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威严 majesty」这个词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伟大。当我们用威严来称呼某人的时候,就是在承认那个人伟大,并表达我们对此的尊重。例如,我们尊称英女王为「她的威严 Her Majesty」,中文译为「陛下」。

  在圣经中,「威严」这个乃是用来表达神、我们的创造者和主的伟大。「耶和华作王,祂以威严为衣穿上……祢的宝座从太初立定。」(诗93:1, 2)「我要默念祢威严的尊荣和祢奇妙的作为。」(诗145:5)彼得在回忆基督登山变像那君王式的荣耀景象时说:「我们……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彼后1:16)

  在《希伯来书》中,短语「那威严 the majesty」两次被用来代表「神」。我们被告知,基督升天后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来1:3;8:1),「至大者」原文就是「那威严」。每当「威严」这字用在神身上的时候,都是在宣告神的伟大,邀请人敬拜祂。当圣经说神在「高天」和「天上」时,情况也是如此,这里的想法不是说神在空间上与我们相距甚远,而是说祂的伟大远超我们之上,因此配得敬拜。「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诗48:1)「因耶和华为大神,为大王;……来啊,我们要屈身敬拜」(诗95:3、6)。认识神的伟大,极大地激发了基督徒信靠和敬拜的本能。

  但这正是今天的基督徒广泛缺乏的认识,这也是我们的信心如此软弱、敬拜如此萎靡的原因之一。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喜欢把自己想得很伟大,却把神想得很渺小。当提到「神」这个词的时候,连教会里的人也很少想到神的威严,更不用说教会之外的人了。

  有一本书名叫《你的神太小了 Your God is Too Small》,这是一个一针见血的书名。在这点上,我们和福音派的先贤们有天渊之别,尽管我们套用他们的话来表达我们的信仰。当你开始阅读路德(Luther)、爱德华滋(Edwards)或怀特腓(Whitefield)的著作时,虽然你的教义可能和他们一样,但你很快就会怀疑,自己是否像他们那么亲密地认识全能的神。

  今天,人们非常强调神是「人格化 personal」的,但这个真理常常被不恰当地表述,以致给人的印象是神与我们相似的人——同样软弱、不足、无能、有点可怜。但这不是圣经中的神!我们的人格生命在空间、时间、知识、能力各个方面都是有限的,但神却并非如此,祂是永恒、无限和全能的。祂把我们掌握在手中,我们却永远不能掌握祂。祂像我们一样是人格化的,但与我们不同的是:祂是伟大的。圣经不断强调神对祂子民的人格化关怀(personal concern),也就是向他们彰显良善、温柔、体恤、忍耐和同情;但圣经也从未让我们忘记祂的威严,祂对一切受造物不受限制的主权。

人格化与威严并重(Personal Yet Majestic)

  要说明这一点,看看《创世记》头几章就够了。圣经一开始就藉着属天启示的智慧,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双重真理」:我们所要认识的神是既是人格化的、又是威严的。

  圣经没有别的地方用更生动的字句表达了神的「人格化本性 personal nature」。祂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要……」(创1:26)。祂把动物带到亚当面前,看看亚当怎样称呼它们(创2:19)。祂在园中行走,呼叫亚当(创3:8-9)。祂向人提问(创3:11-13;4:9 ;16:8)。祂从天上降临,要看看祂的受造物在做什么(创11:5;18:20-33)。祂因人的败坏心中忧伤,后悔造了他们(创6:6-7)。

  这样描述神,是要我们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与之交往的神,并不只是一个非人格化、冷漠无情(impersonal and indifferent)的宇宙原则,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位格(Person),祂有思想、有感情、有行动,喜爱良善、恨恶邪恶,时刻关注祂的受造物。

  但我们不能从这些经文推断出,神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说除非祂去特别调查,否则祂通常不在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些章节排除了所有这些想法,向我们展现了神的伟大,其生动程度不亚于展现祂的人格性(personality)。

