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说神是智慧的,是什么意思呢?在圣经中,智慧既是一种道德素质,也是一种智力素质,并不只是才智和知识,也不只是聪明或狡猾。要成为圣经意义上的有智慧,我们的才智和聪明必须被用于正确的目的。智慧是一种能力,可以看明和选择最好、最高的目标,以及最可靠的实现方法。

  事实上,智慧就是道德良善的实践。因此,只有在神里面才能找到完全的智慧,因为只有祂才是天然、完全、永远智慧的。诚如一首圣诗所说:「祂的智慧永不打盹。」神的一切作为都是智慧的,正如古代神学家们常说的,智慧是祂的本质(essence),如同能力、真理和良善,都是祂性情中不可分割的元素。

智慧:我们的和神的

  人类的智慧,会被智慧人所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挫败。大卫的叛臣亚希多弗给押沙龙献上良策,敦促他趁大卫在押沙龙叛乱后惊魂未定之际,立刻干掉大卫。但押沙龙却愚蠢地采纳了不同的策略,以致亚希多弗自尊心严重受伤——毫无疑问,他预见到叛乱肯定失败,并且无法原谅自己竟然如此愚蠢地参与其中——所以绝望地回家自杀了(撒下17章)。

  但是,神的智慧不会像亚希多弗的「良谋」( 撒下17:14)那样受挫,因为祂是全能的。能力和智慧都是神的本质,全知掌管全能,无限的能力受无限的智慧支配,这就是圣经对神的性情的基本描述:「祂心里有智慧,且大有能力。」(伯9:4),「在神有智慧和能力」(伯12:13),「神有大能……智慧」(伯36:5),「祂的大能大力……祂的智慧无法测度」(赛40:26, 28),「智慧能力都属乎祂」(但2:20)。新约圣经也同样把两者并列:「惟有有能力的神照我所传的福音……坚固你们的心……独一全智的神……」(罗16:25, 27 KJV版)。没有能力的智慧就像折断的芦苇那样可悲,没有智慧的能力只会令人畏惧。但在神里面,无限的智慧和无限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祂完全配得我们的全然信靠。

  神全能的智慧始终活跃,永不误事。祂所有的创造、护理和恩典之工都显明了这一点,我们若看不见这事实,是因为还没看清真相。但除非我们知道神工作的旨意,就不能认识祂的智慧。这方面很多人都错了。当圣经说神是爱(参约一4:8-10)的时候,他们误以为是说神要所有的人都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管他们道德和灵性的光景如何。因此他们断定:任何痛苦和不安,例如疾病、事故、受伤、失业、挚爱的人受苦,都证明神的智慧、或能力、或两者都有问题,要不就是神根本不存在。

  但是,这种关于神的旨意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神的智慧不会、也不曾保证让堕落的世界成为乐园,或使不敬虔的人乐不思蜀。甚至对基督徒,祂也没有应许过没有患难的人生,而是相反。祂对这个世界的人生另有旨意,并不是简单地让每一个人都轻松地度过一生。

  那么,祂想怎么样呢?祂的目标是什么呢?祂的旨意在哪里呢?当祂造我们的时候,祂的旨意是要人爱祂、尊崇祂,称颂祂那奇妙有序、错综复杂、多姿多采的世界,并且按照祂的旨意使用它,不但享受世界、也享受神自己。虽然我们已经堕落了,但神并没有放弃祂起初的旨意。祂仍然计划领一群人来爱祂、尊崇祂,最终带他们进入完全讨祂喜悦、全然称颂祂的境界。在那个境界里,神就是他们的一切,祂和他们不断地因着认识彼此的爱而喜乐——人们因着神从永恒所赐的救赎大爱而喜乐,而神因着人们靠福音恩典涌出的回应之爱而喜乐。

  这将是神的荣耀,也将是我们的荣耀,「荣耀」这个分量很重的词,承载了以上各个方面的意义。虽然这只能在来世整个创造的秩序被更新之后,才能完全实现,但与此同时,神在今世也不断地向这目标推进。祂直接的目标,就是把许多人带进向着祂的信、望、爱的关系,拯救他们脱离罪恶,并在他们的生活中彰显祂恩典的能力,保护祂的百姓抵挡邪恶的势力,并将祂拯救的福音传遍全世界。

