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过去和未来的事来解释神的护理(1—5)
1.神道路的含义
既然人心倾向虚妄,那么如果我们没有确信和善用这教义,就会陷入无法脱离的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简要讨论,为何圣经教导神预定万事。
我们要留意三件事情。首先,神的护理 (Providence)必须就过去和未来的事来解释。其次,护理决定万事如何发生,有时通过中介,有时不通过中介,有时反对任何中介。最后,神的护理涵盖全人类,但特别彰显他对教会的关怀。我们也应当进一步留意,虽然护理经常彰显他父亲般的慈爱和慷慨,或他严厉的审判,然而各个事件的原始起因却是常向我们隐藏的。因此我们就倾向于认为万事都在盲目命运的操纵下,或虽然我们相信神的护理,但我们的肉体却引诱我们有“神在捉弄人”这矛盾的想法。其实,只要我们有安静、愿意受教的心,最终将证明神一切的计划总有最好的理由:或教导他的百姓学习忍耐,或纠正他们的意念和治死他们的私欲,或教导他们为主舍己,或激励他们勤勉;或使狂傲的降卑,或破坏不敬虔之人的阴谋并拆穿他们的诡计。然而不论这些事情的原始起因就我们的观点而言有多隐秘和难以捉摸,我们都必须相信这些起因都在神的计划之内,所以我们当与大卫一同宣告:“耶和华我的神啊,你所行的奇事,并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诗40∶5)虽然在苦难中我们应当反省自己的罪,好叫这苦难的惩罚激励我们悔改,然而基督以下所说的也告诉我们,父神隐秘旨意的公正不只是照人罪所应得的报应他。对于那生来瞎眼的人,基督说道:“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 p.)当有人生来就有残疾时,我们生性就会抗议,就仿佛神毫无怜悯地刑罚无辜之人似的,然而基督证实:只要我们没有心盲,就能看见父神的荣耀在这神迹上彰显。
但我们应当谦卑谨慎,不要认为神应向我们交代他的作为,乃要敬畏他隐秘的判决,视他的旨意为万事公正的本原起因。当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幽暗笼罩我们的眼目且雷声贯耳,以至所有的感官因而惧恐,似乎一切都糟透了之时,在天上的一切却仍旧宁静如初。因此,虽然世上的扰乱混淆我们的判断力,然而神却以他纯然的公正、智慧和最好的秩序控制、引领这些纷扰,达到一个完美的目的。但许多人却借此放肆地认为神应向他们交代他的作为,也大胆地检视神隐秘的计划,甚至草率地论断这一切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如论断必死之人一样,这就显明他们的愚昧。我们待人冷静,甚至宁可推迟判决,也不愿让人指控我们草率论断人,然而我们却高傲地论断我们本应敬畏之神的隐秘判决,难道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2.我们要敬畏地接受神的护理!
因此,唯有那思考到造物者为自己的缘故创造他而谦卑、敬畏地接受之人,才会正确地明白神的护理,并使自己获益。然而,现今有许多犬类恶毒地攻击这教义,或坚持狂吠:神必须接受他们的理性为他们所订的道德标准。他们也尽其所能并放肆地攻击我们,因我们相信神的旨意不但包含他的诫命,也相信他以他隐秘的旨意统治全宇宙。他们如此攻击,就好像我们所教导的是自己的头脑所捏造的,而不是圣灵在整本圣经上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所明确教导的。然而他们因些许的羞耻感仍不敢公开地向天口吐这亵渎的话,就假装我们才是他们的仇敌,这样他们便可以更放肆地攻击。
