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关于三一神耶和华的事实,在圣经中的每段经文中即使没有明言,也是预设的前提。第一,祂是王——宇宙的绝对主宰,统管万事,藉着万事成就祂的旨意。第二,祂说话——用话语发表和成就祂的旨意。

  第一个主题关于神的主权,在前几章已经谈过了。现在我们要讨论第二个主题:神的话语。事实上,研究第二个主题,可以促进我们对第一个主题的理解,因为正如我们必须从神的主权的角度,才能理解神与祂世界的关系,我们也必须通过圣经中关于祂话语的教导,才能明白祂的主权。

  一位绝对的统治者,例如古代世界所有的君王,在日常事务中通常会在两个层面说话,以达到两种目的。一方面,他会制定规则和法律,直接规范他臣民的司法、财政和文化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他会发表公开讲话,以便尽可能地与臣民建立个人的关系,争取他们对他的治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合作。圣经形容神的话语也有类似的双重特性。神是王;我们是祂的受造物和子民。祂的话既和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关,也和我们直接有关:神说话既是为了决定我们的环境,也是为了影响我们的心思意念。

  在前一种关系里、也就是在创造和护理的层面中,神的话语采取主权命令的形式——「要有……」。在后一种关系里、也就是在神对我们个人说话的层面中,祂的话语采取皇家「妥拉 torah」的形式——希伯来语「妥拉」在旧约圣经中译为「律法」,表示各种形式的指示。神这位王所发表的律法有三重特性:有些是律例,也就是狭义的命令或附带制裁的禁令;有些是应许,包括正面或负面的、有条件或无条件的;有些是见证,也就是神所提及关于祂自己和百姓的信息,包括他们各自的行为、目的、本性和前景。

  神直接向我们所说的话——就像君王的演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是治理的工具,也是相交的工具。因为,虽然神是一位伟大的君王,但祂并不希望远离自己的臣民。相反,祂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和我们在爱的关系中永远同行。但这种关系只有在当事人彼此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存在。创造我们的神在我们未开口之前,就已经完全了解我们的一切(诗139:1-4),但是,除非祂先告诉我们,否则我们对祂一无所知。因此,这就是神向我们说话的另一个原因:不仅是为了推动我们按照祂的心意去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能认识祂,以便我们可以爱祂。因此,神传达给我们的话语具有信息和邀请两种特性。它既是为了吸引我们,也是为了教导我们;它不但让我们了解神过去和现在的作为,也呼召我们亲身与这位慈爱的主相交。  

说话的神

  在圣经前三章,我们看到神的话语在各种关系中出现。先看看《创世记》第1章创造的故事。

  这一章的部分目的是向我们保证,自然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神所设定的。第一节就陈述了这一章其余部分所要阐明的主题:「起初神创造天地。」第二节描绘了详细分析神的工作之前的清醒:地球处于荒凉、没有生命、黑暗、被水淹没的状态。然后第三节告诉我们,在这混乱和荒芜之中,神是如何说话的。「神说:『要有光』」。发生了什么呢?立刻「就有了光」。另外七次(创1:6, 9, 11, 14, 20, 24, 26),神创造的话语「要有……」一出,万物就一步一步井然有序地出现:昼与夜(创1:5)、天与海(创1:6)、海与地(创1:9)被分开了,绿色植物(创1:12)、天体(创1:14)、鱼和飞禽(创1:20)、昆虫和动物(创1:24)、最后是人自己(创1:26)逐一出现了。一切都是由神的话话语完成的(参诗33:6, 9;来11:3;彼后3:5)。 

  但这个故事又把我们带到更进一步的阶段。神向祂所造的男人女人说话。「神……对他们说……」(创1:28),这是神直接向人说话,于是神和人之间的相交就开始了。请注意在故事的其余部分中,神对他们说话的类别。神对亚当和夏娃的第一句话是命令,呼召他们完成管理受造秩序的使命:「要生养众多……治理这地」(创1:28)。紧随其后的话语是见证:「看哪……」(创1:29),神解释说,一切菜蔬、五谷、果实都造来给人和动物吃的。接下来我们又遇到一个附带制裁的禁令:「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最后,人堕落以后,神临到亚当、夏娃,再次对他们说话,但这一次的话却是应许,包括正面或负面的。一方面,祂承诺女人的后裔要打伤蛇的头,另一方面,祂命定夏娃有生产的痛苦、亚当要劳碌操劳,而两人都必定死亡(创3:15-20)。

  在这短短的三章里面,我们看见了神的话与世界和世人的所有关系——一方面,决定了人的境况和环境,另一方面,也命令人顺服,邀请他信靠,并向他敞开造物主的心意。圣经的其余部分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神的话语,但再也没有显示神的话与和受造物之间有新的关系。相反,它们只是一再重申和证实《创世记》第1-3章所呈现的神的话。

