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贫病交迫,但尚节并没有因此而稍减学业上的努力。岁月催人、一年又过,第二年的学年考试,又是他名列前茅。一个每天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做苦工的学生,能够得到这样优异的成绩,在别人看来,是可惊可异的。但在尚节自己看来,这是「神格外的恩惠」。
此时,尚节又遇到一位属灵上的良师益友,他给父母的信写道:「学校开奋兴会,圣经科主任沃克君演讲成效卓著,每夜到台前认罪献心者不下四、五十人。儿到美国以来,道心渐冷,初志渐灰,今日始觉之。今后除了布道奋兴事业外,必不他图矣!某夜,瓦克君请儿登台向众人说自己一生最得益得力之圣经节,儿述以下三节:『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得一16-17);「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六8)」

除了勤读苦做之外,尚节在休假日又常组织福音队,邀请同学同道参加,到乡下去传布天国福音。尚节看来,美国乡村的老百姓是忠厚、朴实、敬虔的。他们都喜欢听他的讲道,悔改的人数逐次增加,报纸也竭力宣传,使过去在兴化县报纸上活跃的宋尚节,现在又在美国的英文报纸上崭露头角了。
福音队到处受人欢迎,各乡的信徒都盛意招待他们,供给他们的需求也十分周到。这些信徒谈吐风雅、语出肺腑,待人接物又全出至诚,使尚节深感人间的温暖。
有一个家庭特别给他深刻的印象。一对爱主的夫妇,组织了一个以基督居首位的家庭。妻子是一位彬彬有礼、春风满面的妇人,因为言行芬芳,尚节称她为「空谷幽兰」。她是一位忠诚的基督徒,只要和她交谈一次,便可知道她远超出一般没有生命、徒负盛名的牧师。他们的孩子活泼美丽,每晚临睡前,必在小床前边跪着祷告。这使尚节渴望,中国也能产生许多这样基督化的家庭。
一个愉快的、秋高气爽的感恩节,司密慈村(Smithville, Ohio)邀请福音队去布道,那晚就在一个信主的家庭住宿。尚节在那晚「似梦非梦地看见一个神妙而奇绝的异象」。他深信这是神有意显示给他的,将来必逐渐在他生命中实现。
在异象中,尚节游兴化东岩山巅。那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从前差不多没有一日不上那山巅祷告的。他在山巅了望时,忽然听见一片凄怆的呼救声,间着山下潺潺溪声,使他张眼四望,才发现有人在山脚下溺水呼救。
一发觉有人溺水,尚节奋不顾身,连冲带跌地下山救人。脚下奇石崛起,四周荆棘丛生,但他仍奋勇奔赴;好容易从崎岖的石路上、荆棘的包围中,走到山下,已是浑身鲜血斑斑了。
小溪水逐渐高涨,溪面愈涨愈宽,后来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里沉溺着各种民族,发出凄凉悲惨的呼救声。在水平线上的尚节,俯瞰海岸相去甚高,海潮还不断在汹涌澎湃,要想救海中人,诚非易事。那喊声愈喊愈高,愈不忍卒听。焦急中尚节迸出一句祷告,说:「神呀!我愿奉祢的使命,得祢的臂助,去救起那在波浪中挣扎着千万人!」
祷告后一刹那,尚节环顾自己却变了个小孩子,同时又发现是个罪犯,全身被金索银链缚着。他仍想走向前去,却不但寸步难移,而且觉着有人把他向后牵动,使他一步步退后。尚节于是颓然丧志。
忽然,从天边远远飞来一只苍鹰,却是一个长方形的十字架,颜色是血一样鲜红。十字架上写着八个大字:「仰望十架、往前奔跑」。
一霎间,十字架翩然飞过他的头顶,幽雅的声音,好象武士在高歌胜利之曲。那时他的锁链也一砍而断,哗啦啦地落在地上。
恢复了自由,尚节再向前勇往直趋,想找一个善法去拯救海中的可怜人,一不留神、扑通一声,自己已跌在万丈巨涛的中央。尚节倒也并不心惊胆战,因为他甘愿与众人一同溺毙,只在命在顷刻之际,呼求神接收灵魂。
呼求之后,尚节觉得好像脚跟着地,挺身站起,踏在刚才所说那如鹰飞来的十字架上,泊在大海中心,好象一块磁石,能吸引一帮荡漾在水里的人们。凡漂泊到十字架旁边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吸引上十字架去的;被吸引的人,其铁锁链没有一个不断开的。那十架横在海上,慢慢地扩大,被吸引的人也渐渐增多,直多到数算不清。
十字架扩充到全海面,终于不再见海水,只见一片姹紫嫣红,使尚节欢笑腾跃。忽然号筒声吹响,十字架覆盖之地顿时变为四时皆春的乐园,每个人都尽情欢愉歌唱。
在节奏和谐的乐声中,好多人过来和尚节握手,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他的骨肉同胞,或亲戚朋友。他快乐得手舞足蹈地跳将起来。这一跳,险些把和他同床共寝的同学司密慈(Smith)一脚踢出床外。
次日,尚节把昨晚所见的异象在讲道时讲出,很多人听了受感动。他相信这是神给他的异象,可以作为他终身证道的好资料。他说:「我无论在美国,每讲此异象,没有不使人大受感动的……这异象常在我脑际盘旋,我将永久述说这个富有属灵价值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