但若他们不承认宇宙中一切所发生的事,受神无法测度旨意的掌管,那就请他们解释,圣经为何说神的判断如同深渊(诗36∶6)。既然摩西说我们无须从天上或深渊里寻求神的旨意,因神的旨意已清楚地刻在律法上(申30∶11—14),这就表示神有另一种隐秘的旨意如同深渊。保罗就此论道:“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罗11∶33—34;参阅赛40∶13—14)的确,律法和福音上都有我们无法参透的奥秘。但既然神以分辨的灵光照他的百姓(伯20∶3或赛11∶2),使他们能明白他屈尊借他的话语所启示的奥秘,所以对他们而言,这些奥秘不再如同深渊,而是一条我们能安全行走的道路,是我们脚前的灯(诗118∶105,Vg.;诗119∶105,EV),是生命的光(参阅约1∶4;约8∶12)、是使我们确实明白真理的教训。神掌管宇宙奇妙的方式之所以被称为深渊,是因为虽然它向我们是隐藏的,但我们仍应以敬畏的心赞美它。
摩西以寥寥数语优美地表达这两种旨意:“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唯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29∶29 p.)。摩西在此不但劝我们默想神的律法,也劝诫我们要以敬畏的心仰望神的护理。《约伯记》中也有类似的庄严宣告,甚至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位作者在详察宇宙之后,气势磅礴地描述神的作为:“看哪,这不过是神工作的些微;我们所听于他的是何等细微的声音!”(伯26∶14)同样地,他在另一处区分神自己的智慧与他赐给人的智慧。在论及自然的奥秘后,他说,唯有神自己才有智慧,且这智慧“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伯28∶21)。但他稍后接着说,神的智慧被宣扬是为了叫人因此寻找它,因神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伯28∶28)。关于这一点,奥古斯丁说:“虽然我们并不十分明白神的护理,但神以最好的方式对待我们,所以我们应当乐意遵守神的律法,并同时接受律法对我们的判决,而神的护理就是不改变的律法。”既然神宣称只有他自己才拥有掌管全宇宙的权柄(虽然我们不明白),所以我们要以理智和温和的态度接受神至高的权柄,让他的旨意作为我们行义唯一的准则,并接受它为万事公正的原始起因。这并不是哲学家们所胡诌的绝对旨意(因他们不敬虔,甚至亵渎地将神的公义与全能分开),而是那决定万事如何发生之神的护理,在这护理下,万事都公正,尽管神行事的理由向我们是隐藏的。
3.神的护理并不能使我们推卸责任
一切顺服在这护理之下的人,不会因自己过去所遭遇的患难而埋怨神,也不会因自己的邪恶责备神,就如在《荷马史诗》中的阿伽门农(Agamemnon)所说的:“一切并非我引起的,而是宙斯和命运造成的。”但他们也不是听天由命,像普罗托斯(Plautus)的青年那样绝望地自杀且说:“命中注定的事都是未知的,而且命运也随意操纵人。我要到万丈悬崖,在那儿了结我的性命与所有的一切。”他们也不会像另一种人,用“神”这称呼来掩盖自己的恶行。因利孔尼底在一出戏剧中说:“神是唆使者;我深信一切是众神所预定的。因我知道,若非他们的安排,这事便不会发生。”他们反而会查考圣经,学习何为讨神喜悦的事,好让自己在圣灵的引领下朝这方面努力。同时,他们也随时预备好顺服神的带领,并证实没有比明白这教义更有益处的了。
在这教义上,亵渎之人也以其愚昧的性情抵挡神,正如俗语所说的,他们将天地混为一谈。他们说若主已限定我们的死期,那么我们也无力改变。所以,即使我们忙着预先提防这事的发生,也是徒然的。就如一个人绝不敢行走他所知道是危险的道路,免得被盗贼所杀害;另一个人四处求医,不顾一切地尝试各种药,以便维持自己的性命;又有一人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免得毁损他虚弱的身体;还有一人不敢居住在危房里。总之,众人都尽其所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一切企图改变神旨意的手段都是徒然的。或许根本没有神的预旨,预定人的生、死、健康、疾病、战争、和平和其他人尽力想获得或避免的事。因此,他们推论,信徒若祈求神赐给他们他在永恒中就预定赐给他们的,若非邪恶就是枉然。他们拒绝做任何计划,因他们认为计划与神的护理冲突,在他们的计划之外,神早已照他的预旨定下将要发生的事。当人犯罪时,他们将之归于神的护理,甚至对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凶手谋杀正直的百姓时,他们认为凶手只是在执行神的计划。当有人抢劫或奸淫时,他们说他是神护理的使者,因为他所做的是神所预知和预定的。当一个儿子漠不关心地忽略对他父亲的治疗而等候他死时,那是因为儿子无力抵抗神从亘古所预定的。他们将一切的罪恶都归诸神的预旨,并称这些恶行为美德。
