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失眠焦虑过的人,应该都很渴望羡慕诗人在本篇诗篇中所描述的那种「平静安稳」,像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中,痴痴而睡。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心和纠结了,大到家国天下,世界局势,新冠疫情,中到自己的职业规则,子女教育,小到一天当中的磕磕碰碰,有时候甚至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们侧卧不安。为什么诗人可以 说出「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呢? 原来他不看自己,因为他的心里不狂傲,他的眼睛也不高大,他或许不像我们那样: 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抱有期许。他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到,这是一种谦卑,一种自我的内心被掏空,神的平静安稳被放进来的谦卑。回想上一篇诗篇,诗人在深处之中向神呼喊,祷告。或许正是因为先有了神的深处,在深处中被神破碎炼净,才有了真正的柔和谦卑。
这也给了我们此时在深处的弟兄姊妹们以盼望:我们被神放在深处之后,神借着这种破碎,也同样会把我们复杂虚假的内心炼净,让我们有从神而来的真谦卑。
——Shanzhao
上一篇诗篇讲的是上行之人的破碎而罪得赦免,本篇则说的是属神儿女的谦卑与心得平安,这也正是我们属灵生命成长的次序,只有被破碎,认清自己罪的本相,才能谦卑下来,有了谦卑的心,才能摆正与神的关系,与神和好,从而得着内心的平安。
「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从对「心」,「眼」,「行」的三个「不」,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神完全俯伏的谦卑。这种谦卑是从内而外而来的,不是来自「谦受益,满招损」的教导,不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而是因为被神破碎过,知道自己肉体败坏,灵里贫穷,所以在人前事后以及「重大和测不透的事」面前诚惶诚恐,不为自己争竞,也不强求,而是完全的交托给神。谦卑的对立面是骄傲,而骄傲从来都是神所厌恶的,罪和死进入人类,更是从骄傲开始,「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言18:12),可是我们天性里就是骄傲:我们喜欢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我们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学识、聪明、美貌,品德,甚至是「谦卑」本身;我们常常与约伯被点醒之前一样,想的,说的,做的都充满了「我」字;我们的自我感觉一向良好,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总是对的,对别人的却不愿意忍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谦卑下来呢?我们很清楚「属灵正确」的一句话,「把一切交托给神」,可是怎样才是「交托」,「交托」难道需要我们自己做任何事情吗?其实上行之诗系列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 首先,可以使人真正改变骄傲的只有神,在我们生命里,神会藉着不同的方法,来让我们经历生命的改变让我们醒悟和回转。从人的角度看来,这些改变可能是不好的遭遇,神却使用来针对不同人生命的问题,让我们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能,从而敬畏和倚靠神(诗篇120/121)。其次,求神帮助学会忍耐和等候他为我们开出路,也要怀着感恩的心,接受神容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被神拆毁和重建。(诗篇123-129);再次,我们用谦卑的心回应神在生命中的影响,特别是与属灵伙伴的交通(诗篇122)。一方面培养一颗服侍人的仆人之心,学习服从生活中的权威:骄傲让人不愿意作服侍的工作和任务,却喜爱作指令和享受高位,而谦卑让人在服侍过程中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警醒自己眼中的梁木,学习爱人如己,也操练「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1:19);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人心不安的时代,特别是2020年。无数人因为疫情,时事,经济动荡心情忧闷、烦躁不安,愁苦劳烦、心中没有安息,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渴望「心平稳安静」,却没有真正来到祂的面前, 以至于心中失去了平安!一方面,我们平常花太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却没有在维持和神的关系上花多少心思和精力,所以当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被环境所动摇;另一方面,在事情来临之时,我们并不是「不敢行」,而是常常倚靠自己的聪明,自以为有能力去应付或是怀抱一颗「要为神做大事」的心,而不寻求神的带领,结果自然是「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如果是形容安稳,我想一定没有用「婴儿在母亲怀里」更形象吧,但是经文里却强调了两次「断过奶的孩子」,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断过奶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他不是在那里要母亲的奶,而是要他的母亲,他有了母亲的怀抱心满意足了,这种安稳,是建立在对母亲的慈爱、关怀和保护的信心上。因而婴儿和「断过奶的孩子」对母亲的依赖的区别一个是生理上的需求的满足,一个是心理需求上的满足。所以神要我们对祂的信心,是心灵上的完全信靠,而不是因为要祂生活上的赐福。我们渴慕的是神自己,而不是祂赐下的种种福气。
「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我们仰望神,就是「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只要和主同在就心满意足了,没有任何其他目的。「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73:25)
——Wayne
诗人在这首短诗里表现的平静安稳,与上一篇所经历灵里「过山车」形成鲜明对比。之前,诗人如同约伯在深处经历挣扎和破碎后,就「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肉体的老我总想通过人的方法,不是积极解决就是消极逃避;然而诗人选择等候神,里面有神所赐的信心来循着神的话语守候神的恩典来到。
现在的诗人,进入真正的谦卑,不再想着为神做大事,而是不敢行「重大和测不透的事」。从而进入真正的安息,放下一切肉体的努力和伪装,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母亲怀中平静安稳,不再追求神所赐的「奶」(外面的恩典),而是追求赐恩典的神。「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不仅如此,经历过软弱和破碎的人,也愿意被神使用作尊贵荣耀的器皿,得着能力来帮助经历挣扎的肢体。
这也是我自己的祈祷,愿自己变成小孩子的样式,不再为不能明白的事情而烦恼或怀疑神,而满足于神的同在中,静默思想神已经显明在圣经上的心意。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