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与新约在五方面不同:属世的福分表示属灵的福分(1—3)

1.旧约强调属世的福分,却指向天上的事

那么,你或许会问,难道新、旧约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吗?如何解释新、旧约中强烈对比的经文呢?

我承认新、旧约圣经之间的确有区别,但我们对此区别的解释不可破坏圣经的一致性,当我们依次讨论这些区别时就会很明显。据我所知,有四种主要的区别,若有人说是五种区别,我也不会反对。我要证明的是,这些区别只在于新、旧约启示方式的不同,而不在于启示本身。如此看来,既然基督是旧约和新约应许的根基,那么我们就没有根据说它们不是一致的。

第一种区别是:神从万古就喜悦他的百姓思想和仰望他们在天上的基业;然而,为了使他们更渴慕这盼望,他借属世的福分向他们呈现天上的基业。但既然如今福音更明确地彰显永世的恩典,神就引领我们直接默想永生的事,而不再使用他从前用来教训以色列人的次等方式。

那些不留意神这计划的人,认为古时的百姓只在乎神应许他们的属世福分。他们从圣经上读到迦南地常被描述为遵守律法之人将获得的至高和唯一的奖赏。他们也读到神最严厉地刑罚那些违背他律法之人的方式,是将他们从这应许之地放逐至陌生之地(参阅利26∶33;申28∶36),这也几乎就是摩西所记载的一切福分和咒诅。他们借这证据断然推论,犹太人从万族中被分别出来并非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之后的人,是为了要给基督教会外在的象征,使他们借此看到属灵福分的证据。然而圣经有时表明神给他们这些属世的福分,是要亲手引领他们盼望天上的事。所以,不顾这喻义而妄加解释是极愚蠢的。

我们与这种人争辩的根据是:他们教导说,以色列人视神应许他们的迦南地为最高和至终的福分,只是在基督降临之后,对我们而言,这福分成为天上基业的预表。相反,我们深信以色列人借属世的基业如在镜中看到神在天上早已为他们预备好那来世的基业。

2.属世的应许适合旧约教会的幼年时期,只是神不要他们因此只盼望地上的事

我们若思考保罗在《加拉太书》信中所做的比较,这事实就更为明显。他将犹太国比作孩童继承人,因他还不懂得照顾自己,所以必须在监护人的照顾之下(加4∶1—2)。虽然保罗的这比较主要是应用在礼仪律上,然而我们在此将之应用在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上也是恰当的。所以神预备同样的基业给他们和我们,然而他们当时因年幼而不能从这启示上获益。他们当中的教会与如今的教会一样,只是他们的教会当时处于幼年时期。所以,神在这属世福分的启示下并没有直接给他们清楚的属灵应许,而是借属世的应许预表属灵的。因此,当神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他们的后裔永生的盼望时,他应许赐他们迦南地为业。这并不会成为他们最终的盼望,而是当他们默想这应许之地时,他们就能学习盼望他们真正的基业,也就是神未曾向他们显明的基业。为了使他们不致误解,神就赏赐他们更宝贵的应许,证明迦南地并不是神最大的祝福。所以当神向亚伯拉罕应许迦南地时,他并没有容许亚伯拉罕以此为足,反而以更丰盛的祝福使他抬头仰望神自己。神亲口对他说:“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创15∶1 p.)

在此我们看到亚伯拉罕最终的赏赐在于神自己,免得他在世上寻求稍纵即逝、难以捉摸的奖赏(参阅加4∶3),而当寻求永不衰残的基业。之后神加上迦南地的应许只是表示他的恩惠并预表天上的基业。圣徒们亲口证实他们已预尝到这基业。因此,大卫从属世的祝福上看到至高至终的祝福。他说:“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73∶26 p.,参阅84∶2)“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诗16∶5)“耶和华啊,我曾向你哀求,我说:‘你是我的避难所,在活人之地,你是我的福分。’”(诗142∶5)