4.神的护理也不应当作为我们不筹算的借口
就未来的事而论,所罗门王清楚地教导说,人的筹算与神的护理并无冲突。他嘲笑那些在神的指引之外大胆行事之人的愚钝,因他们否定神对他们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他也说:“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16∶9 p.)这里告诉我们,神永恒的预旨并不妨碍我们筹算或安排将来的事,只要我们顺服他的旨意。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那限定我们生命的神,同时也将我们的生命交托我们自己保护;他也为我们安排极好的能保守这性命的方式;他也赐给我们预料及预防危险的能力,免得这些危险在我们没有察觉时夺去我们的性命。如此我们的责任就十分清楚了:既然神将保护自己性命的责任交托给我们,那我们就负责保护它;若他提供我们任何保护的方法,我们就当采用;神若预先警告我们遭受危险的可能性,我们就不当鲁莽行事;若他给我们避免的方法,我们就不可忽略。但他们说除了致命的危险之外,没有任何危险能伤害我们;若是致命的危险,我们也无力反抗。但倘若这些危险之所以不致命,是因为主已为你安排抵抗和胜过这些危险的方法呢?在此可见人的筹算与神的护理是如何相符的。有人推论,我们不应当担心任何危险,因为只要它不是致命的,我们即使不预防也能逃脱。神之所以吩咐我们谨慎,是为了要我们避免这危险成为致命的。这些愚昧之人连他们眼前的事都看不见,即神赏赐人谨慎和计划的能力,借此使人在神的护理下保守生命。相反地,由于人自己的忽略和懒惰,神预定的灾难便临到他们。预先提防危险的人能脱离险境,而愚妄的人因大意丧命,这岂不是因为谨慎和愚昧是神护理的工具,否则当做何解释?因这缘故,神喜悦向我们隐藏一切未来的逆境,好让我们因为不确定而预先做好准备,并不断地采取神为我们安排的方法,直到我们解决这难题或发现无能为力。所以,根据我以上的教导,神不都是直接护理他的世界,反而是经常透过他赐给人的方法。
5.我们不能以神的护理为借口犯罪而不受罚
这些人也错误和鲁莽地将已经发生的事归诸神的护理。因为他们说,既然一切都完全依赖神的护理,所以不论抢劫、奸淫或谋杀,都不在神护理的干预之外。那么强盗为何当受罚呢?难道神不就是借此用贫困惩罚这被抢之人吗?凶手为何要受罚呢?难道神不是预定被杀之人当丧命吗?既然这些人是在执行神的旨意,那他们为何要受罚呢?相反地,我否认他们是在执行神的旨意。因为我们不能说,当一个人屈服于自己邪恶动机的怂恿时,是在顺服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旨意就是努力想达到神旨意的要求,而我们唯独借神的话语得知神的要求。因此,神话语所启示的旨意就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神唯独要求我们顺服他的命令,我们若寻出任何在神命令之外的巧计,这不是顺服,而是悖逆和过犯。同时,我也承认我们无法行任何在神旨意之外的事。然而,我们行恶难道是为了服侍神吗?神绝没有吩咐我们行恶,行恶是毫不考虑神的旨意,并放纵自己的私欲,故意抵挡神。在这意义上,人借着行恶服从神公义的预旨,但因神的智慧广阔高深,他完全知道如何利用邪恶的器具成善。由此可见,他们的辩论有多荒谬:他们根据恶行皆源于神的预旨,而反对罪犯当受罚。
