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篇】130篇的时候,我的脑海一直萦绕着诗歌「我从深处向祢求告」的旋律,浮现出日落之后夕阳下的歌者祷告的剪影,以及迅即被「深渊」一般的夜的黑吞没的祷告者的身形。在那一刻,作者和他之前之后的属神的人似乎没有了时空的阻隔,一同来到神面前恳切地求告——人的「深处」都是相似的,因为深藏在我们里面的肉体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上行之诗读到这里,不禁有一个疑问:属神的人不是已经从远离神的光景里苏醒过来了吗?不是已经在神的保护下一步一步地上行到耶路撒冷、来到圣殿、进入圣所了吗?怎么突然又落入「深渊」之中了呢?
别急,让我们回首望望属神之人来时的路。
上行之初,离开世界,一步步来到圣殿,不是人自己的醒悟和努力,乃是神手的牵引和保护——「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我」(诗一百二十1)。「我们得帮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一百二十四8)。
接着,上行进入圣所,人进入圣灵的亮光里面,才认识到肉体的败坏。
此刻,进入至圣所,人更深刻地意识到「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看来只认识到肉体的败坏是无济于事的,它必须被破碎;但不必担忧,因为「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我问我自己:你愿意被破碎吗?我可能充其量只是愿意部分的舍弃,舍弃的往往也只是那些显而易见、不痛不痒的小缺点;连内心深处真正的痛处都不敢面对、不敢挖;而那些令我们骄傲的资本和优点,我是断然不忍心舍弃的;至于像约伯一样的「厌弃」自己,就更加做不到。正因为不厌弃,所以不舍弃;正因为不舍弃,所以总是要靠未被钉死的肉体带来的一切;也正因为靠肉体,所以不完全信靠主,以至于常常被世界所掌控、所辖制、所俘虏。最危险的是,我们的肉体不但未被弃绝,反而还会被自己所谓「属灵的事奉」被周围人的夸赞和欣赏喂养得越来越肥硕;乃至最终被神弃绝……
请允许我定定神儿。让我和作者一起开始安静地「等候」,「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守夜的」等候天亮只是眼睛所见的白昼之「明亮」,只是倍有经验的等候;而作者之所以说「胜于守夜的」,是因他「用心等候」,且重复两次,等候那未曾谋面的有「慈爱」有丰盛救恩的、救以色列脱离一切罪孽的神,是有信心的等候!我问我自己:每当我落在「深处」时,我是先想尽办法自救呢?还是求主立刻把我从「深处」中救出来呢?我有没有用心等候神呢?
我想起了约伯。约伯曾经掉在作为无罪人被有罪人强迫认罪、爱神并尊神旨意的人被神无辜「严惩」的沼泽泥潭中,神使用各样的工具对付他的肉体,他却看不到自己终将败坏的肉体的真相,反而费尽气力用自己心中的“公义”衡量自己,进行自救,结果越折腾陷得越深,以至不能自拔;当他停止挣扎停止辩白停止自怨自艾,终于安静下来等候神的时候,神向他伸出了拯救的手。
原来人在「深处」被神「压碎」、看见肉体「深处」的败坏,并愿意被「破碎」之时就是人被神救拔出深渊带到属灵生命的高处之时。
感谢主!
——Naomi
上行之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软弱跌倒的时候,更有当难处极大的时刻,在痛苦与迷茫的「深处」向神苦苦「求告」的经历,这时候我们极度的希望祂倾听和回应我们「恳求的声音」。而这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求与对神亲密关系的渴望,是不可能从平静安逸中发出来的。神把我们带进各种「深处」,允许我们经历痛苦与绝望,为要把我们向往世界的心和眼重新转向祂,在神的光照下,认识我们在自己肉体的败坏,向神认罪悔改,我们也只有知道自己的罪有多深,才能体到神的赦免之恩有多重,正如约伯记所言「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
神赦免我们,乃是要我们敬畏祂,不敢再得罪神,而不是因此认为反正神会赦免,就一再地纵容自己的肉体,再三地软弱跌倒,白天得罪神,晚上去祷告,第二天再犯罪。我们的天性就是拒绝认识自己肉体的败坏,在软弱犯罪的时候,甚至常会从圣经中找借口说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罗七19),但圣经下一句我们却忘了:「如今靠着赐生命圣灵的律就可以胜过了」。所以神不光是赦免了我们的罪,更是借着主耶稣赐下新的生命,让我们得以远离罪,胜过罪。所以真正得救的基督徒,虽然还是会软弱跌倒,陷入「深处」,但是却会在上行之路上肉体被慢慢破碎,新生命得以日日更新。
然而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漫长和煎熬的,所以「等候耶和华」就成了很大的一门功课,甚至是最难的功课。我们都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可是却往往因为无法「忍耐」,最终「羞耻」,特别是我们或是遭受患难,盼望神的拯救,或是追求某些东西,求而不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不会等候神而踏入歧途,反而得罪神。经文告诉我们,我们等候神的心不仅当像守夜人一样,虽然在漫漫长夜里,但知道晨光一定会来临,所以耐心等候;而是更要「胜于守夜的」,而这胜过的这部分是因为我们里面有神的生命和神的话,从而信靠。惟独会信靠神的人才会等候神,我们信靠祂的自有永有,全知全能,所以我们能放心的等候祂;我们信靠祂的至高至善,怜悯公义,所以我们能安心的等候祂;我们信靠祂的应许与信实,所以我们能耐心的等候祂;我们信靠祂「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所以我们能欢心的等候祂。我们有多认识神,才能多信靠祂。而认识祂的途径,就是借由神「究察罪孽」,认清自己肉体的全然败坏,完全俯伏在神面前,经历神赦罪的恩典。
——Wayne
我们已经读到上行之诗最后的三分之一部分了,按照常人的理解,这时候应该再接再厉,奋勇拼搏,不怕疲劳,冲向高峰。可是诗人在上行的关键阶段居然掉落在了深处,在我读来,他的诗句中并没有落入深处的彷徨和焦虑,因为我们上行的目的不是把属灵的巴别塔盖得越来越高,不是把属灵的竞速跑跑得越来越快,而是与神越来越亲近,越来越需要神。虽然诗人眼前一片灰暗朦朦,但是我想他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处境完全在神的手中,所以他向神呼求。「侧耳」 和「恳求」刚好对应起来,我们希望别人侧耳而听的,一定是我们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我们对听我们说话的人一定也是充满了信任和爱。而此时诗人向神恳求,带着他满满对神的敬畏和爱,向神恳求。可是,他怎么能知道神就在那里听他说话呢?他又如何能知道神一定会救拔他呢?他为什么可以「胜过守夜的等候天亮」一样等候神呢?
首先,我觉得他有来自神赐的信心。其次,这也源自于他对神的了解,「祢若纠察罪孽,谁能站立得住,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这句话一下就点出了神的本性:公义与慈爱,也告诉了我们神救赎的目的:神要恢复我们的属神儿女的身份,让我们敬畏神,事奉神。可见,诗人的信心虽然由神而来,但是他的信心也是在经历神和阅读神话语的过程中不点壮大,从后面他自己说「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话」这句诗中就可以得到印证。这或许也可以给我们弟兄姊妹们一些的启示吧。或许这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我们对神越有信心,我们就越仰望神的话语;我们越仰望神的话语,我们就越对神有信心!
——Sha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