可见,如此说的人证明他们的盼望超过世界和一切属世的福分。然而众先知多半借神赐给他们属世的预表仰望来世的福分。我们应当在此意义上理解以下的经文:“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为业)(箴2∶21 p.),然而“恶人必然灭亡”(伯18∶17 p.;参阅箴2∶22;参阅传41∶9,Vg.,参阅41∶6,EV)。《以赛亚书》中的许多经文都告诉我们耶路撒冷将充满各样的财富,锡安将涌出各样的宝物(参阅赛35∶10,52∶1及以下;60∶1,60∶4及以下,62章)。这一切的福分不可能是指我们世上的基业或耶路撒冷,而是信徒真正的归宿,即天上的家乡:“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3)

3.肉体的祝福和刑罚都是预表

这就是为何旧约的圣徒珍惜今生的生活和属世的福分,胜过我们今日所当珍惜的。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并不是他们至终的福分,然而因他们晓得神为了屈就他们的软弱,故将他的恩惠印在这些福分之上,神以其甘甜吸引他们,胜过他们自己直接默想神的恩典。神既然借赏赐当时的信徒属世的福分,为要预表属灵的福分,他同时也借肉体的刑罚预表恶人将来的审判。就如当时的信徒借属世的福分明白天上的福分,同样地,在肉体的刑罚上也是如此。愚昧人因不思想神刑罚和奖赏的预表性,就推论神是善变的。神从前严厉并可怕地刑罚人的每一项罪,如今似乎已脱去先前发怒的情绪,不再严厉或很少刑罚恶人。他们甚至如摩尼教徒一样幻想旧约和新约的神是不同的。然而,只要我们留意神在旧约的启示方式,就能消除这一切的疑虑。他喜悦在那时以帕子蒙住他与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盟约,而用属世的祝福预表将来永恒福乐的恩典,并以肉体的刑罚预表属灵之死的可怕。

旧约中借象征和仪式所教导的真理都是预表基督(4—6)

4.启示方式的不同含义

新、旧约之间的第二种区别在于预表。在基督未降临之前,旧约以象征和影儿预表基督的实体;新约则启示这真理的实体。圣经在提到新、旧约之间的对比时,几乎每一次都提到这区别,而《希伯来书》最为完备地解释这一点。在这封书信中,使徒反驳那些以为废除摩西的礼仪律无异于毁坏整个基督教信仰的谬论,因此在书信中强调先知大卫关于基督祭司职分的预言(诗110∶4;来7∶11)。既然神赋予基督永恒祭司的职分,显然,从前祭司职分的继承便被废去了(来7∶23)。他证明这新祭司的职分将永不衰落,因他是神以起誓立的(来7∶21)。他之后也接着说在这职任的交接中,盟约也随着改变(来8∶6—13)。他宣告说这是极为必要的,因律法软弱不足以使人达到完美的标准(来7∶19)。之后他阐释律法的软弱在于:律法吩咐人外在的义行,无法使遵守律法之人的良心清洁,因为以动物献祭不能除罪或使人成圣。因此他总结说,律法是“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相”(来10∶1 p.)。所以律法的唯一作用是预表福音将带来更好的盼望(来7∶19;诗110∶4;来7∶11,9∶9,10∶1)。

在此我们当留意律法之约和福音之约的对比就是基督的职分和摩西职分的对比。若这对比指的是应许的实质本身,那么新、旧两约就完全不同了。但既然这对比不是在实质上,我们就必须留意使徒的论述以便发现真理。所以我们要解释神从前一次所立定那永不更改的约,这约的成就最终是由基督确认的。在这永约未被确认之前,神借摩西吩咐一些预表这约将被确认的仪式。当时在众人中产生争议,即神在律法上所命定的这些仪式,在基督降临时是否立即被废除。现在看这些只是永约附属的部分。这些仪式既然是神用来施行盟约的方法,故被冠以盟约之名,就如圣礼一样。总之,“旧约”的含义就是神以庄严的方式借仪式和献祭确认他的盟约。

除非这些仪式有所预表,否则就毫无意义,所以使徒论述这些象征应当被终止和废除,因基督已作了更美之约的证人和中保(参阅来7∶22),他以这约使他的选民一次永远成圣,并涂抹他们在律法之下一切的过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耶和华的旧约在于他从前交付犹太人那影儿般和无效的礼仪律,这约之所以是暂时的,是因它一直等候那坚定、实在地确认这约的基督。直到基督的血使它确立和将之分别为圣,这约才成为新的和永恒之约。因这缘故,基督在圣餐中将他交给他门徒的杯称为“用我血所立的新约”(路22∶20 p.)。他的意思是当这约印上他的血时,神的约才得以成就,并在那时这约就成为新的和永恒的。