事实上,我也进一步承认,强盗、凶手和其他的罪犯是神护理所使用的工具,并且神利用这些工具施行他所预定的审判。但我不同意他们能因此为他们的恶行找借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若不是想将自己的罪归咎于神,就是企图以神的公义掩饰他们自己的邪恶。但他们的这两种企图都无法得逞,因为连他们自己的良心都定他们的罪;他们无法指控神,因他们深知一切罪恶都是来自自己,而神只是公义地利用他们的恶行。如此看来,神也借恶人施行他的美意。在大太阳下之尸体恶臭来自哪里呢?大家都知道,这臭味虽是被太阳的热气蒸发出来,却没有人会因此说太阳的热气是臭的。既然罪本身和罪刑都是属于恶人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神利用这恶行成就他的美意会受到玷污呢?我们当远离那些恬不知耻的犬类!这类人的确能从远处对神的公义狂吠,但却无法玷污神的公义。
默想神的护理方法;确信神护理之工而得的快乐(6—11)
6.神的护理安慰信徒
只要我们以敬虔和圣洁的心默想神的护理,就能轻而易举地抵挡这些心神涣散之人的毁谤和狂吠。默想神的护理是敬虔的要求之一,也能使我们从护理上获得最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基督徒既因深信万事的发生都在神的计划之内,并且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他就视神为万事的本原起因,但他也会留意次要的起因。他不会怀疑他借神奇妙的护理蒙保守,并且神只许可那互相效力使他得益处和蒙救恩的事发生。既然神的护理主要在乎人,其次是其他受造物,所以基督徒确信两者都在神的掌管下。基督徒深知,就人而论,不管是好人或歹人,他们的筹算、意志、努力以及能力,都在神手中,并且神随己意扭转这些人的心,也迫使他们照他的意思行。
圣经中有许多明确的应许,证明神以特殊的护理看顾信徒:“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扶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55∶22 p.;参阅诗54∶23,Vg.);“因为他顾念我们”(彼前5∶7 p.);“住在至高者隐秘处的,必住在权能者的荫下”(诗91∶1,90∶1,Vg.);“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亚2∶8 p.);“我是你的‘盾牌’”(创15∶1 p.)、“铜墙”(耶1∶18,15∶20);“与你相争的,我必与他相争”(赛49∶25);“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 p.)事实上,圣经记载历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导:神信实地看顾圣徒的道路,免得他们的脚碰在石头上(参阅诗91∶12)。
我们在以上反驳过一些人的论调,b他们幻想神护理是笼统的,并没有具体地照顾任何受造物。但相信神具体地护理我们是重要的。所以,当基督宣称:若父不许,连最小的麻雀也不会掉在地上(太10∶29)后,他立刻应用说:既然我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我们就应当明白神必更加倍地眷顾我们(太10∶31)。他甚至说:连我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太10∶30)。既然若父不许,连我们的一根头发也不会掉落,难道我们还需要比这更细微的照顾吗?我所说的不仅是全人类,既然神拣选教会当作他的居所,毫无疑问地,神在掌管教会上会以父亲般的慈爱给予特别照顾。
7.神在人富足中的护理
b神的仆人借着这些应许和圣经上的事迹被坚固,也一同见证着圣经的教导:众人都在神的权柄下,他安慰选民的心和勒住恶人的恶行。使人善待我们的是耶和华,他不仅使爱我们的人善待我们,甚至也使我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出3∶21)。他能以各种方式破坏我们仇敌的阴谋。他有时使他们失去理性并叫他们迷惑,就如他差派撒旦在众先知口中做谎言的灵,好欺哄亚哈王(王上22∶22)。他借少年人的主意使罗波安王做不智的决定,以致他因自己的愚行丧失王位(王上12∶10、15)。有时神虽然赐人理解力,但同时又使他们惧怕,以致他们不敢执行他们的理解力所计划的。还有时神许可他们放纵私欲,但又适时制止他们的暴行,使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因此,在亚希多弗的谏言刚好被采纳之后——而这谏言对于大卫来说是致命的——神便破坏了(撒下17∶7、14)。所以神为了他百姓的益处和安全掌管众受造物,甚至魔鬼本身在未得神的许可和吩咐之前,也不敢擅自伤害约伯(伯1∶12)。
