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书海中,仅有三本书自称是神写的:《圣经》、《可兰经》和《摩门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天使长向他传达神的启示;他将其复诵、记录下来,遂成《可兰经》。摩门教的创始人史密斯则说他得到有神启示的金叶子,便写成《摩门经》。不幸的是,没有任何人能为此作证。然而,《圣经》以它无与伦比的特点和充分的证据脱颖而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世界上惟一一本神写的书。
不相信《圣经》的人大概有两类。近代考古学权威沙伊斯(A. H. Sayce)说:「今日若有人对《圣经》仍持有怀疑,此人若非愚妄无知,他必在学识上是一个『半桶水』。现在大多数知名科学家已恢复历代以来对《圣经》历史记载的信赖。」我在本章中曾提及的兰赛爵士原是一个极力反对《圣经》的学者,为了证明《圣经》的谬误,他亲自带领一支庞大的考察团,按〈使徒行传〉所写的次序,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详细发掘和考证。最后他却不得不坦白地承认,路加所写的是完全准确的,并公开宣称〈使徒行传〉是「探究小亚细亚地形、古代民风以及社会的权威指南。」21 对《圣经》仍有怀疑的人,如果有兰赛爵士这样认真的研讨精神和公正的治学态度,他们或迟或早终会心悦诚服地接纳《圣经》的。最不可取和令人忧虑的是,对《圣经》凭空地提出各种质疑,却不愿意去找答案,或者虽找到了答案,因不合自己的心意而拒不接受。
耶鲁大学的鲍罗斯(Millar Burrows)指出:「许多自由派学者之所以怀疑《圣经》,并非他们对现存的考古资料作过任何仔细的鉴定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根本就反对任何超自然的事迹。」22 这恐怕是相当多不信者的心态。他们认为《圣经》中的神迹奇事不符合科学,只是神话而非神的话,故怎么也不肯相信。甚至一些基督徒也主张把《圣经》中的神迹部分去掉,以合时尚。他们竭力想理性地把这些超然之事化为自然之事,以迎合人心。
比如,他们说,「童女生子」并非神迹,只是自然界中的特例而已。他们的根据是,雌兔在极度惊恐的状况下,其体内的卵不受精也可能发育成正常胚胎。当马利亚听天使说要她未婚生子时,也非常害怕惊惶,于是,未与约瑟同房便怀了孕。又如,新约中记载门徒看见耶稣在加利利海上行走。他们的解释是,耶稣并未在海水上面走,只是在近海水的沙滩上走,门徒隔海远远望见,就如在海上行走一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神存在,当然会有神迹发生。一个人不可能既相信有神,却又不相信神迹奇事。如果神行的每一件事都不能超越自然律,那祂还算什么神?!岂不和我们一样是伏在自然律之下的受造物么?耶稣一生中行了无数神迹,他行的一个最大神迹乃是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祂是神的儿子,要拯救一切信祂的人。耶稣的复活是有着充分证据、无法推倒的历史事实,是基督教信仰的客观基石,深深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永生之门。
人有选择接受或拒绝《圣经》的自由;《圣经》却有审判拒绝接受的人的权柄。耶稣明确地告诫人们:「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12:48)。索斯(Robert Saucy)在《圣经可靠吗?》中严肃地指出:「神的话会带来审判及死亡,因为它活泼的生命力使人作选择,到底要接纳还是拒绝它的信息。不断地拒绝,会使人心越发刚硬,至终带来死亡。我们可以把神的话比作太阳。在太阳的光线照射下,有些东西会变软融化,有的则会更加坚硬。神的话也一样,对有些人它带来责备及悔改,对有些人则是变得硬心和面临最后的审判。」23
亲爱的同胞,你愿作何种选择呢?
注释
- Robert L. Saucy著,Is the Bible Reliable? 1990. 黄汉森译,《圣经可靠吗?》,香港,基道书楼,1990,页65。
- Josh McDowell著,Evidence That Demandes a Verdict.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CA, USA, 1972. 韩伟等译,《铁证待判》,美国:更新传道会,1993,页32。
- 同2,页96,引自Merrill F. Unger, Archaeology and the New Tastament, Grand Rapids,1962,p.15。
- 同2,页101,引自Sir W. M. Ramsay, The Bearing of Recent Discovery on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New Testament, Modder and Stoughton, London, 1915,p2。
- 同2,页97,引自Milliam Burrows, What Mean These Stones? Meridian Books, New York, 1956,p.1。
- 同2,页95,引自Nelson Glueck, Rivers in the Desert; History of Negev. Jewish Publications Society of America, 1969,p.31.
- 同2,页95,引自William F. Albright, The Archaeology of Palestine. Rev. ed. Harmondsworth, Pelican Books, Middlesex, 1960, p.127-128,
- 同2,页84;同时参见《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载于《圣经》(启导本),香港:海天书楼,1993年,页1896)。
- 同2,页105。
- 陈宏博原著,《圣经预言图解》,圣经事奉协会翻译小组合译,美国德州,1993,页21。
- Peter W. Stoner著,Sience Speaks – An Evaluation of Certain Christian Evidences, Chicago: The Moody Bible Institute, 1958,周博罗译,《科学的见证》,香港:宣道书局,1960。
- N. L. Geisler and R. M. Brooks著作,When Skeptics Ask. SP Publications, Inc., 1990. 杨长慧译,《当代护教手册》,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4,页101。
- Alister E. McGrath著,A Cloud of Witnesses──Ten Great Christian Thinkers. InterVarsity Press, 1990. 徐中绪译,《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3,页15。
- 同1,页32。
- 同1,页29-30,引自Bernard Ramm, Protestant Christian Evidences. Moody Press, Chicago, 1957, p.232-233.
- 刘翼凌著作,《宋尚节传》,台北:福音证主协会,1991,页37-38。
- 同上,页38。
- W. Y. Fullerton著,Spurgeon. Moody Institute of Chicago,1966. 何国强译,《司布真传》,台北:以琳书房,1993,参见第十三章。
- Bill Bright著,The Greatest Lesson I’ve ever Learned. Here’s Life Publishers, Inc., California. 姚彦懿译,《最大的功课》(弟兄版),台北:学园传道会,1992,页95-96。
- 同上,页35-38.
- 同2,页484,和11,页228。
- 同2,页97, Vos, Howard. Can I Trust My Bible? Moody Press, Chicago, 1963, p.176.
- 同1,页116。