5.教会的幼年期和成熟期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保罗在何意义上说基督在成肉身前,律法是训蒙的师傅,引领犹太人到基督那里(加3∶24;参阅4∶1—2)。保罗也承认他们是神的儿女和后嗣,但因他们年幼,就必须在师傅的监管之下。在公义的日头照耀之前,自然没有伟大、耀眼的启示,没有清晰的理解。所以,神逐渐向他们启示他话语的亮光,以致他们只能从远处隐约望见那光。所以保罗以“幼年”这一词表示他们理解的软弱。神喜悦以属世的物质和外在的仪式作为训练这些孩童的准则,直到基督照耀世界,赏赐信徒全备的知识(参阅弗4∶13)。

基督的这话也暗示此区分:“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路16∶16;参阅太11∶13)律法书和先知书对当时人的教导如何呢?它们使人预尝神将明确彰显的智慧,并如闪耀的光从远处指明这智慧。然而在基督降临时,神国度的大门就敞开了。“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3),我们以此几乎得以进入天堂的至圣所。

6.连最有信心的伟人也都在旧约知识的限制下

在教会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人在信心上能与亚伯拉罕相比,然而这事实与我们以上的论述并无冲突,且先知们充满圣灵的大能,甚至直到如今仍照亮全世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并不是神曾经赏赐少数人何等大的恩典,而是他教导他百姓的一般方法如何,这从先知的教导上也得以证实,他们拥有超乎常人的独特洞察力。但是,就连他们传讲的也是模糊的,可望而不可即,并充满象征。此外,虽然他们有奇妙的知识,但既然他们必须俯就百姓有限的知识,故也称他们是在幼年期。最后,就连最有辨别力之人都受那个时代模糊启示的影响。因此,基督说:“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路10∶24,参阅Vg.和Comm.)所以,“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太13∶16,参阅Vg.)诚然因这福分基督的同在十分显著,使人更清楚明白天上的奥秘。这也与我们以上所引用《彼得前书》中的教导一致,即神向先知启示他们所预言的主要是为了我们的时代(彼前1∶12)。

旧约的启示是字面的教义,而新约则是属灵的教义(7—8)

7.这区别的圣经根据和意义

旧约和新约的第三种区别在于以下所引用的先知耶利米的预言:“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31∶31—34)保罗引用这处经文将律法和福音做比较,称前者为字面的教义,后者为属灵的教义。他说前者为刻在石版上的教义,后者为写在人心上的教义;前者是叫人死的教义,后者是叫人活的教义;前者是定罪的执事,后者则是称义的执事;前者要过去,后者则是永存的(林后3∶6—11)。既然保罗的意图是要解释先知的意思,所以为了明白两者的含义,我们只要查考保罗的解释就行了。然而,两者确实也有所不同,因使徒比先知更轻看律法——不是轻看律法本身,而是因某些恶人教导人倚靠律法,以及因他们对仪式邪恶的热忱,使福音模糊不清。他们的谬误和愚昧的喜好促使保罗讨论律法的本质,所以我们应当留意保罗的这个重点。然而,由于耶利米和保罗都是在对比新、旧约,所以他们只提出律法所特有的特点。譬如,在许多经文中律法包含怜悯的应许,然而因这些应许原是来自他处,所以当我们考虑律法的本质时,这些应许就不应算是律法的一部分。他们说律法唯一的功用是吩咐人行义,禁止人作恶;应许行义之人得奖赏,并以刑罚警告作恶之人,然而他们同时也强调律法无法改善众人与生俱来的堕落。

8.《哥林多后书》第三章对新、旧约详细的对比

现在我们要逐条解释保罗的对比。旧约是属字句的,因其颁布时没有圣灵的工作。新约则是属灵的,因神以属灵的方式将之写在人心里(林后3∶6a)。第二个对比是对第一个对比进一步的解释。旧约叫人死;因它只能使全人类落在咒诅之下;新约则赐人生命,因它救人脱离律法的咒诅并使人归向神的恩典(林后3∶6b)。旧约是定罪的执事,因它定亚当一切后裔为不义;新约则是称义的执事,因它启示使人称义之神的怜悯(林后3∶9)。