对神的祝福心存感恩、在患难中忍耐,以及不为未来忧虑,都必然来自相信神的护理。所以,一切顺利和照他心中的盼望所成全的事,神的仆人会将这一切完全归诸神,不论神是借人或无声的受造物祝福他。他会在心中思量:的确是主自己使他们的心归向我,他甚至约束他们成为神祝福我的器皿。在大丰收时,他会想:是“神‘应允’天,天‘应允’地;地‘应允’五谷。”(参阅何2∶21—22,Vg.,2∶22—23,EV)在其他的祝福上,他也不会怀疑唯独神的恩惠使万事互相效力,叫他得益处。在如此众多的恩证中,他不可能不心存感恩。
8.确信神的护理,使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得益处
若有任何不顺利的事发生,他会立刻仰望神,因神的膀臂最能赏赐我们忍耐和平安的心。若约瑟一直怀恨他被兄弟出卖一事,他就不可能向他们表示兄弟般的关怀。但既因他仰望耶和华,就不记念他兄弟对他的不义,反而心中充满温柔和慈爱,甚至安慰他们说:“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要保全你们的生命”(创45∶5、7—8 p.)、“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创50∶20,参阅Vg.)。若约伯记念给他带来患难的迦勒底人,他就会立刻想报仇申冤,但因他很快地认出这是主的作为,便以这美言安慰自己:“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当示每威胁大卫,向他丢石头时,若大卫从人的角度来看,就会吩咐他的手下反击,但因他知道示每行这事也是主的激动,他就安抚手下道:“由他咒骂吧!因为这是耶和华吩咐他的。”(撒下16∶11)e大卫在另一处也以同样的缰绳勒住自己过分悲伤的灵:“主啊,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39∶9 p.)b即使没有比相信神的护理更能平息愤怒和不耐烦的方法,但人若学习默想神的护理必受益匪浅,它能帮助我们这样想:这是出于神的旨意,因此我必须忍耐,不只是因为无人能抵挡神的旨意,也是因为他对他百姓的旨意都是公义和有益的。简言之,当人恶待我们时,我们不应牢牢记住他们的恶行(因这样做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和刺激我们报复),反而要仰望神,并且确信无论我们的仇敌如何邪恶地冒犯我们,都是神所允许的,也是出于神公义的安排。
保罗为了约束我们报复人恶待我们,智慧地指出“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弗6∶12),而是与我们属灵的仇敌魔鬼争战(弗6∶11)”,为要激励我们装备自己作战。另一个极有帮助并约束我们报复的事实是:魔鬼和众罪人用来与我们争战的装备都是神所给的,且神是这些争战的裁决者,为要操练信徒的忍耐。
但若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患难不是出于人,我们就当留意律法的教导:“一切使人兴旺的事都来自神的祝福,并且一切的苦难都是他的咒诅。”(申28∶2及以下,15及以下p.)我们也要留心这令人战兢的警告:你们“若行事与我反对,我就要行事与你们反对”(利26∶23—24,参阅Comm.)。在这处经文中,神斥责我们的迟钝,因我们的肉体倾向于将一切事情的发生,无论好坏都视为偶然,如此我们就不会在神的祝福中敬拜他,也不会在他的管教下悔改。因此,耶利米和阿摩司严厉地斥责犹太人,因他们认为无论好坏,事情都不是神所命定的(哀3∶38;摩3∶6)。以赛亚也同样宣告说:“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赛45∶7,参阅Vg.)
9.也不可忽略直接的起因!