  主耶稣基督是完成这一旨意每个环节的中心,因为神已指定祂为罪人必须信靠的救主,也作教会必须顺服的主。我们已经详述了神的智慧在基督道成肉身和十字架上彰显的方式,现在要补充的是,在上述神的旨意的亮光之下,我们所看到的神带领个人的智慧。

神带领祂的百姓

  圣经的传记故事对此很有帮助。没有比那些传记更能清楚地说明神带领人生的智慧了。以亚伯拉罕的生平为例。亚伯拉罕反复撒谎,差点危及他妻子的贞操(创12:10-20)。显然,他生来就是一个缺乏道德勇气的人,只关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创12:12-13;20:11)。此外,他也很容易受到压力,当他的妻子坚持时,他就从使女夏甲生了一个儿子;当撒莱歇斯底里地指责夏甲因怀孕而瞧不起她时,他又让妻子把夏甲逐出家门(创21章)。

  显然,亚伯拉罕生来就不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的责任感有点欠缺。但神却用智慧有效地带领这么一个懦弱随和、缺乏英雄气概的人物,以致他不但忠实扮演了教会历史舞台上的既定角色,成为迦南地的拓荒先锋、承受圣约的始祖(创15:17-18)、应许之子的父亲,而且变成了一个新人。

  亚伯拉罕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在神的面前生活,视人生的一切都与神有关,仰望祂、并且只仰望祂作元帅、保护者和赏赐者。这是神一直用智慧专心教导亚伯拉罕的伟大功课:「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创15:1)「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专一而诚恳)」(创17:1)。神一次又一次地亲自向亚伯拉罕显现,直到亚伯拉罕的内心能像诗人一样说:「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份,直到永远。」(诗73:25-26)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在亚伯拉罕的生活中看到他学习功课的成果。从前的软弱有时还会重现,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高贵气质和独立性,这是亚伯拉罕长期与神同行产生的结果:安息在神启示的旨意中,倚靠祂、等候祂、顺服祂的护理,甚至顺服一些看似奇特、异乎寻常的命令。原本属世界的亚伯拉罕,最后变成了属神的人。

  因此,我们看到他听从神的呼召离开家乡,寄居在他的后裔将要拥有的土地上(创12:7),自己在迦南只拥有一个坟墓(创25:9-10)。同时,我们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新的温柔,因为他拒绝与侄儿罗得争夺优先权(创13:8-9)。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新的勇气,因为他带着区区三百人从四王的联军中救出罗得(创14:14-15)。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尊严,因为他不屑收受掠物,以免看起来是所多玛王、而不是至高者神使他变得富有(创14:22)。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忍耐,因为他等待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从七十五岁到一百岁,等候神所应许的继承人出生(创12:4;21:5)。我们还看到他成为一个祷告的人,在神面前为了别人的益处,坚持不懈地负起代祷的责任(创18:23-32)。最后,我们看到他全心全意地顺服神的旨意,完全相信神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甘愿照着神的命令献上自己的儿子、他等了那么久的后裔(创22章)。神所教的功课是多么智慧!亚伯拉罕的学习又多有成效!

  雅各,亚伯拉罕的孙子,却需要不同的对待。雅各是一个任性母亲的儿子,不管是算祝福还是咒诅,他拥有所有的机会主义者本能、野心勃勃的商人本色,不择手段、冷酷无情。神以祂的智慧安排了雅各的人生:虽然他是次子,但应该拥有长子的名份和祝福,所以将承受圣约的应许(创28:13-15节)。此外,神又安排雅各娶表妹利亚和拉结,成为继承应许的十二族长之父(创48-49章)

  但神也以智慧定意用真正的敬虔充满雅各。雅各的整个人生态度都是不敬虔的,需要彻底改变。他必须摆脱对自己聪明才智的自恃,转而倚靠神,并且憎恶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放肆和诡诈。因此,雅各必须被逼着感受到自己完全的软弱和愚昧,被带到完全不信任自己的地步,以致不再试图损人利己。雅各的自信必须被彻底消除。神以忍耐的智慧等候正确的时间,把雅各带到一个地步,让祂可以把雅各最需要的无能和无助感不可磨灭地烙在雅各的灵魂里。追溯一下神所行的步骤,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首先,将近二十年之久,神任凭雅各用自己的头脑编织复杂的欺诈之网,而后果也是不可避免的——彼此猜忌、兄弟阋墙、备受孤立。雅各自作聪明的结果,本身就是神的咒诅。当雅各骗取了以扫的长子名份和祝福以后(创25、27章),以扫自然会找他算账,所以雅各不得不匆忙离家。他去找他的舅舅拉班,不料他和雅各一样狡诈。拉班占尽雅各的便宜,诱使他为了娶心仪的漂亮女儿,还得娶那位「眼睛没有神气」、很难嫁出去的平庸女儿(创29:15-30)。