  因此,一方面,整本圣经都坚持,世上所有的境况和事件都是由神的话语、造物主那全能的「要有……」决定的。根据圣经的描述,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为了应验和成就神的话语,从天气的变幻(诗147:15-18;148:8),到邦国的兴衰。神呼召耶利米做先知的时候,教导他的第一课,就是神的话语实在决定了每件世上发生的事情。神对他说:「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10)

  但这怎么可能呢?耶利米不是蒙召成为政治家或统治者,而是做先知、一个为神传话的仆人(传1:7)。一个没有官职、只负责说话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神所立在列邦列国之上呢?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他口中有主的话(耶1:9):而神要他宣告的关于列国命运的任何话语,都必全然成就。为了鉴定耶利米的心志,神赐给他第一个异象:「耶利米你看见什么?」……「一根杏树枝(希伯来文shaqed)」……「你看得不错,因为我留意保守(希伯来文shoqed)我的话,使得成就」(耶1:11-12)。

  神藉着先知以赛亚,用以下比喻宣告了同样的真理:「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赛55:10-11)。整本圣经都坚持认为,神的话是祂在人间事务中的行事工具。的确,只有祂的话是言出必成,正是神的话在统管着这个世界,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然后,另一方面,圣经也始终如一地显示,神的话呈现出伊甸园中的三重特性、直接临到我们。有时,它以律法的形式出现——正如在西奈山,在许多先知的讲章中,在基督的许多教导中,在叫人悔改(徒17:30)和相信主耶稣基督(约一3:23)的福音命令中。有时,它以应许的形式出现——正如赐给亚伯拉罕后裔和圣约的应许(创15:5;17:1-8),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应许(出3:7-10),弥赛亚(赛9:6;11:1-2)和神国度(但2:44;7:14)的应许,以及新约对信徒称义、复活和得荣耀的应许。

  有时,它又以见证的形式出现——以历史叙述、神学论证、诗歌和智慧文学等形式,发表有关信心事实和敬虔原则的属天教导。圣经总是强调,神的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绝对的,必须接受、信靠和顺服,因为说话的是大君王神。不敬虔的本质,就是「这恶民,不肯听我的话」(耶13:10)的骄傲任性。相反,真正谦卑和敬虔的标记,是一个人「因我话而战兢」(赛66:2)。

绝对真实

  但是,神的话语在我们身上的权柄,不单单是因为我们作为受造物和子民而与祂的关系。我们必须信从祂的话,不仅仅是因为祂的吩咐,更重要的是因为祂的话全然真实。它们出于一位「诚实的神」(诗31:5;赛65:16),「有丰盛的……诚实」(出34:6)。祂的「诚实达到穹苍」(诗108:4;参57:10),也就是普遍和无限的。因此,祂的「道就是真理」(约17:17),「祢话……是真实……是永远长存」(诗119:160),「惟有祢是神,祢的话是真实的」(撒下7:28)。

  圣经中所说的真理,首先是人格的特质,其次才是见解的特质。它意味着稳定、可靠、坚定、可信,是完全一致、真诚、实事求是、没有虚谎的人格特质。神就是一个这样的位格。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就是祂的本性,此外并无别的。这就是为什么祂不能说谎(多1:2;民23:19;撒上15:29;来6:18),这就是为什么祂临到我们的话都是全然真实、毫无虚假。它们是现实真相的指标,向我们指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及根据我们是否听从神的话将会导致的后果。

  让我们从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神的命令是真实的。「祢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诗119:151)。为什么这样描述它们呢?首先,因为它们恒久不变地指出神希望每个时代的人类应当怎样生活;其次,它们让我们得知人本性的不变真理。这是神设立律法的一部分目的:它提供了真正人性的有效定义,展示了人类起初被造成的样子,教导我们怎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警告我们不要因为道德败坏而自我毁灭。此事至关重要,现在我们需要详加讨论。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部机器,需要正确、有规律的饮食、休息和运动,才能有效运作;如果灌满了错误的「燃料」——如酒精、药物、毒品,就会失去正常运作的能力,最终导致丧失机能、身体死亡。但是,我们却很少想到,神也希望我们用类似的方式来思考自己的灵魂。作为有理性的人,我们受造的时候被赋予神的道德形像——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被造成必须通过敬拜神、守律法、真实、诚实、纪律、自制、服事神和人,才能正常运作。如果我们放弃这些,不但使我们在神面前有罪,还会逐步摧毁自己的灵魂,使良心萎缩、羞耻感枯竭,真实、忠诚和诚实的能力被腐蚀,最终人格瓦解。这样的人不但感到极度痛苦,而且逐渐失去人性。这就是属灵死亡的一个方面。用英国清教徒领袖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的话来说,人「不是圣徒就是禽兽」(A Saint or a Brute)。这话是对的:因为归根到底,这是惟一的选择,每个人都会或迟或早、有意无意地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