同时,敬虔之人也不会忽略次要的起因。当然,他也不会因他深信神透过人祝福他而轻看他们,仿佛他们的善待不值得感谢,而是会从内心深感欠他们的债,并公开承认他应当报答他们,且一有机会就热切地回报。简言之,当他受祝福时,他会敬畏和赞美主为本原的起因,也会尊敬善待他的人为神的使者;他也会承认这事实,即神喜悦他报答照神的旨意祝福他的人。另一方面,若这敬虔之人因自己的忽略或不谨慎而受损,他也会承认这是出于神的旨意,但同时他也会怪罪自己。若他负责看顾的病人因他的疏忽致死,尽管他知道这人的寿数是神所命定的,他也不会因此推卸自己的罪,反而会因自己没有忠心地尽到责任,而将那人的死因归诸自己的疏失。若是有人因诡诈或预谋而犯了谋杀或盗窃之罪,他更不会以神的预旨为借口,试图为这些罪开脱,他反而会从这些恶行上看到神的公义和人的邪恶。
尤其在未来的事上,他会考虑这直接的起因。若他能得到人的帮助,他会将之视为神的祝福。所以,他不会忽略人的忠告,也不会犹豫向能够帮助他的人求助,他反而会相信,一切能够帮助他的受造物都是主亲自摆在他手中的,他会因知道这一切是出于神的护理而善用它们。既然他不知道自己现今所做之事的结果如何(他只知道主会在万事上帮他安排妥当),他就会用神给他的智慧竭力追求对他有益之事。不过,在寻求别人的指导时,他也不会固执己见,反而会信靠并降服于神的智慧,以此引领他达到正确的目标。他不会依赖外在的援助并信靠它们,或在没有这些援助时便战兢,就如神已离弃了他,因他会时刻仰望神的护理,并不会因现今的忙碌而忽略默想神的护理。所以,约押虽然知道战争的胜负完全在神手中,却没有因此涣散,而是不懈地照神的吩咐尽他自己的本分。而且他也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交托给主:“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撒下10∶12 p.)。相信神的护理会使我们离弃一切的鲁莽和自信,也会激励我们不断地求告神。如此,神将会以盼望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好让我们怀着信心和胆量,坦然无惧地面对一切围绕我们的危险。
10.我们若不确信神的护理,将难以承受人生的重担
由此可见,敬虔之人的快乐在于相信神的护理。人生中遭遇的困苦患难何其多,威胁我们性命之事也难以计数。我们无须考虑身体之外的危险,既然我们的身体是千万种疾病的栖息之地——事实上,身体内充满病源,也能培育各种疾病——因此人无法身负如此众多且随时可以摧毁他生命的疾病,而仍能毫无负担地行事为人,也无法摆脱死亡的笼罩。当他每一次受寒或流汗时,都有生病的危险,这难道不就是虚弱的生命吗?无论你往何处去,环绕你的一切事物不但完全靠不住,甚至都威胁你的性命。一旦你上船,离死只有一步;上马滑跌,性命就难保;行走在都市的街道上,发生危险的概率绝不亚于屋顶上随时会落下的砖瓦;若你手中或朋友手中有器械,杀戮随时可能临到你;你所遇见的一切猛兽都可能将你撕碎,但若你闭门不出,将自己关在有围墙的洋房花园里,也可能有毒蛇潜藏在内;你的房屋随时有可能失火,若在白天,会使你一贫如洗,若在夜间,房屋会倒塌压死你;你的田地因无法抵挡冰雹、雾霜、干旱,以及其他的自然灾害,而没有收成,以致饥荒威胁你的性命。至于食物中毒、遭人偷袭、抢劫、暴力,这些灾难或发生在家乡,或发生在他乡,我在此就略而不谈了。身处在众多的患难中,人岂不是很悲惨吗?既然人的生命时刻面临死亡,活着只是苟延残喘罢了,不就如同时时有一把利刃架在脖子上吗?
你或许会说:这些事情很少发生,或至少不是不断发生,也不是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更不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我同意,但既然发生在他人身上,这就警告我们,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并且我们也不当以为自己的性命是个例外,反而我们不得不战兢,仿佛这些事将发生在我们身上。难道有比这战兢更可怕的吗?此外,我们若说神将最高贵的受造物——人——交给盲目的命运,使人随时可能遭遇各种灾难,这就是亵渎神。但我在此要说的是:人若相信命运,就会导致这样悲惨的下场。
11.确信神的护理使信徒乐于投靠神
然而,当神的护理光照敬虔之人时,他的心便宽慰,而使他从以前压迫他极重的忧虑和恐惧中得释放,一无挂虑。因他惧怕命运这观念,他便坦然无惧地将自己交托给神。他宽慰的理由是:他确知他在天上的父以他的全能统管万事,以他的权柄和旨意统治万民,以他的智慧掌管宇宙,甚至没有任何事能在他的定旨之外发生。他更得安慰的是:他确知神决定亲自保护他,并吩咐天使眷顾他,若非神这宇宙的统治者许可,无论洪水、火灾或刀剑都无法伤害他。“他必救你脱离捕鸟人的网罗和毒害的瘟疫。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诚实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或是白日飞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间灭人的毒病。”(诗91∶3—6,参阅90∶3—6,Vg.,参阅Comm.)