  《创世记》的神是造物主,使秩序出于混沌,使生命出于祂的话语,使亚当出于地上的尘土,使夏娃出于亚当的肋骨(创1-2章)。祂也是一切受造物的主宰,咒诅地、使人肉体死亡,从而改变了祂原本完美的世界秩序(创3:17-24);祂用洪水审判世界,毁灭一切生命,只留下那些进入方舟的(创6-8章);祂变乱人的语言,驱散建造巴别塔的人(创11:17-19);祂用类似火山爆发的方式倾覆所多玛和蛾摩拉(创19:24-25)。亚伯拉罕正确地称祂为「审判全地的主」(创18:25),并正确地采纳麦基洗德所用的名字称祂为「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创14:19-22)。祂无所不在、鉴察一切,包括该隐的谋杀(创4:9)、人类的败坏(创6:5)、夏甲的苦情(创16:7)。夏甲称祂为「以利罗伊 El Roi」,也就是「看顾人的神」,又把儿子叫做以实玛利,就是「神听见」。因为神实在既听见又看见,没有什么能隐瞒祂的。

  祂自称「以利沙代 El Shaddai」,也就是「全能的神」,祂所有的作为都说明了这个名字所宣告的全能。祂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妻子在九十多岁时生一个儿子,并责备撒拉不信的嬉笑——后来证明这不信实在无理:「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18:14)神不但在个别孤立的时刻掌权,整个历史都在祂的掌控之下,证据就是:祂详细预言了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安排的伟大未来(创12:1-3;13:14-17;15:13-21)。

  简而言之,根据《创世记》前几章,这就是神的威严。

不受限制者

  我们怎样才能对神的伟大形成正确的观念呢?圣经教导我们,必须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从我们关于神的思想中,排除那些会使祂变得渺小的限制。第二步,是把祂和我们认为伟大的能力和力量作比较。

  第一个步骤的例子在《诗篇》139篇中,诗人默想了在神与人的关系中,祂的同在、知识和能力具有无限和不受限制的本质。他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神面前;你可以远离别人,但你却无法远离造你的主。「祢在我前后环绕我……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祢的面?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祢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我仍然逃不脱神的同在:「就是在那里,祢的手必引导我」(诗139:5-10),黑暗可以将我隐藏在人的视线之外,但却不能遮蔽我离开神的视线(诗139:11-12)。

  正如祂与我同在没有界限,祂对我的认识也没有限制;正如我从来不孤单,我也从未被忽略。「耶和华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我的一切举止行动),祢都晓得,祢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心所想的一切);……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我的一切习惯、计划、目的、意欲以及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说出来或未说出来的),祢没有一句不知道的。」(诗139:1-4)

  我可以向周围的人掩藏我的内心、我的过去和我将来的计划,但我无法向神隐藏什么。我可以用言谈欺哄别人,但我的言行无法蒙骗神。祂看穿了我所有的保留及伪装,祂实在比我更认识自己、更知道我的真相。

  一个我能逃避其同在和鉴察的神,必然是一个渺小而微不足道的神。但真神是伟大而可畏的,因为祂总是与我同在,祂的眼目总是盯着我。当你意识到你是在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造物主的视线和陪伴之下,度过你生命的每时每刻,生活就变成了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

  这还不是全部,无所不知的神也是无所不能的神,祂为我所造的奇妙身体,已经向我揭示了祂的能力资源。而对这一点,诗人的默想就转向崇拜:「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诗139:14)。

  因此,这就是明白神的伟大的第一步:了解祂的智慧、同在和能力是没有限制的。请看《约伯记》38-41章,在这些章节中,以利户说了「在神那里有可怕的威严」(37:22)之后,神自己向约伯广泛展示了祂在自然界中的智慧和权能,并问约伯如何能比得上这样的「威严」(40:9-11),最后劝服约伯说,既然不能,他就不应该妄自尊大地议论神如何处理他的案情,因为这远远超出了约伯的理解能力。圣经的许多其他段落也有同样的教导,但我们现在不能继续多谈这点了。

无可比拟者

  第二个步骤的例子在《以赛亚书》第40章,在这里,神对那些和今天许多基督徒同样心情的人说话——沮丧的人,胆怯的人,暗自灰心的人,长久处于逆境的人,不相信基督的事工能再复兴的人。现在看看神如何藉着祂的先知与他们理论吧。

  祂说,看看我的杰作吧,你能做到吗?有什么人能做到吗?「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冈陵呢?」(赛40:12)你够聪明、够力量做这些事吗?但我能够,否则我就不会造这世界了。「看哪,你们的神!」(赛40:9)

  先知继续说,现在看看万国吧:那些你要向之乞怜的大国势力。亚述、埃及、巴比伦——你在他们面前惊恐、惧怕他们,他们的军队和资源远远超过你。但是,现在考虑一下神和那些你所惧怕的强大势力的关系吧。「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万民在祂面前好像虚无,被祂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赛40:15, 17)你在列国面前战兢,因为你比他们软弱得多;但神比列国大得多,以致他们对祂来说算不了什么。「看哪,你们的神!」

