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第四祈愿「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中,我们求上帝使我们能够白白领受从祂而来绰绰有余今生所需美好的事物(诗30:8;箴30:8-9;太6:31-34;腓4:11,19;提前6:6-8),享受祂的恩福(箴10:22;传3:13;提前4:4-5)。
Q: What do we pray for in the fourth petition?
A: In the fourth petition (which is,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we pray, That of God’s free gift we may receive a competent portion of the good things of this life, and enjoy His blessing with them.
解读1:为什么主耶稣教导我们先祈求身体的需要,后祈求属灵的需要?
主耶稣在教导我们为自己的需要祷告时,不是先求上帝帮助我们胜过试探,赦免我们的罪,而是先祈求日用的饮食。主耶稣并没有解释原因,但是我们从其他圣经可以了解到上帝的心意:
-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103:13-14),天父顾念我们今生身体的有限和软弱,祂并不要求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制身体的需要,因为人若靠着自己的努力,只会「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3)。
- 我们生命的每一部分都是天父造的,在天父眼里都是有价值的。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天父都看重、都拯救,都在天父的主权之下,并没有圣俗之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属于天父,都应该仰望祂的供应、顺服祂的旨意。
- 我们首先为身体的需要向天父祈求,既是出于我们受身体限制的实际需要,又是出于我们对天父的完全信靠。我们不一定每天都能遇到试探,但每天都要面对实际的身体需要,我们把世人最看重的每日所需完全地放在天父的手中,正表明我们真实的信心。
解读2:「赐」意味着什么?
「赐」意味着我们身体的所有需要都需要完全仰赖天父的供应,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世界的势力。虽然我们都应该按着自己的本份勤恳工作,但我们也知道工作的成果并不取决于自己的筹划、努力,因为「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6)
解读3:「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意味着我们属于基督的身体的一部分,不但是在为自己祈求,也在为教会的其他肢体祈求。「我们」也意味着承认天父赐下的一切不只是为了供应我们个人或家庭的需要,也是为了藉着我们供应、赐福其他肢体。
解读4:「日用」和「今日」意味着什么?
这两个词意味着我们是在为当前的需要祷告,而不是为将来的需要祷告。我们祈求天父供应我们今日的需要,也相信天父照样会供应我们明日的需要,因为祂是今日、明日永不改变的上帝。主耶稣教导我们只为今日的饮食祈求,好让我们在每日经历天父供应的过程中信心不断成长,正如上帝在旷野里赐下吗哪时所说的:「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份,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出16:4)。
解读5:「饮食」意味着什么?
这个词在英文圣经中译为「面包」,代表我们每天在地上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基本需要,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健康工作等等,但并不包括那些对「更多、更大、更好、更舒适」的要求。祈求「饮食」意味着我们在求天父「使我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祢,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30:8-9),因为「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6-8)。
解读6:我们若不祷告,上帝就不会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吗?
我们若不祷告,仍然可能有「日用的饮食」,因为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35)。但藉着祷告,「祂必赐福与你的粮与你的水」(出23:25),我们才能得着上帝透过「日用的饮食」给我们的属灵赐福,成为上帝赐福的管道:「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而不是被物质的需要吸引偏离上帝。
解读7:怎样在「日用的饮食」成为上帝赐福的管道?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作上帝恩赐的好管家,慷慨地在「日用的饮食」上帮助有需要的教会肢体。但圣经并不主张平均主义,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管理上帝的赐福。
- 上帝并没有要求我们散尽家产去帮助穷人,而是在上帝给我们的恩赐中留出适量的部分与穷人分享:「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利19:9-10);「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积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来,吃得饱足。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14:28-29)。
- 上帝量给每个信徒不同的份,我们不可代替别人的责任:「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
- 正如我们只祈求「日用的饮食」,我们也应该帮助肢体有「日用的饮食」,而不是满足那些对「更多、更大、更好、更舒适」的要求。
- 正如我们只祈求「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不可大包大揽、帮助过度,以致对方不必再每日祈求上帝的供应。
-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不可只帮助那些「会哭的孩子」,也要关心那些没有说出自己难处的肢体。
- 我们应该优先帮助主内肢体。当使徒时代出现大饥荒时,安提阿教会并没有救济天下所有的灾民,而是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徒11:29)。
-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先帮助附近的肢体和可以直接传福音的对象,就像旧约时代「在你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申14:29)。上帝并没有要求我们代替祂解决全世界的天灾人祸或6000万难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