预定在基督里得儿子的名分开始(弗1:4-5),谈到在基督里的救赎和赦免(弗1:7),接着是在基督里得荣耀的盼望(弗1:11-12),以及在基督里受圣灵印记的赏赐,使我们成为神永远的产业(弗1:13-14)。
从那里开始,保罗集中讨论神以祂大能的作为,使罪人在基督里得以重生(弗1:19;2:7)、并且相信(弗2:8)。保罗把这一切都描述成一个伟大救赎计划中的不同元素(弗1:5, 9, 11),并且告诉我们,恩典——包括怜悯、大爱、恩慈——是这计划的动力(弗2:4-8),「丰富的恩典」贯穿于计划的整个过程(弗1:7;2:7),对神恩典的称颂是计划的最终目标(弗1: 6, 12, 14;2:7)。因此,信徒可以喜乐地知道,我们的归信并非偶然,而是神在永恒计划中的作为,以白白的除罪恩典来祝福我们(弗2:8-10)。神应许并定意以祂的主权执行这计划、直到完成(弗1:19-20),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拦阻它。艾萨克·瓦茨(Isaac Watts)在《我口发出,天韵歌声 Begin, My Tongue, Some Heavenly Theme》中唱得很真实:
述说祂的奇妙信实,广传祂的能力;
唱祂甘甜恩典应许,神已彰显自己。
镌刻如在永恒黄铜,闪耀大能应许;
黑暗力量势难涂抹,行行永存话语。
祂的恩言能力无比,正是造天之语;
此音转动诸天众星,亦说一切应许。
的确,众星可能会坠落,但神的应许却必坚立、且必成就。救恩的计划将会胜利完成,恩典将被证明不可抗拒。
三、恩典是保守圣徒的保证。如果救恩的计划是确定的,那么基督徒的未来就有了保证。我现今和将来必会「因信蒙神能力保守……得着……救恩」(彼前1:5)。我无需因担心自己的信心失败而饱受折磨,因为正如恩典先领我相信,恩典也同样会保守我相信到底。信心的开始和持续,都是恩典的礼物(腓1:29)。因此,基督徒可以和英国圣诗作者陶德瑞(Philip Doddridge,1702-1751年)同声歌唱《奔跑天路 Grace, ‘Tis a Charming Sound》:
恩典先把我名,刻神永生册上:
此恩把我赐给羔羊,祂替我除忧伤。
恩典教我灵祷,才知赦罪之爱;
此恩保守我到如今,永不容我离开。
恰当的回应
前面白白引用了那么多丰富的「白白恩典赞美诗」,但我们无需为此道歉,因为它们比长篇大论更能一语中的。可惜,现代赞美诗本中很少选用这些圣诗。作为结论,让我们思考一下对神恩典的认识应该引起我们什么回应,为此不妨再多引用一首诗。
有人说,新约的教义是恩典,德行是感恩。任何形式的基督教,如果不能从经验和实践两个方面验证这句话,必定存在问题。那些以为神恩典的教义会鼓励人放纵道德,认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最终的救恩都是确定的,所以我们的行为无关紧要」,只能表明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因为爱会唤醒爱的回应,而爱一旦被唤醒,就会渴望自己能令对方快乐。神已经清楚启示,凡是已经领受了恩典的人,必然会从此乐于「行善」(弗2:10;多2:11-12);感恩之心会驱使每个真正领受恩典的人去做神所要求的事,并且每天都高唱罗伯特·罗宾逊(Robert Robinson,1735-1790年)的《万福源泉 Come Thou Fount Of Every Blessing》:
每日主赐恩典无限,负主恩债有万千;
愿主恩典如链牵连,系我心在主身边!
我深知道我心易变;常离主爱行己路,
今将身心完全奉献,从今以后永属主。
你已经在自己的生命中认识神所赐的爱和恩典了吗?那么,请通过同样的行动和祷告去证实你所说的吧。
问题讨论:
- 恩典的教义先肯定哪四项重要的真理?
- 在讨论这四项真理的时候,作者如何描述今天教外人对神的观念?这样的概念如何排拒恩典的教义?
- 请比较:
(1) 恩典和救恩的关系是什么?
(2) 称义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3) 救恩的计划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4) 圣徒的保守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 「新约中的教义是恩典,德行是感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如何经验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