  雅各与拉班的经历是一个痛苦的例子,神藉此让雅各尝到了被骗的滋味——如果雅各必须恨恶从前的生活方式,这是他必须学习的东西。但雅各还是没有学会,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以牙还牙,精明地操纵了拉班羊群的交配,使自己获利、拉班亏本,以致拉班大发雷霆。雅各见势不妙,就和家人逃回迦南,以免拉班报复(创30:25-31:55)。而一直容忍雅各的诡诈、从不斥责他的神,也鼓励他回去(创31:3, 11-13;  32:1-2, 9-10),因为祂知道在旅途结束之前,祂将对雅各做些什么。雅各走后,拉班追了上去,明确地表示,他不想看到雅各回头(创31章)。

  当雅各一行到达以扫的边界时,派人向哥哥礼貌地通报说他回来了。但返回的消息,却使他以为以扫要带大队人马来对付他,报复二十年前被偷走的祝福。因此,雅各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

  现在,神的时候到了。那天晚上,雅各独自站在雅博渡口,神遇见了他(创32:24-30)。雅各经历了几个小时心灵和肉体绝望、痛苦的挣扎,他抓住神,想要一个祝福、一个在这危机中能蒙神恩待和保护的确据,但却得不着。相反,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光景——完全无助,若没有神,已经彻底绝望。他痛苦地感受到,自己从前肆无忌惮、不择手段的行为,现在正在让他自食其果。迄今为止,他一直倚靠自我奋斗,相信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应付任何事情;但来到此刻,他却感到完全的无能为力,心如明镜地知道,自己再也不敢相信有能力自我保护、塑造未来,他再也不敢尝试靠着自己的智慧而活。

  为了让雅各加倍明白这点,神在摔跤时把他的大腿窝扭脱了臼(创32:25),以便在他的肉体中永远提醒他的属灵软弱:从此他永远都需要倚靠神,正如他的余生不得不倚靠拐杖走路一样。雅各厌恶自己,他发现自己第一次全心全意地憎恨、真的憎恨自己那自以为是的聪明。这种聪明使以扫公平地憎恨他,更不用说拉班了。现在。这种聪明也让他的神好像不愿再祝福他了。「容我去吧!」(创32:26)与他摔跤的那位说,神好像要撇弃他了。但雅各却死缠不放:「祢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祢去」(创32:26下)。

  现在,神终于说出了祝福的话,因为雅各已经软弱、绝望、谦卑和倚赖到了足以承受祝福的地步。诗人说:「祂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诗102:23),这正是神向雅各所做的。

  神对付完雅各以后,他里面再没有一点自恃。雅各与神较力「得了胜」(32:28),实际上就是在神使他软弱,在他心里拆毁自信、建立顺服的时候,他仍然紧紧地抓住神。他是如此渴慕神的祝福,以致在这一切的痛苦降卑经验中紧紧抓住神,直到降卑到足以让神用平安的话来提升他,并向他保证,他不必再惧怕以扫了。

  诚然,雅各并非一夜之间变成圣人——第二天他和以扫的误会还没有冰消瓦解(创33:14-17)。但原则上,神已赢得了雅各,而且永远得着了。雅各再也没有重蹈覆辙,一瘸一拐的雅各已经学到了功课。神的智慧已经完成了它的工作。

  《创世记》里另一个再次不同的例子是约瑟。年轻的约瑟被哥哥们卖到埃及为奴,被波提乏的阴毒妻子陷害,饱受冤狱之苦,后来却荣升高位。神以祂的智慧如此安排,旨意到底是什么呢?对于约瑟个人来说,答案在《诗篇》105:19:「耶和华的话试炼他」。