于此,圣徒便有夸口的确据。“神是帮助我的”(诗54∶4,119∶6,117∶6,Vg.);“我依靠神,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诗56∶4,55∶5,Vg.)“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诗27∶1,参阅26∶1,Vg.)“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诗27∶3,参阅26∶3,Vg.);“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诗22∶4,Vg.,23∶4,EV);“我却要常常盼望”(诗56∶5,55∶4,Vg.,71∶14,70∶14,Vg)。这永不离弃他们的盼望来自哪里呢?当世人在命运的操纵下,似乎无力反抗时,而信徒却认定主的臂膀无处不在,因为他们的盼望来自于深信主一切的工作都将使他们得益处。假如魔鬼和恶人攻击他们,除非他们借着记念和默想神的护理之工得刚强,否则他们必定立刻就灰心丧胆。一旦他们想到魔鬼及其共犯恶人都完全受神缰绳的约束,若非主许可,甚至发令,他们就无法对我们图谋不轨,就算筹划出阴谋也无法得逞,或考虑不周全,无法下手。信徒们也要提醒自己,魔鬼和他的使者们不但被神的锁链捆绑,神也强制他们服侍他。b他们这样想,便成为他们极大的安慰。因主能激怒他们,并随己意利用他们的怒气;同样地,他也能掌握他们怒气的分寸,免得他们以自己的恶欲放肆夸口。
保罗因深信神的护理而得坚固,他说他的旅途被撒旦阻拦(帖前2∶18)。之后在另一处又说,神若许可他便决定起行(林前16∶7)。若他只有说他受撒旦的拦阻,那听起来是过于相信撒旦的力量,就如撒旦的能力大到能推翻神自己的计划;但当他说,他一切的行程都仰赖掌管万有的神的许可时,也就证明在未得神许可之前,撒旦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为此,大卫因人生变幻莫测,就投靠这避难所:“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诗31∶15)他完全可以说,我“这次”的事在你手中,但他却说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即无论人生如何变幻莫测,信徒们都在神的保守下。因此,尽管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连手想毁灭犹大城,虽然其军队看起来如燃烧的火箭即将毁灭那地,但先知以赛亚却称他们为“冒烟的火把头”,意思是他们只能冒烟而已(赛7∶4)。同样地,众人畏惧法老王,因他有钱有势,而且因其军队的强大,圣经将之喻为海怪,又将他的军队喻为江河中的鱼(结29∶4)。然而,耶和华宣告:他将以他的钩钩住统帅和军队并任意牵引他们。简言之,只要留意,你很快就会发现,对神的护理无知是最大的悲哀;相反地,至大的福分莫过于相信神的护理。
对异议的答复(12—14)
12.神的“后悔”
对于神的护理,我们已做了充分的探讨,足以使信徒获得完备的教训和安慰(但不管我们教导了多少仍不能满足虚妄人的好奇心,我们也不应当希望满足他们),我们只需要再讨论几处经文。这些经文看似在说神的计划摇摆不定、随世事的变化而更改,与以上的解释有冲突。首先,圣经有几处经文提到神后悔,例如神后悔创造人(创6∶6),后悔立扫罗为王(撒上15∶11),只要以色列人转意离开他们的恶,他就后悔,不降灾给他们(耶18∶8)。其次,也有人指控神取消他的一些预旨。如他借约拿的口告诉尼尼微城的众人,再过四十日他将倾覆这城,但因众人悔改,他就回心转意,仁慈地对待他们(拿3∶4、10)。又如他借以赛亚的口预告希西家王的死期,但他因王流泪哀求,就延后他的死期(赛38∶1、5;王下20∶1、5;参阅代下32∶24)。因此,许多人争辩道:神并没有以永恒的预旨预定万事,而是按照各人所应得的或视神公义和正直的标准,每一年、每一日,甚至每一时,指定这事或那事。
就后悔而言,我们应当坚持,指控神后悔无异于指控他无知、盲目以及无能。若我们同意,没有人愿意或故意后悔,当我们谈到神后悔时,无异于指神对未来的事无知、无能为力,或草率做出决定又立即反悔。然而这不可能是圣灵的教导,因圣经提到后悔时说:“神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15∶29)圣灵在同一章经文中说到神后悔与神决不后悔,当我们比较两者时,就可以知道两者无冲突。当圣灵说:神后悔立扫罗为王,是以比喻的意义述说。因为之后圣经也说:“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15∶29 p.)这句话就公开和明确地宣告了神不改变的属性。显然,神在管理人事上的预旨是永恒的、永不后悔的。人不可怀疑神不改变的属性,因神的仇敌也被迫见证这属性。如巴兰不得不承认:“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民23∶19 p.,参阅Vg.)