最后的对比是关于礼仪律。因为旧约是预表未曾显明的事,所以早晚必被废弃。相反,福音既因它所启示的是影儿的实体,就必定是永恒的(林后3∶10—11)。事实上,耶利米称道德律为软弱和必将过去的盟约(耶31∶32)。他之所以这样称呼旧约是有原因的,因当时以色列百姓忘恩负义地突然背叛神,因此这道德律便落空了。然而应当被责备的并不是道德律本身,而是百姓的背信弃义。至于礼仪律,因其本身的软弱,在基督降临时便被废止了。当我们在旧约字句和新约属灵教义上做区分时,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一个犹太人因神所颁布的道德律归向神,就推论神将道德律赐给犹太人是徒然的。反而,保罗做这区分是为了称颂神丰盛的恩典,因为同一位颁布律法的神,借传福音拯救人,就如披上新的本性。既然圣灵借着福音从万族中聚集、重生许多百姓归向他的教会,那么在比例上来说,我们就必须说古时的以色列人很少——几乎没有——全心全意地归向神的盟约。然而,撇开新、旧约的比较不谈,归向神的犹太人还是很多。

旧约的捆绑和新约的自由(9—10)

9.保罗的教导

第四种区别源自于第三种区别。圣经称旧约为捆绑之约,因它在人心里产生惧怕,并称新约为自由之约,因它在人心里产生信心和确据。因此,保罗在《罗马书》第八章中说:“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15 p.)《希伯来书》中这段经文也有同样的含义:信徒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在那里他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一切使他们战兢不已,以至于他们在听到那令人战兢的声音时,求神不要再向他们说话,甚至连摩西也感到恐惧,他们“乃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来12∶18—22,参阅Vg.)。

保罗在我们以上所引用的《罗马书》经文中简要地提过这事,并在《加拉太书》中更详细地做了解释。他在那里以寓意的方式解释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使女夏甲预表西奈山,以色列百姓在那里领受神的律法;撒拉那自主之妇预表天上的耶路撒冷,从那里有福音传扬出来。夏甲的后裔在奴役中出生,永不能承受产业;撒拉的后裔则是自由的,在这基业上有分。同样地,律法叫我们做奴仆,而唯有福音才能使我们重新获得自由(加4∶22—31)。总之,旧约叫人心惧怕战兢,新约却释放他们,并使他们心里喜乐。旧约以奴役之轭约束人的良心;新约却以自由之灵释放人,使人获得自由。

若我们的论敌反驳说,在以色列人中敬虔的族长是例外,因为神赋予他们与我们一样赐人信心的圣灵,所以他们就与我们享有同样的自由和喜乐。我们要回答说,他们的自由和喜乐并非来自律法。当族长在律法之下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受奴役的光景,因此良心受指责时,他们便立刻投靠福音的避难所。因此,新约所带来的独特祝福是,救人脱离旧约的咒诅和良心的指责。其实圣灵所赐给他们的自由和确据,并不证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经历过律法带给人的恐惧和捆绑。他们所拥有自由的灵和确据使他们完全脱离律法所带来的恐惧和捆绑。不管他们有多么享受福音的恩典所带给他们的特权,他们仍与普通的选民一样,服在礼仪律的约束和重担之下。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遵守那些仪式,这就是某种与捆绑相似的教导(参阅加4∶2—3);他们在律法的字据下(参阅西2∶14)认罪,但这字据却没有救他们免除遵守律法的本分。当我们思想神当时对待以色列人的方式,我们就知道圣经为何说我们不像他们那样处在旧约的捆绑和恐惧之下。

