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菲德博士(Benjamin Breckinridge Warfield,1851-1921,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家)

  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可能并不易学,很肯定的是,它不会向人自己教授自己。制订它的人并不要让它变得轻松,而是要让它成为好的教理问答。它的其中一位制订者拉撒路·希曼解释说,他们并不是要在其中陈明孩子已经有的知识,而要陈明孩子应当有的知识。他们并不幻想任何人会期望这个教理问答本身能自己教授自己,而是把它交托给那些热心教导真理的忠心的人。苏格兰大议会在批准使用该教理问答的决议中说,「这当成为对心智软弱之人进行教理问答教育的指南」,而议会颁布大教理问答,是把它作为「对在关乎信仰根基的知识上相当熟习之人进行教理问答教育的指南」。

  毫无疑问,要教导或者学习小教理问答,这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教导或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基础,这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我们的孩子——至少其中有一些人——对甚至是基本的算术都发出叹息,觉得分析句法是一种负担。甚至连掌握阅读的艺术也是如此艰巨的任务,以致「不流眼泪就能读书」也被认为是一项成就。但我们仍然认为,为了掌握算术,文法和阅读,这给教导的教师带来的痛苦,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痛苦,这些都是值得的。难道我们不认为,掌握信仰的基础知识,是值得付出代价,如果需要,流下泪水也是值得的吗?

  因为信仰的基础知识,和任何其他事情的基础知识一样,是需要人去教导和学习的。让我们在这一点上不要有错误的看法。信仰不是自发的:信仰总是要教导的。连很多人过分排斥其他,认为那是信仰独一所在的内心情感,也要跟从思想的活动。热心事奉不能代替为真理大发热心,或者取代对真理的掌握而不出问题,因为我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这是非常可怕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是神为什么设立传道,以此来建立和扩展祂的教会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主日学和查经班的原因。 这就是神把祂的教会建立在启示上的原因。祂不满足于仅仅派祂的圣灵到世界上,把人转回归向祂,祂还把祂的话语派到这个世界上。因为认识真理,只有在圣灵让人活过来的影响作用下认识真理,这才能生出真正的信仰。教师付出痛苦代价教导,学生付出痛苦代价掌握这种对真理的认识,这岂不是值得的吗?为了让我们不付出这些痛苦代价,让我们的学生不付出这些痛苦代价,就把真理,那如果人信仰的功用要正确起作用,就一定要受其引导的真理扣下,这种权宜之计是多么不幸!

  慕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 -1899,美国著名布道家 )讲的一个故事,是向有信仰生命的人举例说明受教于这些真理模范有什么价值。当时他和一位苏格兰朋友住在伦敦,但让我们还是让讲述的人来讲这个故事吧:「一位年轻人来找慕迪先生,谈论关于信仰的事情。他对几点感到不解,其中包括祷告和自然律。他说,『祷告是什么?我不明白你讲的意思!』他们正坐在伦敦一幢大屋的大厅里。慕迪还没有回答,楼梯上就传来一个孩子唱歌的声音,那是一个九岁或十岁的女孩子,接待他们的主人的女儿。她正跑下楼梯,当她看见 坐在大厅里的陌生人,她就停下脚步。她的父亲说:『珍妮,过来,告诉这位先生什么是祷告。』珍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她很清楚,她父亲现在是让她来背诵她的教理问答。所以她走上前,把手交叉按在胸前,就像一位准备要『背问题』的听话小姑娘一样,她用轻脆的童声说道:『祷告就是存着认罪和感恩的心,奉基督的名,按上帝的旨意,向上帝呈上自己心愿的一种方式』。『啊!那是小教理问答!』慕迪说道,『为这小教理问答感谢神。』」

  有多少的人有机会「为这小教理问答感谢神」!有谁认识有哪一个真正敬虔的人,是后悔在小时候,就算流泪也受教学习小要理问答的?它纯正话语的规模是如何在试炼和受苦,怀疑和试探的时候在记忆中重现,引导信仰的追求,坚定疑惑的思想,带领踉跄的脚步,赋予我们信仰的默想不断加增的丰富和深度。汤玛斯·卡莱尔年老的时候说:「我年纪越大,现在我站在永世的边缘,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学会的小要理问答的第一句,就越发重现在我头脑里,它的含义就变得越完全深厚:

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就是荣耀神, 并以祂为乐,直到永远。」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ewis Balfour Stevenson,1850-1894,英国小说家,《金银岛》的作者)小时候也学习了这个教理问答;尽管他远离了那本应引导他脚步的信仰,他却总不能逃脱它的影响,他总不能失去对它的羡慕(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对它的敬畏)。赛莱斯夫人,一位对史蒂文森抱有极大好感,但却观察入微的人,在她那本令人欢喜的《回忆录》里告诉我们说,史蒂文森在他死的时候身上还带着她称之为「那小教理问答不可磨灭的印记」;他自己把他称为「英格兰」和「苏格兰」教理问答作对比的时候,表明了他是多么看重这教理问答——正如他所说,前者一开始是「平庸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后者是直击生命的根源,问道『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如果是隐晦,也是崇高地回答说,『就是荣耀上帝, 以祂为乐、直到永远。』」

  什么是「小教理问答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是美国军队一位军官点滴的个人经历。 在那极其动荡,充满暴动的时候,他正在西部的一座大城市。每天街上都被危险的人群控制。一天,他观察到一个人正带着一种特别,综合着镇静和坚定的风采向他走来,一举一动都鼓舞人心。他被这人在四周纷乱环境下的举止如此打动,以致这人走过的时候,他转头去看这人,却发现这个陌生人也正在做同样的事。这位陌生人见他转过头来,就立刻回到他身边,用大拇指顶着他的胸膛,单刀直入地问道:「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他得到同样动作的对待,「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 以祂为乐、直到永远。」 — 「啊!」他说道,「从你的外表我就知道你小时候是学习小教理问答的小伙子!」他得到的回答是,「嗨,我对你正是这样想的。」

  作一个学习小教理问答的小伙子,这是值得的。他们长大成为男子汉。比这更好的是,他们是极有可能长大成为神所使用的男子汉。这种可能性如此之大,我们是不可让他们失去这样的机会。「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