  约瑟被试炼,是要使他更精纯、更成熟。在为奴和坐牢的时候,他学会了倚靠神,在逆境中保持知足喜乐和宽厚仁慈,并且耐心等候神。神也经常使用长久的困境来教导我们这些功课。当约瑟向心烦意乱的哥哥们表露身分时,亲口告诉我们这些对于神百姓的生活有何意义:「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创45:7)

  约瑟的宽厚仁慈有多深,他的神学也有多健全。我们再一次认识到,神以智慧带领人生的各个事件,是为了达成双重旨意:个人得以成圣,又在神的百姓中完成命定的使命和服事。在约瑟的人生中,就像亚伯拉罕和雅各一样,我们都看到这双重旨意圆满地成就了。

我们令人困惑的试炼

  这些事记下来,都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因为同样的智慧在圣经时代如何带领圣徒的道路,今天也照样带领基督徒的人生。因此,当出乎意料、心烦意乱和灰心丧胆的事情临到我们时,我们不应该太吃惊。这些事有什么意义呢?简单地说,是神以祂的智慧,要在我们身上做成一些我们尚未拥有的东西,祂正为此相应地带领我们。

  也许,祂是要增强我们的忍耐、幽默、同情、谦卑或温柔,所以让我们在一些特别困难的处境更多地操练这些恩赐。也许,祂要教导我们拒绝自己、质疑自己的新功课。也许,祂要打破我们的自满、虚伪或不易觉察的骄傲自负。也许,祂的旨意只是要我们更加亲近祂、有意识地与祂相交;因为圣徒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当十字架最沉重的时候,基督徒与父和子的相交最生动、最甜蜜,也最喜乐,想想殉道的苏格兰神学家塞缪尔·卢瑟福(Samuel Rutherford,1600-1661年)吧!也许,神正在预备我们从事某种还不知道的事奉。

  保罗看到了自己受苦的部分原因,他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连主耶稣也「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并「得以完全」,在大祭司的职事上能够体恤和帮助受苦的信徒(来5:8-9)。这意味着一方面,祂有能力扶持我们,使我们在一切患难和挫折中得胜有余;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诧异祂会呼召我们跟随祂的脚步,透过无端的痛苦经历来预备我们去服事别人。祂知道所行的道,即使我们暂时还不知道。

  坦率地说,我们可能会对临到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困惑,但神确切地知道祂在做什么,知道祂为什么要那样带领我们。即使我们当时不明白,事后也必看到祂总是凡事都有智慧。约伯在天上知道他受苦的全部原因,尽管他一辈子都不知道。同时,即使神让我们置身于黑暗之中,我们仍应该毫不犹豫地相信祂的智慧。

  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无法看到神在其中的旨意,又如何应对这些令人费解和考验的情况呢?首先,要把这些都看作出于神,并且问自己:神的福音要求我们对它们如何反应、如何相处?其次,特别为这些事寻求神的面。

  如果我们做了这两件事,就永远都不会完全不知道神让我们深陷患难的旨意。我们总是能在这些患难中看到至少与保罗从他身上的刺(无论是什么)所看见的同样多的目的。他告诉我们,那是「撒但的差役」,引诱他怀疑神。他抗拒这引诱,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得到的惟一答案却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反省之余,保罗明白了自己如此受苦的一个原因:使他保持谦卑——「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有了这个意念和基督的话,对他已经足够。他不再寻求,最后的态度是:「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7-9)

  保罗的态度是我们的榜样。基督徒的患难不管能否装备自己承担将来的事奉,至少都有保罗身上的刺所具有的目的:它们被差来促使我们谦卑、保持我们的谦卑,并且给我们一个新的机会,在我们的有限生命中彰显基督的大能。还需要知道更多吗?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相信神在其中的智慧吗?一旦保罗看见他的患难是为了使他能荣耀基督,他就视之为神智慧的安排,甚至为此喜乐。愿神赐给我们恩典,使我们能在一切的患难中照着去行。

问题讨论:

  1. 神对世界最终的旨意究竟是什么?
  2. 祂目前的旨意是什么?
  3. 为什么主耶稣是完成神各个旨意的中心?
  4. 神容许我们忍受痛苦,其中一些原因是什么?在这些原因中,你有什么经验?请举例说明。
  5. 为什么基督徒信靠神是很重要的?
  6. 在看不见神旨意的环境中,我们应如何面对?
  7. 保罗的态度如何成为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