10.律法和福音

我们以上刚谈论到的三种区别是关于律法和福音的。在这些区别中,律法被称为“旧约”,福音则被称为“新约”。前者的范围比后者广泛,因它也包含律法颁布之前的应许。然而,奥古斯丁却说这些应许不应当被包含在“旧约”这名称下,这是极有道理的。他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所教导的相同。他指的是耶利米和保罗在旧约与恩典和怜悯之间所做的区分。在同一段话中,保罗也恰当地补充说:所应许的儿女(罗9∶8)是从神而生,就是那些借生发仁爱的信心遵守神诫命的儿女(加5∶6),自从创立世界以来就属于新约。他们在这遵守中并没有指望属肉体的、地上暂时的福分,而是指望属灵的、天上永恒的福分。因他们一心信靠旧约中所应许的中保,也不怀疑神借这中保赏赐他们圣灵好叫他们行善,并且在犯罪时蒙神赦免。我所特意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圣经告诉我们,神在创立世界之前所拣选的一切圣徒,与我们一同享有永生的福分。

我们的解释与奥古斯丁的解释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对福音清楚的启示和律法下较模糊的启示做区分,就如基督所说:“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路16∶16,参阅Vg.),奥古斯丁的解释只能区分律法的软弱与福音的大能。我们也必须留意关于族长的情形:他们虽然生活在旧约里,却一直仰望新约,并且确实与新约有分。使徒指责那些满足于当时的预表而没有仰望、思念基督的人是心盲和被咒诅的。更不用提其他的事——难道有比想象宰杀动物而盼望因此能除罪更盲目的事吗?或以外在的洒水仪式期望洁净灵魂?或梦想以形式化的仪式讨神喜悦,仿佛他会欣然接受?那些持守礼仪律却不仰望基督的人,都落入这些荒谬的行为中。

旧约只包括一个种族,新约却包括所有的种族(11—12)

11.基督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第五种区别在于:在基督降临之前,耶和华的恩典之约只局限于以色列百姓:“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世人分开,就照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耶和华的分,本是他的百姓;他的产业,本是雅各。”(申32∶8—9 p.)在另一处,摩西向百姓宣告:“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申10∶14—15 p.,参阅Vg.)所以,他只将认识他的知识赐给这百姓,就如在万民中唯有他们才是属神的。他将他的盟约放在他们心内;他向他们彰显自己的威严;他丰盛地赐他们各式各样的福分。但现在我们只要谈其中一个福分,即神赐给他们他的话语,使他们与自己联合,好让他们称耶和华为他们的神。同时他任凭其他的种族在虚妄中行事(徒14∶16),就如他们与神完全无关。他也没有赏赐他们致命疾病的唯一解救良方——真道的传扬。当时以色列人是神亲爱的儿子,其他种族则是局外人。耶和华认识以色列人、与他们交通,并保护他们,却任凭其他种族在黑暗里行走。神将以色列国分别为圣,却任凭其他的种族继续亵渎他。神以自己的同在尊荣以色列人,却不让其他的种族靠近他,然而“及至时候满足”(加4∶4),就是神定意要复兴万事之日,圣经启示基督是叫人与神和好的,那长久将神的怜悯圈在以色列百姓疆界之内的“墙”被拆毁了(弗2∶14)。“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弗2∶17),好让他们一同与神和好并互相融成一族(弗 2∶16)。所以如今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加3∶28),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也无分别(加6∶15),“基督包括一切”(西3∶11,参阅Vg.)。列国已成为他的基业,地极已成为田产(诗2∶8 p.),“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诗72∶8;参阅亚9∶10)

12.外邦人的呼召

由此可见,神呼召外邦人是新约比旧约更荣耀的证据之一。其实,旧约中许多先知明确的预言都证实这一点,然而这预言直到弥赛亚的降临才得以应验。就连基督在开始传道时,也没有立即呼召外邦人。他将此事推迟到他完成救赎及结束他的受辱之后,因那时他才从父神手中领受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万膝必向他跪拜”(腓2∶9—10 p.)。因此,既然时候未到,所以他对那迦南妇人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他也不容许使徒在开始传道时越过以色列边界,他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虽然旧约圣经多处预言外邦人将被呼召,然而当使徒们开始这事工时仍然犹豫并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最后他们虽然开始向外邦人传道,却仍恐惧战兢并充满疑惑。他们的反应并不奇怪,因为对他们而言,神在许多时代中只从万族中拣选以色列人,此时却突然改变他的计划弃绝他原先的拣选,这是不可理喻的。其实,旧约早已预言此事。因此,即使人接受这些预言,但因对他们而言完全是新的,所以仍惊讶不已。虽然神从古时多次启示他将呼召外邦人,然而这一切仍不足以说服犹太人。起初被呼召的外邦人极少,而且也必须被“嫁接”到亚伯拉罕的家族中。然而现今神公开地呼召外邦人,不但使外邦人与犹太人平等,甚至外邦人似乎正在取代犹太人,就如犹太人已经死了。此前,起初被嫁接到教会中的局外人,神从来没有使他们与犹太人平等。所以保罗宣告这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西1∶26;弗3∶9),且说连天使也愿意详细查看这事(参阅彼前1∶12)。