13.圣经说神“后悔”,是屈就我们有限的理解力
那么,“后悔”这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用人的说法描述神。因人的软弱,无法测透至高者,所以圣经在描述神时,屈就我们好让我们能明白。神屈就我们的方式就是,并非按他自己的本质,而是用我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他自己。尽管神不会受搅扰,然而他却表明他会向恶人发怒。所以,当我们读到神发怒时,我们不应当认为在神里面有任何情感,而应当想到,这表达方式是屈就人的经验,因当神施行审判时,表面上就如人被惹怒生气一般。所以,“后悔”这一词的含义纯粹是指行动的改变,因为人每一次改变行动都在见证他对自己的不满。因此,既然人每一次行为上的改变都在纠正他从前的行为,而且这纠正来自后悔,那么“后悔”这一词指的就只是神作为的改变。但同时神并没有改变他原先的计划和旨意,他从永恒中所预知、赞成和预定的事,他都毫不踌躇地成就,不论事情的转变在人看来有多突然。
14.神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计划
虽然圣经记载,神取消对尼尼微城人所预告的毁灭(拿3∶10),但这并不表示神废除了他的预旨;又当希西家王的死期被宣布后,神又延长了他的寿命(赛38∶5),这也不表示神改变了他的预旨。那些持这样看法的人,就是不明白威胁的意义。尽管神明确地宣布希西家王的死期,但根据他的结局,就证明这宣布是有条件的。为何主要差派约拿到尼尼微城去预告那城的毁灭呢?他为何借以赛亚的口指示希西家王的死期呢?他完全可以在任何使者的预告之外,毁灭尼尼微城或夺去希西家王的性命。因此,这就表示神另有意图,他并非只是差派使者,而是为了叫他们知道自己的结局如何。其实,神并不希望他们灭亡,而是要他们回心转意,免得灭亡。因此,神之所以借约拿的口预告尼尼微城四十日后将毁灭,是为了避免那城被倾覆;而神借着破灭希西家王对长寿的盼望,是要他获得更长的寿命。显然,当时主喜悦借着这威胁使尼尼微人醒悟悔改,好让他们免受他们的罪所应得的审判。既是如此,最后的结局就使我们知道,神的宣布是有条件的。
圣经中其他类似的例子也同样证明这点。主责备亚比米勒王,因他夺去亚伯拉罕的妻子,神说:“你是个死人哪!因为你取了那女人来,她原是别人的妻子。”(创20∶3,Vg.)但在亚比米勒王为自己辩解后,耶和华就这样说:“你把这人的妻子归还他,因为他是先知,他要为你祷告,使你存活。你若不归还他,你当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创20∶7,Vg.)在耶和华第一次与他交谈时,他强烈地敲击亚比米勒王的心,好使他成就神的旨意,但在第二次交谈中,神明确地陈述他的旨意。其他经文也有类似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主取消了他的预告就推断他改变初衷。因当主借着预告他的审判,劝诫他预旨要搭救的人悔改时,是在为他永恒的预旨铺路,并不是更改他的旨意,也不是食言,尽管他并没有一字一句地解释,但这并不难理解。我们必须留意以赛亚所说的这话:“万军之耶和华既然定意,谁能废弃呢?他的手已经伸出,谁能转回呢?”(赛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