  今天,有些人以「人文主义 Humanism」的名义坚持认为,圣经那种「清教徒式」的性道德不利于人类的真正成熟,放纵一点就会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对于这种意识形态,我们只能说它更恰当的名称不是「人文主义」,而是「禽兽主义 Brutism」。性开放并不会使你变得更像人,反而只会变得更不像人;因为它会把你变成禽兽,撕裂你的灵魂。漠视神的任何诫命,结果都必如此。我们只有努力遵行神的诫命,才能过上真正的人类生活,此外别无他法。

  二、神的应许是真实的,因为神持守它。「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来10:23)。圣经用最高级的字眼宣告了神的信实:「祢的信实,达到穹苍」(诗36:5);「祢的诚实,存到万代」(诗119:90);「祢的诚实,极其广大」(哀3:23)。神怎样显明祂的信实呢?藉着祂的应许永不落空。祂是一位守约的神,从来不亏负信靠祂话语的人。从前,年迈的亚伯拉罕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等到神所应许的后裔出生,证明了神的信实;此后,又有千百万人亲身证明了这一点。

  在教会普遍承认圣经是「神所写的话」的时代,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记载在圣经里的神的应许,是神赐给我们一切信心生活的正确基础;增强我们信心的方法,就是专心仰望那些神为某种处境所发的特别应许。英国哲学家、近代清教徒塞缪尔·克拉克(Samuel Clarke,1675-1729年)在他《圣经的应许》(Scripture Promises; or, the Christian’s Inheritance, A collection of the Promises of Scripture under their proper Heads)一书的序言中说:

  「持续地定睛于圣经的应许,并且坚定地相信它们,可以避免对今生问题的牵挂和焦虑。它可以在世事变幻中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沉着,在人生的各种患难中支撑我们,托住我们正在下沉的心灵……基督徒若不信或忘记神的应许,就是剥夺了自己最坚实的安慰。因为没有一种处境严峻到找不到一种与之对应、足以使我们从中解脱的应许。

  「透彻地熟悉神的应许,将使我们从祷告里获益最深。基督徒若想到神多次应许祷告必蒙垂听,当他在基督里向神说话的时候,将会何等安慰!他若想到圣经中那些满有怜悯的应许,当他向神倾诉内心渴望的时候,将会多么满足!他会以多么热切的心灵和刚强的信心,推动自己在祷告中恳求神成就那些明确针对他处境的恩慈应许!」

  人们曾经一度明白这些事情。但是,随着自由神学拒绝承认成文的圣经就是神的话语,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我们默想应许、根据应许向神祷告的习惯,也剥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神的应许带领下过信心生活的习惯。今天,人们对我们的祖父母们所使用的「应许箱」嗤之以鼻,这种态度很不明智;「应许箱」可能会被滥用,但他们对待读经和祷告的方法却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已经失去、应该恢复的东西。

相信并且顺服

  什么才算是基督徒呢?可以从很多角度来描述,但根据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说:真正的基督徒,是承认并活在神话语之下的人。他们毫无保留地顺服写在「真确书」(但10:21)上的神的话语,相信其教导、信靠其应许、遵守其命令。他们视圣经中的神为自己的父,认圣经中的基督为自己救主。

  如果你问他们,基督徒会告诉你:神的话不但使他们知罪,也提供了赦免的确据。他们的良心已经像路德(Luther)一样,被神的话俘掳。他们渴望像诗人一样,让自己的整个生命与神的话语保持一致:「但愿我行事坚定,得以遵守祢的律例」,「求神不要叫我偏离祢的命令」,「求祢将祢的律例教训我。求祢使我明白祢的训词」,「求祢使我的心趋向祢的法度」,「愿我的心在祢的律例上完全」(诗119:5, 10, 26-27, 36, 80)。神的应许引导他们祷告,神的训词带领他们行事为人。

  基督徒知道,神的话语除了在圣经中直接向他们发表,也在创造、掌管和安排周遭万事。但既然圣经告诉他们,万事都为他们的益处互相效力,每当想到神正在安排他们的处境,他们就只会萌生喜乐。基督徒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使用神的话语作为试金石,藉以测验周围涌来的各种观点。若不能确定圣经是否允许自己做某事,他们不会轻举妄动。

  为什么我们中间只有少数自称基督徒的人符合这个描述呢?你若询问自己的良心,让它来告诉你,必定获益匪浅。

问题讨论:

  1. 神说话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2. 神的律例有哪三个特性?
  3. 作者说:「神传达给我们的话语具有信息和邀请两种特性」,他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神要这样做?
  4. 《创世记》1-3章如何呈现神创造的话语、命令的话语、见证的话语、禁戒的话话、应许的话语?
  5. 对神的话语正确的反应是什么?什么是不敬虔的反应?
  6. 为什么神的命令被形容为真实的?抗逆神命令的后果是什么?
  7. 在第四大段,作者所提供基督徒的定义是什么?这引申出来的描述,如何应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