反驳关于神在这不同的呼召中的公义和一致性的异议(13—14)

13.一般说来,为何有这呼召上的差别?

在以上的几点区分中,我相信就教义而论,我已经忠实详细地解释了新、旧约之间所有的区别。然而因有些人嘲讽神在治理教会上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不同教导的途径,以及在仪式上的剧变,因此在我们继续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先答复他们。然而我们只需用两三句话,因为他们的异议并不牢靠,经不起我过多的反驳。他们说从不背乎自己的神竟然容许如此翻天覆地的转变,甚至禁止他从前所吩咐和喜悦的事,这是极不妥当的。我的答复是:神在不同的时代,按照当时的需要用最恰当的方式对待人,这并不证明神是反复无常的。若农民在冬天和夏天吩咐他的仆人用不同的方式耕作,我们不会因此指控他反复无常,或以为他违背了耕作的常识,因耕作当随四季的交替而变化。同样地,若父母对孩童、少年和青年的教训、管教方式不同,没有人会说他是善变或说他离弃了他原先的计划。那么我们为何责备神反复无常呢?只是因为他以不同和最恰当的方式对待不同时代的人吗?第二个比喻应当令我们很满意。因为保罗将犹太人比作孩童,将基督徒比作青年(加4∶1及以下)。那么神按照那个时代的需要只教导他们基本的知识,却以更完备的知识教训我们,有什么奇怪呢?神在所有的世代中教导同样的教义,以及从始至终要求人同样的敬拜,就足以证明他的一致性。神改变外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证明他是反复无常的。相反,他是在俯就人不同的程度。

14.神有随己意待众人的自由

然而,我们的敌人说:难道神有意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吗?难道神不能从起初就如基督降临后一样清楚地向人启示永生,而不是用预表的方式吗?如此,在基督降临的前后,他就不需要任何的预表。难道神不能从一开始就以几种清楚的圣礼教训他的百姓、差遣圣灵,以及施恩给万民吗?他们这样说就如与神争吵他为何不早一点创造世界,或他为何让四季、昼夜更替。我们千万不要怀疑神是以最智慧和公正的方式行万事——正如一切敬虔之人当相信的那样——即使我们常常不明白神作为的原因。若拒绝接受神可能向我们隐藏他行事的理由,这是毫无根据的自大。

他们说,神如今藐视甚至憎恶以动物献祭和他从前所喜悦之利未祭司时代的一切仪式,是令人惊讶的。仿佛这些外在、稍纵即逝的仪式能讨神喜悦或对神有任何影响!以上谈过,神所吩咐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缘故,而是为了人的救恩。若医生在某一个人年轻时用最好的方式医治他的疾病,却在他年老时用另一种治疗方式,难道我们会说他弃绝了他从前喜欢采用的治疗方式吗?绝不会。他没有继续采用从前的方式,是因为他考虑到病人年老的因素。同样地,神以某种象征预表尚未降临的基督并宣告他即将降临是必要的;然而,在基督降世之后,神采用另一种方式是完全合理的。

自从基督降临之后,神的呼召更广泛地传给万民,且圣灵的恩典比以前更丰盛地浇灌在人身上。那么谁敢说神随己意施恩给众人、光照他所喜悦的种族、感动人在他喜悦之地传扬真道、决定真道兴旺的程度,以及因世人的忘恩负义而规定一段时期不给他们认识自己的知识,是不妥当的呢?因此,我们视仇敌的异议为羞辱神的毁谤,他们也企图用这方式误导单纯的人,使他们怀疑神的公义或圣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