  接下来看看世界。想想它的大小、多样性及复杂性,想想其中的亿万人口,想想其上的广阔天空。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相比,你我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与神相比,这个巨大的星球又算得了什么呢?「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祂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赛40:22)世界使我们变得微不足道,但神却使世界变得相形见绌。世界是祂的脚凳,祂稳稳地坐在上面,比世界和其中的一切都伟大,以致几十亿人的喧嚣活动对祂的影响,就像夏日之下蚱蜢的鸣叫和跳跃对我们的影响一样。「看哪,你们的神!」

  第四,看看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吧——那些制定法律和政策、决定千万人福祉的统治者,那些一心统治世界的人,那些独裁者和帝国的创建者,他们有能力使全球陷入战争。想想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想想亚力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想想今天的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你认为真正决定世界命运的是这些最高阶层吗?再想一想吧,因为神比世界上的伟人更伟大,「祂使君王归于虚无,使地上的审判官成为虚空。」(赛40:23)正如祷告册中所说,祂是「诸王惟一的统治者」。「看哪,你们的神!」

  但我们还没有结束,最后,举目仰望星空吧。人类所知道的最令人敬畏的普遍体验,就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独自站立、仰望星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到遥远和距离了,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了。生活在太空时代的我们,可以用关于这个事实的科学知识来补充这种普遍的经验——数千万亿亿的恒星,数十亿光年的距离。我们的思绪凌乱了,我们的想象力无法把握它。当我们试图想象深不可测的外太空的深邃时,就会感到头晕目眩。

  但这对于神来说是什么呢?「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祂一一称其名,因祂的权能,又因祂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赛40:26)是神带出了恒星,是神首先把它们放置在太空,祂是它们的创造者和主人——它们都在祂手中,服从祂的旨意。这就是祂的能力和威严,「看哪,你们的神!」

我们对威严的回应

  现在,让以赛亚帮我们把关于神的威严的圣经教义应用到自己身上。他在这里奉神之名,向灰心沮丧的以色列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祂与我相等呢?』」(赛40:25)这个问题斥责对神的错误想法。路德(Luther)对伊拉斯姆(Erasmus)说:「你把神想得太像人了 Your thoughts of God are too human」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误入歧途得地方。我们对神的观念不够伟大,没有考虑到祂无限的智慧和能力的事实。因为我们是有限和软弱的,就想象神在某些方面也是如此,却很难相信祂并非如此。我们把神想像得太像自己了,所以神说:纠正这个错误吧!学习承认你无可比拟的神和救主的全然威严。

  二、「雅各啊,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啊,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赛40:27)这个问题斥责对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神没有撇弃约伯,也没有撇弃我们。祂从不撇弃任何祂所爱的人,好牧人基督也从未忘记祂的羊。指控神忘记、疏忽、或不顾祂自己的百姓的境况和需要,既是错误的,也是不敬的。如果你以为神任由你自生自灭,那就祈求恩典让你为自己感到羞愧吧。如此不信的悲观主义,深深羞辱了我们伟大的神和救主。

  三、「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赛40:28)。这个问题斥责我们对神的威严信得迟钝。神因我们的不信使我们无地自容。「问题在哪里?」祂问,「你是以为我——造物主已老了、累了吗?从来没有人告诉你关于我的真理吗?」

  这些斥责都是我们许多人应得的。我们竟然对神是全权、全知、全能的神信得如此迟钝,我们竟然对我们的主和救主基督的威严如此低估!我们需要透过默想祂的威严来「等候耶和华」(赛40:31),直到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心版上、发现自己因此从新得力。

问题讨论:

  1. 当我们强调神的「人格化 personal」,应该注意不要传达些什么?
  2. 《创世记》开首几章留给我们什么关于神的「双重真理」?每项真理是透过什么事件强调的?
  3. 我们要对神的伟大建立正确的观念,应采取两个什么步骤?
  4. 作者以《诗篇》139篇为例,讨论第一个步骤的含义。这篇诗篇如何强调神的全在、全知和全能?
  5. 在《以赛亚书》第40章,神与什么大能的势力比较?这些比较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比较如何影响你自己?
  6. 以赛亚向沮丧的以色列人提出三个什么问题?每个问题所斥责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能避免每种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