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我。」
刚信主的时候,我们对罪很敏锐,害怕得罪神,有事就会想到求告神,但是随着日子长了,与世界就像北国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一样「因他们为自己和儿子娶了这些外邦女子为妻,以致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拉九2】,忘记我们是神用独生爱子的代价从世界上赎回来的,以被耶稣宝血救赎之身慢慢的适应并融入世界环境,更可怕的是还不自知。而只有在世界中遇到了急难,才会想起求告我们的神,而我们的神又是多么仁慈,每每应允我们的求告,一次又一次的帮助我们。神允许急难发生,是因为我们过于安于世界上的生活,用管教改变环境来警醒我们,使我们里面醒悟过来。所以上行的第一步,是收回安于世界的心,转向并求告我们的神。站在台阶下面,只有收回望向世界的目光,单单仰望神,我们才能迈出上台阶的脚。
「耶和华阿,求祢救我脱离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
「诡诈的舌头啊,要给你什么呢?要拿什么加给你呢?」
「就是勇士的利箭和罗腾木的炭火。」
【箴6:16-19】告诉我们,撒谎的舌在神所恨恶的里面排名第二,但我们却常常低估了言语的威力,即使站在自以为的属灵高点上批评指责别人,也会标榜以「用爱心说诚实话」。「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三6】。舌头代表了这整个罪恶的世界,因为舌头会犯下许多的罪,也会惹起许多的罪,不但会伤害人,更会得罪神。而舌头的诡诈之处还在于,我们也同样会夸大言语的威力而掩盖自己缺乏爱心的自己行为,当别人饥饿时,我们告诉别人去若信上帝一切都会有的,但却不与人分享自己餐桌上的面包;当别人忧伤时,我们告诉别人耶稣是喜乐的源泉,却不肯花点时间去听别人倾诉心头的苦闷,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形而上学地为别人祷告几句就觉得帮了别人大忙。我们应该时刻警醒,因为「心里所存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34】,我们的口会把我们的属灵的光景真实的显明出来。天父啊,求你在我每次开口之前,洁净我的心,让我可以心口如一,也求你让我从自己的话语里看到自己的光景,每上一个台阶,都可以舍弃一部分自己。
「我寄居在米设,住在基达帐棚之中,有祸了!」
「我与那恨恶和睦的人许久同住。」
「我愿和睦,但我发言,他们就要争战。」
「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 【王上十八21】。我们信主,并不是简单的变得从属于一个教会或是从属于一个组织,而是我们所属的主权已经改变了。从前世界对我们有主权,从前撒旦对我们有主权,从前罪对我们有主权,但现今单单神对我们有主权,而世界是撒旦的国度,属撒旦的势力,所以基督徒是神分别为圣出来,与世界是对立的。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十五18-19】。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我们上行的基石。 但是我们同样要警醒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属于神,就骄傲自大,以为自己信了主了,就比不信的人在道德上要高尚了, 对不信者指手画脚。我们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道德高尚,而单单是因为神的恩典。认识自己,才能认识神,而认识神,才能认识自己。而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圣灵的果子,不是单单结在我们的嘴上,而是靠着圣灵,慢慢在我们上行的每一步中,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中慢慢抽枝,展叶,开花,结果。
——By Wayne
当我们生命出现危难,情况万分紧急的时候,我们或许也会向神发出这样的呼求——耶和华啊,求祢救我。神的大能常常庇佑着我们,让我们有惊无险地走出急难,就像这篇诗篇的诗人一样。可是,当我们转危为安的时候,除了献上对神的感谢和赞美,我们还有没有像这位诗人一样进一步地思想呢?他所求的不单单是神救拔他脱离急难,更重要的是在急难之中,他看到了神的美意——神要借着环境显明,对付制服他的肉体。可是人肉体之中,哪一个是诗人呼求神最先对付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契合了雅各书第3章:舌 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 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说谎很可怕吗?虽然我在理论上知道,圣经说撒旦是说谎之人的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同事交流中,很多小细节,小瑕疵,用谎言可以轻而易举地掩盖修饰掉,省掉了很多可以避免的麻烦。所以我还是不能停止地去包容自己诡诈的舌头,自己轻而易举地原谅自己。当我们反观诗人呢?他对自己不是自我原谅,而是恨恶,厌倦!或许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他的那种情绪。炭火,利箭,这些或许只有在战争中对敌人才用的武器,他却反过来想对着自己!我们对于身体都是百般爱惜,注意保养,可是他却宁可舍弃。由此可见,他对自己肉体的败坏是何等地憎恨!与此同时,他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除这一顽疾。我想他处于一种左右矛盾和纠缠痛苦之中。这或许很像我们,随着圣经知识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清楚神的心意如何,可是我们没有办法靠着自己达成神的心意,时常陷入同等的境地。那么,诗人此时是如何做的呢?他看到了自己的败坏,但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神的美善,他的灵里苏醒了,看到了自己的需要,他需要神,就好像一个饥饿不已的人,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没吃饭,同时又看到了不远处的美食。他就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地做出决定:要离开此时此地的光景,朝着神那里走。他踏上了自己的上行之路!
——By Sha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